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11024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0.22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0.24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玫瑰月敬禮  (本報訊)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於10月舉行玫瑰月敬禮活動。活動分為兩部份,先由老師於早會向學生介紹有關「玫瑰月的由來」、「玫瑰月的意義」, 然後在10月15日由校長侯麗珊帶領班代表及公教教師, 向聖母像獻玫瑰花及祈禱。 在玫瑰月活動中,學生透過默想聖母身上的事蹟, 如聖母領報、聖母前往探望表姐依撒伯爾及主耶穌的降生,學習聖母在困難中常懷有希望,並在生活中見證天主的愛。 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要效法聖母的德行:服從天主、承行主旨、關懷別人、謙遜及充滿信德,並在生活中訂下目標,努力實踐,同時亦懇求聖母為各人代禱。(年)  東涌天主教學校•參與教育日感恩祭 (本報訊)東涌天主教學校於9月26日舉行教育日感恩祭,由聖言會茅小龍神父主禮,伍永鴻執士襄禮,本年教育日主題是「求你以真理祝聖我們」(參若十七17)。 當日參與彌撒的人眾多,包括中學校長林志江、小學校長陳珮珊、東涌天主教幼稚園校長黃佩雯、公教教師及多個信仰小團體的學生。 禮儀中茅神父為學生信仰小團體,包括基督小先鋒、聖詠團、禮儀組等20位代表舉行派遣禮,提醒他們要學習基督服務身邊的人。 校長林志江亦藉此機會,為堂區教友介紹東涌天主教學校的特色。他以例子及片段讓教友體會,該校是一所充滿關愛文化的學校,同時亦提供許多機會給學生成長。(少)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小一滿月祈禱會 (本報訊)荔枝角天主教小學於9月30日為一年級學生舉行小一滿月祈禱會,感謝天主的恩寵,讓他們適應了愉快的校園生活,成為荔天的一份子。 祈禱會由校監葉定國神父主持。祈禱會開始前,學生先回顧上學第一週的片段,看看相片中的自己,回想校園生活點滴。葉神父訓勉一年級生,在將來六年的校園生活中要與天主同行,學習祈禱,透過祈禱感受天主的愛。校長劉偉傑寄望學生將這份愛傳出去,在生活中實踐校訓「愛.真.誠」。 校監和校長訓勉後,由學生代表向天主講出各人需要;學生亦作出承諾,成為一位「愛主、愛人、愛大地的好學生」。 聖母是荔枝角天主教小學的主保,祈禱會最後部份是「與聖母同行」,每位學生在神父及校長手上領授一個聖母聖牌,代表聖母時刻與他們同行。(樂)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主保瞻禮祈禱聚會 (本報訊)慈雲山天主教小學於9月27日舉行主保瞻禮祈禱聚會暨STEM多用途活動室祝福禮。 祈禱聚會中,校監鼓勵學生要努力學習,裝備自己,將來像學校主保聖雲先一樣,有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校長黃綺霞則向學生講解學校的歷史外,又提及昔日不少學生要在天台學校讀書的艱苦日子,從而勉勵學生要珍惜學習機會,就如校訓所言,做到自強不息。 是次祈禱聚會除了慶祝主保瞻禮外外,也有祝福STEM多用途活動室。藉著祝福禮,學校希望提醒學生在科技學習中,去發現天父創造的偉大; 並發展潛能,裝備自己,貢獻社會,為他人帶來希望和祝福。(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4b_20211024_s
400 400 FAMOUS_SAYING
Stories Behind Popular Sayings
2021.10.22
Raining cats and dogs
The rainy season in Hong Kong typically takes place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Unexpectedly, the black rainstorm warning was raised in early October this year. The Hong Kong Observatory normally issues this signal to alert the public that very heavy rain, exceeding 70 millimetres in an hour, is likely to continue and bring about serious road flooding. While modern meteorologists design a rainstorm signal system in a scientific way, people described torrential rain as " raining cats and dogs " in the past.  A similar version of this phrase was first recorded in a poem written by British poet Henry Vaughan in 1651. There are various unconfirmed origins behind this idiom, such as adoption from the Greek or the French, or derived from Norse mythology.  The most popular story says that in olden times in Europe, cats and dogs liked to seek shelter inside the thatched roofs of the houses during storms. These domestic animals were washed out when heavy rain came.  Do you find this story a logical explanation? Many scholars think that this expression may have been created to bring nonsensical humour only.  香港的雨季一般是從4月到9月。出人意料的是,今年10月初就懸掛了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香港天文台通常發出這個信號, 是提醒公眾每小時超過70毫米的豪雨可能持續,並且引致道路嚴重水淹。現代氣象學家以科學化方式設計暴雨信號系統;昔日人們卻用raining cats and dogs來形容豪雨。 這個語句的類似版本最初記載在1651年英國詩人亨利.沃恩所寫的一首詩中。這個習語的背後有多個未經證實的起源,例如借用自希臘文或法文,又或來自北歐神話。 最流行的說法是, 在古時候的歐洲,貓狗喜歡在暴風雨期間在房子的茅草屋頂裡躲避風雨。下起大雨的時候,這些家畜就被沖走。 你覺得這個故事的解釋合乎邏輯嗎?許多學者認為人們創造這個語句,也許只是為了產生荒謬的幽默而已。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003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0.02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STR2EA2M」知識、能力、態度
(本報專題)看見天上烏雲滿佈,人們便會急步去找可供避雨的地方。觀雲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天氣,你又認識幾多種雲?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六年級生郭衍銚與四位同學參加「全域觀天儀設計比賽」,製作了兩部全域觀天儀, 以影像記錄不同時段的雲量,並把影像製作縮時影片,來研究香港的雲和氣候變化。 這作品在剛過去的「全域觀天儀設計比賽」中,獲得小學組亞軍。衍銚打開觀天儀保護盒的蓋子介紹內部結構時說, 作品由微型單板電腦Raspberry Pi、溫度探測器、魚眼鏡頭、散熱版等組裝而成。「鏡頭緊貼防水盒頂部,並連接R a s p b e r r y Pi,觀天儀每分鐘可拍攝10張相片;因為機器長時間使用會過熱,在達到高溫前,makeblock便會驅動散熱小風扇,為系統降溫。」五位組員各按所長,分擔設計與製作的不同任務。衍銚負責他擅長的編程部份,當他說到作品的運作原理時,便顯得駕輕就熟。 欣賞雲的美態  活動啟發學生天文興趣 團隊合力製作了兩部觀天儀,一部叫「雲寶寶」,體積較大,散熱和防水性能較好,目前安放在學校天台使用;另一部叫「月光寶盒」,體積較輕便,方便攜帶到其他地方紀錄天空的圖像。 五年級生吳祉昕便試過帶著月光寶盒到山頂、欣澳站、南山圍等地方拍攝天空影像。她形容雲也有喜、怒、哀、樂的狀態,「雲在眨眼間, 便可變成不同形狀」,她喜愛欣賞雲的美態。 這次活動除了啟發學生的創意外,更引起了他們對天文學的興趣。其中一位組員、六年級的龐柏鏗便興致勃勃地介紹早前拍攝到的卷雲,「這雲種比較輕巧,像由顏色筆勾勒出一筆筆的白色似的。」龐柏鏗從此,他便愛上了不時舉頭望天,留意雲層變化,也會拍攝特別的雲,與家人分享。 STR2EA2M課程  鼓勵學生關顧他人 除了不時協助學生參加不同比賽外,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也著力發展科創硬件和校本課程,這讓它在2021大灣區STEM卓越成就獎(香港區)比賽中,獲選為「十佳STEM學校大獎」之一。 在這個新學年,學校便建成了「川流教室」,學校電子學習主任何偉途介紹, 「川流教室」可用來舉行跨學科活動,其中學生便可學習使用4D Frame把組件裁剪成所需長度,或屈曲出所需的角度,來建構3D模型,從中亦可學習數學中的幾何概念;而「川流教室」中的3D打印機,則有助學生發揮創意,設計日常用品。 疫情啟發創意  傳遞身心健康信息 STEM課程講求知識和能力,但校長陳淑儀指出校方同時著重學生的態度, 「鼓勵學生創作時多考慮別人的需要」,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從中學習解難、邏輯思維和創意。所以學校兩年前開始推行校本「STR2EA2M」課程,特別加入靈性培育、宗教、閱讀、藝術教育及態度的範疇。 課程中服務他人的精神,確實流露在學生的創作意念之中。疫情初期口罩一度短缺,學生便想辦法去製作防疫口罩。五年級的梁睿哲便嘗試過用餐巾及棉花加到口罩之中作過濾之用。 而五年級生王紫慧則用上編程程式製作「同心抗疫——找口罩」小遊戲, 在疫情下讓更多人注意健康。 遊戲中玩家要過八關。每一關,玩家要在書包、文具、校服等物件中,找出三個口罩,成功用鼠標按到口罩時,便會彈出「勤洗手」、「保持心境開朗」、「多吃蔬果」等健康資訊。 「透過遊戲推廣正向心理,保持身心健康的信息。」紫慧在遊戲中也加入宗教內容,例如有聖經句子:「我們在各方面受了磨難,卻沒有被困住;絕了路,卻沒有絕望」(格後四8),來鼓勵玩家。這個小遊戲便在「全港教區小學第一屆STEM編程創作比賽2021」中獲得最佳優秀作品獎。 在學校的循循善誘下,學生憑創科能力,關顧他人,在世界上傳遞真、善、美。(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92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9.24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環保教育 培育學生愛護生態
(本報專題)溫室效應、海嘯、旱災……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學生紛紛說出各種氣候變化所帶來生態禍害的例子,並指出這些都是大自然提示人要重回環保生活的警號。9月1 日至10月4日(聖方濟瞻禮)「關愛受造界時期」,我們可以怎樣度環保生活,去關愛這個由天主所創造的生態呢?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常識科設有校本課程,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內,每年會用大概六至八節課去學習不同主題的環保教育課程。 常識科科主任郭文楓說:「我們會走出課室到校園不同地方」, 因為校內有不同的設施,扣連不同的課程主題,讓學生在校內也能認識生態課題。 踏單車發電 認識清新能源 六年級學生余靖雯踏著學校二樓「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內的發電單車時說,這部單車十分受同學歡迎,每逢小息都會吸引同學排隊輪候。學生在踏發電單車,牆壁上的燈會相繼閃亮,在運動消閒之餘,又學懂動能轉電能的再生能源原理。 要費力踏單車發電,也讓余靖雯體會到產生電力不容易,從中也明白要節約用電。這亦啟發她嘗試用其他方法產生電力,例如是跟著資料用薯仔發電。 清新能源教育中心還展出學生的再生能源展品,讓學生透過實物去學環保,這包括以太陽能發電的電動車;更有一間水冷伺服器室。副校長連雲龍指出,伺服器從早到晚運作,會產生大量熱能, 而水冷伺服器透過水的流動,加上散熱風扇、水泵以及大型的水箱,把熱能從伺服器帶往屋外,減少冷氣機製冷的用電量。 六年級學生在學習「可再生能源」課題時,便會從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及天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近距離接觸可再生能源系統,並了解能源危機以及香港再生能源情況。 園藝達人服務智能溫室 這間綠色校園還設有智能溫室、再生紙中心、環保飯堂等,讓學生實踐所學。 在小息時,六年級的陳柏盛會到智能溫室的工具架,拿起水壺或戴上手套,為植物灑水又或拔雜草,因為他是學生環保團體園藝達人的一員。學校有綠化天台花園和智能溫室,在這裡學生可水耕或泥耕種植,而園藝達人、一班對園藝有興趣的學生,日常便幫忙農務。 每星期內,10多位園藝達人輪流當值,打理溫室,例如在播種後、收成前的主要職責便是為植物灌溉及拔雜草。別看拔雜草這工作繁複沉悶,這竟是園藝達人楊耀輝最投入的工序。 「拔雜草時,我會順便去找怕醜草( 含羞草)。」六年級生楊耀輝,喜歡觀看怕醜草被觸碰時葉子閉合的反應,被這有趣的植物所吸引, 而每次拔雜草時去找含羞草,也成為了他忙裡偷閒的時光。 要控制溫室的溫度,園藝達人陳梓韜特別介紹水簾冷氣板。「水向下流時,當風吹過,便會使室內的溫度下降」。學生種植蘆薈、香草、辣椒種子等,而這些植物也於早前校內的義賣活動中售出,十分有意義。 除了園藝達人外,學校還有多個學生環保團體, 包括環保大使、堆肥大使等。環保大使林迪在學校負責推廣環保活動,也「向同學宣揚保育動物的信息」;而其他團體則管理堆肥活動、負責監察午膳廚餘等,多方面在校內推動環保。 從生活細節培養環保習慣 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環保?「我會用洗淨了的杯麪杯來種植物」、「我會用零食罐頭裝文具。」兩位六年級生余靖雯和劉珈汝,分享他們如何在家中實踐環保生活時,都提到環保的一個主要方法——「循環再用」。 近年學校推行STEM教育,其中便教導學生「循環再用」這概念。課程發展主任殷潔瑩老師指出,課堂中也會教導學生重用物資來製作新物件,包括利用環保物料例如膠樽、廁紙筒及飲品盒分別來製作船隻及車。 如果大家日後有機會參觀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便可看見到用飲品鋁罐改造成的花盆、以破爛相架化身而成的鏡子,以至用上舊網球來包裹的椅腳保護地板。連副校長說,學校帶頭重用物件,「從細節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的習慣」。 「聖方濟亞西西強調人與受造物之間的關係。」署理校長李國釗表示,學校一向致力培育學生效法生態主保聖方濟,學懂愛護大自然。李校長希望,學校的環保教育能讓學生從學校生活,領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