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跨入慈悲聖門 喜樂新生命
上主說:「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依撒意亞先知書》43:1,4)二千多年前,天主曾說過這番話;今天,這段留在時空中的聖言深深地烙印在十一位青少年的心坎裡。看,他們是多麼喜樂!    (本報專題)十一位來自堂區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的初中學生,在剛過去的逾越節之夜(復活主日前一夜) 在位於荃灣的葛達二聖堂領受聖洗聖事。他們大都是該區天主教小學的舊生,其中八位來自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下稱「梨天」),其餘三人分別曾於荃灣天主教小學(下稱「荃天」)和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下稱「石鐘山」)等就讀。 領洗後,現時已升上中學的三位梨天校友姜可兒(中二)、陳嘉儀(中二)和梁焯恒(中一)及莫漢宏(中一,荃天校友) 和郭承謙(中一,石鐘山校友)分享他們領洗前後的喜樂與平安。 聖人芳表作楷模 一年多前,眼前這五位青少年決定回應天主在他們內心的呼召,願意接受教會的信仰培育,成為慕道者。他們每個人都為自己選取一個新的名字,以聖人的名字作為領洗後的聖名,並以聖人們的德行作為他們在信仰路上的學習目標。可兒選定音樂主保聖則濟利亞(St. Cecilia)作為學習對象:「我欣賞她的堅毅。」嘉儀的聖名是阿達(Ada):「我希望可以像她一樣有信德,凡事相信天主的安排。」原來Ada也是嘉儀的英文名字。承謙的聖名是費力斯(Felix):「我欣賞他的勇敢, 即使受迫害也不怕。」漢宏的聖名是路加(Luke):「我敬佩聖路加,他用文字傳揚上主的福音。」焯恒則以他現正就讀的荃灣聖芳濟中學的主保聖人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 的名字,作為自己的聖名:「我願意效法聖方濟的芳表,終身追隨天主。」 領洗當晚,他們屏息以待。承謙、可兒和嘉儀選擇以注洗的方式領洗,焯恒和漢宏則選擇浸洗。承謙坦言,「領洗前,我緊張得雙腳乏力,但當神父把水倒在我的頭上時,所有的不快都被沖走了,我不再害怕了。」焯恒整個人浸在水中進行洗禮,他起初感到緊張又懼怕,事後卻有死而復生的喜悅。漢宏也有同感,他浸洗完畢,聽到週遭的教友拍手鼓勵,他感到團體的支持。嘉儀說:「我的外婆、姨姨、舅母等全是教友,當晚他們都來觀禮。連小學的周偉強校長和其他老師也來了!他們送心意卡和禮物給我們,我覺得很鼓舞和獲得支持。」(敏╱睿)(轉後頁)   
kjy01_201602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2.27
仁愛 服從 勤勞 聖家學校50週年校慶
置身大自然,藍天碧海,令人不禁讚歎上主的奇妙化工。位於坪洲的聖家學校,座落在自然環境,該校老師五十年來春風化雨,培育了不少遵循校訓「仁愛、服從、勤勞」的學子。 (本報專題)1965年,利仁慈神父(Rev. Francesco Ricciardi, P.I.M.E., 1912-90)與周妙生校長及一群熱衷於教育的老師創辦聖家學校,利神父任校監。當時,利神父擔任花地瑪聖母堂(長洲)主任司鐸,負責長洲、坪洲、梅窩、大澳等離島多區的牧民及教育工作。位處偏遠,聖心學校開校初期頗艱難,據悉利神父為聖家學校設法張羅舊物資,重用舊椅桌和窗簾等。 該校去年底舉行的金禧感恩祈禱禮中,現任校監李惠芳致歡迎辭時憶述創校初期,校舍只有三間課室和操場,直至十年前原址重建,才增至兩層共六間課室,並加設圖書館、電腦室和環保園等。然而,不管校舍的外觀如何,校內仍滿載著愛心,除有創辦者對教育的熱忱作基礎,也有繼承者的不斷付出。   活出聖家的質樸與濃情 校園的大自然美景留住赤子情,溫暖師生的心窩,滋養成長和生命。1986年於該校畢業的朱敏紅喜見獨子馮承智在母校唸小三,本學年,她出任家長教師會主席與家長校董,她說:「當年分上、下午校,我唸下午班,兩級學生共用一課室。」校舍重建後,學生已無需輪流用課室。馮太曾遷往市區,及後再遷回出生地,她坦言喜歡坪洲的空氣好、人事簡單、生活節奏較慢,有利兒子成長。從前她的同學都是街坊;現時,兒子的同學也是街坊鄰里,有些是新來港和南亞裔的小朋友。可幸同學們都相處融洽,承智很喜歡上學及與同學玩耍。 多年來,該校淳樸的民風吸引不少島外老師加入學校的大家庭。金禧感恩祈禱禮上,代表一眾資深教職員由主禮嘉賓湯漢樞機手中,接受長期服務獎的訓輔主任蕭穎瑤老師(33年),與其他領獎老師:英文科主任王偲穎(17年)、資訊科技主任區潔心(16年)和圖書館主任關玉英(11年),均指出師生的關係密切,全校學生的名字在老師的口中,脫口而出。 王主任當初受學生的純真吸引而入職,她說:「老師送一枝鉛筆,學生已很開心,珍而重之。」關主任說:「今天午飯後看見一個學生不開心,原來他早前撞倒受傷。學生品性單純,他們信任老師,樂於與老師分享心事。」蕭主任說:「早前我偕同舊同事與她當年任班主任的學生飯聚,那同事已七十多歲,舊生仍與她保持聯絡,我很感動。翌晨,我回校問學生會否三十年後再聚?豈料他們打趣說我屆時是否已很老了⋯⋯」 任職訓輔主任多年,蕭主任與學生仍打成一片,皆因她一直抱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服之以法的宗旨,對學生的管教張馳有致。其實,早已有另一班學生與她訂下十年之約重聚。區主任也因著另一位老師的抉擇而受感動,「幾年前,有一位資深的老師選擇當修女而離職。我雖然不是教友,但她的決定令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校園是一個孕育生命成長的地方,該校主保聖人聖若瑟、聖母瑪利亞和小耶穌的愛一直陪伴著師生,讓他們的心靈茁壯成長。(敏)  
kjy02_2015121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2.12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靈修初探 繪畫聖像為媒
(本報專題)靈修是我們在生活中與主親近的時刻。有些人對此有一定的假設,例如守靜禁語時間漫長,成人尚且難耐,更何況是只有十歲八歲的小孩子;又例如應該要有很多恩寵或信仰資歷較深的人才可做到,小孩子恐怕不在此列⋯⋯可是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的經驗卻推翻了一些既有想法。該校在十至十一月期間邀請了聖像畫員吳景萍在校內舉行了一個手繪聖像畫靈修工作坊,為師生締造了四堂寶貴的靜修時光。他們的經驗再次印證主耶穌的話:「讓小孩子到我的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馬爾谷福音》10:14)  師生都十分回味這次難得的機會,尤其對當中十個二至六年級的參加學生來說,這次更是他們的首次靈修。「我們拿著學校的主保聖方濟亞西西的聖相來照著畫,要畫得一模一樣,所以繪畫期間要好安靜、好專注、好細心,否則稍一不留神或發出聲音,便會令自己和其他人分心,隨時多畫一筆也說不定。」就讀五年級的趙善翹說。 每一步也是靈修 善翹與其他本身都愛繪畫的學生均表示,聖像畫不是一般的繪畫,當中有很多規格須遵循,譬如在兩個小時的工作坊裡,每堂開始之初會先唸繪畫聖像畫的專屬禱文,導師還會介紹聖像畫背後的意義或他們正繪畫的聖人生平等,其後師生要一邊作畫一邊在心內默唸「聖方濟亞西西為我等祈」,祈求聖人幫助他們完成畫作。「有時顏料用完要補充或上色後,需等待顏料乾透才做下一個步驟時,都要保持安靜, 我會在心裡祈禱或與聖方濟傾心事, 希望他為我轉禱。」善翹雖非教友,但她卻對轉禱的力量深信不疑。 就讀三年級的王煒晴也很享受這次特殊的屬靈時刻,「這是很特別的經驗,我覺得與天主好接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堂的磨板,磨完後我渾身發臭。」煒晴笑稱。繪畫前要先下一番工夫處理繪畫的木板,包括鋪上象徵耶穌殮布的紗布、煮漿和封漿,及磨板。「鋪紗布後,開始煮漿和封漿,大約需要九層,最後才磨板,以特定的工具和不同的砂紙磨平和拋光大約五次,實際次數視乎木板的情況及濕度而定。」吳景萍說前期處理約需兩至三周,但別小覷這些步驟,其實當中已對靈性有所鍛練。(敏)      工作坊中,吳景萍因應學生情況只保留最後一次的磨板讓師生親自完成。若畫作在工作坊完結後尚未完成,她則為他們作補筆等後期處理。她指,「木板凹凸不平,學生最初都懷疑自己可否一一磨平,但當他們邊磨著邊默禱,看到所有小孔都被磨掉,都訝異於自己一雙小手可以做得到。」那份空虛自己全心交託的宗教情操, 學生未必能完全意會,但已吸收並深印心中,成為滋養他們靈性生命的養分。 他們還可從繪畫細節感到這次靈修的珍貴經驗。畫筆和顏料粉等均由外國進口,蛋彩則以生雞蛋、清水和醋與顏料粉調配出來,「導師說雞蛋受精後已是生命,我們要尊重。」就讀六年級的劉銘信說。他有份協助吳景萍調製蛋彩,過程中的恭敬之情令他難忘。本身是教友的他,曾於意大利和梵蒂岡等地的聖堂看過宏偉的聖像畫,很感受到當中的力量,「這可是一生中必要作出的嘗試。 」 可堪回味的經歷 四位參與的老師亦各有深刻體會,牧民老師胡嘉寶試過以另一種方式製作聖像(把聖相貼在木頭後再塗上丙烯酸纖維液定型),「今次連聖像畫也由我親手繪畫很考工夫,特別我是一個缺耐性的人,一切都要耐心地慢慢進行。」陳月麗老師則指, 她是直至現在才了解聖像畫背後的多重深層意義。她和身兼工作坊統籌的宗教科主任黃永鴻老師很享受今次靜修。工作坊前,黃老師為校務忙碌,但當他開始準備繪畫,內心突然變得平靜和喜樂,「學生的宗教活動不一定只有唱歌跳舞,亦可嘗試其他類型。事先我們擔心他們可否長時間守靜禁語,事實證明是可以的,他們還很享受。我相信他們將來會很回味這次經歷。」黃老師說。他這個想法即時得到阮椿堂主任的正面回應,「我不是教徒,但充分感受到那份神聖。」他和一眾師生很期待下一次的機會。「所有聖像畫鋪上金粉後,會掛在校內作永久保留,因為用K金的金粉,價值不菲,幸得校長同意校方會提供資助,工作坊才可舉行。」黃老師補充說。 加強推廣的信心 對於吳景萍來說,這是她首次教授兒童繪畫聖像畫,師生的投入和合作給她很大鼓舞,更加強她推廣繪畫聖像畫的信心。本身是小學宗教科和視藝科老師的她,2007年受傷停職,翌年修讀藝術碩士課程期間,專注研究聖像畫,碰巧這時她收到一間中學邀請她推廣聖像畫及宗教藝術裝置,他們一拍即合,自此她便全心投入創作和推廣。後來她在這方面繼續自修,並於2013年參加由著名聖像畫家、英國本篤修會Turvey Abbey靜修院的Esther修女來港親自教授的工作坊,隨後她更成為這位修女在港的工作坊的課程統籌及助教。   一般聖像畫導師要經過十年浸淫才開班授徒,儘管自習畫以後,吳景萍已陸續收到邀請為病人或修會等繪畫聖母和不同聖人的聖像畫,以作祈禱之用,但當她收到黃老師邀請之初還是不敢接受;Esther修女越洋鼓勵她嘗試,著她將修女自己與另一位從事靈修指導者合著的一本關於小朋友繪畫聖像畫的靈修理論,付諸實踐。現為學校牧民助理的吳景萍,即使工作多忙碌,每晚也抽出兩小時以練習聖像畫作個人靈修。「當初修女知道我因傷不能再教書後,很鼓勵我以繪畫聖像畫治療心靈創傷,這些年來我從中很感受到天主的臨在和平安,使我可以開放自己聆聽天主的話語。」因自己的得著令她更樂於去推廣聖像畫。(敏) 
kjy16_20151213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5.12.12
〔聖師小德蘭系列〕我的聖召就是愛
1889年1月10日小德蘭穿上棕色的會衣,她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嬰孩耶穌小德蘭(Sister Therese of the Child Jesus of the Holy Face)。小德蘭的父親路易. 馬丁先生在女兒賽琳陪同下,在隱修院的聖堂裡,隔著圍欄,親眼看著他心愛的小公主穿著棕色的會衣。這時,馬丁先生已抱病在身。約一個月後,2月12日,馬丁先生被送到鄰近大城市的醫院,留院三個月。1890年9月8日,隱修院聖堂中央的地板,用鮮花圍著一個長方形。小德蘭踏入長形的花圍裡,整個人甸伏在地板上,在簡單而隆重的儀式中,宣發聖願,表示她願意為愛天主而奉獻自己,按聖衣會的會規,畢生度獻身的生活。 隱修院有嚴格的生活規律,在家庭式的日常生活中,小德蘭學習團隊精神,在祈禱生活中培養一份與天主更深和更密切的關係;沒有家人照顧和生活享受,也不能夠隨時見到家人和朋友及自由地外出。小德蘭選擇以隱修的生活回應天主的愛,回應她對十字架上的耶穌的愛。雖然修院團體二十多位修女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修院的設施簡陋,飲食清淡,大部份時間用於每日不同時間的團體或個人的祈禱時間、幹活、親手洗衣服、做操重的家務、閱讀,團體也會在閒暇時一起談天、唱歌、縫紉、話劇表演。修院的生活好像很單調,工作和祈禱好像沒有甚麼效果,然而,小德蘭愈來愈感受到天主對她的愛,她以雙手空空來描述自己的隱居和祈禱生活—為實現她對世界上不同地區所有人的愛,她在隱修院裡,不是為逃避現實,而是她發現這樣能有更多的機會,把自己奉獻給教會。 1892年5月10日,馬丁先生回到里修的家,1894年7月29日不幸病逝。這段期間,賽琳一直侍候父親。父親去世後,1894年9月14日賽琳加入聖衣會。父親患病兩年多以來,小德蘭百般思念她敬愛的父親,這份極大的痛苦也使她在祈禱中,更接近那位像被人牽去宰殺羔羊般的耶穌基督 —— 苦路上的耶穌、孤獨地面對被人誤解和遺棄、孤獨地走向十字架(參考《依撒意亞先知書》53章)。一份像火焰般的愛在小德蘭的心靈裡不斷燃燒。1893年,小德蘭的二姊寶琳(耶穌. 依搦斯修女)獲委任為隱修院的院長。父親去世後,小德蘭開始用小筆記本記述童年的生活回憶,她在戲劇、繪畫、寫作方面的天份逐漸在修院的團體生活中流露,她也在祈禱生活中體驗到天主的無限仁愛。 1895至96年期間,小德蘭以書信關懷兩位年輕到外方傳教的法國神父(當時是修士);他們一位到外方傳教後得病而回法國休養,另一位是到中國傳福音的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透過書信,她得知到非天主教地區傳教的艱辛。不幸地,1896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小德蘭開始在咳嗽時吐出血塊,原來她患上當時仍是不治之症的肺癆病。那年九月開始,她在作品裡寫下:「我的聖召就是愛。」 1897 年9 月30 日小德蘭病逝,安葬於里修。 1898 年小德蘭的著作《靈心小史》(“The Story of a Soul”)初版面世,瞬即售空。她的靈修體會深深地吸引著全世界各地的人,1899 至90 年開始,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到她的墓前祈禱,奇跡開始出現。1908 年一位瞎眼的四歲小女孩到小德蘭的墓前祈禱後,她的眼睛開了。小德蘭的生平和祈禱經驗愈來愈受注意,當地主教向教廷申請將她列入聖品。 1923 年4 月29 日教宗庇護十一世宣布小德蘭列入真福品。她的遺骸轉移到聖衣會里修的聖堂。1925 年小德蘭在五十萬信眾的見證下,獲宣布列入聖品。 1927 年12 月14 日小德蘭及耶穌會到遠東傳教的聖方濟各. 沙勿略,同時獲教廷宣布為傳教主保。 1997年小德蘭逝世一百週年,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小德蘭為教會聖師。 2008 年10 月19 日小德蘭雙親獲列入真福品。 2015 年10 月18 日列入聖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