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05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8
獻主會小學40週年校慶 步武會祖聖馬善樂 愛主愛人
(本報專題)五月二十一日是無玷聖母獻主會(下稱「獻主會」)會祖聖馬善樂(St. Eugene De Mazenod, OMI, 1782-1861)瞻禮日。 前年,身兼獻主會中華會院會長的簡神父策劃了一個「尋根之旅」——「聯校法國文化考察之旅」,由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校監洪聯勝神父擔任隨團神師,帶領聖母院書院、獻主會小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和獻主會溥仁小學等四所獻主會屬校約四十名師生,遠赴法國尋找會祖的足跡 。 獻主會小學有十多名參加者,五年級生莊鈺鋆及六年級生楊梓澄在參加時分別就讀小四及小五。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十分敬佩聖馬善樂。梓澄說:「我讀過會祖的生平,以他的出身大可不必做神父,但他有宏大的志向,寧願捨棄榮華富貴,終身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即使遇到很多困難也不怕。」鈺鋆也有相近的見解,「他甘願做一個窮人,並克服很多誘惑去成為一位神父,令我很佩服他。」行程中,他們曾到訪聖馬善樂的書房,梓澄說從當中的陳設可見會祖是一個很勤力和很負責任的人,令她更敬佩他。而鈺鋆則在考察團於聖人下葬的馬賽主教座堂中所舉行的感恩祭中讀經,經驗難得。 敬佩感恩 觸動心靈 十天的旅程中,師生除了到訪由會祖所興建的馬賽主教座堂和艾克斯聖瑪達肋教堂,及法國多間古老聖堂外,其中一天是前往泰澤,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一起祈禱。他倆雖非教友,但也能從祈禱會中感受到主的平安與喜樂。梓澄說:「那裡很寧靜,令我的心也變得平靜。儘管彼此語言不通,但我也很留心靜聽。」鈺鋆說:「我從沒試過與不同國家的人一起祈禱,那種感覺很美妙,我們都沒有語言的隔膜。」兩位學生均指這次經驗畢生難忘。 黎潔儀校長也有份策劃旅程,並隨團出發,「近幾年,校方加強宣講會祖的事,如果能有機會讓學生透過真實接觸,到訪會祖的出生地和展開福傳的地方,豈不更收教育之效?」她在該校任教二十五年,見證各獻主會士的無私服務精神,令她更敬佩會祖。「之前,我曾帶另一些學生到訪修會在韓國的團體。法國之旅後,我亦跟隨簡神父到他在波蘭的修院和會院等地朝聖。我看到會祖感召了很多人到世界各地去服務有需要的人,我很感動;因此我決定回校後,一定要多讓學生了解會祖的一切。」她說。 今年,該校的會祖瞻禮慶祝活動訂於五月二十四日舉行,由簡神父主持。一如近幾年,黎校長也安排學生以英語話劇的形式重演會祖由出身貴族到成為神父一段的生平事蹟,並在全校公演。由會祖瞻禮日起,該校會在早會時段誦念《聖馬善樂九日禱文》,在不用上學的日子則鼓勵學生在家中以此祈禱。平時每逢週五全校則在早會中齊唱《聖馬善樂歌》,讓學生多親近會祖。校方現正製作新版的會祖生平漫畫冊,這是由該修會的菲律賓團體所繪畫的,以取代該校沿用多年、由該修會的羅馬團體所繪畫的版本,預計新版的漫畫冊將於新學年送到學生的手中。並有更多的篇幅講述會祖的傳教生活。(敏)  
kjy02_2016051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14
樂施會 看得見的非洲穹蒼希望
(本報專訊)早前,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首次舉辦「非洲—穹蒼下的希望」攝影展,公開展出肯尼亞、加納、贊比亞等近十個非洲國家的人民生活近況,在充滿原始氣息的大地中,一張張堅毅的臉孔上綻放出獨特的生命光芒。我們在香港對這些看似遙遠的國度不太陌生,至少每年學校的貧富宴中,也會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卻又不太熟悉⋯⋯就讓我們先從其中一個大國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埃塞俄比亞」)和一個小國馬拉維共和國(簡稱「馬拉維」)開始,認識一下位於地球村南半球的風土人情。 前年及去年七月,樂施會高級籌募幹事(資訊)李冰心也與義務攝影師走訪非洲多國,考察該會在當地各個項目的發展情況,並拍下大量照片以作是次展覽之用。公眾普遍對非洲存有貧窮、飢荒、愛滋病盛行等刻板印象,李冰心坦言有不少非洲國家仍相當貧窮,如馬拉維基本上還未能自給自足,仍需依靠外國組織提供技術以至金錢的援助,但除非出現像南蘇丹和剛果般的逃難潮,否則在非洲已沒有飢荒。「我們到訪時,埃塞俄比亞正因為旱災,全國約三分之一地區近兩、三年沒下過雨,糧食供應緊張,但目前的埃塞俄比亞政府,相比起三十年前大飢荒之時,已更有能力去處理。」   堅毅面對生活挑戰 她表示,馬拉維是全球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國家,當地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愛滋病帶菌者,愛滋病孤兒有四十八萬人,加上本身的醫療和衛生條件欠佳,如村民為帶菌的孕婦接生,可由傷口接觸受感染的血液而染上愛滋病者,屢見不鮮。 李冰心說:「埃塞俄比亞政府投放了很多資源去做相關的預防及教育工作,令他們可獨善其身,不受此困擾。」但埃塞俄比亞在農村的醫療狀況,則仍有待改善。 儘管生活充滿挑戰,但李冰心在到訪期間仍不時可以見到非洲人樂天、堅毅的一面,如遇到受旱災影響的家庭設法在家園留守到最後一刻,另外婦女和小孩常掛著天真、燦爛的笑容。物資匱乏反而激發孩子的創意,以汽水蓋或車輪等變化出很多玩意。「有次,在馬拉維見到有小孩在街上玩,原來老師要求他帶六本簿回校,但他家貧,沒錢買,舊的已寫得密密麻麻,便逃學。」李冰心說雖然政府提供免費教育,但配套不足,有些孩子要幫家裡放羊或照顧弟妹,使輟學率頗高,埃塞俄比亞的教育也不太普及,社會重男輕女,她曾在農村碰到一名擔任村代表的婦女,為可念完小學而沾沾自喜。   幫助貧者各國有責 她感慨是次旱災是受氣候變化和超級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引致氣候變化的元凶不是非洲人,卻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而由他們承受惡果,沒有雨水灌溉,潔淨水源不足,牲畜被迫要宰掉,以致影響生計,很不公平。」她認為國際社會有道德責任為他們提供援助,「我們會教村民改良種植的技術,並要求他在成功後與其他人分享,助他們建立互助的社群。」 根據網上維基百科,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國面積達一百一十多萬平方公里(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中排名第二十七位)。當地以熱帶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目前約有一億四百多萬人(世界各國人口列表中排名第十二位)。全國約有八十多個民族,以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也通用英語。全國八成人從事農牧業,咖啡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而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全國逾六成人口信奉基督宗教,當中有0.7%為天主教徒。 馬拉維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全國面積近十二萬平方公里(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中排名第一百位)。當地以高地氣候為主。目前約有一千七百多萬人口(世界各國人口列表中排名第六十三位),官方語言是齊切瓦語及英語,有近八成人信奉天主教。根據樂施會出版的《走過貧窮大地》,當地九成勞動人口居於農村,以務農為生。農民多被迫生產如煙草般價值較高但不能食用的農產品,糧食生產量不足基本生活需要。(敏)  
kjy10_2016013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1.30
青苗天地〔2016.01.31〕:文章
全方位學習日有感 楊欣儀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二B  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學校一年一度的全方位學習日,我們去了灣仔探究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品嘗地道小食。原來灣仔是很有魅力的地方。 到達後,導遊便帶我們去「英京酒店」的舊址考察。導遊說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導遊又邀請了一位住在灣仔八十多年的老伯伯,向我們講解灣仔的變化。伯伯指出很多古舊的住宅大廈和建築物,例如香港現存最古老的郵政局——「舊灣仔郵政局」、見證著一個半世紀海旁發展的洪聖古廟、供奉北帝銅像的北帝廟,以及具有戰前建築物外牆特色的樓牌等,已屹立在灣仔多個世紀了。我們又在「楊春雷特效涼茶」的店舖逗留了一會,聽說這店舖已有一百○二年的歷史了;我們都感到這事很神奇,小小一間涼茶舖可以經營一個世紀多!究竟有多少人喝過這裡的涼茶呢?它又共賣出多少杯呢?很多同學也跟我一樣,好奇地買杯涼茶來喝,也不管它有甚麼功效了,我們慢慢地仔細品嘗百年老鋪的特產。 那天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麪包店。聽導遊說那「快樂餅店」製造的雞批最好吃,同學們到店舖後,便急不及待買個來吃。果然是好介紹,皮脆餡美,我們全都吃得津津有味。看著導遊手上麪包店老闆年輕時的照片,和現在老闆的樣子對比,老闆現在滿頭白髮了,他的樣子卻沒有甚麼變化, 他的笑容像「餅模」一樣,數十年不變。臨走時,老師讓我們每人選一個麪包,由他來付錢,我們開心得歡呼鼓掌。我選了一個麪包,還買了兩個雞批回家給爸爸媽媽吃。這裡的麪包也很美味啊!看見老闆臉上掛著幸福的「餅模」笑容,我們也感到很滿足。 聽老師說灣仔還有很多值得考察的地方,可惜那天下午三時便要回程了。日後有機會,我會再來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夢想   劉梓晅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五C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曾說:「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 夢想,可以是正面的,因為夢想是對未來的渴望和追求,令人有前進的動力;夢想,亦可以是負面的,對未來的幻想和空想,根本不切實際的。夢想與理想不同,夢想往往缺少全盤計劃,僅僅是個人對未來的冀望。 以前,我總以為夢想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沒有人會因為抱持夢想而堅持奮鬥,後來有一件事令我改變想法,肯定夢想的價值和意義。 小時候,我有無數的夢想,我曾想過要做超人,拯救世界。後來, 我又想過要做科學家,獲取諾貝爾獎。漸漸地,我發現這些夢想皆遙不可及。從此以後,我對「夢想」這兩個字變得麻目,覺得夢想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直到在讀中一那年,有一個晚上,我正在瀏覽網頁,不經意看到一個名為「夢想」的網站,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閱讀與「夢想」有關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使我對夢想有新的想法—「種子能破土而出,是因為心裡包裹著希望。」這句話使我對夢想有新的看法,夢想不一定是負面的,也有正面的影響。例如中國太空人楊利偉自小懷著登陸月球的夢想,經多年艱苦訓練,努力不懈,勇往直前,終於成為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空員,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足為我們樹立楷模。我從楊利偉身上,學懂了夢想的力量是如此無窮無盡的。   雖然,夢想只是一個未來的希望,沒有全盤的計劃,夢想不一定會實現的,也不一定會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更不一定會使我們快樂;夢想卻會引領我刻苦奮鬥,帶領我們實現目標。雖然,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夢是一種欲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    
kjy01_2015110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1.07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自主學習 跨學科互動
(本報專題)走進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不論在各層樓的牆上和樓梯轉角,以至課室外長長的走廊上,都可看到大大小小富宗教色彩的水彩畫、馬賽克畫和陶瓷畫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全是該校學生的手筆,內容包括五餅二魚、十個童女等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亦有蠟蠋台、十字架、復活蛋等的信仰標記,大部分的作品是在剛過去的學年完成。該校黃健超副校長表示:「為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及掌握自學能力,學校近年在宗教科和視藝科等不同的科目,嘗試滲入自主學習的元素,尤其在宗教科更可體現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活學啟迪創意 現年就讀六年級的潘廷希和徐美茵,及就讀五年級的布曦桐,是參與這些大型創作的其中一份子。提到由構圖、繪畫以至著色等各部分,在創作過程中有份幫手至完成《天地初開》和《耶穌誕生》兩幅巨型水彩畫作,廷希的臉上立時綻放滿足的笑容。他和其他愛好繪畫的同學,在去年參加學校的壁畫班,當中由七至八位小三至小六的學生組成一組,他們在每個學期的課餘時間,聚在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廷希說:「在構思《天地初開》時,我比較留意用色是否鮮艷,及如何突出日與夜的分別, 例如加插小太陽及星光的分佈等。」美茵都在構圖上花了點心思,她嘗試將在宗教課中,老師提及天地初開時,天父創造了亞當和厄娃這對原祖父母的肖像畫出來。「這可是天父創造人類的開始呢。」曦桐在旁附和。廷希和其他兩位同學, 都從互聯網、家中的雜誌和報紙堆中,尋找和揣摩如何繪畫畫內的熊、獅子和大象等的形象和形態。 這種以學生作主導、規劃和監察的做法,是源自該校在去學年推行的「自主學習」理念。儘管推行初期,同學們都花了不少時間在資料搜集上,令他們有點不習慣,他們卻十分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 因為這樣可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並能以自己的興趣為主導,從而提高學習的樂趣,及更能展示他們的創意。最令老師意想不到的是,「由於評分的範圍擴展至資料搜集、畫草圖、鑑賞名畫等方面,從中亦發掘了學生的不同潛能,拉長補短,以致有助提升視藝科整體的分數。」視藝科主任袁美玉老師說。 「自主學習」在視藝科的美好經驗,在宗教科亦得到進一步的印證。去學年,除了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宗教科主任葉雅思老師亦應用了該校剛添置的平板電腦,讓高年級的同學一人手執一部,往設於該校的中華聖母堂實地考察。(敏)    創意觸動心靈 現年就讀六年級的陳思妍與周德政,便參與過這個好玩又難忘的宗教課活動。「我是這個堂區的教友,也是輔祭。很多時,我在彌撒中服務後,便匆匆忙忙趕著去參加主日學,連聖堂的地板是甚麼顏色也不清楚。但那幾個星期,每周一次,我們每人拿著平板電腦,跟著老師進入聖堂,掃瞄那些在聖堂裡為今次學習而設的二維條碼(Quick Response Code 簡稱 QR Code ), 這讓我看到原來聖堂的祭台上,有個三角天窗。自然光線透過玻璃窗,照射到祭台上。神父在祝聖體血時,舉起杯,那窗的光照射到祭台上,就像天主親自降下來祝聖餅酒一樣。」德政說。 同樣也是教友的思妍也指,透過這次學習, 只要他們把平板電腦對準張貼在該處的QR Code 掃瞄一下,「嘟」聲一響,就能看到聖洗池、聖母像、讀經台、祭台、聖體櫃和十四處苦路像等的資料,從而更了解這些在聖堂常見的地方和擺設背後的意思。上宗教課時,很多同學都像德政般興奮,老師還未說開始,同學已很認真地在「嘟」一「嘟」查資料、填工作紙了。「是呀, 平時我們去聖堂,都提醒我們要關掉手提電話等裝置,但現在我們卻可以拿著平板電腦在聖堂學習,很有趣。」德政笑著說。 心靈領會信仰 真善美來自天主。很多時,我們很容易從孩子率真、毫不矯飾的作品中,認出真善美。耶穌說,天國是屬於小孩子的,讓他們多靠近主,有助他們保存真善美,體驗上主對每個獨特個體的愛與尊重,從而讓他們更自發自愛。今次能夠打破常規,讓學生自主愉快地學習,負責設計這些宗教課活動的葉老師,原來只想帶出「天主不是沉悶的」訊息;以貼近現今小孩子的語言,讓他們多接觸聖堂、多親近耶穌。葉老師說:「我們多謝堂區的葉神父支持我們,並有心將這活動推介給堂區的教友, 只要他們都掃瞄一下QRCode , 也可像學生般多了解這些禮儀小知識。」陳淑儀校長也指,雖然聖堂位於校內,但學生不會隨便走進聖堂,現在隨著這次有趣的學習,增長了他們的知識之餘,更學懂尊重屬於天主的地方。   的確,該校有一個優勢,就是在地理上,學校與堂區在同一座建築物內:聖堂位於學校二樓,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則設於六樓,學生與堂區人員時常見面和接觸,令堂校的關係更密切,大大增加了學生接觸天主的機會。學生除了可以透過宗教課每月一次到聖堂祈禱外,年中經過聖堂,見到堂區有不同的節慶佈置更替,都會好奇地入內看看,日久對天主愈感親切,甚至進而去慕道,真正成為天主的兒女。中華聖母堂主任司鐸葉寶林神父表示,堂區的主日學亦歡迎該校的非教友學生報讀,「有些學生父母都是非教友,但孩子由小一開始入讀主日學,至小六畢業才領洗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有時,學生在街上碰到葉神父,學生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和攀談。他們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天主、找到天主的人。(敏)      有見「自主學習」理念在視藝科和宗教科的成效理想,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本學年開始,該校將此理念延伸應用至全校的中英數等各科目。該校課程發展主任潘偉強老師以中文科為例,一二年級等低年級,就加強上堂前的備課、自己圈重點;三四年級多做查字典; 五六年級等高年級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及多加使用網上學習平台等。「功課不像從前般只有工作紙,還有很多小組合作的項目,從中更有助加強學生的社交技巧。」   為此,該校更於早前舉行的教師發展日中,以此為重點, 分別邀請資深的教育工作者葉祖賢主持講座「高效課堂與自主學習」及粉嶺救恩書院邱潔瑩校長連同十多名師生,到該校分享推展自主學習的心得及點滴,並透過中、英、數分組討論,了解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後,在學習動機及學習表現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