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51004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0.03
仁德天主教小學 尋找耶穌的足跡
耶穌愛小孩子,歡迎小孩親近他,認識他。「讓小孩子們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路18:16)這份讓小孩子與耶穌相遇、領受主愛的經驗,一直在教會生活裡傳遞;小朋友在學校生活中,藉言傳身教,感受和領會與主相遇的喜樂。    (本報專題)每年暑假,仁德天主教小學都會舉辦宗教活動,鼓勵同學善用悠長的暑假,加深對耶穌基督的認識,在信和愛中成長。剛過去的暑假,該校安排一系列的宗教活動,以「尋找祂的故事」為主題,引領學生透過生活營、參觀、義工服務、清潔聖堂,親身尋找及發現耶穌的足跡。 由屯門到香港島南部參觀香港仔工業學校及香港懲教博物館,是「尋找祂的故事」系列其中一項活動。香港仔工業學校由慈幼會於1935年創立,至今有八十年歷史。該校副舍監黃樹德講解學校的歷史背景後,十二位到訪的五、六年級同學踴躍發問。參觀校舍後,兩校同學到籃球場上來個動態交流,在這所充滿慈幼會大家庭氛圍的校園裡,中、小兩校學生樂也融融。 愛德足印在動力 本學年升讀三年級的李嘉俊、升讀六年級的陳諾恒及陳明信,均表示對首次踏足這遙遠的旅程充滿期待。諾恒是基督小先鋒,「我覺得校舍環境很寧靜,那校的大哥哥住在學校宿舍,星期一至五在學校讀書和住宿,週末才回家。」 明信分享他的印象:「參觀學生宿舍時,我發現學生房間的書桌上,都放有木造的耶穌像。我知道這是教會辦的學校。」嘉俊想起學生宿舍的書桌時,感受到另一個訊息:「宿舍房間裡有雙層床和書桌;如果我也有一張固定的書桌做功課和畫畫就好了。書桌上的十字架令我想起我們在學校也會祈禱;看到鮑思高神父的銅像時,我感覺到這個團體一定會幫助弱小和有需要的人。」 統籌「尋找祂的故事」活動的牧民助理莊素雯老師表示:「去年聖誕節前,我們曾舉辦電影分享會,播放《鮑思高傳》,反應熱烈,因而安排學生在暑假期間參觀這所慈幼會開辦的學校, 讓學生了解教會透過不同層面,為社會上所有人服務。同學對校舍環境感到很有興趣,與中學的大哥哥互動交流。」 參觀香港仔工業學校後,同學們到達位於赤柱的香港懲教博物館,了解超過一百七十年的懲教制度,當中離不開香港社會的演變。本學年履新的陳善科校長對同學們積極投入的態度,表示十分欣賞。「透過老師們的悉心安排,這一系列的活動為同學帶來不一樣的經驗。」 由屯門出發,首先到長洲慈幼靜修院參加兩日一夜的生活營、繼而到香港仔和赤柱參觀、再在屯門區護老院當小義工,最後訪尋西貢窩美村。「尋找祂的故事」系列最後一項活動安排學生由屯門出發,到西貢窩美村訪尋前人的足印, 以服務體驗與耶穌基督相遇的喜樂。 義德足印在服務 位於西貢窩美村的聖母無原罪小堂,1930年建成,現時由西貢聖心堂管理,屬西貢聖心堂區。八十五年來,聖母無原罪小堂在多位神父及教友全力付出及愛護下,保存至今。爬上長長的石級,來自不同級別的十二位學生好不容易才到達這座鄉村小聖堂。嘉俊、明信偕周芷瑩都經歷過這段旅程。 冒著汗水,踏入聖堂,迎面而來的是一位充滿熱誠的西貢聖心堂教友李文豪。李文豪專誠來義務導賞,講述蓋建小聖堂的一段歷史及小聖堂祭台後一幅巨大壁畫的深遠意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於西貢聖心堂服務的意大利籍胡永文神父(Fr. Nevio Viganò, P.I.M.E., 1972- 1997服務於香港教區)邀請他一位好友畫家,特別為小聖堂繪畫這幅畫。六年班的周芷瑩表示: 「壁畫是關於天主創造天地萬物,我還記得壁畫兩旁有很多粉紅色的飛鳥。」 導賞後,這幅宏偉的壁畫令同學們更是難忘。已領受聖洗聖事的明信說:「那小聖堂很古老,壁畫裡有關於耶穌的故事。」三年班的李嘉俊更坦言:「平常,我沒有機會接觸神父,經過講解後,我才知道有這麼多人信奉天主,還有很多人當神父呢。」 多位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聯想神父和教友多年來的努力。「觀賞壁畫後,我們一起祈禱,然後分工合作,清潔聖堂。」芷瑩分享。同學們按老師指示,帶備毛巾,用清水和毛巾揩抹塵埃,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嘉俊分享: 「我負責掃地和拖地,為植物澆水。平常在家裡,我常坐著看爸爸媽媽做家務;這次能夠幫忙清潔聖堂,我覺得很開心。」 生命足印在回應 明信及芷瑩負責用濕毛巾清潔小聖堂的跪櫈和摺合小椅子,經過他們一番努力,小聖堂回復整潔。身為天主教信徒的明信表示他經常到聖堂參與彌撒及服務:「清潔聖堂時,提醒我日常愛護聖堂及聖堂內的物品是十分重要的。」兩個男孩子都坦言這是第一次做清潔的功夫,嘉俊說: 「我可以感受到媽媽平時做家務時是多辛勞!」明信亦有同感。「能夠服務一座歷史悠久的聖堂,是個難得的機會。」 同學們內心感受到滿足,連天氣也好像在為他們打氣——當天陰晴不定,開始時,他們還擔心活動會否因而受影響;完成清潔服務後,天朗氣清,更覺這一天過得非常有意義。帶著在服務中獲得的滿足感,清潔聖堂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準備食物,以燒烤樂慶祝他們渡過這樣富有意義又愉快的一天。 莊素雯老師在回顧整個活動系列時,表現興奮,「設計活動時,我想讓學生了解天主教徒是跟隨耶穌的教導去愛和服務他人,所以就在這『熱鬧』季節走遍香港的東、南、西面。第一項活動在下午出發,上午舉辦宗教日電影會,欣賞單慧珠導演帶來的伊朗影片《小孩子》 。同學們看完影片,體會到為不同國家的人,最重要的也是家庭,親情。當天在長洲慈幼靜修院的生活營,同學在彌撒中看到別人領聖體,有同學問怎樣才可以領聖體⋯⋯感謝天主,我們的福傳使命有回應了。」 新學年開始了,同學們期待有機會重臨聖母無原罪小堂參觀和服務,樂意為愛護聖堂而多盡一分力量。回想當初選擇帶學生到小聖堂,莊老師帶著感恩的心情分享:「我跟校監薛神父商量時,得知這小聖堂目前是每年才有一次彌撒。過往,有一位婆婆協助清潔,現在她不良於行,無法協助。我聯絡堂區後,他們更派出一位資深的導賞員帶領我們。同學們帶同自備的毛巾,在雨天下出發了。小朋友在身體力行中,對聖堂深刻印象,令我喜出望外。」陳善科校長亦期待學校來年透過籌辦各種宗教培育活動,讓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增加對天主教的認識,「與主相遇的體驗及服務,都是十分寶貴。學校繼續秉持福傳的使命,發揮基督愛的精神,照顧每一位孩子, 作天主的善僕,帶領孩子們踏上光明的道路。」(張 / 睿) 
kjy10_20150927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9.26
【青苗天地】2015.09.27
  記一次旅行 汪檚羊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四己 去年暑假,我與母親一起到緬甸探望移居當地多年的外祖母及多位舅父、阿姨。母親與她的家人分隔兩地多年,她期盼這趟旅程許久了。於我而言,由於言語不大相通,我對這次旅行也沒有抱多大期望,心中只有對香港萬般不捨。 我在緬甸居住的環境,與香港大相逕庭,最令我無所適從的是住所內沒有電熱水爐,洗熱水澡時必須燒水。此外,舅父預備的房子內,只設有坐蹲式廁所, 每次方便後,我的腿感到酸軟不已。那裡的爬蟲比較多,記得有一次我甫踏入洗手間,便看見兩隻手掌般大的壁虎在牆上肆無忌憚,到處遊走,那一幕差點兒把我嚇得半生不死。可是,要數最令我心驚膽顫的事,必定是一次突如期來的停電。當時,我以為自己要失明了!因為以前也曾有數次突然眼前一黑的經驗,毫無預兆的恐懼侵蝕我的身體;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是心有餘悸。 雖然在緬甸受水土不服及環境因素的困擾,我亦慢慢地適應下來了。況且, 外祖母十分疼愛我,她和舅父們為我預備一日三餐,生怕我吃不慣當地食物而到中式餐館、西式餅店等,購買不同類型的食物供我選擇,又抽空陪伴我步行約半小時到市集購買手信。我知道他們十分忙碌,經常要在住所及他們經營的店鋪間往來奔走。在那裡生活一個月,他們為我付出許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逐漸打開了那在我心中原本緊閉的一扇門。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原以為這四星期會很漫長,卻在眨眼間流逝。舅父們替我們收拾許多吃的用的東西,離開那天早上三時許,我們起床出發到機場了。我沒有跟他們逐一道別,到機場後只是草草說聲再見。步入登機大堂後,母親說她很想多留幾星期,我何嘗不是呢?這個月來的一點一滴,湧上心頭,心裡泛起陣陣漣漪,淚珠在眼眶內打轉——是喜悅嗎?畢竟終於可以回家了,那個闊別二十八天的家。但更多的是不捨,繼上次訪緬甸已是七年前的事了,七年人事幾番新,但沒有改變的是外祖母、舅父等親人對我的愛。忍著淚水,我假裝眺望風景似的。曾聽說過一句話:「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眼淚便不會流下來。」我想,我應該做到了。 (編按:來稿超出字限,經編輯刪節。)    我的夢想 蘇曼姿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五A  「一人有一個夢想」,相信大家對這句歌詞耳熟能詳了。說得沒錯,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夢想。現在的你,是否有夢想呢?  小時候,我常想著長大後要當個甚麼甚麼的。眨眼間,我已是一名青少年,現在只希望先把書唸好,上到大學後才考慮將來的工作。有時我會想:也許自己不可造白日夢了,還是先把現在的事做好。如果現在不努力,即使夢想偉大,也只是空想吧。 沒錯,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空中服務員。也許認識我的人會覺得很可笑,蘇曼姿的夢想竟然是當一名服務員,外貌、學識⋯⋯真不自量力!但這個是我的夢想,是我最想做的工作,我就是要朝著這個夢想努力!對很多人來說,「夢想成真」的機會是非常渺茫,就像廣闊天空中一隻迷失的小鳥,也許窮一生的努力也找不到目標。但我就是要談夢想,就是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家稱空中服務員為「空姐」,而我想成為一名空姐的原因也有很多,但都不外乎是可以到很多國家增廣見聞。我的個性活潑好動,喜歡探索新事物;我又很喜歡結識新朋友,也希望到不同國家了解當地的文化,所以空姐絕對能夠滿足我的多個欲望。此外,我也希望藉著到不同國家,認識不同種族的朋友。其實,我常幻想自己穿起空中小姐的制服,儀態萬千,能操多國語言,充滿自信地在飛機上服務客人;又去到不同國家,欣賞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    有些人只希望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穩穩;有些人畢生追求榮華富貴,為求名利雙收。其實這些都是取決於心態,人的欲望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要平淡還是充滿挑戰,很多人都可以自己選擇。「一人有一個夢想」,我就是要為自己的夢想拼一拼,年輕人就是要努力!    2015-16學年 稿例說明 歡迎中學生發表散文、評論及閱讀報告,初中學生來稿,可獲優先考慮,同時有機會入選佳作。 •本學年不設特定的徵稿主題。 •來稿以400-800字(中文)或150-300 字(英文)為合。篇幅所限,無須附照片。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惟須附作者真實姓名、學校名稱、班別。如用電郵提交,請用文件(WORD)檔案儲存, 以附件傳送。每篇稿用一個檔案。(手寫稿須直接郵寄,不接受電腦掃瞄的手寫稿)。如學校代傳送電郵, 請提供傳送者的姓名及聯絡電話,以便有需要時聯絡用。 •稿件須為原創作品,不接受一稿兩投(包括曾參加比賽的作品、印刷媒體及網絡媒體)。 •抄襲屬嚴重失誤的剽竊行為。來稿如引述他人的觀點或論述,必須列明出處。如來稿沒有列明出處或轉載網上資源作為文章的內容,均屬剽竊。 •來稿三個月內不獲採用,作者可自行處理。不設退稿。稿件一經刊登,薄具書劵稿酬。稿酬直接郵寄至學校, 經由校長轉交。      電 郵 [email protected](學生投稿專用) 郵 寄 香港堅道16號 教區中心11樓《喜樂少年》編輯收  
kjy03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2015-2016學年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幼稚園組閱讀計劃書目 導讀選輯
《下雨天》  文.圖 / 彼得.史比爾 出版社 / 上誼文化 主題:探索   下雨天你和孩子會做甚麼事情呢?你會讓孩子出去玩嗎?  《下雨天》是一本無字的圖畫書,封面上的兩個小孩穿起雨衣、雨鞋,開了雨傘。在大雨下小孩的笑臉表現出非常愉悅的心情。究竟在下雨天發生了甚麼事情呢?  這個故事要從扉頁的圖畫說起。有兩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耍,從天空的景象、小貓使勁地奔走的動作和小孩的身體語言,讀者可以意識到一場大雨即將來臨, 下一個畫面便是小孩狼狽地拿著鞋子飛奔回家,好像與大雨競賽一樣,異常緊張。本以為小孩回家避雨,想不到他們回到家後,匆匆換上雨衣、雨鞋, 媽媽竟然幫忙打開雨傘,鼓勵他們踏出家園,用身體探索大自然及體驗雨中景象。如果你是媽媽,你也會這樣做嗎?  小孩帶著欣喜的心情進入雨中世界,他們不停地探索,踏水泥、玩水柱、濺水花,試著用身體比較晴、雨之間的分別,他們觀察佈滿水珠的蜘蛛網、在石柱下避雨的小鳥、車底下的小貓, 不難發現各自有牠們生存的技能,還有鴨子和魚兒,一群一群地在河裡遊玩,享受雨中作樂,悠然自得。大自然給了孩子很多樂趣和創意,從探索中孩子得到無窮的快樂和幸福。 如何使孩子把握晴天做他們想做的事,同時也讓他們享受或欣賞雨天帶給我們的樂趣呢?《下雨天》中兩位孩子的媽媽除了讓他們雨中作樂,當他們盡興回家,媽媽還幫忙拿雨傘、傾倒雨鞋裡的水、泡熱水浴、準備下午茶、傾聽孩子述說雨中的樂趣等;她用行動鼓勵小朋友, 她那溫柔的力量帶給孩子探索的勇氣。 作家彼得.史比爾善於用圖畫以分鏡的形式說故事。一幅一幅的跨頁、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故事背景,勾畫出西方小孩的家庭生活;玩沙盤、玩水池、與貓兒狗兒為伴、與花草樹木為鄰,沐浴於大自然中,培養出純真熱愛生命的小孩,幫助他們面對任何的情景都帶著探索與期盼的學習態度。 彼得.史比爾是一位著名的童書創作者,他的作品獲獎無數,曾獲1977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書獎,1978年凱迪克金牌獎等多項大獎。   《帽子萬歲 》  文.圖 / 布萊恩萬 出版社 / 格林文化 主題:友誼   《帽子萬歲》是一本非常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動物造型活潑可愛,色彩明亮,用字簡單重覆,構圖清晰,沒有複雜的背景,幼兒容易掌握。 《帽子萬歲》四隻活潑可愛的動物在封面上跳躍,藍色的背景襯托出動物們愉悅的心情。有一天早上,大象醒來,心情很差。門鈴響了, 大象生氣的走下樓:「走開!我心情很差!」想不到,有人送來了一堆帽子做禮物,大象的心情馬上好起來了,大聲歡呼:「帽子萬歲!」快樂的情緒讓他想起了好朋友斑馬,「我要去給斑馬看。」可是斑馬回應:「走開!我心情很差!」於是大象送給斑馬一頂帽子,斑馬心情馬上好起來,大聲歡呼:「帽子萬歲!」他們很想跟烏龜、貓頭鷹、獅子及長頸鹿分享,每個朋友都收到大象送出來的禮物,同時亦分享到大象快樂的心情。「帽子萬歲!」大象正面的情緒,不斷感染其他朋友,將「走開!我心情很差!」的負面情緒改變過來。無論負面的情緒抑或快樂的情緒,其實都會感染別人,因此我們要幫助小朋友累積快樂的經驗,將正向的情緒感染其他人,就如分享快樂一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割捨與分享,三至四歲的孩子雖然自我中心很強,卻能夠從生活中學習人與人相處之道。學習將自己喜愛的東西割捨出來與別人分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運用《帽子萬歲》幫忙孩子體驗分享中最大的回報便是友誼和快樂。 此書榮獲NPR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最受喜愛童書、美國《赫芬頓郵報》最佳童書獎項,並受到《學校圖書館雜誌》、《出版人周刊》、《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等媒體一致推薦。  
kjy01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專訪寶血會劉燕棠修女 追隨基督以愛育靈
(本報專訪)中學時期的劉修女就讀寶血會開辦的德貞女子中學,她認識信仰時亦由寶血會修女講授要理,中學畢業後領洗入教。「我在中學才接觸信仰,感謝學校的良師益友,讓我認識天主。」畢業時,她已立下投身教育界的志向, 並升讀教育學院;教育學院畢業後,她亦順理成章,擔任教師。 德智並重 全人教育 1980年,劉修女加入寶血會,1989年宣發永願,「修女透過傳教生活,可以愛更多的人。」她表示度奉獻生活是源於對天主的愛,一路走來,她滿懷感恩和喜樂;而她進行教育工作時, 亦是懷著同一的心。除了三年的初學培育和三年修讀神哲學,畢業後,她從未離開教育工作。 接受修會的派遣,劉修女先在寶血會培靈學校擔任教師,後來擔任該校校長。經過五年的光陰,她到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上午校)擔任了一年教師,其後升任校長,直至上午校2009年遷至現址,轉為全日制小學(即寶血會思源學校);劉修女繼續擔任校長。 多年來的教育工作中,劉修女一直秉持寶血會的教育精神:「犧牲修和」。「我希望學生實踐校訓『愛主愛人』,亦期望他們樂於服務,願意與人和好。」此外,她亦著重在智育、德育方面培養學生,「知識創造未來,但品德教育和信仰培育同樣重要;像小鳥要兩翼平衡才能飛翔, 學生也需要德智的平衡發展。」 關懷弱小 心繫福傳 劉修女認為不論是教師或是修道人,教授知識以外,以身作則亦非常重要。「我很認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句說話,身教言教,作為教師和修女,我的行為也是學生的模範。」她強調修會亦十分重視與弱小者同行,「學生中亦不乏弱小者,可能是資質方面,也有的是行為甚或家庭背景方面比較弱勢,但我們更加應該疼錫這些學生。」她補充,學生成材便是老師的驕傲。 對於學校,劉修女有更深的一份情,「學校是家以外的另一個家,老師、家長、學生都是一家人,大家也有責任愛護學校。」服務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上午校)及寶血會思源學校二十多年,劉修女見證學生畢業後回來母校執教,又難忘當年聘請的新老師現在已成家立室,更曾有老師借用學校的禮堂舉行婚禮,「在學校裡,大家就是一家人。」她感謝天主,給她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老師間友愛共融,互相幫忙,他們以言行身教培育學生,並對學校富有歸屬感。」 服務學校以外,劉修女亦關心國內的教育需要。她參與1991年成立的慈善團體川彥社,該社關注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重點關注山區少數民族,籌款助學及建校。「長假期時,我會和其他成員親身到山區考察、落實建校等,我認為這樣的工作亦能實現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   卸下學校的工作,劉修女表示自己當然對學校有不捨之情,但她是開心、放心地離開。「因為學校的教學團隊成熟了,我不擔心,也不掛心。」未來一年,修會安排她進行靈修年,讓她反思修道生活,可以在修道旅途上有更多力量繼續向前行。她指尚未知道修會將安排她未來進行甚麼工作,「我懷著待命和服從的精神,等待修會派遣,但我對到中國福傳有一團火,我渴望到中國內地服務。」(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