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60410s

今年復活節,葛達二聖堂有百多名候洗者成為天主子女。聖洗是進入聖神內生活的門,也是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基礎。這十一位青少年由代父母的手中接過復活蠟燭,開啟了他們新生命的一扇新門——「天主是光。主啊!惟有藉著祢的光明,才能把光明看見!」這句印在蠟燭杯托包裝紙的話,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都願意接受基督的光作為指示生命的光。

 

渴慕真道迎新生

承謙、漢宏和焯恒均經由學校的牧民助理或老師介紹,並獲得父母同意,首先參加了堂區的主日學,繼而探索信仰。主日學的幾年間,他們眼見其他學生成員已升讀堅振初、高班, 但因自己的父母並非教友,他們只能在主日學的初小班中重讀。直至2014年九月,堂區特別為非公教家庭子女開辦「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他們加入了這個慕道小團體,並期望接受聖洗聖事。「我是在姚老師的介紹下,入讀慕道班的。」可兒口中的姚老師(姚曼玲),既是梨天的牧民助理,也是葛達二聖堂的慕道班導師。姚老師還清楚記得,當初是可兒主動找她查詢慕道班的資訊。可兒說:「念小三時,從學校當時的牧民助理對《聖經》的講解,讓我明白箇中的道理,我每天也跟她一起到學校的聖像前祈禱。」後來,可兒參加了基督小先鋒,從遊戲和活動中更認識信仰,確信這正是她一直所追尋的。多年來,可兒每晚祈禱,「天父就像我的父親,我有甚麼心事都會向祂傾訴。」

教會安排不同的禮儀幫助信眾準備心神,迎接基督復活。四旬期內, 堂區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和考核禮,漢宏對各項禮儀深有體會,每次都讓他領受多一份恩寵,「考核禮前,我感到心思散亂,但之後則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堂區也舉行拜苦路、聖週禮儀,聖週五早上出發往大帽山進行戶外拜苦路前,漢宏在聖堂內朝拜聖體。祈禱默想時,他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微笑著,歡迎他、擁抱他,讓他感到回家的溫馨。可兒則從逾越節晚餐中,嘗試體會耶穌當時又開心(與門徒團聚)又憂傷(預知將被門徒出賣)的心情,「吃完後,心靈很滿足,好像填補了內心的空虛。」

家校堂區相配合

一般而言,兒童的宗教培育及慕道,應由堂區及學校互相配合,務使小朋友與教會大家庭建立密切關係。(參考《教區會議文獻》青少年牧民)這五位學生均由幼稚園或小學開始接觸天主教信仰,他們當中除了嘉儀的媽媽相信天主並有慕道的打算外,其餘幾位的雙親也是非公教徒,不過他們的父母信任教會,願意讓子女領洗,並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

七位導師見證著學生領洗的一刻, 感到很欣慰,尤其他們的父母均非教友,未能符合教會為兒童聖洗聖事的規定,但堂區有見學生個人對信仰的渴慕和堅持,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因此特別為他們開設這個慕道班。導師們一直花盡心思作出培育,為他們辦靈修營,鼓勵他們參加主日感恩祭、勤讀《聖經》和祈禱,安排他們參加明愛賣物會和協助拜苦路禮儀等,讓他們在團體內落實信仰生活。當中姚老師還兼任保姆負責接送。領洗後,導師將邀請全體學生參加堂區的「青音團」,藉此深化信仰、維繫情誼。

姚老師和另一位導師饒爾雅均喜見學生在慕道班中,日漸成長。饒老師說:「每次聚會完結前,學生會自發性祈禱,他們的祈禱愈內容見深度,例如懂得關心身邊人的需要,為病者祈禱等。」導師與家長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從領洗前的家訪中,他們更聽到父母盛讚學生在信主後更關心家人。「他們開始踏入青春期,又處身世俗的洪流中,若要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很需要導師以至整個團體的鼓勵和支持。」姚老師說。 

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伍國寶神父肯定導師們的努力,認為他們是學生的楷模、信仰上的明燈。他還感謝非教友家長對堂區的信任和支持,他們認同教會的價值觀,相信這將有助子女健康成長,因而放心讓子女在信仰團體內成長,「這是一份對教會教育事工的肯定。」(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