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2
  文字記錄   昔日人情故事 (本報專題)「我以文字記錄對文物建築的情懷,藉此保留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就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的梁莉姿,每天路經學校鄰近的石硤尾邨美荷樓,這座二級歷史建築對她一點也不陌生。莉姿以美荷樓為題材,寫成作品<流年不復>, 在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徵文比賽中奪得高中組冠軍。 鍾情舊式公屋 由於政府在石硤尾邨展開分階段重建計劃,美荷樓於二○○四年正式關閉;翌年,因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歷史建築而得以保留,如今已人去樓空。莉姿卻鍾情於這破舊外牆、簡陋設計的舊式公屋,在那兒她尋回往昔的人情味。在構思作品時,莉姿加入曾參觀美荷樓開放日和石硤尾賽馬會藝術中心的街頭文化館的經驗和感受,年紀輕輕的她喜歡看粵語長片,她說:「我沒有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卻能從這些展覽及節目中加深認識那年代的人與事。」 小時候,莉姿與家人曾居住公屋,她依稀記起當時的生活:「人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日間大家都趟開摺閘,不閉門戶。我家住五樓,因為沒有升降機,祖母常常揹著我上樓級,鄰居每次都自告奮勇,伸手相助。那位太太十分疼愛我呢!可惜,現在這樣互助互愛的人際關係已十分罕見。」莉姿在作品中,描寫往昔公屋居民的簡樸生活,鄰居之間關係密切,與現代人的冷淡態度形成對比。評判讚賞她的文章行文流暢,內容道出人情味。 銘記恩師教誨 自小熱愛閱讀和寫作的莉姿,踏入中學階段後,經常自發參加不同的徵文比賽,她曾於去年獲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季軍。莉姿在中一時,遇到寫作的啟蒙老師:「她是我的中文科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作隨筆,發揮各人的創意空間。她鼓勵我多寫作,又張貼我的佳作,令我自信心大增。可是,她於本年初去世,每當我想起她對我的栽培,便會激發起寫作的動力。」 美荷樓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對於保育古跡,莉姿慨歎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凌駕保育議題,她說:「我不贊同活化計劃,歷史建築在改建後面目全非,失去歷史意義和風格。若歷史建築能改作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那多好啊!」 得獎作品<流年不復>最後一段,莉姿細膩地描寫內心的感受:「很多事,注定尋不回,包括那一份被遺落了的感情。」年輕的讀者,我們每天走在城市中,與這些被遺忘了的歷史建築擦身而過;若你停下腳步,細心觀察,這些歷史建築正向你訴說著香港往昔的人情故事。你也願意認識建築物背後的歷史嗎?(仨) 美荷樓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的冬天,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使五萬多名居民的家園盡毀。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 —— 石硤尾邨。美荷樓於一九五四年落成,是石硤尾邨最早興建的公共房屋之一,亦是現今香港僅存的「H」型外貌徙置大廈。 美荷樓由中座大樓及兩翼的長型住宅大廈組成,從高空看,形成「H」型的外貌。美荷樓提供三百八十四個五人居住的單位,單位面積狹小,廁所置於單位外,居民需要共用廁所,利用公共水喉洗濯衣物及在樓層的走廊煮食。 二○○八年,美荷樓入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這座歷史建築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並預計於二○一二年啟用。 認識香港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常設展覽 http://hk.history.museum/b5/ex_permanent.php 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索之旅」常設展覽 http://www.amo.gov.hk/b5/permanent_exhibition.php 民政事務總署 香港自遊樂在18區 —— 齊來18區 http://www.gohk.gov.hk/chi/welcome/index.html 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系列 http://app1.rthk.org.hk/special/hkhistory/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http://www.heritage.gov.hk/tc/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