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40324 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4.03.24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家人是最佳後盾 網球小子朱樂天
剛於去年12月遠赴澳洲參與網球比賽的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五年級學生朱樂天,正密鑼緊鼓備戰3月底在杜拜舉行的網球賽事。矢志成為運動員的樂天積極進行訓練,打網球已成為他與姐姐、爸爸和媽媽的家庭活動—— 姐姐朱蔚晴作為對手與樂天練習;爸爸從旁指正姊弟倆的動作;媽媽幫忙拾球。家人是樂天學習網球路上的強大支援團隊。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早年成立網球隊, 並設有小型網球場,方便學生進行訓練。樂天在一年級時與姐姐參與學校網球隊的選拔,成為網球隊的一員,「最初只是覺得網球有趣好玩,但到現在我學習網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成為一名運動員,所以我更認真地對待這項運動。」   與姐姐結伴同行 冀成為網球運動員   樂天現時每週進行四至五天的網球訓練,包括校隊及港青訓練,需要到訪多區的場地接受培訓,鍛鍊網球技術及體能。   他形容網球運動刺激,除了考驗體能,也要求運動員的即時反應及判斷能力,「有時放短球,有時則要打直線,主要視乎對手表現再進行決定。」   樂天表示相對於單人比賽,他更享受進行雙人比賽, 因為過程中有拍檔相伴。當中,剛升讀中一的朱蔚晴是弟弟的拍檔。姐姐的目標也是成為網球運動員,她經常與弟弟一起參與不同賽事及訓練,有時兩人在球場上因為不同的意見而爭拗,但媽媽認為這促使他倆漸漸磨合,建立默契,在學習的路上互相補足,一起進步。   爸爸從最初在場邊陪伴姊弟倆打網球,到近年學習了網球,並考取教練牌,更加融入子女的網球話題;樂天與姐姐偶爾也會教導媽媽打網球,網球運動成為一家人共聚天輪的時間。   感謝家人支持   除了參與本地的網球比賽外,樂天亦曾到深圳、日本、澳洲等地參賽,與不同地方的網球選手切磋,增廣見聞。他認為勝負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學習。例如有一次比賽,面對實力旗鼓相當的對手,但自己最終因為體力不足而輸掉比賽。這次的經歷促使他意識到自己的體力問題,勤加鍛鍊,提升體能。   樂天在去年12月在澳洲的比賽中,除了結識了一位印度籍的朋友,最深刻的經歷莫過於在賽事中因為長時間流鼻血,一度被裁判要求退賽。但當時樂天不忿就此放棄, 堅持繼續比賽,最終奪得該項目的冠軍。   在網球運動中,樂天得到了不少收穫,除了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媽媽也樂見子女培養出抗逆及抗壓的能力,面對失敗和壓力時都不會輕易放棄。姊弟倆也提高了自理能力,例如自行收拾出國參賽的行李,學會平衡運動及學業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樂天學會感恩,感謝家人、教練、學校在他網球成長路上的無私付出和支持。(吳)  
kjy01_20230507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5.07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愛 喜樂 網球天地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的校門外掛著一幅大型橫額,主角是贏得多個網球比賽獎項的網球校隊隊員。他們整齊劃一地穿著隊衣,拿著球拍,自信滿滿的笑容,吸引街坊、家長及學生的注意,拿出手機與他們「打卡」合照。   「學校網球隊在差不多八年前成立,當時主要想舉辦一些活動,讓小一學生也可以參與,甚至有機會代表學校比賽。」網球隊領隊教師歐家文解釋,當時開展「小型網球」活動,邀請有興趣及具潛質的一年級學生加入小型網球隊,開始了該校在網球上的發展。   學生加入港青訓練   小型網球是專為初學網球的小朋友,而設立的一種正規網球預備項目。這項運動使用較輕便的裝備,包括較短的球拍、較低的網,歐主任說:「球也較正規網球的軟,球速較慢,讓小朋友有更多時間準備,做拉板的動作,成功擊球。」即使場地規模較小,學生也可以酣暢淋漓地進行小型網球比賽,建立自信,享受這種運動的樂趣。   四年級學生廖曉彤在「2022香港網球總會全港小型網球校際周年錦標賽」的「女子9歲或以下單打組別」中奪得冠軍。驕人的成績使她早前獲香港網球總會的教練邀請,加入港青訓練。   曉彤從一年級開始被老師發掘,加入小型網球隊,「這項運動教會我堅毅不屈的精神。」在一次決賽中,曉彤取下第一盤勝利後,第二盤被對手從後趕上。她表示當時也很緊張,但也知道自己要努力堅持,便立刻調節心情,並獲得隊友的打氣,取得最終勝利。   另一位同樣接受港青訓練的六年級學生朱蔚晴,自四年級起接觸網球,至今已參與了逾100場賽事。其中最難忘的一場比賽中,蔚晴面對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在第一盤比賽時由於很晚才進入狀態而落敗。雖然在第二輪比賽中,蔚晴急起直追取得勝利,但還是輸掉第三盤比賽,「我當時因為失望而哭泣。」蔚晴還記得教練在比賽後,與她分析改善之處,媽媽也鼓勵她「重要的是從失敗中學習。」這使她重新振作。   課程加入小型網球  發掘學生潛能   學校對網球的發展,提供了不少支援,其中為了普及校內的網球文化,參與賽馬會及香港網球總會合作的「樂動網球訓練計劃」,在一年級至三年級課程中加入小型網球課程,讓學生更全面接觸網球。學校也從網球總會聘請兩位教練,負責學生小型網球的訓練。除了小型網球外,學校也發展網球校隊,讓高年級學生繼續學習網球。   此外,校內亦設有室外及室內的小型網球場,並每年舉行社際網球比賽,可見學校支持學生對網球的熱愛。   家長的支持   二年級學生歐勺菲感謝學校對網球活動的支持。她自幼稚園時,見到就讀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的哥哥打網球後,便燃起對網球的興趣,也在幼稚園時開始學習網球。她享受打網球的時間,直言從中獲益良多。   除了學校對學生的愛,該校網球校隊人才濟濟,同學有時在比賽中會遇到同校的隊友,但這從沒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反而互相鼓勵和一起進步。一年級學生杜愷瑜也高興在校隊中,認識到很多朋友, 學習到克服困難及與同學相處。   學生的成就全賴不斷的練習,每次學生的訓練、比賽時,都會見到家長在場邊為子女打氣的身影。廖曉彤的媽媽說:「看著他們打球也是一種享習。」她表示雖然女兒練習多,但這反而使她更珍惜讀書的時間,在課堂中專心聽課 。   歐勺菲的媽媽也提到在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即時作出判斷面對挑戰,從中她見到女兒的成長。   價值教育   早前,網球總會到校進行探訪時,前香港職業網球手張玲也與同學分享她每天的訓練過程、日常生活, 校長劉敏怡說:「她的分享讓小朋友知道要怎樣堅毅和自律,讓小朋友明白這些重要的態度及價值觀。」因此,劉校長提到網球運動,也為學生提供態度及價值觀的教育。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的校訓為「愛」,而從網球中,見證到學生、學校及家長對彼此的愛。(吳)  
kjy01_201712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2.02
白田天主教小學 引入新興運動 超越自我
(本報訊)做運動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相信是不容置疑的, 但你有培養做運動的習慣嗎?  白田天主教小學近年積極增加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除了提供校本體育科課程外,還有清晨體能訓練、聯課活動(逢星期五最後兩課)、校隊訓練及自費活動。這些活動及訓練,部份引入多項新興體育活動,例如欖球、獨輪車、劍擊等運動,讓學生發揮個人潛能,培養堅毅的精神。 堅毅精神 參加小型網球的二年級生黃錦輝及鄧啟舜均認為,即使訓練時流汗, 都不會覺得辛苦,「當我專注打網球,便會忘記辛苦。」啟舜說。體育科主席區永剛(區Sir)認為,運動有助學生訓練對成功的追求,「體育訓練固然刻苦,他們要接受失敗、磨練,才能成功」。 謝至美校長憶起小時做運動訓練的辛酸,「我第一次參加田徑隊訓練,跑了三小時後吐出來。但那刻覺得挑戰到自己,成長了一步。」她笑言,部份體育活動比較危險,已預料學生或會受傷。她亦向家長解釋,為何引入這類活動,「過於保護小孩子並不是好事,他們不跌不會知道痛、不會知道站起來的那份成功感,小學階段正是小朋友可跌可立即爬起身,也是學習價值觀和生活技能的黃金機會」。 謝校長發現,有的學生做運動時「跌多過企」,但他們臉上都充滿笑容。「因為這活動是他們的興趣,不是老師、家長強迫的, 所以我相信他們能接受痛苦,亦希望家長明白當小朋友從學習中享受樂趣,便能堅持下去。」她說。 不過,參加劍擊的二年級生梁鈞翔認為活動安全,「雖然我最害怕被對手刺中,但只要戴好裝備,聽教練指令,便不會受傷」。 珍惜機會  鈞翔參加劍擊訓練時似模似樣,專心聽教練指令,但原來差點過不了選拔。體育科副主席葉曉豐(葉Sir)說,鈞翔當初因紀律問題而跌入後備,「他當時哭起來,我便說觀察他一段時間,若他能控制自己行為,便讓他參加」。鈞翔最後成為劍擊隊成員,葉Sir表示看出他很珍惜機會,亦潛移默化地改善了在課堂的表現,「需要自己爭取的機會,學生才會更珍惜」。鈞翔認真地說:「劍擊最重要是守紀律,例如比賽前要敬禮,就像見到老師說早晨一樣。我覺得學完劍擊後自己變得很乖,最大進步是轉堂沒有聊天。」 負責足球校隊訓練的區Sir則認為學生需要看重每一場比賽。他最深刻自己在大專時,參加體操吊環比賽,因緊張而從環上掉下來,但他仍努力跳起去完成落地動作。所以他很欣賞輸了比賽會哭的學生,如當年的自己一樣。 發展潛能 由於三至六年級學生才能參加校隊, 故此學校會在正規課程及聯課中,增添新興活動讓一至三年級學生接觸,這時間亦是老師發掘學生潛質的好機會。謝校長說:「新興運動不是為了參加校外比賽,而是讓學生學習手眼協調,從小培養團隊精神。」她認為,運動能發掘學生亮點,並發揮他們的自信心。而做運動是專注力訓練,直接影響學生在學業上更專注。葉Sir認同,「較好動的學生做手眼協調的運動時,會為了成功,而控制自己的行為」。 啟舜說:「我們訓練時所打的球,需要對方用手接著,有時打不到是因為瞄不準,所以我學到手眼協調。」錦輝則記得教練說要互相合作,不然對方便接不到球;亦要有禮貌,例如比賽後握手,相當注重禮儀。葉Sir認同,「有時會讓學生進行競賽,希望他們發展社交羣體能力,並學到如何處理贏輸、合作、情緒的問題」。 區Sir舉例說,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從小拒絕上體育課,老師調整活動難度,並鼓勵他,這位學生慢慢嘗試參與,亦從中獲取成功感,「體育令他融入學校」。 謝校長補充,不是每個學生在學科上都能獲取成功感,但她相信總有一個範疇能滿足他們,只在乎學校能否提供,「我觀察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上體育、視藝課時,比其他同學更投入」。她記得其中一名學生很少上學,但有一次竟要求打電話給媽媽去拿體育服,上體育課。「為他們來說,準時上學可能已是很大挑戰,但體育課卻能吸引他天天上學;這正正是聖經所寫的塔冷通。」她說。 而處理勝負方面,謝校長認為「勝不驕,敗不餒」很重要。當勝利時,要有同理心欣賞對方;反之,要思考失敗的原因,「反思對功課自評,以至對未來工作,都很重要」。她認為運動員的精神正能幫助她做好校長的工作, 「現在的我有容人之量去接受不同意見,同事也覺得我這位校長願意聆聽及溝通」。 學校將於未來興建新校舍,謝校長認為屆時的發展會更驚人。「現時學校場地不足,一個操場會有兩三個活動同步進行,亦要預約球場作訓練;但到時場地已不是我們最大的限制,給學生發展的機會也會更多。」她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