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4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2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親子共享書包圖書館
春雨綿綿,窩在溫暖的家裡閱讀是一件賞心樂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將四月二十三日定為「世界圖書及版權日」,以推動閱讀、宣揚關注書本創作和版權意識等。閱讀樂趣和好處多,親子共讀更有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有利孩子的成長。  (本報專題)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於2014年引入一個為期三年的「書包圖書館」計劃,至今已舉辦四次「書包圖書館的計劃暨家長工作坊」(下稱「工作坊」),最近兩次工作坊亦剛於本年初完成,以推廣親子共讀。 促進親子互動 二年級生黃靄蕎和一年級生黃光柏的爸爸黃進傑,有份參加其中一次工作坊。黃太(蘇思敏)從前是幼稚園老師,懂得怎樣與兩個孩子共讀, 丈夫卻不太懂,於是報名參加了, 成為班上少數的爸爸學員。黃進傑說:「工作坊教導我們一些親子共讀的技巧,這些技巧很實用,我有很大的得著。」工作坊中,他需要回家實習,結果造就了一次一家人難忘的經歷。黃太說:「為隆重其事,我在當晚飯前向孩子宣布,飯後將有好節目—由爸爸講《爸爸的紅雨傘》(小圖), 孩子『嚇』得連忙說不!我跟孩子說,爸爸這樣努力去學習,我們要給他多一點鼓勵。後來,當他開始講時,因為緊張,滿頭大汗、手忙腳亂⋯⋯」無論如何,黃爸爸總算為建立與孩子共讀這個良好習慣掀開序幕,往後隨著他的不斷嘗試,講故事的技巧愈見進步,連他自己也享受閱讀的樂趣。「以前,如果孩子看不完或只停留在某一頁討論,我會覺得很浪費;現在,我知道陪伴他們慢慢細味書本的內容,引發他們的興趣,帶動他們去思考,並讓他們享受閱讀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我不斷想辦法引導和鼓勵他們。」黃進傑說。 訪問當天,一直有在校內擔任故事媽媽的家長義工趙太(羅琳琳)亦前來,分享親子共讀的樂趣。趙太的丈夫與黃進傑一起參加同一次工作坊。趙太提及就讀三年級的女兒芯賢時,說:「芯賢和曾在這裡就讀、現已升中的哥哥,也很喜歡我跟他們講故事。有時我們會拿著一本書,或進行角色扮演,或輪流一人念一段,合作把整個故事說出來,樂趣無窮。」 趙太同意共讀是有助親子溝通和互動的好方法。儘管孩子的功課日益繁重,但他們都盡量抽空去共讀。黃太說:「我們現在會利用早餐後與上學前之間的十多分鐘去共讀。爸爸有時可能因公夜歸,但早上這段時間則一家人也會齊集,正好用來共讀。」黃氏姐弟十分喜愛閱讀,這天訪問時,大人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聊天,他倆就安靜地在旁看書,看完一本又一本。「我們是公教家庭,家裡藏書除了《聖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麼種類的書都有。孩子可透過書本,認識世界和名人生平。有時,我們遇到疑難,譬如怎樣教導孩子有禮貌,也會嘗試從書本尋找指引。我們還習慣帶一本書外出,打發日常生活中的等候時間。」黃太說兩姐弟還因為共讀,感情很要好。趙太和黃氏夫婦都指: 自親子共讀以來,自感與孩子親近多了。 善用社區資源 「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多點認字,而是藉此打開話匣子, 讓親子之間以閱讀書本為媒,共同享受一段具質素的親子時間。」將「書包圖書館」計劃引入該校的圖書館主任朱肇羽老師說。五、六年前,朱老師已運用學校資源推廣閱讀,讓全校幾百名學生受惠;兩年多前則運用社區資源,邀請非牟利機構「書伴我行」與他們攜手推動親子共讀,得到馮立榮校長的支持。「書伴我行」送來了一個書櫃, 櫃裡有六十多個書包,每個書包內有三、四本優質中、英文繪本,並派出義工訓練老師如何使用,當時朱老師和馮楚穎老師也有份受訓。他倆連同黃海欣老師一起在校內帶領家長工作坊,讓家長懂得在學生借閱並把書帶回家後,怎樣進行親子共讀。三位老師喜見家長們看到共讀的重要性,並願意回家嘗試。   香港出版學會剛發表了「香港全民閱讀調查」,並呼籲市民「帶一本書上街」。該會以電話訪問了近一千八百人,當中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閱讀印刷書籍的習慣(不包括漫畫和教科書),近兩成人表示每週閱讀多於七小時,近六成人則每週閱讀一至三小時。黃氏家庭經常攜書外出的習慣,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親子共讀的好方法。(敏)    書包圖書館 書包圖書館項目由總部設於美國的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所推動,提倡及帶領親子共讀。此項目為企業╱工作間及社會服務中心提供一個容易安裝及管理的外借圖書館,家長及小孩可藉此更容易地接觸到一系列高質素的精裝兒童書籍和光碟,以提高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 http://www.bringmeabook.org.hk/what-we-do/圖書館項目/書包圖書館項目/?lang=zh-hant  
kjy06_20160417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4.16
創作天地〔2016.04.17〕:圖畫
主已復活 亞肋路亞 劉奕麟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三D     主已復活 亞肋路亞 李泳嵐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三E   齊來畫漫畫 莊綽桐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二B   印畫 薛翠怡 福德學校 四A   我是主的羊 陳尚愛 嘉諾撒聖心幼稚園 LKD        
kjy02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成長賴聖神
今年復活節,葛達二聖堂有百多名候洗者成為天主子女。聖洗是進入聖神內生活的門,也是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基礎。這十一位青少年由代父母的手中接過復活蠟燭,開啟了他們新生命的一扇新門——「天主是光。主啊!惟有藉著祢的光明,才能把光明看見!」這句印在蠟燭杯托包裝紙的話,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都願意接受基督的光作為指示生命的光。   渴慕真道迎新生 承謙、漢宏和焯恒均經由學校的牧民助理或老師介紹,並獲得父母同意,首先參加了堂區的主日學,繼而探索信仰。主日學的幾年間,他們眼見其他學生成員已升讀堅振初、高班, 但因自己的父母並非教友,他們只能在主日學的初小班中重讀。直至2014年九月,堂區特別為非公教家庭子女開辦「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他們加入了這個慕道小團體,並期望接受聖洗聖事。「我是在姚老師的介紹下,入讀慕道班的。」可兒口中的姚老師(姚曼玲),既是梨天的牧民助理,也是葛達二聖堂的慕道班導師。姚老師還清楚記得,當初是可兒主動找她查詢慕道班的資訊。可兒說:「念小三時,從學校當時的牧民助理對《聖經》的講解,讓我明白箇中的道理,我每天也跟她一起到學校的聖像前祈禱。」後來,可兒參加了基督小先鋒,從遊戲和活動中更認識信仰,確信這正是她一直所追尋的。多年來,可兒每晚祈禱,「天父就像我的父親,我有甚麼心事都會向祂傾訴。」 教會安排不同的禮儀幫助信眾準備心神,迎接基督復活。四旬期內, 堂區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和考核禮,漢宏對各項禮儀深有體會,每次都讓他領受多一份恩寵,「考核禮前,我感到心思散亂,但之後則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堂區也舉行拜苦路、聖週禮儀,聖週五早上出發往大帽山進行戶外拜苦路前,漢宏在聖堂內朝拜聖體。祈禱默想時,他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微笑著,歡迎他、擁抱他,讓他感到回家的溫馨。可兒則從逾越節晚餐中,嘗試體會耶穌當時又開心(與門徒團聚)又憂傷(預知將被門徒出賣)的心情,「吃完後,心靈很滿足,好像填補了內心的空虛。」 家校堂區相配合 一般而言,兒童的宗教培育及慕道,應由堂區及學校互相配合,務使小朋友與教會大家庭建立密切關係。(參考《教區會議文獻》青少年牧民)這五位學生均由幼稚園或小學開始接觸天主教信仰,他們當中除了嘉儀的媽媽相信天主並有慕道的打算外,其餘幾位的雙親也是非公教徒,不過他們的父母信任教會,願意讓子女領洗,並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 七位導師見證著學生領洗的一刻, 感到很欣慰,尤其他們的父母均非教友,未能符合教會為兒童聖洗聖事的規定,但堂區有見學生個人對信仰的渴慕和堅持,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因此特別為他們開設這個慕道班。導師們一直花盡心思作出培育,為他們辦靈修營,鼓勵他們參加主日感恩祭、勤讀《聖經》和祈禱,安排他們參加明愛賣物會和協助拜苦路禮儀等,讓他們在團體內落實信仰生活。當中姚老師還兼任保姆負責接送。領洗後,導師將邀請全體學生參加堂區的「青音團」,藉此深化信仰、維繫情誼。 姚老師和另一位導師饒爾雅均喜見學生在慕道班中,日漸成長。饒老師說:「每次聚會完結前,學生會自發性祈禱,他們的祈禱愈內容見深度,例如懂得關心身邊人的需要,為病者祈禱等。」導師與家長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從領洗前的家訪中,他們更聽到父母盛讚學生在信主後更關心家人。「他們開始踏入青春期,又處身世俗的洪流中,若要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很需要導師以至整個團體的鼓勵和支持。」姚老師說。  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伍國寶神父肯定導師們的努力,認為他們是學生的楷模、信仰上的明燈。他還感謝非教友家長對堂區的信任和支持,他們認同教會的價值觀,相信這將有助子女健康成長,因而放心讓子女在信仰團體內成長,「這是一份對教會教育事工的肯定。」(敏╱睿)   
kjy08_20160410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4.09
創作天地〔2016.04.10〕:文章
謙遜仁愛 今年,我校的學習主題是謙遜仁愛,讓我也來分享一些看法。 謙遜是指謙虛、不驕傲和對人有禮貌。在學校,我們可以做個謙遜的好學生,尊敬師長。同學間要互相尊重,當取得好成績時,不要自滿。當發現自己有不足之處時,要向別人請教,並虛心接納別人的批評。在家裡,我們要尊敬長輩,禮讓後輩。此外,我們應做個謙遜的市民,對人要有禮貌,經常保持笑容。在公共場所,我們要遵守秩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應讓座給長者、傷疾人士和年幼的小童。 仁愛是指仁慈和有愛心。在學校,我們除了努力學習,還可以幫助老師,協助同學。同學間可以互相分享開心的事情,當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互相扶持和鼓勵。在家裡,我們要多關懷家人,為家人祈禱。我們還可以做個有愛心的市民,例如積極參加賣旗籌款活動,幫助老弱和有需要的人。此外,我們還應該珍惜地球資源,保護環境,使地球更美好。 我覺得謙遜仁愛令整個世界變得美好。 李樂兒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五B  我的難題 昨天,媽媽照顧我和妹妹的時候,家中的電話突然響起來。媽媽上前接聽電話,原來是姨媽來電,她告知媽媽:婆婆剛暈倒了。 媽媽對我說:「我要趕往婆婆的家,看一看她的情況,你照顧妹妹一會兒,我很快就會回來。」媽媽離家後,妹妹想拿我心愛的小狗布娃娃來玩。我感到很為難,心裡非常不願意,因為這個小狗布娃娃是婆婆在我一歲時買給我的生日禮物。它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也是我最心愛的玩具, 我從不允許任何人觸碰它。但是,我已答應媽媽我會好好照顧妹妹,於是我對妹妹說:「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願意和你分享。但你要小心,不要弄破它。」妹妹高興地回答我:「我會小心。」 正當我和妹妹玩得開開心心的時候,媽媽便回來了。媽媽看見我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便稱讚我是個好孩子及好姐姐。我感到非常開心。 李若萱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四C  與長者溝通 年輕人大多都不願意與長者溝通,有些年輕人會說:「老人家很囉嗦。」有些人甚至說:「老人家真麻煩。」 其實,長者的生活並不是像我們那麼多姿多采。我們活動自如,可以到處跑,但長者的各項機能開始衰退,他們會經常待在家裡。我們應多陪伴他們到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讓他們的身心更舒暢。 此外,與長者溝通時,我們必須花多點心思,耐心地聽他們說話。由於長者的聽力下降,有時候,他們說話的聲音比較大,我們也要體諒他們。 在公眾場所,我們可提醒長者說話時低聲一點,而不應嫌棄他們。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家中的活寶貝。 王瑞祺 獻主會小學 四B 窗外的景色 從同一扇窗向外望,每天的景色似乎千篇一律,但有幾次,我卻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住了。到底窗外有甚麼景色吸引著我呢?  第一次,我留意窗外時,正是日落的時候。我看見一個畫框,框內鑲著一幅描繪黃昏的畫。天幕漸漸變成橙色,再變成紫紅色,偶爾燃點著幾抹緋紅色的晚霞,而太陽則緩緩落下,慢慢消逝在白天中。在遠處,天與海連成一片,只剩下幾座山,吃力地打算把它們分開。 另一次,我看見另一種自然美──暴風雨的晚上。窗外下著大雨,整個天空都黑沉沉的。風成為了指揮家,指引大樹起舞,指引大雨傾盆而下,指引閃電敲響雷聲,好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  還有一次,那是深秋時候。馬路旁的樹上掛著一片片金黃色的葉子, 葉子寫滿四季的經歷,當了郵差的風偶爾來拿了幾片,送到別處去。海上刮起一排「白頭浪」,為精采的秋天打著拍子。 窗外的景物千變萬化,就如很多東西般平凡,卻一點也不平庸。我們要懂得欣賞周邊的事物,找出它們的價值。 馮彥豪 深井天主教小學 五A  一張相片 今天收拾房間的時間,書櫃突然掉出一張相片,原來那是我念幼稚園的畢業相。 回想三歲時,我剛剛到幼稚園上課,我和一群像呆瓜般的同學坐在教室,呆呆地聽老師講授一些簡單的字詞。有的同學托著頭,像在發白日夢,有的同學東張西望,有的同學像木頭人一樣,動也不動,樣子很是惹笑呢。 漸漸長大,我們不再是那麼呆瓜了,因為我們開始互相認識。學校門外有一個大平台,老師有時會帶我們到這平台玩遊戲、吹泡泡……想起有一次吹泡泡,有一位同學倒瀉了肥皂水,她還在哭呢。吹泡泡時,有的同學很幼稚,他們在追泡泡呢!  每逢放學後,我就會和我在學校結識的好朋友——謝樂瑤和葉曉柔, 一起在平台玩耍。我們有時玩捉迷藏,有時玩跑步比賽。最令人發笑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們找到了一處後樓梯,我們一起到那兒扮冒險。但那兒有很多蝸牛,每次一看見蝸牛,我們就會逃跑。 我曾經問他們:「畢業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嗎?」這問題對於這群純真可愛的朋友來說,真是一條極簡單的題目。他們不約而同地說:「當然是!哪還用說嗎?」如今,我們到了不同的小學,很久也沒見了。有時候,在街上遇見他們,他們的樣子也變了,我差點兒不認得他們了。 我真的很懷念從前在幼稚園的生活,大家都天真爛漫,不用顧慮些甚麼。記得校長邀請我在聯校畢業典禮代表畢業生致辭時,我說:「大家好!我是葵涌分校畢業生。時間過得好快,我們已經完成幼稚園學習生活,準備今年九月份升上小學啦!」至今,這句話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想不到時間一晃而過,眨眼間六年過去了,我也快要小學畢業了。 看著相片,我呆呆地進入沉思中,真希望停留在幼稚園的快樂時光中,一直停留著、停留著……  梁雍琦 荃灣天主教小學 六A  尊重與包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中,尊重與包容兩者均是不可或缺的。懂得彼此尊重,便能夠包容彼此的缺點,這就令社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尊重是甚麼呢?某套電視連續劇曾經有一句話:「和諧並不是一百人說同一句說話,而是一百人每人說一句不同的說話而能夠互相尊重。」這句話正好說明何謂尊重。尊重就是即使對方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我們也必須互相尊重和體諒,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看,而不是一味排斥謾罵。尊重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了解他們的出發點,那不是更能擴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嗎?  先不說世界上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政治理念,即使在香港這彈丸之地,也是一個多種族和宗教的社會。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種族、宗教和政治背景不同、以至生活習慣不同而對別人心生厭惡,甚至排擠他們。對此,我們更應互相尊重,從而有包容的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與包容是互為緊扣的。就以德蘭修女為例,她並不因為難民種族背景的差異而決定是否去救助他們。她視人人平等,對不同的人也予以尊重,並包容貧病的人,令世界充滿愛。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包含這個意思。 人應有寬闊的胸懷,人與人之間相處更應堅持這種原則,尊重他人, 擁有包容的心,社會才會更融洽和諧。 鄭焯榆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 六A  我領洗了 三月二十六日,我和姐姐一起在聖十字架堂領洗了,成為了基督徒。我感到十分高興,幸好我沒有哭出來。 我在領洗前的幾個星期已經開始準備,導師教導我們領洗當天的禮儀,禮儀中要說、要背誦甚麼禱文,怎樣領聖體等。由於我已很熟悉領洗的程序,所以我很期待領洗。 到了領洗當天,我十分緊張。當天下午,我和其他候洗者在聖堂綵排了兩小時。那時候,我很累,差點兒睡著了呢。幸好,領洗時,我的睡意過了,精神奕奕。除了領受聖洗聖事,我還領受了堅振聖事和聖體聖事。 當我排隊準備領洗時,我的心怦怦跳,我的手冒出汗來。我戰戰兢兢地走上聖水池,神父宣讀我的聖名Bakhita後,便把聖水倒在我的頭上,我頓時感到很愉快,不再緊張了。我也感到非常輕鬆,心想:真好,我的罪已被赦免了。想著想著,我快領堅振聖事了。我跟著隊伍來到祭台前,神父用聖油在我額上劃十字聖號。這些油不但香,還很涼快。天父,謝謝祢啊! 到了領聖體的時刻,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步往祭台前。不過,我的手似乎不合作。怎樣擺放也不自在,差點兒忘記在領聖體後說「亞孟」,幸好最後能順利完成。 領洗當天,我到晚上十二時才可以睡覺,但我很高興可成為一位天主教徒。天主啊,我答應祢一定會做個好的基督徒,我一定不會辜負祢對我的期望。 周幸希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四A  我和家人失散了 今天,媽媽帶我和弟弟到嘉年華會拍照和玩耍。 我們看見一位卡通人物,正在拿著很多圓圓的氣球送給可愛的小朋友。小朋友們感到很開心。接著,我看見一位好像老師的男生,正在表演拋球。我一邊飛快地跑去看他的表演,一邊說:「真厲害!」忽然,我發現媽媽和弟弟不見了。我感到很不開心,也很害怕。於是,我急忙尋找別人的幫忙。 忽然,有一位警察走過來。我說:「我看不見媽媽和弟弟。」警察知道了,便立刻和我一起拉著手去詢問處,等待媽媽和弟弟來。 媽媽看不到我,她也很著急。媽媽按著地圖,到洗手間、動物園、游泳池、餐廳和出口附近找我。媽媽和弟弟到詢問處看見我時,他們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們大家一起說:「謝謝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說: 「不用客氣!」 那天,我們玩得很開心。   程顥瑋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