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00927new_s_0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0.09.25
喜樂小學:動態 2020.09.27
天主教佑華小學•教職員開學祈禱禮 (本報訊)天主教佑華小學於8月21日舉行教職員開學祈禱禮,主題為「勇氣、愛德與公義」, 由校監馮賜豪神父主禮。 祈禱禮中,主任周慧芳介紹主題及主持人物競猜遊戲,及後教師進行分享。當日的讀經選讀羅馬書第14章16-20節,馮神父引用羅馬書所帶出的其中一個信息:「因信成義,罪惡和恩寵」,來勉語各教師;並指出各人應持愛德,在天主的帶領下互助互諒,發揮團隊精神去解決問題。本年在共同祈禱中,亦特別邀請他們為身邊的同事祈禱,彼此關愛。 祈禱禮後,馮神父和校長黃玉嬋送贈教師護守天使卡,祝願他們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難時,勿忘祈求護守天使的照顧、指引及帶領。(少)  青山天主教小學•開學禮暨敬師日 (本報訊)青山天主教小學於9月2日透過網上直播形式,舉行開學禮暨敬師日。 禮儀中,校監廖雅倫神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並在生活中活出「愛」,又提醒「哪裡有愛,哪裡便是天堂」;他盼望學生能做到本年度的主題:「主動學習,凝聚關愛。」,使生命的種子得以發芽、成長。 校長王玉嫻為學校英文簡寫「CPCPS」注入新意義, 希望學生能活出仁愛(Charity ) 、正面(Positive)、創意(Creativity)、忍耐(Patience) 及真誠(Sincerity),成為一位出色的青天學生。 當天典禮上的「敬師活動」中,播放出師生合照,並由校長代表全體教師接受家長教師會致送的禮物。敬師活動後,在信友禱文中,教師代表朗讀禱文,祈求學校在新學年能繼續得到天主的祝福。(樂)  柴天小學開學祈禱會•提醒學生常懷感恩心 (本報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於9月1日舉行網上直播開學祈禱會,學生在家穿著整齊校服參與。 當天,學生首先參與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預先錄製的開學日網上祈禱會。影片中,夏志誠輔理主教引用聖經「你們該有感恩之心」(哥三16),提醒學生要常懷一夥感恩的心,感謝在疫情中努力教學的教師和悉心照顧他們的家人,也感謝自己能夠懂得自我控制,準時和專心地進行網上學習。 其後,校長周凱恩在訓勉中鼓勵學生為新學年準備一本感恩筆記,細心觀察身邊發生的每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並紀錄下來,欣賞當中的人和事。周校長亦向學生介紹學校新建的聖母花園和活動室,期望學生可以在恢復面授課後, 善用設施進行自主學習,懂得時常祈禱感恩,投奔上主。(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17022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02.25
青苗天地 2017.02.26
你的說話讓我重新振作 蘇美晴 聖安當女書院 二A  夕陽西下,暮色蒼蒼,天空泛起一道哀傷的晚霞,在冷風的吹拂下更見寂寞。我獨自在街上行走,心中百般無奈, 傷心不已。因為今天發下的試卷,我考得不好──斗大的紅字寫著四十九分,狠狠地打在我的臉上。我明明已經努力溫習,為甚麼還是不合格呢?無論我怎樣努力,還是白費力氣。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之間,腦海裡浮現出一段往事。 小時候,爸爸教我騎單車。當時我經常摔倒,我捂住擦破皮、流著血的膝蓋,哭喊著說:「我不騎了!」爸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了便放棄,是懦弱的表現。我們要在失敗中汲取經驗,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之後努力改善,便會成功。能承受失敗、肯堅持的人定會有回報。」爸爸的話一下子敲醒了我,讓我重拾信心,明白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自我放棄。就是因為這一番話,我重新振作,改善騎車的姿勢,終於學懂了騎單車。 我回到家裡,躲在房間思考我考試失敗的原因。我多番思索,良久才恍然大悟,應該是用錯了學習的方法──平時我只草率完成功課,直到考試前一星期才徹夜溫習。其實平日上課時留心聽書,做好預習;下課後,及時溫習;回家專心做功課,才能鞏固所學。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人生的絆腳石隨時出現,我們不應停滯不前,反而要找出方法,踢開這個絆腳石,久而久之便會培養出克服困難的勇氣。俗話說得好: 「雨過天晴,便見彩虹。」我們衝破困難,便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彩虹。 從此之後,無論我遇到甚麼困難,我都會記起那段教誨。爸爸是我人生的導師,讓我明白到只要用心努力改過, 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堅持 黃曉盈 聖羅撒書院 三A  閱讀過公教報的一篇文章後,確實啟發了我一些人生態度及引起我的共鳴。文章提及到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於新學年, 希望培育學生「常懷智慧和堅毅態度面對挑戰」。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反觀我自己遇到困難時,卻一直以十分負面的態度去面對,總是怨天尤人,輕易放棄。我認為這種思想和態度是十分不健康。 說到毅力,不得不提及我的偶像──張彥博。彥博在娛樂圈已經第十一年了,以往他一直受著別人的批評、抨擊,而且一直未受重用, 當著一些連名字都沒有的角色。縱使他經歷過每天三餐只吃即食麪,因而病倒入醫院的挫折,他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音樂的那份熱誠、執著和堅持。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受注目了,這證明「成功必先要代價」,也是彥博寫的歌詞。而代價就是堅毅不屈的精神。 彥博曾經說過:「神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看到了光,就跟著跑吧!我要簽給耶穌,由祢帶領我走每一條路吧!」彥博是個基督徒,他十分虔誠,一直以耶穌作為榜樣, 經常效法耶穌, 並認為在耶穌的帶領下,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我十分欣賞他這種想法,正如陳志明副主教提到:「如何藉著信仰持守教育價值至為重要。」我們在學業上遇到任何困難, 都要不屈不撓,要像彥博一樣堅持。凡事都不要害怕,即使在人生的谷底,耶穌都永遠會幫助我們。 我領悟到兩點:懂得怎樣卑微, 懂得怎樣面對豐足,如此靠著主的力量,凡事都能作。不論信主多少年,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有得著了,應該每一天緊緊地靠主同行,才能勝過突然來襲的誘惑與試驗。
kjy02_20160626b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25
【2015-16年度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閱讀分享比賽 心型蛛網 信愛善良
  (本報專題)封面故事與故事情節交匯, 將充滿色彩的圖畫變成黑白畫,劉恩熙透過圖畫和文字,分享她享受閱讀的樂趣和得著。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下稱「閱讀計劃」) 為幼稚園生及小學生提供以生命教育及品格培育為主題的優秀圖畫書,並設學生閱讀分享比賽(下稱「比賽」)。參加閱讀計劃的學生,可選出選書中最喜愛的一本,以個人的筆觸用圖畫和文字將書本裡最精采和最吸引的部份和情境表達出來,為選書重新注入活力。2015-16年度,五位來自天主教小學的學生在比賽中獲得獎項,現時於坪石天主教小學就讀五年級的劉恩熙是其中一位得獎者。 《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是美國作家懷特(E.B. White, 1899-1985)寫於1952 年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故事主人翁小豬韋伯和蜘蛛夏綠蒂之間真摯的情誼,時至今日仍感動萬千讀者,當中包括劉恩熙和她的母親陳青儀。恩熙以鉛筆掃描,繪畫圖書的封面及另一幅插畫, 作品風格獨特:以兩條腿直立站在地上的韋伯, 引頸企盼,仰視屋樑上結了一個大型蜘蛛網的夏綠蒂;不論是韋伯身旁還是蜘蛛網上,都各有一個心型圖案,顯示牠們的深厚情誼。比賽將恩熙喜歡的兩項活動, 結合起來:「我喜歡繪畫和閱讀,也愛用不同的素材繪畫。」  恩熙的作品奪得小學組五年級亞軍。恩熙坦言她深受夏綠蒂對韋伯的付出和幫助所感動,「這也是我所嚮往的友誼。」恩熙媽媽是她最好的書伴。媽媽在恩熙的推介下,也在閱讀過程中有所發現,「從前我有幸接觸過豬隻,那天我便與孩子分享與動物接觸的有趣經歷。」書中情節喚起媽媽不少美好的回憶。喜歡閱讀的恩熙媽媽,尤其愛看自然常識類的書。恩熙尚幼時,她們經常一起共讀動物書和繪本;自恩熙升上小學可自行閱讀,她們間或一起共讀同一本書;通過閱讀,打開話匣子,成為母女二人的生活樂趣。對於今次獲獎,她們同感興奮,媽媽指這是恩熙多閱讀和思考的成果。該校圖書館主任樂美耀老師指:校方鼓勵學生多閱讀,每個學期於校內圖書館借閱圖書最多的學生會獲校方獎勵。平日早會前亦特備時間,供班主任與學生一起閱讀。恩熙則喜歡到鄰近的公共圖書館借閱,她較喜歡人物傳記或歷史類的書。 是項比賽是閱讀計劃特設的分享平台。香港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於2010年創辦「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該計劃於2013年獲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贊助,特設受資助名額,關顧低收入及有經濟援助需要的家庭。同年,香港教區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及本報獲主辦機構的邀請, 成為協辦機構,攜手通過天主教學校,共同積極推動親子閱讀。(睿 / 敏)  相關資料可瀏覽網頁  http://www.rerc.org.hk/reading/index.html  (獲獎名單及作品:刊於本期第5-7,10-11頁)   
kjy13a_20160529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5.28
倫宗科教師的專業支援
每次觀宗教倫理科(倫宗科)的課,看到老師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厄瑪烏教學法」、「星光」系列的教科書、和其他由「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下稱「中心」)提供的資源時,心裡都懷感恩,感謝「中心」為教授和學習倫宗課程的老師和學生,十年來所做的一切。 2006年,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核准了《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文件》(課程2006)。十年過去了,「中心」以十分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為《課程2006》中的幼稚園、小學和初中部分出版了教科書和提供了網上教學資源,唯沒有為高中部分出版針對文憑試或非應試用的教科書,卻已開始提供了電子學材和教材。就新高中的倫宗科而言,《課程2006》認為它「內裡的生命課題刪除了基督宗教基於聖經觀點的角度,而整個課程與價值觀和態度有關的目標亦只是以價值和宗教多元化為主。天主教中學的高中宗教德宗課程不能單單採用這種已『去宗教化」的倫理教育;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各生命課題中天主教的觀點』(頁8)。最近兩三年來,本港高中學生因社會和政治變遷在價值觀上經歷新的變化,天主教中學高中的倫宗課程和教材,值得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下稱CEO)重新作策略性部署。 十年以來,「中心」亦為教師舉辦過為數不少的專業發展活動,為校長們最熟悉的應是每年為首次使用「星光」系列教科書的老師舉行的課程、教材和「厄瑪烏教學法」介紹活動。「中心」亦提供平台,讓老師合力製作影音教材、到校支援、網上工作坊、《聖經》故事特大圖畫、手機應用程式、舉辦教師交流聚會等等。從香港教區宗教教育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心」十年來的工作寬度和深度是空前的,在課堂上亦初步見到成果,但亦因為資源緊絀和社會變遷,「中心」面對新的挑戰。 澳洲悉尼總教區是香港教區發展《課程2006》的重要啟導者和支持者,而Parramatta教區亦給予了不少協助。這兩個教區的CEO最近在宗教教育的發展重點和觀察,有一些地方值得香港反思: 倫宗科教師熟悉知識方面的評估,但技能、價值和態度的評估,和以評估促進學習方面,則需要有專業支援和培訓。香港學校課程中,其他學科已能從教育局或大學方面得到的專業支援和培訓,而倫宗科這方面的需要,「中心」(或從它演變出來的RME組)聯同天主教大學內的相關單位,是全港最適合提供此支援和培訓的合作單位。 應在倫宗科的教學法當中,更多元化地運用電子學習元素。 應將最近兩任教宗的教導適當地融入倫宗課程中。 CEO開展科本研究,探討隨著社會和學生學習差異的變化,提出倫宗科教學法需要增潤及多元化的方向。 悉尼總教區的CEO十年來沒有停止為屬下學校的宗教教師提供校本支援。「星光」系列的教科書第一版的出版工作接近完成,但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才是課程能否在課室內外見到成效的關鍵。香港教區CEO宜開拓或調配足夠的人力和財政資源(包括從學校吸納資源),為倫宗教師提供上述的支援、培訓和研究工作,好讓十年來春風化雨的工作,將來帶來更豐厚的成果。 作者為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校長 曾擔任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宗教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2002-06)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