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9050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5.03
慶祝世界閱讀日 寶血會思源學校 培養閱讀氛圍
(本報專題)四月廿三日是「世界閱讀日」,你有響應主題去暢遊書海嗎?閱讀不限於獨坐一角捧著書本,也可以配合著其他活動,讓我們認識新鮮事物, 體驗閱讀的樂趣。 寶血會思源學校四月十五日舉行「世界閱讀日」活動, 當天全校學生不用上課,由教師就中文、英文及科普科,舉行不同閱讀活動,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培養閱讀習慣。 該校校長郭敏儀說,圖書館主任去年亦有籌備小型活動,學生反應良好,故此本學年新設由不同學科教師代表組成的閱讀推廣組,以準備不同學科的閱讀活動,「使推廣閱讀不再只是圖書館老師的責任」。郭校長舉例說,數學科老師亦曾舉辦閱讀活動,以書本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求知的精神,與此同時,「不同科目都有機會分享書本」。 本年閱讀日活動豐富,包括「故事爸媽」、「閱讀大笪地」、「科普閱讀」及「英語話劇」等,從早上八時多開始,不同年級在校內輪流進行閱讀活動。 學生參與英語話劇 「1,2,3 Action」負責老師一聲令下,三年級學生先後分兩組,以英文話劇「演出」該年級的年度讀物「T h e Enormous Crocodile」。台上學生手持由家長義工製作的道具—— 鱷魚、猴子和大象等;而站在台下的學生則在圖書館主任指揮下朗誦作旁白,向五年級學生講述一隻鱷魚想吃掉小朋友,而中途與其他動物對話的故事。 三智班張晴和吳子悅在是次話劇中,分別飾演主角大鱷魚和與主角對話的小鱷魚。這次是她們第一次表演話劇,子悅說為此演出,跟同學和老師準備約兩個月,「上學年學習這本書後,在英文課上,外籍老師幫助我們逐字糾正發音」。張晴認為,最困難的就是背誦台詞, 「我在家背台詞時, 以電話錄音檢查背誦內容有否出錯」。 在當日的活動中,張晴最愛的是靜讀環節,與同學留在課室各自閱讀,享受寧靜。她最愛閱讀長篇小說, 「每每開始看,都停不了,要媽媽催促才上床睡覺」。此外,學校為了學生能在輕鬆的場景下閱讀,五、六年級學生在靜讀環節中,除了在課室閱讀,更能選擇在老師帶領下,到圖書館、STEM Room或音樂室閱讀。  「故事爸媽」到校說書 除了師生,家長也出動參與閱讀日活動,其中約十位家長義工擔當「故事爸媽」,帶備兩至三本課外書到一、二年級的課室,分組說故事。 在課室內,約十位學生分成一組,圍著家長義工坐,聆聽義工悉心準備的故事。一智班招善茹的媽媽蔡綺琪,當天到女兒的班房向其他小朋友說故事。善茹為媽媽出現在課室中感到開心, 此前亦為媽媽揀選了一本英文書及一本包含算術的中文圖畫故事。善茹媽媽說,小朋友十分投入,特別是算術故事,「小一學生面對熟悉的加減數,反應熱烈」。 善茹喜歡閱讀,尤其是漫畫書籍,而媽媽每天都會與她說睡前故事,以培養閱讀習慣。善茹媽媽當天下午亦參加了「『開啟閱讀之門』肥哥哥閱讀分享會」,講者為香港專上教育學院「幼兒市場管理及教育專業文憑」導師兼書店店長。善茹媽媽說,此前在學校參加該講者的分享會,「自己學會扮演不同聲音說故事,讓善茹更了解書本的趣味。」 化身小偵探 活用科學知識 郭敏儀校長說,學校主張學生閱讀實體書,惟電子書亦有好處,「它對於不喜閱讀的小朋友有較大吸引力,亦有讀音和查字功能」。當天,其中一個活動就為「科普閱讀」, 讓低年級學生觀看故事投影片,閱讀有關火的故事,從中學習科學知識,並就書中內容製作八頁的手工書。高年級學生則二人一組,運用平板電腦,化身小偵探,閱讀有關電磁鐵的偵探故事,找出兇手。及後,學生亦分組,運用電池、螺絲釘和砂紙等材料,製作電磁鐵。 全年舉辦活動 培養校內閱讀氛圍 在學年內,郭敏儀校長表示會持續舉辦閱讀活動,培養校內閱讀氛圍,「使書本成為小朋友終生的朋友,透過書本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她說學校每年為學生訂立不同的主題閱讀週,而本年小一至小四的閱讀主題為「幸福的飲食時光」,其中三年級學生在閱讀繪本後,製作與繪本內容相關的食物,如壽司和燒賣;四至六年級的學生亦在閱讀後,參觀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 中文科教師李菁瑤補充,其他全年活動例如是每天放學前的十五分鐘閱讀課,學生有時會留在課室閱讀自選讀物,也有時會隨老師到圖書館借閱,「讓一些從不到圖書館的學生去感染閱讀氣氛。」李菁瑤說,為方便學生隨時閱讀,學校每層皆設有漂書閣,「不設限期,自由閱讀後才歸還」。(吳) 
kjy01_201705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5.27
嘉諾撒培德學校120周年 培育孩童百二載 德懿嘉言頌主愛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會修女於一八九七年到香港仔傳教,早年建房舍為辦學之用,同時也興建一所平房為居民診症,服務貧苦市民,她們秉承會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使命──「愛」,傳揚基督的信仰。直至五十年代初,為應付新增人口而再加建一幢三層高的建築物,作為新校舍,學校由男女校改為津貼女子小學,仍堅守會祖的辦學精神。 回憶往昔 嘉諾撒仁愛會修女對香港仔居民的照顧、關愛,獲得他們信任,更因著修女們頭上的白帽和白頭紗,而名為「白頭姑娘堂」,當年不小居民都受修女們愛德行動影響,而入教領冼。於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二年擔任校長的曾美瓊修女(圖2,左四), 原來早與培德結下緣分。曾修女於一九五三年入修院,有一年的盛夏,她被派到培德暫住。她笑咪咪憶述昔日往事,「年青的修女們由香港仔步行到深灣,然後穿著『麻包袋』般的衣服游水。其實只是嬉水,因為『麻包袋』怎可能浮水呢?」任該校校長期間,曾修女曾在暑假聖堂活動後,特意邀請教友學生到學校留宿。晚飯後,主意多多的曾修女溜入音樂室,取出不同樂器與學生玩樂,甚至到廚房取走鑊蓋充當樂器。到夜深時分, 學生更聚起來講鬼故事,倦了便睡在「書桌陣」上,曾修女可算是創立暑期營的始祖。除此之外, 曾修女可謂與眾同樂,「本著一份關懷,我與工友同遊太空館和太平山,欣賞香港景色。」她表示至今與工友的感情依然深厚,如同一家人。而被曾修女教導,現任該校法團校董會成員韓麗貞說:「小時候,曾修女經常照顧我們,現在角色轉變了,我常常照顧曾修女,關係較過往更為親密,宛如姊妹情義。」她多謝修女們的教導,在學校裡學懂真理、正確觀念、宗教理念等,更好使她領洗成為教友,成為天主的僕人,為母校服務,也培養愛德去服務他人。 培德教育理念是發揚基督愛的精神,郭楚華修女(圖2,右五)是培德校友,也曾任該校書記。她說:「嘉諾撒仁愛會的修女們十分照顧坊眾,由於漁民子女要跟父母出海捕魚, 女兒沒有機會上學,修女便著身為聖母軍的我們,向她們傳道理。」郭修女在該校讀書時, 覺得修女們如同媽媽一樣,而耶穌則有一份莫名的吸引力;特別是她在學校觀看電影時,看見苦難耶穌被釘十字架,使她感動到流下眼淚,更種下日後修道的種子。 學生在品德教育下成長,有助生活處事上持有正確的價值觀。黃麗霞修女(圖2,左五)於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九年擔任校長,她分享:「以往的學生比較單純,家長老師間的關係亦很親密。學生在校長和老師培育下,學會對他人存著一份愛。」黃修女在澳洲時,突然有三位年青女孩走到她面前,三人原來曾是她的學生,「她們多謝我嚴格的教導, 令她們牢記於心,才不致學壞。」黃修女對現今家長的管教有所感想,她提點父母不可縱容孩子,也不可對他們過分溺愛,否則小孩難以學習和成長。 同行學習 現年就讀六年班的陳淑琳與司徒芷菱表示很高興在該校就讀。淑琳分享,能於畢業前見證學校一百二十周年, 及可參與慶典活動中的導賞員和禮儀中的祈禱員,感到非常榮幸和難得。淑琳是校內高材生,成績優異,全因在四年級時遇上教學活潑生動的英文科胡老師,才可在英文默書首次取得合格成績,更考獲英文科第一名,成績突飛猛進。「多謝胡老師的教導,英文科已成為我最喜愛的科目。」芷菱同樣表示很喜愛英語話劇,因為可以培養自信,也可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每所學校都有校歌陪伴學生成長,淑琳對校歌中比較深刻的是「學成致用建奇功」,她深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她很努力讀書,將來回報父母。芷菱認為,若擁有「志氣軒昂精神振勇」的精神,便可運用在學習及生活當中,面對及應付任何事情。 作為校友的陳沛珊老師說該校師生關係融洽, 如同家人,「女孩子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她們會以擁抱表達對老師的情感,有些同學更會稱呼老師做媽媽。」陳老師指稱學校為培育學生成為有素質的人才貢獻社會,以聖經故事、會袓的六個核心價值,包括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和其生平事跡,作為宗教科及成長課的教學題材。趙冠施校長(圖2,右一)表示,培德創校一百二十周年,是一件極具意義的盛事。學校歷史悠久,是認真辦學及福傳的團體;歷任校長老師均用心教學、關愛學生。本著校訓「立己立人,愛主愛世」,老師學生盡己本分,服務社會,把福音傳給世人。屹立至今的培德校舍,多年來見證著嘉諾撒仁愛會修女們,活出「愛」的真理,同時記錄了歷任師生的情義,是眾人一起努力的成果。(馮) 
kjy02_2016061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18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奇妙的生命 學生才藝晚會
生命原是個奧跡,「這是天主賦予人的無價之寶;生命在本質上就是神聖的。」 《公教學校教育願景與使命》 (本報專題)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於上月初假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名為「奇妙的生命學生才藝晚會」,透過舞台上的不同表演項目,讓全校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才能,在人前綻放他們各自獨特的生命光彩。宗藹雯副校長是才藝晚會的統籌,她表示各人都很期待今次的演出,如今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是全校上下辛勞合作的成果。 宗副校說:「我們用了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準備,事前各級老師們既要因應學生的情況設計節目,又要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安排時間讓學生去練習和綵排;我們所有的舞台布景均由校工們製作;晚會的橫額由家教會安排,另外,單是為當晚演出的學生化妝和弄頭髮,便有約四十多位來自不同級別的家長前來協助。」 每位學生都有潛能 宗副校指:當晚十三個表演項目中,全校三百四十多名學生有一半人參與當中八個專項訓練的節目,如在學界或校際賽中獲獎的英語話劇、合唱、舞龍舞獅、鋼琴獨奏或親子合奏等,其餘一半學生則在分級表演中嶄露頭角,例如一年級生結合功夫、背誦《三字經》和《唐詩》表演的〈功夫三字經〉、二年級生的舞蹈表演〈動感舞〉、三年級生以說唱形式表達的〈我愛香港〉、四至六年級生集合擊鼓、打籃球、速疊杯和體操的〈節奏匯〉。「校方每年都會舉行才藝表演,今年作了一個新嘗試,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並非只有所謂的精英才可以踏上舞台表演,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只要他們有機會。」 宗副校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潛能,例如有些人天生有很強的節奏感,像在〈節奏匯〉中帶領其他學生擊鼓的五年級生Ng Shauncey Jimfred Gloria(吳福星),他是一名中菲混血兒,日常他也會在家裡敲打物件訓練節奏感,「當時在兩個大鼓旁,有其他同學隨著節奏在打籃球及玩速疊杯,我有份參與一起玩,感覺很好。」福星坦言表演後令他自信大增。自信心得以提升還來自透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及得到所重視的人的支持。在中文話劇〈公主「假」到〉中飾演國王的五年級生Joseph Pascalis是印尼人,要日常以英語溝通的他背誦中文劇本著實有點困難,尤其有些句子頗長,對他來說更感吃力,幸好透過他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最終他都能順利過關,身為公教生的他還表示:演出前一晚,特別為此祈禱。「感謝主,我沒有放棄,爸媽也替我高興。」在同劇中有份參演的四年級生Ezekiel Gomes,在劇中飾演多個角色,包括美術老師和皇宮神祇等,他是在港出生的印度裔人士,對他來說,念廣東話對白沒有難度。只消五分鐘,他便可記牢那五、六行的對白。「我感到最開心的是我所有的家人,包括我的代母當晚也有來看我演出,他們看過我的話劇和醒獅表演後,都來恭賀我。」Ezekiel還發現了自己有演戲的細胞,只需透過表情動作便可表達出倦透和汗流滿面的情形,令他十分享受這次的演出機會。 個人得到團體支持 個人的才能得以發揮,亦需要得到團體的支持,六年級生鄧胤澤對此深有體會,他當晚身兼多職,包括其中一位大會司儀、在〈節奏匯〉中打籃球、在〈龍獅共舞〉中舞龍尾,他每一項都應付自如。「我們在練習〈節奏匯〉時,八位打籃球的同學全部都要跟足節奏去拍球,如果其中一人跟不上,其餘各人都要一起重頭練習,直至完全沒有失誤,那份互相體諒和支持的力量很大。另外,我是在今年才加入學校的中國舞獅訓練班,我在演出前臨時被調往去舞龍尾這般重要的位置,幸好得到其他同學的提點,大家一起練習日久,像是已經心靈相通,可以互相補足。」他和其他有份參與演出的同學都覺得表演能盡顯他們的活力。 看見學生們在表演過後都有所收穫,宗副校及身兼節目經理和〈節奏匯〉負責老師的曲敏兒主任同感欣慰,宗副校還笑稱:今次的才藝晚會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皆因有些學生原本比較內向或不願嘗試,經過老師們的不斷鼓勵,將發掘到的學生才能說出來,其他學生從旁確認,讓學生本身也看到自己的價值和長處。「生命來自天主,每個生命都是獨特、寶貴與神聖的,天主賜予每個人不同的才能,讓我們去發掘、發揮和善用,服務他人,造福社會。」牧民助理林貴芬總括分享。(敏)  
kjy01_201605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8
獻主會小學40週年校慶 步武會祖聖馬善樂 愛主愛人
(本報專題)五月二十一日是無玷聖母獻主會(下稱「獻主會」)會祖聖馬善樂(St. Eugene De Mazenod, OMI, 1782-1861)瞻禮日。 前年,身兼獻主會中華會院會長的簡神父策劃了一個「尋根之旅」——「聯校法國文化考察之旅」,由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校監洪聯勝神父擔任隨團神師,帶領聖母院書院、獻主會小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和獻主會溥仁小學等四所獻主會屬校約四十名師生,遠赴法國尋找會祖的足跡 。 獻主會小學有十多名參加者,五年級生莊鈺鋆及六年級生楊梓澄在參加時分別就讀小四及小五。他們異口同聲表示十分敬佩聖馬善樂。梓澄說:「我讀過會祖的生平,以他的出身大可不必做神父,但他有宏大的志向,寧願捨棄榮華富貴,終身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即使遇到很多困難也不怕。」鈺鋆也有相近的見解,「他甘願做一個窮人,並克服很多誘惑去成為一位神父,令我很佩服他。」行程中,他們曾到訪聖馬善樂的書房,梓澄說從當中的陳設可見會祖是一個很勤力和很負責任的人,令她更敬佩他。而鈺鋆則在考察團於聖人下葬的馬賽主教座堂中所舉行的感恩祭中讀經,經驗難得。 敬佩感恩 觸動心靈 十天的旅程中,師生除了到訪由會祖所興建的馬賽主教座堂和艾克斯聖瑪達肋教堂,及法國多間古老聖堂外,其中一天是前往泰澤,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一起祈禱。他倆雖非教友,但也能從祈禱會中感受到主的平安與喜樂。梓澄說:「那裡很寧靜,令我的心也變得平靜。儘管彼此語言不通,但我也很留心靜聽。」鈺鋆說:「我從沒試過與不同國家的人一起祈禱,那種感覺很美妙,我們都沒有語言的隔膜。」兩位學生均指這次經驗畢生難忘。 黎潔儀校長也有份策劃旅程,並隨團出發,「近幾年,校方加強宣講會祖的事,如果能有機會讓學生透過真實接觸,到訪會祖的出生地和展開福傳的地方,豈不更收教育之效?」她在該校任教二十五年,見證各獻主會士的無私服務精神,令她更敬佩會祖。「之前,我曾帶另一些學生到訪修會在韓國的團體。法國之旅後,我亦跟隨簡神父到他在波蘭的修院和會院等地朝聖。我看到會祖感召了很多人到世界各地去服務有需要的人,我很感動;因此我決定回校後,一定要多讓學生了解會祖的一切。」她說。 今年,該校的會祖瞻禮慶祝活動訂於五月二十四日舉行,由簡神父主持。一如近幾年,黎校長也安排學生以英語話劇的形式重演會祖由出身貴族到成為神父一段的生平事蹟,並在全校公演。由會祖瞻禮日起,該校會在早會時段誦念《聖馬善樂九日禱文》,在不用上學的日子則鼓勵學生在家中以此祈禱。平時每逢週五全校則在早會中齊唱《聖馬善樂歌》,讓學生多親近會祖。校方現正製作新版的會祖生平漫畫冊,這是由該修會的菲律賓團體所繪畫的,以取代該校沿用多年、由該修會的羅馬團體所繪畫的版本,預計新版的漫畫冊將於新學年送到學生的手中。並有更多的篇幅講述會祖的傳教生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