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20120226
icon16
潮流無極限
2012.02.26
從文學引發音樂創作
  筆者喜愛閱讀,從《詩經》到現代詩歌散文,中國或外國著作,有空時都會翻閱。這嗜好是一種奢侈,一種享受。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意想像,天馬行空,沒有任何束縛。有時又好像與那些生於不同時代的作家、文豪,產生跨世紀的溝通。透過文字,他們把喜、怒、哀、樂及藝術的真善美,遺留給我們。 從徐志摩的詩詞中尋找音樂意象 首次接觸徐志摩的文學作品,大概是中學時代的中文課吧。我與大部份「八十後」一樣,〈再別康橋〉算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徐志摩的作品,不僅是詩句字裡行間的韻律及節奏,他的作品在字裡行間滲透出那種意象,如「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已描繪了一幅踏步於雲端的優雅圖畫。直到真正地學習作曲,我才懂得藝術的昇華是透過藝術媒介去表達一種理念,或一個故事,最真切的體會就是透過美學欣賞,讓自己思考,引發想像。套用時下流行語,一字記曰:「有feel」! 徐志摩的文學作品,從篇幅較短的白話新詩,到散文詩等較長作品,都展現他多愁善感的藝術家氣質。筆者於2009年首次以徐詩作為藍本,編寫合唱音樂。在創作過程中,赫然發現徐詩富有對比性的光暗及距離感。寫作手法猶如一個鏡頭,帶領讀者從不同拍攝角度了解、觀察詩句中的主角。如〈滬杭道中〉開首的「催、催、催,匆、匆,匆」,簡單地為此詩起了一種急促節奏。所以,我於創作合唱音樂時,特別使用了現代合唱技巧,給予各合唱團員適當自由度,以不同的感覺及速度去吟誦此句,於此樂曲開始時製造出雜亂、匆忙的氣氛。而近期多媒體藝術創作「春痕」,亦改編自徐的同名散文詩,描述年少的男主角,單名「逸」,於留學日本時認識了春痕姑娘。徐志摩於文字中,流露出逸被春痕的青春氣息深深吸引,並引發無限遐想,經常「神魂又一度迷蕩」。十年光景,匆匆流逝,學成歸國的逸,故地重遊,巧遇已為人妻的春痕,不再青春,心中理想的仰慕對象被歲月摧殘,逸感慨無限。筆者於創作時,著筆於以旋律及不同器樂的音色,塑造徐詩中滲透著對青春流逝的唏噓。視象與燈光設計都配合文學及音樂的節奏,帶領觀眾投入整個三十分鐘的劇場節目欣賞。   「春痕」的部份選段,可於香港電台網站「節目重温」找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分享: 一月二十八曰第四台節目「自投羅網」(Cantilena)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4/Cantilena&d=2012-01-28&p=4193&e=&m=episode 二月七日電視節目「The Works」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theworks&d=2012-02-07&p=2453&e=168283&m=episode    
kjy02_2012021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19
香港藝術節四十年 慢步細味 藝術之旅
  藝術世界樂無窮 幼兒時首次接觸表演藝術的經驗,使何嘉坤記憶猶新,回憶個人的成長歲月,她流露愉快、滿足的笑容:「我認為個人對藝術表演的嚮往,始於幼稚園階段。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我投入參加校內各類型的藝術活動,樂在其中。升讀大學後,我主修文科,仍醉心於戲劇和音樂。因緣際會,投身社會的數年後,我有機會出國進修,並在英國修讀藝術管理(Arts Management)的課程,從沒想到將來會從事與表演藝術有關的工作呢。」 談到難忘的工作經驗,何嘉坤立即想起了二○○八年的一天,她仔細描述當時的情景:「嚴寒的清晨,大概是凌晨四時,氣溫只有幾度,我與同事保持緊密通訊,等待從法國遠道而來的馬術劇團Zingaro。我們細心安排,讓馬匹順利抵達會場。馬匹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運輸車輛,在這寧靜的環境,我驚嘆那些駿馬的形態,特別是那匹白馬。真是終生難忘的經驗!」二○○八年,香港首次以協辦城市身份,參與籌辦奧運馬術比賽和殘疾人奧運馬術比賽項目。同年,香港藝術節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辦「星躍馬術奇藝坊」馬術表演。何嘉坤補充說:「二○一二年為香港設計年,今屆香港藝術節特別安排以設計主導的大型表演WOW(World of WearableArt《藝裳奇幻世界》)為重點節目,WOW在新西蘭舉行了二十多年,今年是首次移師海外。」 二○○九年起,香港藝術節著力委託本港藝團,製作多個新作,部份作品更於香港藝術節首演後,獲邀到海外演出。在外展及教育方面,「青少年之友」( Young Friends)在過去二十年,為本港學生提供參與藝術活動和觀賞表演節目的機會;而「藝術節加料節目」為本港社區舉行講座、座談會、後台參觀等多元化活動。 何嘉坤自小熱愛表演藝術,她認為現今青少年接觸藝術的渠道有很多,他們可從不同的層面參與表演藝術:「我十分鼓勵青少年主動接觸表演藝術,特別是有分量和優秀的表演節目。不要錯過任何欣賞和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每次親身參與的經驗都是學習的過程。在欣賞藝術方面,不用著急,慢慢來。人生經驗愈豐富,對藝術的體會也會愈深刻,我仍在學習中呢!記著,學習藝術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仨) 青少年之友          青少年之友是香港藝術節特別為培育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及拓展觀眾層面而設的外展計劃。在尤德爵士紀念基金贊助下,計劃於1992年成立,一直廣受歡迎,過去參與青少年之友活動的累積人數已超過六十萬。   青少年之友舉辦的活動包括青少年之友舊友會、友導計劃、學校夥伴計劃、學校巡迴演出等。 http://www.yfs.artsfestival.org/ 青少年之友於去年九月至十一月期間,舉辦「2012 YFS記事簿」封面設計比賽,以「青少年之友20周年」為主題。活動鼓勵青少年發揮創意,和各青少年之友分享二十年來的回顧、發展、展望及喜悅。設計比賽反應熱烈,超過六百份參賽作品,該會選出兩份優勝作品及八份入圍作品。兩份優勝作品更已成為「2012 YFS 記事簿」封面。 探索老店舖 歷史痕跡 (記者手記)每天走過大街小巷,你有沒有留意社區裡的傳統老店舖?只要你細心觀察,每一間老店舖的風格和陳列貨品的方式都各有特色,跟現今新型的連鎖式店舖相比,迥然不同。 趁著地鐵西港島線還未正式啟用,兩組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碩士生及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的職員,這兩個月攜手合作,一起走訪西營盤區的傳統老店舖,並以西營盤唐樓店舖為主題,籌備專題展覽。 這十多位年輕人已到過二十間老店舖考察,包括米舖、海味店、蒸籠店、豆腐店 ...... 他們接觸老店舖的店主和員工,了解各行業與社區的歷史,重拾舊時老街坊的人情味。該中心職員將整理訪問資料,透過新興科技玩意QR碼(QR Code),記錄各行業的歷史和發展,期望在展覽中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逐漸消失的舊社區。 西營盤位於香港島西部,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若你想加深認識這個歷史悠久的社區,這次展覽將於五月,在該中心舉行,不要錯失這個良機啊!(蕾) 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於二○○五年成立,積極提倡文化古跡保育,致力鼓勵公眾參與該中心的工作,一起延續文化古跡傳承。  
kjy02_2012021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12
育苗四十載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活出 信望愛2
  小手拖大手:關懷備至  訪問當日,本報記者跟學生們談及教宗本篤十六世於本年一月六日,宣佈湯漢主教及全球二十一位神長將獲冊封為樞機。湯主教親身到訪,在小學生的心靈裡,他們能與這位衣著與眾不同的大人物見面,確是小學階段非常難忘的回憶。楊副校長透露,學生很有興趣認識湯主教,例如他的使命、職務和衣著等。於是,宗教科老師們搜集主教的資料,在課堂上作介紹。 在雅雯眼中,湯主教不像一般的長者。直率可愛的她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我印象最深刻是湯主教胸前配戴了一個很大的十字架苦像!我認為神父都富有愛心,他們願意犧牲自己,幫助別人,就像耶穌一樣。」沁兒不忘提出她的疑問:「樞機和主教的職務有甚麼分別呢?」港崇也帶著驚奇:「湯主教頭上的帽子很小啊,帽子代表甚麼意思?」佩婷亦流露關懷之情:「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湯主教會怎樣做呢?」 孩童時的湯主教,經歷逃避戰爭的坎坷歲月。港崇認為現今的小朋友十分幸福,更應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沁兒和雅雯曾聽父母談過往歲月,雅雯認真地說:「童年時,母親一家十多口居住在狹小的房間裡,但他們沒有埋怨,而且互相忍讓。」 感恩祈禱會上,湯主教鼓勵該校全體師生在慶祝四十周年校慶的同時,亦需展望將來,以信望愛的態度,實踐校訓「實踐真理,力行仁愛」,踏破前面的荊棘,迎接未來每一個挑戰。湯主教指出:為能實踐校訓,首要是認識和接受自己,不要和別人比較,自信使人美麗,有助建立美好人生。(仨)   獻身為牧:湯漢主教的成長歲月 去年底,湯漢主教曾在一個小學生活動,公開分享他的童年生活:他沒有機會上幼稚園,戰後,他在廣州接受小學教育。他說:「戰爭結束後,我有機會在聖堂上道理班(主日學),認識了一些天主教道理。這時,我才知道天主創造我,原來天主一直與我一起,直到我將來離開這個世界。這時,我發現了有另一個比嫲嫲更疼愛我的人,祂就是耶穌!」 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驗,在他的腦海裡留下很深刻的感召力。「每天,我親眼見到很多傷兵和難民集結在聖堂門前,也親眼見到我的本堂神父忙於派發藥品、救濟物資及金錢給求助的傷兵和難民,同時給他們派送一些介紹天主教教義的單張。那時,我被本堂神父對傷兵和難民的那種無邊界的憐憫之心所感動,就決定將來也要學他當一位神父。」一九八○年,教區有見於當時中國大陸社會不斷轉變,成立聖神研究中心。回顧這個階段,湯主教表示:「我被委任為(聖神研究中心)主任,藉此體現我的福傳使命,實踐我早年從本堂神父身上所感染的憐憫精神。 」(湯漢著,《與教區一起走過的日子》卷二,「我的聖召簡歷」)(睿)   親愛的湯主教,我們想跟你說...... 沁兒:當了樞機後,相信你的職責更繁重,可能需要經常乘坐飛機。請你多休息,保重身體。   雅雯:校慶典禮後,我們為你預備茶點和蛋糕,你覺得那些食物美味嗎?新一年裡,我祝賀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佩婷:湯主教,每天你需要處理許多事務,別忘了做運動,舒展身心。   港崇:你經常舟車勞頓,累嗎?祝你龍馬精神,身體健康!     記者手記 記者到校時,校監馮賜豪神父剛藉著學生午飯後小休時間,與學生輕鬆交談。作為神父,他如何給青少年明白獻身是一條怎樣的路?馮神父表示:「我認為教師在宗教科的課堂上,必須介紹神父、修女的生活,這一點很重要。」 現時擔任觀塘耶穌復活堂主任司鐸、同時擔任四所天主教學校校監的馮神父,牧民工作以外,堅持每星期必定到各校一次。「我願意擔任校監,以愛心關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協助他們。香港社會的風氣鼓吹即時見效的價值觀,即使政府政策亦要求迅速奏效。德育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在關懷中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使他們自覺要貢獻社會。這份委身精神需要培育,不能像考試般立時看到成效。」 馮神父亦關注教師面對沉重的工作,他鼓勵教師以祈禱維繫情誼,鞏固團隊的精神:「任何一個宗教都有祈禱,方式可能不同,靜思總是靈修的方向。人生常遇到問題,困難未必能解決;透過祈禱、靜思,教師、學生、家長都可以在祈禱中學習溝通、互相合作,獲得互相支持的力量。」他表示極願意偕校內不同的群體,一起祈禱、聖經分享或信仰探索。 校慶當天,湯主教親身到校主持慶祝典禮。馮神父表示:「湯主教的工作是挺忙的,他卻來了!他是天主教團體共融的標記,他的親臨為小朋友、家長和社區坊眾有很重要的訊息,那是一份很大的支持。」樞機的職務在普世教會與地方教會之間,擔當著一個橋樑角色。馮神父對任命新樞機充滿熱情和期待:「教宗冊封湯主教為樞機,表示教會關心中國。我憧憬著將來有一天,湯主教帶著就讀於天主教學校的學生,到國內與小朋友交流⋯⋯。我們的學生還沒有天主教信仰,只憑著純真的心靈與小朋友交朋友⋯⋯。他們是中國社會的未來的接班人!這件事很有意義啊,願這個夢想早日實現。」(睿)     樞機:一項服務普世教會的職務 樞機(cardinal)原意為樞紐、關鍵。樞機,由教宗親自甄選,協助教宗管理普世教會的事務。若教宗職位出缺,按教會法律,樞機有權利列入參選教宗的候選名單。樞機戴紅帽,穿紅色禮服,亦稱為紅衣主教。 湯主教是天主教歷史上第七位華人樞機,也是第三位獲封樞機的香港主教。新樞機擢陞儀式將於本年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梵蒂岡舉行。  
kjy01_2012021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12
育苗四十載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活出 信望愛
  去年底的一天,對秀茂坪天主教小學師生而言,這是一個難忘又興奮的日子 —— 慶祝學校創校四十周年。為了當日典禮,師生、校友和家長積極籌備,全情投入,更令大家期待的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湯漢主教蒞臨主禮,與超過一千位參加者共度感恩的一天。   (本報專訪)巴士沿著傾斜的公路,徐徐行駛,途經曉光街、秀茂坪道,一座座的公共房屋林立,環山而建。一九七一年,秀茂坪天主教小學創校,建於秀茂坪邨二十五座側。重建後的秀茂坪,面目一新:從前十多層高的公屋大廈,被一座座高聳簇新的公營樓宇所取代;二○○一年,該校亦遷往現址觀塘寶達邨。甫入校園,楊翠珊副校長迎前。趁著農曆年假期前,本報記者走訪該校,與四位小學生李港崇、蘇佩婷、林沁兒和王雅雯(見相片,左三及四、六及七)見面,談到校慶典禮及與湯主教見面,同學們面上掛著愉快的笑容,對答間難掩興奮之情。   師長播種仁愛 恩澤社區 該校作育英才四十年,見證著秀茂坪區的發展;一九九○年代末,在政府清拆秀茂坪邨時,學校堅守崗位,成為當時唯一一間在巨大變遷中持續辦學的小學,接收區內所有受結校影響的學童。在該校執教鞭已十六年的楊副校長(見相片,右二),對此經歷印象深刻:「全盛時期的秀茂坪,多達三十間小學!直至清拆階段,我校繼續照顧區內學生,負起天主教教育使命,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年, 區內的潔心小學結校,我校接收了潔心小學的師生,兩所天主教小學成了一個大家庭。」 重建前的秀茂坪,曾被視為品流複雜。楊副校長指出:那時,老師們特別留意學生的安全,課後在學校陪伴學生,以免他們在街上流連。遷校十年了,新校舍設備完善,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她欣慰地說:「本校學生主要來自基層的家庭,但他們發奮向上,努力做好本份。年前,本校校友朱志豪,在中學會考中考獲十優的成績;印象中,這位學生勤奮好學,他的努力表現使本校老師感到自豪。」   師生群策群力 共賀校慶 四位受訪學生在典禮中負責不同的工作,六年級生港崇和佩婷分別帶領信友禱文和代表學校接受宗座降福證書。佩婷被選為學生代表,尤感榮幸:「在台上,我從湯主教手中接受宗座降福證書,這是我首次接觸湯主教,更是近距離的接觸呢!我覺得湯主教是一個平易近人又愛笑的人,因為他整天都面露笑容。」港崇誦讀信友禱文後,湯主教對他點頭微笑。這次親身接觸,使害羞的港崇感到十分鼓舞。年紀較小的沁兒和雅雯則負責話劇和禮儀舞的表演,她們得到湯主教和嘉賓以掌聲作鼓勵,二人均感到非常高興。李玉瓊主任(宗教培育)(見相片,左一)表示:老師和學生用心排練禮儀舞和話劇,期待為學校出一分力。 話劇《愛與實力》由校友鄭國偉(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傑出青年藝術獎」)編寫,透過劇中小學生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旅程,演繹秀茂坪天主教小學的四十年歷史和校園點滴。當日典禮中,兩位校友擔任司儀,楊副校長微笑說:「感謝校友們願意抽空回母校服務學弟和學妹!學校服務社區裡的小朋友,小朋友長大後,回饋學校。現今,數位校友在本校任教,還有部份校友經常回來服務。」(下接第二頁)   秀茂坪位於九龍觀塘區。一九六○年代,香港政府在此區興建徙置區,為非法僭建木屋居民提供安全的居所,共建四十四幢公屋大廈,組成秀茂坪邨。隨著社區發展,人口老化,政府於一九九○年代提出重建秀茂坪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