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_20111127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1.11.27
老師爸媽 赤子情真
  每年升上學校讀一年級的小孩,大多來自不同的幼稚園或幼兒學校,有來自國際幼稚園或區域傳統幼兒中心、有來自學券制的或有非學券制的、也有在外國出生,剛回流香港的…⋯學校接收不同背景的學生,如何協助他們順利過渡及適應小學生活?這是我們一大重任呢! 每年九月一開學,全校老師均會成為「老師爸媽」,配對一至三位小一生。家裡的爸媽照顧孩子無微不至,但學校的爸媽如何運作? 首先,學校先舉行啟動禮,讓老師與「子女」認識,談談天見見面,然後每個早會或小息,均看見「老師爸媽」挽著小手,漫步校園中,相處很輕鬆! 有時,發現「老師爸媽」會帶同零食,跟子女一起分享;或課前,跟家長義工一起協助學生的功課收拾好沒有?書包帶齊所有物品沒有?手冊或通告簽好家長姓名沒有?一句句的叮嚀、一句句關心的問候,就如家長般緊張呢! 有時課後,又看見「老師爸媽」走到學生面前,問及當天學些甚麼?有甚麼不明白?跑上教員室,又會見到緊張的「老師爸媽」電話聯絡子女在家的家長,詢問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或是否已適應學校的生活等。 在小一生的「滿月」日子,早會上,每位「老師爸媽」都帶備學校的毛巾蛋糕送給小朋友。這些蛋糕美不勝收,好像真的蛋糕一樣。可愛的小一生看見就心花怒放,想一口把它吃掉,嚇得「老師爸媽」連忙拉住他,邊說:「來吧,我們拍個照吧!」這時,小孩子又面對鏡頭笑得比陽光更燦爛! 翌日,三年級的胡老師走過來,對我說:「校長,妳可知貪吃的小星,昨晚把毛巾蛋糕放在雪柜,早上要拿來作早餐吃啊!」看到老師擁有赤子之心,真是孩子在學校的爸媽呢! 耶穌的教誨:「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做老師每天都有這個福份,真好!    
kjy02_201111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13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推廣學生校內讀報心得
  微涼的十一月,《喜樂少年》工作室內,本報工作團隊如常埋首工作,每天與學校、教育工作者緊密聯絡。文字工作常是卑微無聲的心與心的交流,這支小小的工作團隊感謝默默支持本報的師長們,他們努力讓天主教學校裡更多公教和非公教學生接觸《喜樂少年》,使本報工作團隊的工作更具意義。   (採訪實錄)自二○○二年始,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四至六年級全體學生訂閱《喜樂少年》,並把《喜樂少年》應用於高小年級的課堂。此計劃進行至今,即將踏入第十個年頭,本報記者在新學年初,相約該校廖慕賢校長、李美玲副校長及眾位主任,與教育界同工分享閱讀《喜樂少年》的感想及在課堂應用本報的經驗。 關懷兒童身心靈 甫入校長室,看到小桌子上擺放著近數期的《喜樂少年》,廖校長與受訪老師早已在等候。廖校長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建立穩健的語文基礎,該校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老師推薦不同報刊,學生可以自由訂閱,而《喜樂少年》則是唯一一份全體高小學生集體訂閱的報刊。廖校長翻開《喜樂少年》免費贈閱版(新學年初,本報送贈全港天主教小學的禮物),她微笑道:「我尤其欣賞《喜樂少年》的內容豐富,文字優美,這是一份質素優良的兒童刊物。本校全體高小學生訂閱貴報的計劃獲家長教師會的支持,我們亦讓家長了解訂閱計劃的目的。」 《喜樂少年》本著天主教教育理想,堅持以愛關懷每個小朋友,除注重語文知識,福音喜訊的元素更是不可或缺。聖經科主席楊藹儀主任說:「為配合天主教禮儀年,我們把貴報相關主題的聖經漫畫張貼在壁布板上,讓學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加深認識天主教信仰。」靈性培育組組長梁靄雯主任負責帶領基督小先鋒,在聚會中,她也選用本報關於聖人生平的專欄及聖經漫畫。梁主任又指出:上一個學年,在該校學與教發展小組的會議中,各學科主任一同商議學年的計劃時,他們參考本報「創作天地」的創作主題,發揮創意,如配合本年三月份的創作主題「音樂」,該校為高小年級舉行了「舊曲新詞」活動等。 啟發文字創作力 兩位普教中科主席蔡曼暉主任和朱奕主任,讚賞本報的「創作天地」版面,在閱讀課時,學生一起閱讀獲刊登的佳作。蔡主任說:「學生藉此學習欣賞別人的作品,並完成隨筆及仿作的寫作練習。我們鼓勵學生多投稿,這樣也推動寫作的氣氛。」朱主任指出近年《喜樂少年》設定創作主題,不但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刺激他們以不同的寫作形式,思考題目。她說:「除了閱讀小學生的作品外,部份學生更自發性閱讀為中學生而設的『青苗天地』,欣賞中學生的作品,這延伸學習的態度值得加許。」英文科主席劉美美主任補充說:「本校英文科屬校本課程,在準備教學材料上,靈活度更大。由於所有高小學生訂閱《喜樂少年》,在課堂上以貴報作參考資料,十分方便,例如關於英文文法和詞彙的專欄。我也鼓勵學生從『創作天地』中被選載的英文作品學習,學生也可嘗試配合主題投稿。」 該校邀請部份投稿獲選載的學生,於早會上分享作品及獲選載的感受,李美玲副校長難忘一位學生的分享:「這位學生以四川地震為題,寫作新詩。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關懷有需要的人,令我感欣慰!其實,這樣的分享也是品德教育的一部份。」(仨)   臨別前,廖校長和受訪師長問候和鼓勵本報工作團隊,這份心意實在令人感動,更可喜的是每週該校學生們都期待派發《喜樂少年》的一刻。廖校長高興地說:「學生們積極投稿,並樂在其中。優良的學生報刊能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擴闊學生的閱讀領域,有益身心。透過學生,我願家長都能認識《喜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