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200927_s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0.09.25
喜樂小學:文章 2020.09.27
告別不一樣的五年級生活 不知不覺間,還有三星期便告別五年級了。翻翻手冊,原來只寫了手冊的三分之一;數數手指,原來停課的日數比上學的還要多;看看校曆表,原來五年級上學的日子只有96天。 九月份開學個多月後,社會活動漸趨激烈,到處環境惡劣,交通受阻,加上我的學校受催淚煙影響,在十一月被逼停課了兩個多星期。復課後才一個多月,由於新冠狀病毒疫情的關係,從農曆新年起,又再停課了。這段時間,我在家中展開了網上學習。除了不能上學外,所有的活動和比賽都停頓下來。校際朗誦比賽取消了、學界體操比賽取消了、讀經比賽取消了!兒童道理班也只上了幾堂而已。幸而,可以參與網上彌撒,神領聖體,還可以在網上近距離看到神父祝聖聖體的整個過程。 到了六月八日,我們終於可以復課了,心情當然興奮因為可以見到同學和老師。但由於春季考試取消了、下學期測驗也取消了,下星期的大考就成了今年唯一計分的評估,真是有點緊張呢! 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便要跟不一樣的五年級生活告別了,我學會了更珍惜和同學們相聚的時光和享受能踏入校院的每一天。 李思賢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六A 我最喜歡的水果 我最喜歡的水果是葡萄,記得第一次接觸這小東西,它看起來像小綿球一樣軟,聞起來有一股清甜的味道,摸起來冰冰涼涼的,咬起來汁液四濺,「爽」極了 ! 我請爸爸替我剝皮,爸爸調皮地向我單了一眼說:「你要吃嗎?爺爺家的葡萄比這些好吃得多了﹗」我忙伸出手,接過一顆後,一口咬下去,真甜 !自此,我就愛上了這小巧可愛的東西了。 小時候,爺爺家園子裡有棵葡萄樹,每年夏天,我都會回鄉去爺爺家,一到埗,我會逕自走進園子,爸爸會把我抱高摘葡萄,葡萄樹又高又壯,我摘了一串又一串,媽媽給我和爸爸拍了很多照片。爸爸說:「葡萄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增強免疫力;而且爺爺的葡萄是有機種植,不含化學肥料,多吃爺爺的葡萄身體好。」從此以後,我愛上了爺爺家的葡萄樹,我決定,每年夏天都會回鄉探望爺爺,順道品嚐新鮮摘下的葡萄。 爺爺家的葡萄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是它把我這個城市的孩子帶回家,認識家鄉的水果,尋找自己的根。 高堯洛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五D 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比我大五歲,她的個子高,胖胖的,鼻子上總是架著一副金屬邊框的眼鏡,活像個「書呆子」。 沒錯,姐姐確實是「書蟲」,她非常喜歡看書。在她房間的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有世界名著、雜誌、小說等,當然還有輔導性的學習資料。隨便拿一本書翻一翻,都可以看到姐姐的字,那些都是姐姐閱讀時做的筆記和閱讀心得。 姐姐一有空,只要上街,她準會跑到書店看書。記得有一次,爸爸讓姐姐去菜市場買東西,誰知道她走了一半的路程,看到途中有一家書店,就被吸引進去。著了魔的姐姐哪會輕易走出書店,完完全全地把爸爸叫她買東西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黃昏的時候,姐姐才急急忙忙地趕去菜市場,可是菜市場已經關門了。結果姐姐只好兩手空空地回家,還給爸爸責駡了一頓。你們說,姐姐是不是「書呆子」呢? 即使如此,姐姐仍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姐姐而感到驕傲。 楊予晴   天主教伍華小學   四A 到大尾篤釣魚 今天,我一大清早就起床了,因為我要到大尾篤釣魚。 我和家人到達大尾篤後,就把炭燃點,開始燒烤。我們吃完午餐後,我和爸爸便去釣魚,媽媽和妹妹便去放風箏。爸爸首先買了一些沙蟲,再把沙蟲掛在魚鈎上,我們就開始釣魚了。 我待了一會兒,看見爸爸用力地拉魚竿,「上釣了!」爸爸興奮地大叫,我馬上過去看看,真的有一條魚兒呢!接著,我們就把魚獲放在網裡。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和妹妹說:「太陽下山了,回家吧!」我感到很失望。突然,我感覺到魚竿向下拉了,我飛快地把魚竿拉上來,是一條很大的魚,今天可以煮來吃了。最後,我們便拿著魚獲回家了。 今天,我玩得很開心,希望下一次再來,能釣到更多魚。 黃糠愉   深井天主教小學   六B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叫軒軒,他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個小小的咀巴,樣子十分可愛。 弟弟喜歡玩玩具車,也喜歡看圖書。有時候,我覺得弟弟很調皮,有一次,他不肯和我分享他的玩具車,還打了我的手,我當時雖然很生氣,但也原諒了他。可是,他也有可愛的一面。記得有一次,我和他玩角色扮演遊戲時,他乖乖地聽從我的話,不介意扮演小紅帽中那隻可惡的大灰狼。  雖然弟弟有時很頑皮,但他也有令我喜歡的性格特點,所以,我感謝媽媽給了我一個好弟弟。 黃寧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二A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00602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6.19
天主教伍華小學 氣球玫瑰念珠升空 為復課祈禱
(本報專題)經過漫長的停課後,你有否感謝天主讓你重返校園,與同學老師重聚、上課學習新知識呢?  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師生便於六月十日早上舉行復課祈禱禮,上升「氣球玫瑰念珠」,為學生能重返校園而祈禱感謝天主,並祈求聖母轉禱讓疫情早日完結。 氣球玫瑰念珠上升禮由該校校監周偉文神父( R . Milanese)、校長林漢堅主持,眾人放開手持的氣球念珠, 讓它隨風上升,由魚絲牽固著,停留在校園上方。 推廣玫瑰經 為全世界祈禱 當天,伍華小學共用了近一百五十顆氣球製作一大一小的氣球玫瑰念珠,大的主要由福傳魔術師林繼賢製作;較小的念珠則由四位六年級學生以及老師、校長合力製作。玫瑰念珠除以深藍色氣球拼成十字架外,紅色、淺藍色、綠色、黃色以及白色的氣球,代表著五大洲,該校宗教科科主任李展慧說:「希望為全世界祈禱,因為疫症不只影響某一個地區的人」。 李老師亦期望藉此活動,為復課學生帶來鼓勵、打氣; 並能推廣玫瑰經,呼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在這期間多誦念玫瑰經。此外,小學五層高,而大型氣球玫瑰念珠約樓高六層,區內街坊在校外亦能遠觀,學校期望能達福傳之效。 學生參與製作氣球 認識信仰 感受趣味 活動中,四、五年級學生待在課室觀看直播,而六年級生保持一米的社交距離,圍在操場的四周,看著玫瑰念珠的升空。林漢堅校長說,疫情下, 今年六年級生的畢業旅行、宿營、聚餐都取消;畢業禮上沒有任何表演、頒獎,只有嘉賓演講及授予證書,在一小時內要完成。所以,即使原訂於六月八日復課首天舉行的氣球上升禮因天雨而無法進行,學校仍延期兩天,期望為六年級生在畢業前,經歷特別的信仰活動。 林校長補充說,希望以活潑方式,傳達信仰的知識。他留意到六年級生在氣球升空的一刻都專注地留意著過程,這活動相比只由校長、神父對學生說數句,更有氣氛,能帶給學生深刻的回憶。 六年級生潘靖宜、魏宛姿、何梓浩及周擘除了在現場注視氣球的升空外,也參與製作氣球念珠。魏宛姿在分享製作經歷時說,他們把已吹氣的氣球綁在一起,「氣球的結太小和有彈性,一直不能綁在一起,而散跌在地上」。在請教老師後,終能成功把氣球綁在一起。 何梓浩說,在停課期間,教師通知他們要參與製作氣球玫瑰念珠,此前已十分期待。曾參加扭氣球興趣班的他說,從前的經驗有助他這次製作念珠,而製作過程也加深了他對玫瑰經的認識,從而感受到信仰的趣味。 談到復課,潘靖宜說在復課的前幾天都感到緊張,第一天便提早回到學校,希望能盡早見同學。在停課期間,她最開心的是多了時間休息;但她說只能透過電話應用程式,和上網課的時候,才能與同學見面,所以亦想念上課的時間。 對於停課逾三個月,周擘藉此機會閱讀一些早前已購下但未有時間看的書籍,而他最愛閱讀的就是勵志類型的圖書。對於取消畢業營,他說最為失望,因為與同學到營地留宿原是難得的經歷。(吳)   
kjy01_2020051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5.15
伍華小學「數神團隊」 拍片融合數學與抗疫
(本報專題)全港學校因疫情停課多時,學生要上網聽書及交功課,天主教伍華小學「數神團隊」於四月推出六段「數神數王抗疫錦囊」影片,把數學知識融合抗疫資訊,鼓勵學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數學;該團隊五月亦會聯同其他科目,舉行「數神數王齊抗疫比賽」,讓學生待家抗疫期間發揮創意,並從中明白齊心抗疫的重要。 「數神數王抗疫錦囊」影片以有趣的歌舞等方式,由教師扮演「數神」等角色,說出數學、社交距離、清潔雙手及電子圖書等主題;除了團隊的教師外,該校校長及副校長亦有參與拍攝。「疫情期間,我們人與人之間要保持1.8 米距離。」其中一個角色「數王」在影片中解釋說,「數神雙手攤開的距離就是1.8 米」、「大概就是三個同學仔的距離」。 數學秘訣融入生活 數神團隊成員劉曉音主任四月廿八日對本報說,「對小朋友而言,距離的感受就是『厘米』較短,『米』較長,他們的空間感比較弱」,老師便把抽象化為具體。 劉主任指把數學與抗疫知識融合拍成影片,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並在日常實踐數學秘訣。該校本學年的學習主題為「恆常運動,飲食健康」,劉主任說,影片主題亦配合學習主題;團隊改編歌曲配以舞步,提醒學生留家期間多做運動。 學生參賽與父母同樂 數神團隊於二○一六年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在停課前,該團隊也會拍攝影片,提出學生數學上容易犯錯的地方,協助他們改進;並創作「九因歌」和「乘數英雄傳」,幫助學生以歌曲學習數學。劉主任說,他們每年也會開設演唱會,為一、二年級學生演唱數神歌曲。 而在本年五月,數神團隊會推展一項跨學科計劃,舉辦七個以防疫為主題的創作比賽,包括《不一樣的笑容》防疫故事結局創作、《與數神抗疫同行》講故事比賽、《防疫說說數》說數比賽、數神記者「防疫生活」攝影比賽等,讓學生與家長一同發揮創意,明白齊心抗疫的重要,在停課期間充實學習生活。(吳)  
kjy01_2020011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1.10
天主教伍華小學 聖像畫「眾裡尋祂」學習及祈禱活動
(本報專題)天主教伍華小學於本學年舉行「聖像畫 ——『眾裡尋祂』學習及祈禱活動」,邀請聖像畫員吳景萍(Marina Carmel Cindy)向學生介紹聖像畫的顏色神學及宗教意涵;並在寧靜的聖堂環境下,由她彈奏豎琴, 讓小朋友在靜默中為家人、師長、患病者及香港社會等默禱。 活動剛於十一月廿五至十二月二日舉行,在該校旁的善導之母堂祭台上,放了多幅聖像畫、聖經書籍及蠟燭,全校廿四班學生輪流在上課時間,由教師帶領到聖堂,圍著聖像畫席地而坐聆聽聖像畫員的講解。在半個多小時的課堂上,學生了解聖像畫中不同顏色的代表意義,又認識其中的宗教意涵;並在豎琴的樂聲下,看著聖像畫默禱。 學生小息到聖堂  為同學、為香港祈禱 此外,聖像畫員吳景萍在小息、午間活動時亦會為到聖堂祈禱的學生,繼續彈奏竪琴。而在十二月二日的小息時段,便有約六十位學生來到聖堂看著聖像畫祈禱。 其中,五C班陳凱晴在小息時對本報說,最初「以為聖像畫是使用木顏色」,但在聖像畫員的講解後,明白聖像畫使用天然的物料而寫成。她認為豎琴的樂聲,使她心靜下來祈禱。凱晴為學校風紀,所以在午間活動時,需帶領同學到聖堂祈禱,而她亦會參與其中,一起祈禱,「希望同學能更謹慎說話」。 同是五C班的馮子恩,認為聖像畫的顏色代表著不同意思,為她最為深刻,「耶穌的衣服用了紅色和藍色,紅色代表犧牲,藍色代表潔淨」。而五D班吳柏軒是一名輔祭,他從課堂中明白聖像畫的每處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例如「門徒的嘴巴比較細小,代表要謹慎說話」。 子恩及柏軒也認為在豎琴聲下看著聖像畫,讓他們在一個更舒適的環境下祈禱。而他們都特別為現時的香港社會祈禱,其中子恩居住在黃大仙區,她說不時會看見街頭上的衝突,所以藉著這次的默禱時段,為香港祈禱。 默禱中與天主交談 學生在小息的祈禱時段內,各自默禱時,有些會走到聖像畫員吳景萍旁發問。吳景萍指出有些小朋友說「我第一次這麼近看見聖母」、「我不懂得祈禱」、「我很累,但想留在聖堂裡」。她說,聖堂就是天主臨在與人一起的地方,而活動讓小朋友與天主有一個只屬於他們的空間, 「只要他們願意來,天主就會擁抱他們。」她亦補充, 活動中的默禱環節,亦是希望學生能有一個與天主交談的時間。 是次活動由學校的宗教科及視藝科合作,宗教科科主任李展慧說,到訪不同聖堂時,會看到很多壁畫,但許多時不懂得閱讀畫內的含意,「為甚麼鼻子會特別挺直、眼睛特別大、嘴巴特別小?」因此,她期望此活動,讓學生加深認識及接觸天主;並能藉著認識和效法聖像畫內聖人的德行,追隨天主。 李老師說,全校只有約二十位學生為天主教徒,但因為許多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到舒服、安寧,所以在小息時也會自願排隊到聖堂祈禱。在小息時段,學生都會寫上祈禱文,並展示在牆壁上,「許多都特別為健康祈禱」。 而視藝科主任鄧秀麗指出本年「眾裡尋祂」的主題為「聖人系列」,去年亦邀請聖像畫員吳景萍為學生舉辦聖像畫講座,讓他們初步認識聖像畫的意義。而這次的課堂則結合了視覺元素及宗教的意識,使學生能多角度的認識聖像畫。 天主教伍華小學校長林漢堅期望透過是次聖像畫活動,讓學生知道天主教活動是多元而具深度,透過靜觀、歸心祈禱、聖像畫等不同方式,「多元的讓學生接觸天主教不同的靈修幅度」。(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