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003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3.20
方濟會伍維烈修士製作短片 鼓勵小朋友在疫症中倚靠天主
(本報專題)「好苦悶呢!已經過了三個多星期,每天都是戴口罩、不停洗手,不許外出⋯⋯」布偶Gubi仔說。小朋友,在這段停課期間,你有與Gubi仔相同的感受嗎?  方濟會伍維烈修士與陳膺國及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校園電視台,最近製作了一系列短片,由香港方濟會教育辦事處推出,以布偶方濟及Gubi仔等角色,鼓勵小朋友停課期間,學習在疫症中繼續倚靠天主;布偶方濟亦會帶領小朋友默禱,鼓勵大家與病毒兄弟和平相處。 何謂與病毒「和平相處」?短片中的布偶方濟向Gubi仔解釋:「和平相處就是:我們會配戴口罩、多多洗手,別受病毒兄弟的感染。」負責編寫及製作短片的伍維烈修士二月廿七日指出,短片是要帶出人們要常懷微末心對待所有,也視之為兄弟展現手足情。 布偶劇述說靈修資訊 短片由二月十二日起上載網上,每星期約推出二至三條,包括抗疫資訊與靈修;從介紹方濟馴狼的故事帶出目前停課抗疫中, 學生應持守的信德與價值;短片內容亦帶出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以傳遞愛、生命、公義、真理與家庭等。 每段短片約長五分鐘,內容及對白由伍修士構思,再由他與陳膺國合作,手持方濟與Gubi仔等布偶,向觀眾述說靈修資訊及信仰價值,「以輕鬆手法帶出如默禱的方式, 也向外帶出正面信息」。伍修士期望短片可鼓勵眾人面對疫情也要繼續默禱,把靜觀融入生活,也要以方濟精神面對疫情;片中亦細說方濟與狼兄弟的故事,藉以借古鑑今, 帶出當時社會面對的問題,如何以方濟精神面對疫情。 親子相處時間增加  彼此聆聽 訴出需要 談到在學校的服務,伍修士在三月五日對本報補充說,他最初以說書形式向學生說故事,講述和大自然的修和、手足情等,亦曾透過音樂劇,向學生傳遞方濟的精神。但後來從兒時愛看的《芝麻街》中取得靈感, 以布偶劇形式演出,並發現「這媒界較吸引,小朋友很容易便專注在布偶上。」 雖然學校停課,伍修士不能像往常般直接與小朋友溝通,但作為兩間學校校監的他亦從教師及校長口中,得知小朋友在疫情間的情況。在小朋友停課時,親子間的相處時間增加,伍修士說,親子間相處需要彼此謙虛聆聽、互相說出各自的需要。溝通方面, 伍修士說,家長不應一開始便指摘,例如命令孩子「坐定定!」,而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感受:「我擔心你沒有戴口罩到處走」, 向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伍修士也坦言,受疫情影響復課日期一拖再拖,不少人也難免感到心情沉重,「我也感到無奈,也很想盡快回復正常,唯有在現有空閒時間,藉此作一些貢獻,過程中自己也有得益。」(高/吳)  
kjy02_20200315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3.13
病毒幹甚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為防止疫情進一步在社區擴散,大家都積極做好個人和家居衛生:勤洗手、戴上口罩,更會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和減少親友聚會,這些做法有助杜絕病毒的傳播。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常常接觸到病毒,病毒的種類有很多,如果我們想對付病毒這傢伙,首先要知己知彼,明白它們究竟在幹甚麼,才能戰勝它們啊!  《鼻病毒:讓你感冒的討厭鬼》 你聽過鼻病毒這個名稱嗎?原來這是引致普通感冒的一種病毒。鼻病毒威利是這繪本的主角,它親自告訴你它是怎麼進入人類身體裡、如何騙過細胞不斷複製的。它最喜歡住在人類的鼻子裡,使人患上感冒。威利還會帶大家認識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德國麻疹病毒等。由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到現在還沒有疫苗能預防,因為它變異速度很快,人類會一再被感染,有統計指人一生中大概會患上200次感冒,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但原來病毒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必須要找到宿主才能生存和複製。如果我們重視日常個人衛生,配合勤洗手和戴口罩的習慣,就可以避免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減少感染的機會。 你一定也試過感冒,感覺很不舒服對嗎?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是由病毒引起的。這次之所以引起全球關注,是因為大家不太了解這病毒,也沒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加上這種肺炎的傳染性高,潛伏期長,使人更為擔憂。現在大家能做的,就是還原到個人衛生的基本步,不讓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 《感冒救援部隊》 既然感冒是最常見的病症,患上感冒後我們要怎麼辦呢?小女孩感冒了,感冒救援部隊來囉!感冒救援部隊裡的隊長是解熱鎮痛劑,專門對抗痛痛怪;隊員1號是抗組織胺, 他能快速地阻止噴嚏蟲、鼻癢蟲和鼻水怪獸;隊員2號是血管收縮劑,他能把造成鼻黏膜腫脹,讓人鼻塞的胖胖獸綁起來;隊員3號是鎮咳化痰劑,她不只抓咳嗽怪,還會把支氣管內的痰怪獸趕出來。救援部隊中還有個小跟班,叫咖啡因,經常蹦蹦跳跳的。感冒救援部隊讓小女孩感覺比較舒服了,其實生病也是可以預防的,減少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常洗手、必要時戴上口罩,改掉挖鼻孔和揉眼睛的壞習慣,就可以減低患上感冒的機會了。 感冒救援部隊,其實就是感冒藥,那些隊員就是感冒藥的成份。如果我們生病了,當然要吃藥。但繪本的後段也提醒讀者,吃藥會對身體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非必要也不應該隨便吃藥,最好還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預防生病。 繪本小寶庫  以上介紹的兩本都是科普類繪本,包含很多實用的科學知識。如何把硬邦邦的科學資料,化成有趣的故事,就靠作者的功力了。在《鼻病毒》中,作者運用擬人法塑造出威利這個鼻病毒的角色,以病毒的視角來說故事,把本來說教味濃的故事,變得生動有趣。《感冒救援部隊》把藥的成份化成感冒救援部隊的成員,講述他們如何對付感冒中的怪物,把生病變成了「打怪獸」的刺激遊戲。這種轉換視角的手法,常用作改編經典童話故事。原來只要把視角一轉,經典故事也能變出新意來。
kjy01_2020030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2.28
明愛提供網上學習資源 停課間幫助親子一起學習
(本報專題)在疫情下,全港學校不早於三月十六日復課,停課期間,你每天在家中怎樣渡過呢?  明愛家庭服務高級督導主任羅鄭玉珍二月十八日對本報說,以往因天氣或之前社會事件引發的停課,不少雙職家長仍會送子女回校託管;但在這次疫情下,家長傾向與小朋友待在家中,較少帶小朋友回校。 因此,為了讓幼兒在家中達致停課不停學,「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 幼稚園」在臉書專頁為家長提供網上學習資源,包括:定期更新疫情繪本、關顧情緒小錦囊、家居親子運動及手工藝推介等,讓親子在家中一起互動學習,同時關顧他們在疫情下憂慮的心情,讓小朋友了解疫情,培養孩子的品格優勢,從小培養正向思維。 社工李泳儀說,為增加互動性,專頁中亦設有「每週挑戰」,由中心社工與孩子拍攝短片,再邀請其他親子一起進行挑戰,並分享短片或照片。 社工黃詩懿說,停課初期他們分享了一些繪本,教導小朋友潔手、戴口罩或講解現時的疫情,協助家長解答小朋友「為甚麼要戴口罩、困在家中」等疑問。羅鄭玉珍說,稍後亦會提供適應復課的資訊,好能面對長時間停課後的上課安排,讓家長可以與小朋友早些作準備。 關顧家長情緒需要  培養幼兒正向思維 除了關顧小朋友的情緒外,中心亦著重支援家長的情緒需要,於每週三在臉書中更新家長情緒支援的資訊,幫助家長面對疫情下的壓力。黃詩懿說,有些在家工作的家長反映,工作期間小朋友會希望家長能陪伴玩耍,所以除了親子活動外,專頁亦會放上具教育意義的影片等,讓小朋友可以獨自學習,給予父母私人時間。 其中,中心根據正向心理學概念,繼早前已推出的六段影片, 二月中起陸續在YouTube推出另外十八段短片,故事圍繞一個家庭的經歷,有爸爸、媽媽,以及三個可愛的孩子:亞愛、亞德,以及亞喜。每個小故事約三至四分鐘,主題包括「勇敢」、「希望」、「創造力」等合共二十四個與品格優勢相關的故事,向幼兒帶出正向思維及品格。 羅鄭玉珍說,每位小朋友都有這些品格優勢,但在成長路上很容易會忽略,例如「長大後沒有了小時候的好奇心」,所以家長亦可在停課期間,留意小朋友在這方面的發展,發掘他們的求知欲。 在疫情下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避免感染的風險,中心在二月底嘗試推行網上小組,讓家長及小朋友以軟件在電腦或手機進行小組活動,例如由導師透過繪本、小手工等為親子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吳) 
kjy02_20200301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2.28
久違了的笑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城人人自危。病毒防不勝防,最後和最佳的防護就是做好家居和個人衛生,出外戴口罩,時常洗手,潔手前切勿用手觸碰眼、口和鼻。戴著口罩的日子,實在不好過,人與人之間距離變得很遙遠。這種困難的日子,我們可以如何渡過呢?  《口罩》 小豬不喜歡自己的鼻子,覺得它好像一個玩具印章一樣。一天他發現了一個放在樹幹上的可愛圓點口罩,他想到要用它來遮蓋自己的鼻子,可是在他戴上以前,貓咪、兔子、老鷹和小狗一個個跑了過來搶先戴上口罩。小豬看到口罩蓋住了小貓靈活抖動的鬍鬚,和兔子毛茸茸可愛的鼻子,覺得太可惜了。到最後小豬自己戴上口罩,其他動物又覺得怎樣呢?  我們平日和同學一起上課、吃飯、閒聊 ⋯⋯因疫情關係大家被迫停課待在家中。即使偶爾上街,也要戴著口罩,再也看不見大家的笑臉,也不能興高采烈地談天說地。原來平日能看見對方的臉,一起談天和微笑,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事。我們要相信雨不會一直下,天總會變得晴朗。我們都期待重見朋友笑臉的日子。 《一個神奇的善意》 小男孩看到一個老流浪漢睡在公園的長椅上,心生同情,便把手中的點心給了他。老流浪漢醒來時發現點心,非常高興,吃著吃著,他發現樹上有一隻待哺的幼鳥, 於是跟鳥爸爸、鳥媽媽和小幼鳥分享手上的點心。小幼鳥吃過點心後有力氣學飛了。小幼鳥飛到老流浪漢的身邊, 老人將手中的一顆種子送給了小幼鳥。小幼鳥把種子帶到小男孩的窗台,種子經過雨水的灌溉,長出美麗的花兒。小男孩也許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小小的善意,竟然帶來了一件件美好的事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人們爭相購買口罩、消毒洗手液等防疫物資。藥房和連鎖店外出現購買人龍,有些人更徹夜排隊只為買到一盒口罩。但人在恐慌的時候,再多的防疫物資也無法帶來安全感。況且一些基層人士如無法得到口罩,容易感染病毒,也無法保障社區人士的安全。如家中已有足夠的物資,便毋須再加入「爭奪戰」。有餘力的話,也可以跟有需要的人分享,哪怕只是一小瓶洗手液,或是一片消毒紙巾,也為別人帶來一份暖意。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跟朋友常見面,但也可以透過電話和通訊軟件問候他們。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瑪五13-14),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口罩》—— 這陣子我們盡量避免外出,因出外時戴著口罩很不方便,也很不舒服,我看不見大家的臉,也認不出對方的身份。我期望這些日子盡快過去,可以回到學校,跟同學們一起上課,一起練球,再次看見朋友們的笑臉。   《一個神奇的善意》—— 如果我有剩餘的口罩,我會送給有需要的人。現在我們常常留在家中,哥哥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們要好好相處,一起玩耍,時間就過得比較充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