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150628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6.27
2015.06.28
   指揮的遺作  陳兆昌 香港華仁書院 四Y     吹了樂曲的最後一個音符,掌聲如雷般響起。看著台下觀眾一張張的笑臉, 我的臉上也露出笑容。鞠了躬,跟指揮握了手,我回到後台坐下來休息;看著自己的樂譜,想起了三年前已故指揮吳老師撥給我的電話。 吳老師是學校中樂團的指揮。自小學二年級,我已經在他的指揮棒下演奏, 參與過多次演出,為我的音樂生涯添上了不少的樂趣和寶貴的經驗。我升上中一的時候,吳老師患上了癌症,時常不能出席樂團的練習。然而,每當見到我的時候,他都會說:「你耐心等候吧!我很快就能回來的了!記住努力練習喔!」 在他患癌症那年的學校週年音樂會前,他撥了個電話給我,說:「這次音樂會,你演奏一首我作的樂曲吧。我相信你能夠勝任的!」當時,我真的感到非常驚喜,我只是一個中一的學生,老師竟然讓我在全校面前獨奏一曲!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我每天都非常起勁地練習,因為我知道有人賞識我,有人看好我。 可惜,在演出前夕,我收到吳老師不敵癌魔的消息,他在睡夢中去世了。樂團因沒有足夠時間為吳老師的樂曲作伴奏排練,便從音樂會中取消這項目了。我感到非常失望,也替吳老師感到悲哀。指揮家在未能演奏自己創作的曲目前去世,那是很大的遺憾。 今天,我站在禮堂舞台上的最前方,奏出三年前吳老師留下的遺作。這樂曲背後的故事,正是描繪吳老師的樂團幾年來所經歷的起伏。我帶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完成吳老師的心願。 演奏途中,心中不禁浮現了樂團在吳老師離去後的困苦情景。吳老師離開以後,樂團的士氣大跌。兩年過去,樂團一直未能在校際比賽中獲得獎項,團員的人數更是愈來愈少了,樂團差點要面臨結束的局面。這樂曲描述的一個背井離鄉的人在悲訴著心中哀傷,正是樂團在幾年內的遭遇。當演奏到樂曲的後半部分, 我的情緒由悲傷蒼涼轉到喜慶熱鬧,樂曲則描繪故事的主人翁多年後回歸故鄉時歡樂的情景。這讓我聯想到樂團過了士氣低迷的兩年後再次吐氣揚眉,在校際比賽中名列三甲。樂曲進入尾聲,全曲高潮時,音樂的氣氛熱烈歡騰,樂曲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結束。吹畢最後一個音,我的心安靜下來,享受觀眾的掌聲。我的使命完成了,這次演出令我畢生難忘。    對話開始  潘海怡 梁式芝書院 三乙    當生氣時激憤地破口大罵,當面對選擇時滿肚困惑,當失敗時痛苦的失聲吶喊,當遇到錯折時的咒罵不停,種種都是我們對世界的抱怨,而那萬能的造物主就是萬物的根源。我們常常向祂質疑:為甚麼我的人生如此失敗?為甚麼要挨餓?我究竟做錯了甚麼?《與神對話》這本書就是你與神的一次對話。 生活中,我們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悲歡交集,我們無法預知它們的來臨。書中提出許多關於生活的真知灼見,向我們訴說了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當作者覺得身邊缺乏知己,沒有人肯聆聽他的聲音而埋怨不停時,神告訴他「交流」的含義很豐富; 若我們只用嘴巴交談,就會受到話語的束縛。神教導我們應用感受與人交流,感受是靈魂的語言,只有內心的感受才是真實的自己,而最美好的感受是世人稱之為愛的感覺。正因此,天主一直用祂的力量,把祂的信息送給世人,直到我們都領受了。當然, 我們也能朝祂祈禱,開始真誠的交流。 我們曾經不相信天主,質疑祂的存在。我們總在想為甚麼每當我們孤獨、失意、無助的時候,祂都不曾出現;我們懷疑祂是否與我們同在。當作者也倍感疑惑時,他要求天主立即現身;天主卻告訴他,其實祂早已出現在眼前,在我們目光所及的地方。所以,天主會跟每個人對話,出現在每個人身邊。我們不需執著地要求祂給我們一個不容置疑的證據,因為我們是用心、用感受與祂交流。 透過這本書,我發現天主是會與我們對話和相遇的,我們要觀察、去聆聽。天主或是出現在下一首動聽的歌,或是在下一篇你讀的文章,又或是下一部你看的電影的情節,又或是下一個你會遇到的人,或是下一條河流、下一片海洋、下一陣拂過你耳朵的和風的低吟。這些都是天主的工具,所有的地點,祂都能去到。只要我們願意聽,祂將會與你說話。天主一直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臨在。    慕道的旅途  陳麒安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二丁    今年復活節,我在灣仔聖母聖衣堂領洗,成為新教友。我很高興可以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領洗以後,聖堂為我們新教友舉辦了「新教友迎新暨善會簡介會」, 讓我們能夠更了解天主教會。就這樣,我加入了聖堂的輔祭會及青年聯會,也加入了慈幼會的慈幼青年會。這些善會的活動給我有機會與其他青年玩,讓我們能互相認識。 慕道的旅途中,我最感謝的人是江志釗神父和馮定華神父。他們平常都有到我校,主持清晨彌撒。有一天,清晨彌撒後,江神父問我想不想領洗,我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他,因為我想更認識天主教。我參加了江神父負責的慕道班,學習道理。這一年多的時間,我不但增加對天主的認識,還確定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盡快領受入門聖事,成為一隻純潔的羔羊。 江志釗神父及馮定華神父都是我最先認識的神父, 他們引導我認識天主,教懂我很多關於天主的真理,我很感謝他們。我會繼續努力認識天主,尋找真理,並希望能夠為教會服務,從中找到天主對我們的愛。    滑 梯  黃彥嘉 聖羅撒書院 二C     從小學升上中學,我就像在遊樂場裡的滑梯上,從這一端滑到另一端。我的人生已玩過兩次滑梯:第一次,我從幼稚園滑到小學;第二次,就是兩年前,我由小學滑到中學。 還記得我由小學六年級升中學一年級時,那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上課、回家,我的生活只有溫習。溫習,是為了爭取入讀心儀的中學。那時的我,成績一般,個性較為懶散,也就是那種「臨危抱佛腳」的人。假若要求我乖乖地安坐溫習,我根本做不到。不斷的溫習反而使我感到自己背後像長了一對翅膀——我要追求自由,我不想被人用鐵鍊鎖著,不能飛翔。當然,我的成績等級只是排在中低層,根本不能和別人爭奪有名氣的中學。我只能希望自己能入讀不很差的中學。幸運的是,經過一場龍爭虎鬥後,我還是入讀了這所心儀的中學。 俗語說「大風雨前夕,通常是風平浪靜」。可惜,即使我終於進入這所很好的中學,我的成績根本不行。最後,我留級了。這時期,我的心裡感到漆黑一片。我要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在我喜歡的課外活動課裡,我的能耐和興趣都受到老師的質疑,甚至連家人也想放棄我。他們認為我根本只是浪費時間,這促使我加倍努力讀書,為追回那失去的時間和知識。 第二年念中一時,我真的為升上中二而努力,設法使自己的時間過得更充實和有用。我為自己將來鋪路,也為自己的興趣而更努力地達到老師要求的目標。我不想被看低。俗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留級的確帶來壞處,卻也使我得到更好的經驗。   現在,回想這些事,我也會感到挺高興的,因為我有鍛鍊自己解決難題和度過難關的能力。新的階段很快到來,希望五年後,我又能玩滑梯,由中學滑到大學。
kjy10_20150614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6.13
2015.06.14
   藥的四味  關鎂鈴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五F  在我看來,藥,有四種味道。 當我在生病時,身邊的人每每都會為我默默地付出。母親總是第一個摸我額的人,我一邊在口中唸著發燒有多痛苦,她就熟練地將我的被子輕輕揭開,好讓我不要「燒壞」腦袋。母親上班後,總是工人姐姐接手,像馬拉松般照顧著我。她先是哄我睡,再悄悄溜到診所給我進行預約;睡醒了,總是有自家牌的豬肉粥等著我,好讓我能吃得健健康康的。這時候, 再苦的藥到我口中都是甜絲絲的。就像咳藥水的糖漿般,一小口,已足以讓我笑盈盈的昏睡過去。這時候的藥,很甜。 酸的藥是怎樣的呢?時下的年輕人在聽到不合意的意見又或聽到無理取鬧的事情時, 總是喜歡有意無意地說一句:「喂!夠鐘食藥啦!」又或問一句:「喂!你有無病呀?食藥啦!」偶爾開一開這種玩笑,就像嚐到了一點點酸味般,新鮮刺激,有一種好玩的意味;但當人們正在認真地闡述自己時,倘若突然被這樣「餵藥」,就好像被迫同時噎下許多個酸檸檬,一瞬間被酸得甚麼話也說不出、連眼睛也開不了。這時候的藥,真的很酸。 偶爾我們也會有吃苦藥的時候。常聽到人們說"Taste our own medicine",這句俚語的意思,大抵就是自己做出來的苦藥,最後還是要由自己承受,自討苦吃。在欠交功課後被罰作文是自尋煩惱、在完成了一切無關學習的東西卻浪費了溫習學習的時間是自我毀滅⋯⋯心裡的那份苦澀,實在是只有自己才知道。這時候把藥住自己口裡送,真的很苦。 還有那標誌性的辣。吃飯時總有這些時候吧——某道菜放入口中,才發現它的辛辣程度超出了自己能接受的限度。於是,舌頭、舌根就相繼麻痺了,甚麼味道也感受不了。幾秒之後,整個人的感覺就是虛浮,視線也就模糊了,身邊的世界都只成了一個迷離的影像。這刻,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事、物,都像一部對不上台的收音機、又或隔了一個玻璃屏幕般。這時候,想做的就只是脫離,不想再被這辛辣的味道嗆到,甚至纏繞著。想必有些病人每次服藥時,抱著這種嗆辣的心理。 以上只是我對藥的經驗淺談,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會對藥的味道有所體會吧。    喜 樂 藍天陽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五丁 今年有幸擔任戲劇表演的導演,我對本年感恩節的劇目有特別的感想。 光陰似箭,我從中三就開始參與戲劇這項活動,到今年就是整整的三年了。多年來,我演出過多個劇本,卻沒有一個使我如此難忘。 《飛》講述的是一個抱有夢想的小孩長大後,對兒時回憶的懷緬。事實上,這個小孩就是我們,從前有時間去追求最簡單的喜樂,只不過是幻想已足以使我們高興一整天。真正的喜樂,不是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是發自心中最原始的笑容,沒有被污染, 更沒有被負面的心態影響。成長後,人會明白社會上充滿不公義,當自己被煩惱、壓力所綑綁時,內心的喜樂及夢想就不得不屈服在現實之下。 鮑思高神父提醒我們:「不要為任何事憂慮,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社會被沉重的氣氛籠罩,是因為人們不懂得找方法為自己減壓。有人逃避要做的事,只做自己喜愛的事,希望可以從中尋回自己那分最真摯的喜樂。對我而言,我認為我們不應設法去逃避,而是應改變心態。小時候聽過一個西洋的神話,薜西弗斯給了我啟示:人不是愛做喜歡的事,而是愛做自己需要做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喜樂。有人埋怨自己工作或讀書生活沉悶乏味時,不妨想想在履行職責或義務的時候,可否體驗到成功感以及與人合作、交流所獲得的信任,這一切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 在生活中,喜樂在我們左右,只是我們忽略了它的存在。兒時幻想成長後的模樣,可以讓我們高興一整天。長大後,被人稱讚所得到的又是另一種喜悅。然而,對長期病患者而言,簡單至生存已經給予他無限的動力。 喜樂,其實可以十分簡單。    一次被冤枉的感受  郭子林 明愛胡振中中學 一C  回憶人生中最傷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被一位訓導主任冤枉我打人。當時,我還是個小不點,念小學二年級,時間是中午十二時,午休時間。 當時,我和同學玩遊戲和一起下棋。我和同學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和同學有身體接觸。當時的情景是:有一位當值的訓導主任走來,然後,他忽然帶我到教員室去。我滿腦子都是問號,我心想:「到底發生甚麼事呢?」她忽然高聲說:「你為甚麼要出手打人?」我當然為自己辯論。我對訓導主任說:「我沒有打人,我當時只是玩遊戲,我沒有打人。」她竟然忽視我的辯護。我非常生氣,我的情緒開始激動了,她說要記我一個大過。我心想: 「她到底是針對我,還是她的眼睛有問題?」我握緊拳頭回到教室。同學們看到我的臉色不好。直到第三個小息,同學來問我發生甚麼事,我把事情逐一仔細說出來。   直到現在,我的憤怒與痛恨已經消失。我長大了,我明白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同。任何事情都總有第一次,這件事令我反思到做人不應該帶有色眼鏡去看人,做事要仔細判斷。與其去痛恨,不如忘記此事吧! 
kjy10_20150607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6.06
2015.06.07
  天空.雲  浮雲 聖嘉勒女書院 二M  曾有人說:「有了天空,雲才能自由自在地飄浮」。不知道為甚麼,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可能是我平時閒著的時候喜歡看天空吧!記得有一天,我看著天空,藍藍的天空,想著……  天空就是雲的依靠。如果雲沒有了天空,雲就不能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雲在天空上,也是一個自由自在的角色,因為它隨著風,無目的地飄浮著,非常自由吧!平時,我的功課多,又要溫習,連喝一口水也沒甚麼時間。繁忙時常會想自己像一片雲,飄浮著;這樣放鬆一下,令自己沒有那麼緊張。 當我陶醉在這一片天空時,感受著自由的感覺,媽媽會溫柔地跟我說:「快進來吧!外面冷。」我笑了一下,點點頭。 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天空就如我們的父母,雲就是身為子女的我們。父母像天空一樣,讓我們依靠著,陪我們走過甜酸苦辣的日子。 「有了天空,雲才能自由自在地飄浮」。但是,我想可以改成: 「有了父母,我才能無憂無慮地生活。」雖然我知道,我總會有一天離開我的父母,不可以依靠你們了。就像雲總有一天會被風吹到另外一片天空,另外一個世界。所以,讓我這一片「雲」繼續依靠著「天空」, 依靠著你們吧!直到那一天到來……    制度進步,心態更需進步  許舒婷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五己 在新高中學制開始推行後,背誦不再是學習和考試上最重要的一環。香港中學會考看重考生對課本內容的了解;中學文憑試的考試卷中則滲入了更多對考生的答題技巧熟練度、理解力、分析力、解題能力、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相較之下,新學制比舊制能夠更全面評估考生的能力。儘管至今仍有尚未完善的部分,我還是以為引入新學制標誌著香港在教育方面的進步。 然而,最近我發現,雖然這句話並沒有太大的謬誤,但並不完全貼近事實。制度是進步了,人們心態上的進步卻遠遠追不上制度進步的步伐。新高中學制鼓吹自學,有一點「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精神,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可是,社會上的人們思想普遍仍停留在我認為是學業上最膚淺的一層,也就是分數。 這種「分數至上」的心態,嚴重影響了學校教育的質素和實現新學制背後的精神的成效。有些學校為了讓學生考取更好成績,高中課程竟是以考試技巧為基礎、試卷為教材進行課堂;老師要求學生自行閱讀課本,對課題甚少作出解說,甚至連練習題都只由學生自行批改。這種看似給予學生自學機會,實際上,根本沒有作出任何貢獻的做法,完全違反了古人對老師的準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校教育竟如同補習,即使只有一間學校有這個現象所造成的後果已是不可估量。不僅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使學校完全失去作育英才的功能,極其量只能製造出一部部考試機器,將來社會將要承受惡果。 學生在家長、教師以及身邊的人抱持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只有三條出路。第一,他們同樣相信成績十分重要,不能承受一次失敗,增加自己的考試壓力;第二,他們依賴補習,甘願讓補習填滿自己所有空閒時間;第三,他們不服氣,逃避考試,甚至放棄自己。每一條路都不是我所樂見的。 因此,我們實在應該反思,是否需要跟隨教育改革的前進在心態上作出根本的改變,以改善教與學的質素?以上我所提出的,就是香港人你們想提供給下一代的學習環境嗎?    探訪孤兒院之旅 林活男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五丁 在新年假前,我跟隨本校扶貧團,遠赴柬埔寨探訪當地的孤兒院。作為扶貧團的統籌,事先準備一定不少。我們將從學校得到的捐款全都拿去買物資,例如基本的文具套裝和糖果等食物。在購買物資的過程,我和兩位負責老師花了不少時間,挑選合適的產品。起初,我一直以為買回來的物資一定太多,可是到了當地,才發現原來他們需要的不止這麼少。 在整個旅程中,有一天是探訪孤兒院。當日,我們需要烹調一頓午餐,並協助孤兒院的工作人員翻新牆壁。我被分派到烹飪組,孤兒院的廚房衛生程度比想像中還要惡劣,滿地積水,飛蚊遍佈整個廚房,連一些在香港常見的廚具都沒有,可見烹調的難度十分高。雖然烹飪過程十分困難,亦無損我們的決心。我們成功地烹調一頓豐富而美味的午餐。孩子們開心的臉,直到此刻,我仍然清楚記得。那刻,我差點兒就流出一滴男兒淚。我十分感謝天主給予我的一切。鮑思高神父曾說:「對自己所受的一切恩惠表示感激,就是禮貌。」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香港,這個近乎沒有戰爭或天災的地方,相比起當地的孤兒,我有華麗的衣服,舒服的家居, 這些都是天主賜給我的。   我不會忘記在柬埔寨孤兒院的那一天,因為是孩子們令我明白到, 快樂原來可以十分簡單。雖然兩地言語不通,但透過義教和遊戲的互動, 彼此都感到愉快,離別時甚至有不捨之情。儘管當日的過程令我十分疲倦,我不會後悔;相比疲倦,能帶給別人開心使我的生命更有價值。
kjy10_20150524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5.23
2015.05.24 : 文章
    成長之路  馬嘉欣 聖文德書院 三甲 驀然回首,我才猛然發現在時間看似緩慢的流逝中,我已長大了。我不再是從前那個咿呀學語的小孩了,如今的我正在等待著即將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但, 在破繭而出的那一刻,我卻猶豫了……  兒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點滴湧現在我的腦海中。點滴生活回憶似是爭前恐後地不斷浮現。長大,真的好嗎?我不停地想著這個令我猶豫的問題,想著…… 對我來說,長大,或許是悲傷的。因為在破繭而出的那一瞬間,亦代表著兒時的一切都要和長大後的我說再見,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甚至還有更多更多我無法預料的難題等待著我的到來。煩惱、壓力、交際……連串問題將剛破繭而出的我團團圍住,迫使我想盡一切方法去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得以衝出包圍,看看那迎接我的另一片嶄新的世界。然而,當我成功衝出包圍之時,我也再次成長。對此,或許我依舊渾然不覺。 與此同時,長大,又或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因長大帶給我的是各方面的成熟,讓我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挑戰難度更高的難題,並且從中不斷地反省、學習,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夢想都有了更深切的認知。所有的一切,都會隨著我的長大而愈懂愈多。然而,對於兒時的一切,我將會把它當作美好的回憶,好好地珍藏在心中的某一個角落。每當我煩惱時,才將那珍藏兒時回憶的匣子打開。 長大真的好嗎?我想,我心中已有了答案……曾有人說:「成長的道路,坎坷卻又充滿挑戰,漫長卻又並不孤獨枯燥。當我長大後,方能如破繭的蝴蝶般展現出自身最美的一面」。    有耳聽的,聽吧 俞俊誠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乙 今年初,有一位神父探訪我校,為我們主持彌撒,並在早會上分享。我有幸參與其中。他就是慈幼會羅馬總部的長上兼東亞澳洲區區長賢明漢神父。 賢明漢神父和江志釗神父一起在校內舉行感恩聖祭。在講道中,神父提到撒種的比喻,他問了一條令人思考的問題,就是在慈幼會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的一生中,他究竟是擅長聆聽還是說話呢?此時,大家都靜默了一回,想了一想,然後大家都不約而且地說:「無論聆聽或說話,他都擅長。」 賢明漢神父頓時笑了笑,然後告訴我們:鮑思高神父最擅長聆聽別人。他勉勵我們要留心聆聽身邊每個人的說話, 不要每次都先用口說,反而是先用心去聆聽別人。正如我們向天主祈禱時,天主也是用心聆聽我們一樣,所以當天主召叫我們時,我們也要用心去聆聽。 這一次的感恩聖祭使我們獲益良多。我感受到賢明漢神父的慈愛和關懷,也藉此思考天主對自己的期望。當我們在困難中呼求天主,只要靜心聆聽,天主必會俯聽和回應。賢明漢神父教導我們要多聆聽別人,了解別人的處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諒別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