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09_20240505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4.05.05
喜樂幼小 - 文章
對我影響最深的人   當我一看到那本相冊,我就想起我的奶奶,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滿頭銀髮,但她看起來很清秀,她更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還有一張瓜子臉。   我的奶奶很仁慈和温和,經常幫助別人,鄰居們都十分尊敬她,愛護她。有一次,奶奶和我去公園散步。到達公園後, 奶奶就到處找紙皮,起初我不知道奶奶找紙皮是做甚麼的,所以我問奶奶:「妳為甚麼要找這麼多紙皮呢?」「我的朋友需要依靠撿紙皮來賺錢生活,購買日常食物,但她從不靠任何機構的幫助。」奶奶一邊認真地說,一邊撫摸著我的臉蛋。奶奶覺得他很堅強,所以特別地幫助他。   奶奶經常到處幫助他人,一看見別人有困難,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不斤斤計較。奶奶這樣不斷地幫助他人,她做的事令我記在心裡, 更加學會了做人要懂得互相幫助。   我的奶奶也很堅強和勇敢,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年邁的奶奶得了一場大病,要在醫院裡治療,她經常咳嗽,令她的身體十分難受。即使她再難受,也沒有告訴給她的子女, 因為她不想令子女擔心。就算她沒有向子女說出她的痛楚,子女也感到了她的難受。每當我們去探望她時,她總是面帶笑容地關心我們的工作和學業。   奶奶生病時,還關心我們,我覺得奶奶十分堅強,我學會遇到任何事也不會怨天怨地,要努力堅持。   最後,我覺得奶奶很偉大,她常常保持著幫助人的心態,積極樂觀面對困難,我學會了要懂得關心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和可以多陪伴老人家。   楊芷柔   海怡寶血小學   六義   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增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自我增值,裝備自己,提升自己。自我增值是甚麼意思呢?自我增值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力。社會急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自我增值能讓我們與時並進。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自我增值呢?   首先,我們可以多閱讀。正如杜甫曾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閱讀課外書,能增加課本以外的多元知識,例如:我們多閱讀,便能夠學會更多的詞語和優美的句子,還能學習到不同的種族文化、歷史等知識。因此,多閱讀課外書, 不但能夠提升自我的競爭力, 還能令視野更廣闊。   接著,我們還可以多培養興趣愛好。愛因斯坦曾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愛好也是日常生活中實現自我增值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找到興趣點,例如:運動、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通過堅持練習和追求自己的興趣,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斷進步。   總而言之,自我增值不需要奢華的條件,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都可以實現。閱讀、培養興趣愛好等,都是我們可以嘗試的途徑。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 實現自我增值,追上社會的發展。   陳善柔   樂華天主教小學   6C   香港地道小吃   香港地道小吃有很多種類,有雞蛋仔、咖喱魚丸、砵仔糕、格仔餅、煎釀三寶、碗仔翅等,而我最愛吃的小吃是雞蛋仔。   雞蛋仔是起源於五十年代的香港,當時雜貨店的老闆為免浪費破裂的雞蛋,老闆想了很久,終於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麪粉和牛油等食材加入蛋漿裡,然後倒進模具烘焗;後來有人設計雞蛋狀的模具,於是被命名為雞蛋仔。   現時的雞蛋仔有很多味道,例如:巧克力味、士多啤梨味、抹茶味……味道多不勝數。有些甜品店還加入雪糕一起吃,令它的味道更加甜滋滋和香濃。雞蛋仔顧名思義由很多小雞蛋組合而成,很多人都認為雞蛋仔的表面像一個蜂巢,但是我個人認為雞蛋仔像樂高積木的表面。   製作雞蛋仔的主要材料不多,只需要雞蛋、牛奶、水、糖等材料。   剛烤焗完的雞蛋仔香氣四溢,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雞蛋仔的味道有雞蛋和牛奶的香味,非常鬆脆可口。   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外公經常買雞蛋仔給我作為下午茶的茶點,我到現在還記得在那時,我和外公一起吃雞蛋仔的快樂時光。   黎芯然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   四甲  
kjy10_20240505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5.05
喜樂幼小 - 動態
樂華天主教小學•教職員靈修活動   (本報訊)樂華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教職員身心靈健康宗教培育活動。   活動中,九龍灣聖若瑟堂主任司鐸容思定神父分享馬爾谷福音1章16至18節,耶穌邀請人跟隨主的足印,一心一意地作他的門徒。隨後,容神父彈奏結他, 以悠揚的樂韻帶領全體教職員詠唱泰澤短誦,讓他們與主相遇。其後,全體教職員製作沙畫,並揀選最觸動自己的一字一句貼在沙畫上,將每人在海邊與主相遇的情境活現出來。活動結束後,全體教職員的畫作會拼合起來,成為校園一角中的藝術品,與學生一起分享與主相遇,跟隨天主足印的喜悅。(喜)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校運會   (本報訊)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早前於青衣運動場舉行四至六年級校運會。   首先,各班列隊進場,然後由鍾詠嫺校長帶領師生一同祈禱。運動員代表進行宣誓後,便開始傳遞火炬。進行鳴槍禮後,校運會正式開始。   是次校運會邀請了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陳靖逸擔任頒獎嘉賓。他鼓勵家長與子女一起多做運動,除了可以強身健體外,亦有助增進親子關係。   今年除了有跳遠、擲球、跑步、班際接力比賽、啦啦隊比賽及親子接力比賽外,適逢學校40周年校慶,特別舉行了「四十周年校慶喜樂同心跑」活動。家校攜手合作, 共同以行動支持學校,師生及家長同享歡樂時光。(年)   寶血會思源學校•日本遊學團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師生早前到日本沖繩,進行一連四天的學習交流活動。   到埗的第一天,同學們率先參觀了首里城(以往琉球王國的都城及王宮),透過了解沖繩的歷史,認識沖繩部分與日本不同的文化。第二天的行程中,同學體驗沖繩特色的文化活動,例如:用海水製作海鹽、跳太鼓舞、繪製風獅爺的泥塑、蠟繪製藍染手巾等。此外,同學們亦參觀了沖繩美術館,欣賞了近代沖繩畫家的藝術作品。   此行最令學生興奮的是生態體驗活動,同學們參觀了水族館,近距離觀賞不同品種的海洋生物,並乘坐玻璃船出海,探索海底的奧秘。除了體驗當地的文化及透過遊覽學習生態外,同學們更與沖繩原住民交流。   這次的旅程不只讓同學們認識大自然生態及日本沖繩的文化,更讓他們反思生活,學習尊重不同國家的民俗文化,並懂得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少)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教師發展日   (本報訊)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辦教師發展日,校長和老師暫時放下繁瑣的工作,前往西貢鹽田梓,踏足這個充滿故事與人文風情的小島,感受大自然的靈氣,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到達鹽田梓後,教師們跟隨導賞員走訪香港碩果僅存的老鹽田,了解三百多年前,客家人如何在這小島開設鹽田,發展製鹽業。教師們隨後沿著島上的小徑環島遊,走過紅樹林和玉帶橋,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最後,教師們走到聖若瑟小堂,參觀這座設計簡約, 糅合了天主教與客家村落生活格調的小聖堂,並以簡單的祈禱為當天的活動作結。   這趟旅程讓校長和老師們回歸大自然,了解鹽田梓的自然生態與文化,真正感受到「上主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他的受造物,仁愛慈祥」的意義。(樂)  
kjy01_2024042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4.28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4月13日家長日,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由六年級學生擺設攤位,售賣同學早前捐贈的物品、手工創作,及主持遊戲攤位,所得款項將捐贈予不同的慈善機構。學生黃靖喬當天與同學主持遊戲攤位,吸引不少學生及家長參與,「我們在六年級、升中前能參加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靖喬說。   雖然嘉年華於4月舉行,但六年級學生早於去年12月,已開始呼籲同學捐贈可循環再用的的物品,並設計遊戲攤位及製作手工作品。學生亦要上網蒐集資料,瀏覽不同慈善機構的網頁,再草擬計劃書向同學匯報,投票選出捐贈的慈善機構。學生成栢浠提到在過程中,他學習到如何與同學團結合作。   黃靖喬及林穎言就讀的班別在蒐集資料後,選擇了香港愛護動物協會作為他們捐贈的機構,幫助有需要的動物。他們在攤位設計中,放置有關於該機構的資料外,還在遊戲的設計中加入動物元素,期望引起參加者關注動物這課題。   除了設計攤位遊戲,學生黃一焉、陳瑋浩的班別也自製了遊戲獎品,送給同學。一焉提到在準備攤位時也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部分同學因為參與了交流團而不在香港,幸得在校的同學齊心合力,才能成功準備遊戲攤位。瑋浩補充,期望透過遊戲,教導同學分辨「需要」及「想要」,傳遞理財信息。   善用才能 幫助他人   學生蔡誠在當天活動中擔任司儀,並在開幕禮中向其他級別的同學及家長介紹攤位,邀請各人積極參與活動。蔡誠亦購買了兩塊由同學自製的擴香石,把其中一塊送給家人,在做善事的同時,也向家人傳遞愛。   在DIY攤位中,學生售賣由他們自製的滴膠杯墊、擴香石、蠟燭和髮夾等。其中, 學生徐靖兒提到最初在製作滴膠杯墊時連番失敗,但她與同學沒有放棄,反而努力地從網上找尋資料,最終成功製作出杯墊。學生馮梓殷高興見到不少同學購買他們製作的DIY 作品,學生鄭梓玥、李鎧澄對於活動讓她們透過自己的能力吸引別人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高興。   善用資源 進行服務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早年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辦的「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 在課程中加入理財概念,期望提升學生的理財素養,培養精明、自制、誠信、勤奮及負責任的品德。丘敏芝副校長表示,學校在課程中也有相關的課題,教授學生理財概念,「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也是校本課程活動之一。   協助義賣活動的學生林思言的媽媽提到,活動舉行前,家長義工與學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物件作分類、定價,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分配物資,幫助籌款。學生陳梓浩的媽媽也稱,她與梓浩捐出家中多餘的物資,從中教導小朋友不要浪費,又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活動十分有意義。   本年是學校第三年舉行「惜福慈善義賣嘉年華」,社工崔錦欣提到第一年舉辦活動時,主要是售賣物品,至第二及第三年加入遊戲攤位及DIY攤位的元素,讓學生有更多展現才能的機會。社工徐希彤指出,在活動中見到學生互相合作,主動溝通,遇到問題時也會主動解決。黃嘉燕老師補充,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要拍攝宣傳短片、設計海報等, 每位學生在過程中負責不同崗位,學生慷慨付出,並增進了自信心。   校長陳善科樂見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與人溝通及解難的技巧,並表示整個活動是知識、技能、態度綜合的學習機會。他又提到是次活動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教導學生作為大地的管家,應如何善用天主賜予的塔冷通,並學會善用及管理資源,為有需要的人和事服務。(吳)  
kjy07_2024042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4.04.28
石籬天主教中學
女子欖球衝破自我界限
在欖球運動中,若要得分,持球者需要衝到對手的得分區,再用身體或手把球觸地,是為「達陣」。而在達陣後,球員可以再獲一次得益射門的機會,整場比賽以得分較多的一隊為勝方。欖球講求運動員的團隊合作精神,並鼓勵球員突破自我界限。   石籬天主教中學兩位中四級學生李汶熹及吳婉寧是學校女子欖球隊隊員,她們在中三時,經老師邀請加入校隊,之後便每星期與隊友一起訓練,曾參加學界比賽,最近更開始參與港青訓練。   「我喜歡與人溝通,而欖球運動需要與隊友一起合作和溝通,所以我喜歡這項運動,也喜歡我的隊友。」李汶熹說。李汶熹與吳婉寧均提及默契在這項運動的重要,其中李汶熹憶起在加入欖球隊後的一個月,她們便要參加一場欖球比賽。但由於當時隊友之間還未建立默契,所以最終未有取得理想成績。然而,隨著每星期的練習,及不時的飯聚活動,各隊員增加了彼此的認識,在運動中更能充份合作。   堅持與努力 朝目標邁進   石籬天主教中學的女子欖球隊約有20名隊員,身高體型各有不同,在隊中有著各自的崗位,其中吳婉寧是前鋒(forwards), 李汶熹則是後衛(backs)。   欖球隊逢星期一及星期五在學校及校外球場進行訓練,除了傳球訓練,隊員更要進行健身和體能練習等。教練每次也會為學生訂立新目標,為李汶熹與吳婉寧而言,每次的訓練都鼓勵她們挑戰自己的極限,「在跑步訓練中,我有時候會覺得累,但聽到其他隊友在旁為我打氣,我又會感到充滿力量般,繼續努力完成目標。」吳婉寧續說: 「雖然疲累,但每次完成訓練都特別有成功感!」   李汶熹在小學時曾參加過非撞式欖球活動,所以欖球為她而言並不陌生,但對於中三才首次接觸欖球的吳婉寧來說, 「我對欖球的第一印象是危險,但同時覺得很刺激,這很吸引我。」在訓練及比賽中, 李汶熹及吳婉寧都曾經受傷,她們便分別在比賽中肩關節脫臼及輕微腦震盪。吳婉寧提到當時因為撞到頭部,在比賽中途需送院接受檢查。回想起當時的情況,吳婉寧說當刻未能繼續與隊友共同應戰,感到不捨。   得悉她們受傷時,家人都會擔心,但兩位同學異口同聲感謝家人的支持及體諒,使她們可以繼續參與這項運動。兩人亦補充, 每次進行活動時,她倆都會戴上護具及牙膠等,安全地感受運動帶給她們的歡愉。她們也感謝老師及同學的支持,不時前往比賽現場為她們打氣,讓她們感到學校的關愛。   從欖球運動中,兩位同學學習到堅持及努力,她們會繼續努力,期望有一天能夠代表香港出戰欖球賽事。(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