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11031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0.29
聖芳濟各書院 「一人一樂器」陶冶性情 鼓勵學生發展音樂才能
「學習樂器固然好,但費用不便宜,而且需要購買樂器,所費不菲。」大家可能曾經有過上述想法,想學習樂器,卻害怕增加家庭負擔。現在大家毋需苦惱了 —— 聖芳濟各書院推行「一人一樂器」計劃,鼓勵中一學生在學校所提供的中西樂器組別中選取一項參加,中樂包括二胡、琵琶、柳琴、中阮和古箏,西樂則有夏威夷小結他和古典木結他。校方得到教育局全方位學習津貼資助,添置相關樂器,讓學生借用一年;上述津貼同時支付樂器導師費用,讓學生可以在無經濟顧慮下學習,發掘音樂潛能。 負責「一人一樂器」計劃的張桂嫦老師解釋,音樂科其實包含三部份,分別是聆聽、創作和演奏,她希望同學認真嘗試學習演奏一種樂器,故此推行相關計劃。學習時間亦刻意與常規課堂分隔,安排在週六進行,讓同學更能集中精神學習。鑑於好些中式樂器的外形相似,張老師先給同學們介紹樂器,認識它們的外貌,並作簡單示範, 讓同學清楚了解樂器的性能和音色,從而選擇心儀的樂器進行學習。 樂器班採取小班教學形式進行,一般10人至15人一班, 加強師生互動,導師按學生的能力編訂教材,促進學習。學生可以向學校借用樂器、或自備樂器上課。為了令學生積極參與,同學的出席率和表現一併計算入音樂科成績內。張老師希望同學們學懂音樂技巧之餘,藉此訓練他們做事要有恆心,學習樂器也當如此,好能培養年輕人的耐性,期望他們體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演出感受。若果學生選擇學習中樂,則更有合奏機會,從而也可學習與人相處,改善溝通技巧。 張老師欣慰地表示,樂器班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耐心聆聽及接受導師教導。張老師不諱言,男生一般稍欠耐性,希望即時看到成果,例如期望短時間內成功彈奏出一首樂曲。當然,一切需要時候磨練和不斷練習才行,所謂「欲速則不達」。 目前就讀中三的李心盈與林曉樂在升讀中一時, 分別選擇學習古箏和木結他,兩人不約而同表示,一直心儀相關樂器,所以選擇學習。李心盈自言懂得一些音樂基礎,再加上對古箏興趣濃厚,所以學習時不覺得困難,上了兩至三堂樂器課後,已經能夠成功彈奏一首樂曲,非常開心。相反,學習木結他的林曉樂表示,起初學習感到非常困難,特別是結他的指法難於掌握, 感激導師非常耐心教導自己,最後彈奏出短短的歌曲。 兩位同學笑言父母喜歡自己學習樂器:「因為我們忙於練習樂器,減少了玩手機的時間。」李心盈表示,妹妹是合唱團成員,表妹則學習結他,兩人在音樂上的成績推動自己學習古箏。林曉樂與學習鋼琴的姐姐亦互相分享心得,教導對方學習不諳的樂器,母親生日時更合奏生日歌,笑稱姐妹倆稍後需要一起練習,留待父親生日時再次獻技。 李心盈和林曉樂直言「一人一樂器」計劃令自己愛上音樂,李同學表示,學習音樂必須專心閱讀樂譜,讓自己更有耐性,做事更加專注;林同學則表示,現時每星期相隔二至三天便練習結他,每次練習一小時,自從學習結他後,自己更具自信,特別是以結他成功彈奏流行曲,極富滿足感和成就感。 兩人對音樂懷著遠大夢想:李同學希望他日以優異成績入讀星海音樂學院,林同學則盼望他日回饋母校,秉承學校的傳承精神,將自己的結他知識傳授師弟妹。 聖芳濟各書院的「一人一樂器」計劃不純是教授樂器演奏,更是一種全人教育,讓學生發揮藝術潛能,作好人生規劃,排除萬難,努力向夢想進發。(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411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4.09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4.11
梁式芝書院  中六感恩日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3月11日為中六畢業生舉辦感恩日,活動以「在愛中成長」為主題,學生透過分享、祝褔,懷緬六年在校生活的點滴,帶著愛和期許迎接公開考試的挑戰。 活動當日,校監溫國光神父帶領師生讀經和分享,各班班長收集由畢業生親手寫下的承諾卡,送到台前投入「願景卡」,象徵各位同學努力實踐自己未來願景的許諾。 在溫神父的祝福下,準備迎戰公開考試的同學們都得到精神鼓勵。校長周淑敏向學生致送禮物,並以手肘碰手肘的方式逐一向同學打氣。 席上,播放由學生製作的成長紀錄,藉此感謝師長、校務處職員、工友、保安員等的照顧。在校長訓勉中,學生唱起校歌,藉以銘記校訓「主為我佑」的精神。(教) 聖芳濟各書院•接待童軍聖母像 (本報訊)粉嶺的聖芳濟各書院為本學年第一所接待「童軍聖母像」的學校。 該校早前在女童軍舉行網上聚會時,介紹聖母像的由來,並以祈禱作結。隨後當部份學生回校上課時,校方便邀請學生可到小聖堂禮敬童軍聖母。 聖母是「童軍之母」,教會藉「童軍聖母像」巡迴探訪公教童軍旅及女童軍旅,推動公教童軍的福傳工作;並一起祈求上主藉著聖母的轉禱,降福所有青少年,尤其是男女童軍,鼓勵他們繼續服務有需要的人。(教) 天主教南華中學•中六感恩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南華中學於3月11日舉行中六感恩祈禱會,由校監葉定國神父主禮。 葉神父勉勵學生逆境自強,不要看輕自己的力量,把握時間,向目標進發,為將來好好努力。校長李偉榮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公開試,展現「南華人」特質,實踐校訓立己立人的精神,在社會以言以行,服務人群。 祈禱會上播放打氣短片,讓中六生回顧六年的成長點滴,當中亦有多位不同年份畢業的舊生與一眾教師的勉勵。 最後,學校為學生送上十字架飾物和刻有校徽與同學名字的匙扣,由葉神父祝聖,象徵學校跟學生彼此間的連繫,希望同學謹記基督的精神和愛,為自己夢想努力,在社會上不同的崗位發光發亮。(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181209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12.07
青苗天地 2018.12.09
人,要去愛 梁淑銘  聖芳濟各書院 六B  人和蜜蜂一樣,是群居的動物。每個人都在這個群體中有一個特定的身份,各人分工合作,正如蜜蜂王國一樣,由勤勞的蜜蜂各謀其位,令王國日漸繁盛,生生不息。但人與這種終日不停飛來飛去,製造蜂蜜的昆蟲不同,人除了需要辛勤勞動外,還須要愛。人須愛自己及愛自己所在的大大小小群體中的其他人, 這樣才能令群體繁榮安定。愛指關愛和尊重。我想,蜜蜂們是不須為尊重家人,而等「人齊」才開始吃飯的吧!而這正是人尊重家人和長輩的表現,尤其是重視孝道的中國人。  人,須愛自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的身體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經過母親十月懷胎來到人世,再由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才茁壯成長,日益強壯。人若不愛「自身」,身軀會受虐; 人若不愛「自心」,心靈會空虛。一個人的身心不健康,就不能好好供養父母;也令父母為你的疾病而牽腸掛肚,終日不得安寧;更反映出你對父母沒有心存真誠和感激,因你不善待他們給你的生命。不孝!  人,須愛家人。相親相愛的是一家人。家是人的避風港。當你身在他鄉適逢佳節時,或在外遭遇不公平對待時,或經歷由富裕到窮困潦倒時,我想你最想做的就是——回家!回家給父母一個溫暖的懷抱,回家喝一碗父母用心熬製的湯羹,回家睡在全世界最舒服的床上……正所謂,「齊家方能平天下。」不論古今,都受人稱讚的皇帝舜,正是一個十分愛家人的人。無論家人多麼陰險、毒辣,甚至千方百計陷害他,欲置他於死地,舜都一樣不拋棄,不放棄地尊敬他們。這位流芳百世的帝王,是愛家者。當今社會,若有家庭出現分枱吃飯或分家產的現象,那麼這個家庭必定是在分裂的邊緣。或許下一秒,就會出現妻離子散的慘況。因為,這個家的人已不再愛家人了,沒有了愛的維繫,家將不成家。 人,須愛朋友。相親相愛的,除了家人,還有沒半點血緣關係的朋友。他們是你孤獨時的陪伴,失意時的鼓勵,迷茫時的嚮導,困難時的幫助……朋友一生一起走。古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當中的真摯友情令不少讀者讚歎不已。今有周星馳和梁朝偉,當初在青澀年華相互鼓勵支持追求共同的演藝夢想,如今兩個人的演藝事業都十分成功,雖不能天天見面,但能隨時聯繫送上溫暖,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低調卻影響深遠。這些與我們沒有半點血緣關係卻可能是再生父母的朋友,人怎能不愛呢?  人,須愛社會。社會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 我們的衣、食、住、行,全部都由社會上的人,辛勤地工作所生產、建設和供應的。雖則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在街上、在麪包店裡、在巴士站內……且我們大多與這些人只有一面之緣,各自都是大家的過客,每個過路人都行色匆匆。但,我們的生活定必與他們有那麼一點點的聯繫。不信你看,今天餐桌上的青菜蔬果、窗台上芬芳的花朵是由何人栽種?客廳裡的實木電視柜、睡房裡的精美梳妝檯由何人製造?香港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高樓大廈林立,學校、商場、體育館等是由何人設計、搭蓋出來?我們同在一個社會生活,不相見,但有聯繫。這些人值得我們去關愛、去尊敬,並向他們默默的耕耘和付出致敬。 人,須愛國家。古語有云:「有國才能成家」,家與國的關係密不可分。自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興亡而勇於犧牲,不惜捨棄性命保衛國家。古有屈原、文天祥、岳飛、孫中山先生等,今有劉曉波和一眾維權律師如陳光誠等。我們的祖國— 中國,就有許多烈士墓園可為此作證。這些精忠報國的英雄,他們的犧牲不是白費的,除能為拯救祖國出一分綿力外,還教會後人要愛國的道理。他們這些英勇的行為,我們怎能不如他們一樣,去愛我們的國家呢?  除以上層面外,小至個人,大至國家,其實更至全世界、乃至全宇宙,人,都應將「愛」的精神發揚開去。因為愛,是人最基本的,亦是最難以做到的。當你真正領悟到愛的真諦時,你便會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說:「我明白了,凡是人,皆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