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60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6.04
青苗天地〔2016.06.05〕:文章
西港城巡禮 石佩婷  嘉諾撒書院 四丁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摩天大樓、名店商場比比皆是。但,凡事總有例外,在中環一片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中,西港城別樹一幟。西港城古老樸實、既富歐陸風情,又保留著中國民族色彩,這內外的反差成了商場獨有的特色,深深地吸引著我。 西港城的前身是中環街市,外牆用紅色的磚頭併砌而成,有如一座教堂。推開大門,內裡的景像一目了然,門口兩側矗立著兩個核桃木偶,它們像守衛一樣,盡忠職守地捍衛這個美麗的商場。經過它們,一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若有蜜蜂、蝴蝶在此經過,恐怕會流連忘返吧。離開「花叢」,一間間的古董店迎入眼簾。這類古董店鋪都在售賣玉佩、流蘇、鈴鐺等的飾物;而店主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相信他們隨時可以退休,享享清福,這些老店主使我莫名地對這些商店產生出一份親切感。地下所售的商品大同小異,忽然揚起了一陣微風,片刻間叮噹作響,其聲音之清脆,可不是電腦製造的聲效可以比擬的。 踏上扶手電梯,抬頭往上一看,我看見一道道玻璃窗:窗外的白雲懶洋洋地躺在藍天之上。二樓是一個賣布的市場,賣布匹的商店一間俟著一間的,中間通道只容許一人行走,實在是狹窄得可憐。走在通道上,店鋪擺放出來的布匹總會碰到我的雙臂,那絲滑般的觸感誘使我多次來回行走。布匹的款式真的繁多,我走了那麼多遍,不但沒有看到相同的款式,更看到了六十年代的花紋。 西港城靠四角的樓梯貫通各層。樓梯巧妙地隱藏在走廊盡頭的門後方。而門的後方,又有另一片新天地。樓梯的扶手用金屬製造,上面刻了簡約樸素的花紋,觸摸時有一種透心涼及凹凸不平的感覺。牆上裝設了七彩顏色的玻璃窗,引入自然光,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讓這鮮為人知的小天地增添上多一點的浪漫風情。 可惜,西港城將被納入下期「活化歷史社區建築伙伴計劃」,商場內的店鋪會被迫搬遷,改成酒莊,西港城將會變得更現代化,對香港的旅遊業可能有莫大的益處。但是,那些店主及有民族色彩的商品又何去何從?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行將又少了一點,給毫無感情的高檔商品取而代之,難道香港的發展當真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懷舊商場?我可不想在將來重遊舊地時,心中會跳出一句:「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啊!   富特色的商場 温曉霖  德貞女子中學 四仁 叮叮⋯⋯叮叮⋯這些聲音隨著電車響遍整個港島,打進每個港人的心裡。此刻聲音「屏息」著,時間彷彿也停頓著。從上環電車總站看出,眼前就只有一座帶英國愛德華風格的舊式建築物。它的存在卻與身後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做成強烈的對比,顯得與摩登的香港格格不入,那裡就是—西港城,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 你可能未曾聽過西港城,這裡沒有華麗的名店,沒有堂皇的裝修,也沒有時尚的娛樂設施。與其他商場相比,這裡格外冷清。或許,港人只喜愛逛金碧輝煌丶名店林立丶千篇一律的商場。這大概是這裡寂寂無名的原因吧! 西港城在上環屹立了過世紀。它既是商場,亦是法定古蹟,充滿著古舊的氣息,沒有被時間的巨輪淘汏。縱使現在已經人面全非,這裡仍是繁囂鬧市僅存的復古小地方,這片寧靜的空間給予我們一個緬懷過去的機會。 從電車上俯瞰著,西港城仿如由一塊塊朱紅的積木堆砌而成的模型,揉合著中西文化的建築,帶著一絲殖民統治時期的色彩。下車後,踏進商場的一刻,時間亦彷彿逆轉,帶我回到過去那輝煌的瞬間。商場內部建築既古色古香又細緻,真是耐人尋味。商場內有一檔專售布匹的店鋪,原位於中環花布街,後來因重建而搬遷。除了售賣五花百門的布料外,它還售賣著一種無價寶—一份店員與客人的情懷,如朋友般,無所不談。這份情已經是碩果僅存。現在,看見更多的就只有以市儈和功利心態待客的店舖,人情味在香港亦漸漸消失,難道這份「 老香港」 情懷就只能在西港城中懷緬? 西港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這裡沒有水貨客,也沒有拖著一箱二箱內地遊客的蹤影。只有寥寥可數想認識丶了解昔日香港的旅客和執意緬懷過去的港人。西港城的特色之處並不在於美侖美奐的外觀,或是各式各樣的名店,而是那份真摯的情懷。好客和待人親切的服務為這裡增添了生氣和色彩。即使外觀多華麗,設備多齊全的商場也沒法取替這份濃厚的人情味。西港城的確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因為在這裡,我們找到昔日的香港。   科技與人性 許景翎 潔心林炳炎中學 四丙 生命是在精卵交合的一剎那誕生, 上主賦予它永恆不滅的靈魂。 現今的科技昌明,人工受孕的技術日新月異,不育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人工受孕讓人類意圖取代造物者的角色,控制生命的存在,這也衍生代孕、代孕母等問題,以致生命尊嚴的界限漸趨模糊。 有人因渴求得到一個健全的小生命,摒棄懷有缺陷的胚胎,這與親手扼殺生命無異。撫心自問,這樣與當初所期求的,是否背道而馳呢?尋找另一位代母代孕孩子,有違倫理價值,竟出現孩子會有三位母親的機會,分別是為他提供卵子的母親、十月懷胎孕育的母親和撫養是成人的母親。孩子不但未能判斷親人的定位,更難以承受自己是人工合成的實驗品,最終只會一生鬱鬱不歡。 科技進步,人性淡漠。生殖科技的進步下,人類過分掌控生命,是利還是弊?於我來言,強扭的瓜不甜,生育本是自然之事,人又何苦執意操縱?  
kjy13a_20160522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5.21
善用「塔冷通」—— 給今天的「港孩」
主人要遠行,把財產託付給他的僕人,分別給了他們五個、兩個和一個「塔冷通」。過了多時,主人回來跟他們算賬,讚賞兩位善用「塔冷通」的僕人善良忠信,讓他們進入福樂;責備那個埋沒手上「塔冷通」的僕人可惡懶惰,要把他丟在黑暗中。(參考《瑪竇福音》25:14-30) 耶穌講述的這個比喻,提及的「塔冷通」原本是錢幣單位,這個字慢慢演變成為了今天英文的「Talent」一詞,也就是「天賦」的意思。 聖經告訴我們,天主給了每人不同的「塔冷通」。當代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套獨特的智力組合體系,在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動覺、音樂、人際關係、內省、自然辨識等不同的智能之中,必然有某方面特別突出。作為家長或老師的我們,要讓孩子懂得欣賞自己的長處,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讓孩子發揮聰明智慧,善用自己突出的範疇,取長補短,進行有效學習。 今天的孩子,除了擁有天主賜予的「聰明智慧」外,還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聰明」裝置和「智慧」產品(Smart devices)、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s)、智能電視(Smart TV),甚至我們的居住地也要朝著聰明城市(Smart City)的方向發展。當身邊的事物全都號稱滿有智慧時,我們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更聰明嗎?還是活在聰明城市,把玩著聰明裝置,人卻變得愚昧?我們應當讓孩子發揮聰明智慧,善用這些產品作為探索世界、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 當孩子了解自己強弱之處,懂得善用學習工具時,更要學會自主自學。自主就是對事物有確切的見解,能夠自我管理,作恰當的選擇,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自主學習就是讓孩子主動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策劃學習目標,辨析學習資源,選取合適的學習策略及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家長和老師的角色既不要操控,亦不要放任,而是陪伴著孩子成長。 也許是基於我們對孩子的溺愛,或是工作逼得我們倚靠家傭照顧孩子,很多香港孩子被寵得失去自理能力。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把自理的責任交還給孩子,在旁伴著他們嘗試自理的工作,他們定會建立自理的能力。我們還要讓孩子發展自律態度,使他們不必靠外來的看管,而是服從內心的規範,考慮別人的需要,作出自我約束的行為。 值得感恩的是在我們學校裡,大部分家長都願意與我們並肩培育孩子自理自律的能力和態度。我們更致力實踐天主教學校的使命,培育孩子: 追求「真理」,明辨是非,實話實說,捍衛真理; 堅守「義德」,尊重他人,公平相待,維護人權; 實踐「愛德」,視為瑰寶,彼此服務,關懷弱小; 尊重「生命」,視之為寶,懷著望德,面對逆境; 愛護「家庭」,無私託付,忠誠守諾,團結和睦。 讓孩子明白,並且堅守天主教學校的核心價值,孩子才懂欣賞天主的創造,熱愛生命,關心社會,延續國家的優良傳統,尊重普世的多元文化。 後記:還記得數年前,以「超人父母 vs 怪獸家長」為題,寫了一篇分享,最後一段提到:「讓我們一同共勉,繼續履行自己的職責,努力引領孩子。期望他日『港孩』一詞,可以由『貶詞』化為『褒詞』,用以形容一群在父母和老師嚴寬有度的教導下,懂得面對挑戰,克服困難,跨越障礙,爭取成功,為自己成敗得失負責的『香港孩子』。」 今天,更希望我們的「香港孩子」能夠善用天主給予我們每人不同的「塔冷通」,真正做到自主自學,自理自律,貢獻香港、國家,以至世界。 作者為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校長  
kjy07_20160515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14
創作天地〔2016.05.15〕:文章1
愛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有一雙小小的眼睛、一個高高的鼻子。她十分健談,喜歡結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她很愛我。 有一次,我在深夜發高燒,她立即通知家人,並帶我到醫院的急症室求診。雖然我當時全身酸痛,但有媽媽在旁邊照顧,心裡覺得很安寧。 還有一次,我在家裡感到耳朵很痛,媽媽二話不說,馬上和爸爸帶我到醫院。醫生說我的耳朵發炎,要住院一星期。我聽後立即哭著大叫:「我不要住院!我不要住院!」媽媽含著淚帶我到病床前,我哭得更厲害了。這時,媽媽溫柔地擁抱著我,說:「別害怕,有媽媽在呢!」我看見媽媽偷偷地拭眼淚,頓時深受感動,不禁哇哇大哭。 媽媽,你是我的依靠,你像我的護身符。   吳昭穎 聖方濟愛德小學 四B   一位我尊敬的人   是誰在我出生後,從小到大,悉心照顧我?是誰給我錦衣玉食?是誰在我生病時,不眠不休地照顧我?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媽媽。 媽媽十分漂亮,她瘦削的臉龐架著一副黑框眼鏡。她笑的時候,還會露出一個小酒窩呢。可是,媽媽最近經常愁眉苦臉,因為她工作的公司突然轉變政策,令媽媽十分苦惱。但是,媽媽依然疼愛我。 有一次,我放學後突然發高熱。媽媽立刻向公司請假,她回家照顧我。看到媽媽回家,我頓時感動落淚。想到平日,我為了一些瑣碎的事而跟媽媽鬧意見,我真的太不應該這樣了。 還有一次,媽媽幫我批改作業,忙過不停,我卻在她的身邊不停地催促她跟我一起玩。現在想起這件事,我的心裡有一陣刺痛。為甚麼當時媽媽寧願放下一切工作來跟我玩呢?大概,因為媽媽愛我吧!   吳卓孜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 五戊   給媽媽的信   親愛的媽媽:   你的身體好嗎?工作忙嗎?你最近患的腰痛痊愈了嗎? 非常感謝你把我養大,含辛茹苦,每天辛苦不停工作,目的是為了把我養得肥肥白白。可是,我卻每天都偷懶,不做功課,吃飯時吃剩很多菜,白白浪費了你用汗水掙回來的金錢。 因為功課多,每天,我花很多時間做功課,做了很久也做不完,因而跟你吵架,令你經常頭痛。還記得有一次,我早上起床後,看見餐桌上甚麼都沒有,然後看到你躺在床上。你說:「明仔,媽媽很頭痛,不能做早餐,你自己穿校服和吃幾塊餅後就上學吧。」聽完這句話,我非常內疚,因為你的頭痛是我造成的。 從那天起,我就一直想每天早點做完功課,讓你能早點睡覺,每頓飯都把菜吃光……可是電視和零食的誘惑太大了,因此,我仍是每天只顧吃喝玩樂,把功課留到很晚才做,令你天天都不能好好地睡覺。 我決心把所有壞習慣改掉,我承諾,每天會把所有菜都吃光,看電視不超過一小時。我願意改善自己,務求你不再頭痛和生氣,令你每天開開心心地生活。       祝 身體健康 兒子              衞明敬上       十二月十一日     梁衞明 白田天主教小學 五A   我真幸福   甚麼是幸福?翻查字典,原來幸福是指讓人稱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你擁有怎樣的幸福?擁有學習的機會、家人的愛、健康的身體,知心好友、豐富的物質⋯⋯這些我都擁有。因此,我真幸福! 首先,雖然我沒有任何兄弟姐妹,但我擁有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愛。爸爸在我遇到困難時會扶助我,媽媽則會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有一次,我高燒不退,累得媽媽要日以繼夜地照顧我。後來,我怕追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便叫爸爸給我温習,爸爸還特地向公司請假呢!看著正在讀書的爸爸和滿臉汗珠的媽媽,「母愛如海,父愛如山!」真的,相比那些正在逃避戰火的敍利亞難民,那些小孩的父母可能會隨時死亡,致使他們孤苦無依,我真幸福! 其次,我也有好幾個知心好友,我和他們情同手足。我們時常在小息和午息時一起玩耍和談天。在我不開心或遇到困難時,他們都會安慰我,替我分擔和幫助我解決問題。有一次,我的腳受了傷,需要在小息時留在課室休息。小息時,我的朋友爭先恐後來探望我,慰問我,有些同學甚至做了慰問卡和小禮物送給我。我心想:我只是受了一點兒傷,就得到這麼多人的關心,相比那些貧窮又沒有朋友的小孩,我真幸福! 最後,我擁有許多學習的機會。除了上學外,媽媽還替我安排了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使我增廣見聞,例如紙黏土製作班,讓我對紙黏土的認識增加了不少。相比那些山區小孩,他們沒有學習機會,我真幸福! 總括而言,雖然我有欠缺的地方,我實在擁有許多東西。我珍惜這一切,我真幸福啊!   林澄希 香港嘉諾撒學校 六E      
kjy01_2016050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07
新教友媽媽的喜悅 孩子是走近基督的天使
聖經描述天主深愛人類,「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撒意亞先知書》49:15)已為人母的劉詠敏,透過信仰的力量,體會天主賦予這份母職。 (本報專題)剛於本年復活節領洗的劉詠敏,坦承從前常感憂慮;自從認識天主後,她透過祈禱,向天父交託,並祈求天上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為她及家人代禱。現在,她常感到內心充滿平安。今年母親節,詠敏一家過得饒富意義:她和丈夫、兩個孩子早前在聖德肋撒堂受洗,成為天主子女,整個家庭更能感受到天主的祝福。 詠敏的長女楊焯琪,今年四歲,長有一副天使臉孔。訪問期間,焯琪大多安靜地坐在雙親身旁。詠敏看著眼前的女兒,一臉溫柔。「她確實是上主派來的小天使。」詠敏說。原來焯琪天生有特殊需要,一直以來,詠敏既要接送她去接受不同訓練,又要兼顧護士工作,再加上終日擔心女兒的前路,令她幾近心力交瘁。從前每當有人問起女兒,詠敏也會感觸落淚,與她現在的神態自若,判若兩人。 美滿婚姻 夫婦同行 有次,詠敏的丈夫楊耀漢有朋友來訪,閒聊間朋友建議他們夫婦二人去慕道,耀漢說:「我這位朋友在公教家庭中成長,他和太太及孩子也是教友,一家人都很虔誠。他見我們在照顧孩子方面有壓力,建議我們嘗試從信仰中找出路。」於是,詠敏搜尋住處附近的慕道班資訊,最終她和耀漢參加了聖德肋撒堂的慕道班;耀漢這位朋友和他的太太也成為耀漢和詠敏、幼子卓庭和長女焯琪的代父、代母。 他倆都相信今天有幸受洗,是上主對他們一家的眷顧和安排。耀漢決定將從前對天主教一無所知的詠敏,帶到教會,及將一家人引領到充滿愛與喜樂的福地裡。耀漢在天主教學校念中學,對教會略有所知,成年後因事遇見一位前輩,那位前輩鼓勵他多從宗教中尋求平安。自始,在大學實驗室工作的耀漢接觸不同宗教,直至走進聖德肋撒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適,很想在聖堂裡待下去。 聖母芳表 母親典範 參加慕道班後,翻閱《聖經》和聆聽導師講解一段時間,重新看自己的孩子,詠敏有這樣的體會:「孩子是上主的恩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我們做父母的,要放下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互相比較的心態。」詠敏說現在比較明白焯琪的處境和困難,更重要的是,在與女兒相處的日子裡,讓本來急躁的她變得有耐性。「女兒的情況讓我看到自己內心的空虛,是她引領我去尋找天主。」 同是母親的身份,詠敏感到她與聖母特別親近。四旬期間,拜苦路的其中一處,聖母懷抱耶穌的悲痛令她感同身受。在有關聖母的記述中,她對「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路加福音》1:39-56)印象深刻,聖母對自己的孩子以至身邊每一個人的愛德及對天主的信靠,都是詠敏希望學習的。現時,詠敏每晚祈禱,她自言從中學懂交託,內心感到安穩,思想變得正面、積極。能夠放下執著、掛慮,讓她感到丈夫的支持,願意接受他的忠告。耀漢也在聖經中獲得啟迪,「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竇福音》6:34)他深信天主對一切自有安排,「一個家庭能夠健康生活,很需要信仰的支持,從中讓我們看到希望。」耀漢說。他倆都期望孩子稍長後,孩子可參加堂區的主日學,加深認識天主。領洗後,詠敏的聖名是瑪加利、耀漢是多默、焯琪是里狄雅、卓庭是弟茂德,他們都願意像這些聖人般,跟隨基督,活出基督徒的喜樂。(敏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