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80128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01.27
青苗天地 2018.01.28
珍惜光陰 吳海旺   香港鄧鏡波書院  四D 上年中秋節,我跟著堂區教友去我人生第一次的老人院探訪。這次活動並沒有很多節目,當中主要有兩個環節︰一,派月餅予長者;二,和他們共晉午餐。 我們到達後,已有約二十多名長者在等待我們,我們簡單介紹自己後,便開始派發月餅,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樣小小的活動竟然令他們有說有笑,對那些月餅讚不絕口的同時,亦感謝我們能探望他們。 不一會兒,我們便一起吃午飯,席間他們說起未進老人院前和家人一起「做節」的快樂,其中一位姓陳的伯伯更說起他年青時是如何自製月餅,並在石澳的海灘送給妻子,同度中秋。可惜的是,妻子早幾年去世了,子女又因工作關係不能陪伴;雖然有一班院友陪同,還有像我們的義工探訪,但以前的那份親情卻沒有了。他勸告我要好好珍惜時間,切勿把時間浪費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上,要把時間用在一些不會令自己後悔的事情上,例如陪伴家人一起過節。 這次探訪老人院活動令我明白到珍惜光陰的重要,正如鮑思高神父所說:「不要荒廢光陰,而應努力行善。對於所做的善事,是決不會後悔的。」我也決定要善用自己的時間,努力學習,珍惜寶貴的光陰、珍惜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好讓將來不會後悔。 最大的罪惡莫過於無動於衷 陳嘉欣  聖安當女書院  五A 聖德蘭修女說過:「最大的罪惡,是對近人沒有愛心和關懷,且無動於衷。」這句話充滿睿智,讓我想起路加福音(十六19-31) 中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有一個富人,天天奢華地宴樂;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富人的大門前,以富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人也死了,卻落入陰間,他在痛苦中遠遠看見亞巴郎及拉匝祿,便喊叫: 「亞巴郎!可憐我罷!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亞巴郎對富人說: 「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這故事帶出的道理很簡單,做人不應只顧自己,應該愛你的近人。故事中的富人雖然沒有作奸犯科,沒有做大奸大惡的事,但因為他對家門前的乞丐無動於衷,視若無睹,不願去將自己豐盛的糧食,施捨給有需要的人,所以最終富人死後也未能進入天國。  身為學生的我們未有經濟能力,較難用金錢和物資去幫助別人, 但我們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去關心別人。天氣轉冷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打一通電話問候不同住的長輩?有沒有抽空與祖父母團聚?這些近人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試想想當你齒搖髮落時沒有人關心你,你會有甚麼感受?正因為學生還未步入社會工作,生活不致於太過繁忙,所以應該要把握時間好好關心身邊最容易忽略的人。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應像福音中的富人一樣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反而應該主動伸出援手去幫助別人。 現今社會功利主義抬頭,很多人會計算過自己會得到甚麼利益才決定做不做好事。的確,與人相處某程度上要懂得保護自己,但服務別人是否也要計較得失呢?「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 能夠幫助別人是我們的福氣,證明自己有更多更好的資源才能夠幫到別人,這不就是更有福嗎?有的人在幫助別人後,會到處宣揚自己做了甚麼好事,希望得到美名,這種態度實在是要不得的。這些人雖然為弱者伸出援手,但卻沒有謙卑的態度。謙卑的確難學,要透過不斷的自省才能練成,就如孔子的弟子曾子般每日三省吾身,時刻反問自己有沒有以謙卑的態度去待人接物。凡事謙卑,更能夠洞察他人的需要,更能觸動人性的美善,更能喚醒內在的一點惻隱之心。要令世界變得更美好,就從今天開始溶解鐵石心腸,摒棄無動於衷的態度。
kjy10_2017112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1.25
青苗天地 2017.11.26
孝敬父母 胡宇翔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D 我們的身體髮膚受諸於父母,是他們給予我生命,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讓我生活得非常好。 他們對我的付出是數之不盡,是我一生都無法完全報答的,尤其是我出生的那一天,媽媽生我的過程一定非常痛苦。既然他們為我付出這麼多,我應怎樣報答他們呢?  不少人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照顧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批評自己只是為了發洩。而我就認為父母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在生活中,「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我認為這金句所言甚是。我們每天可以幫他們做家務,減少他們的負擔,同時不讓他們為我的學業擔憂。 平時媽媽清潔地方好像十分簡單,於是我便自告奮勇地嘗試一次。結果出乎意料之外, 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但我仍然堅持做下去。雖然花了不少工夫, 但最終還是完成了。 我們都應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才不枉他們對我們多年的養育之恩。 常知足 樂感恩 畢嘉敏  聖安當女書院  五A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究竟有多幸福呢?全球人口約有七十億,我們能夠讀和寫,已經較十二億人幸福;香港人不用面對戰爭,那我們已較十四億人幸福,究竟十四億有幾多人?數字太大難以想像吧!那麼我們把地球人口約化成一百人,我們能讀能寫,比十七人幸福;我們不用面對戰爭,就比其他二十人幸福了。在這一百人中,七十七人有自己的家、二十三人無瓦遮頭;營養過剩的有二十一人、六十三人能每餐吃飽、十五人營養不良、一人挨餓。在這個一百人的村落裡,我們明顯是物資豐裕的一羣,何其幸福,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一羣。 幸福不是必然的,好像中國內地有一些落後的地方、山區,那裡沒有乾淨的食水和電力,連基本的生活環境也很惡劣。人們每天拚搏,只為爭一口氣生存;或者有一些人一出生,身體有缺陷,做不到許多人能做到的事。我們要有正面的想法: 雖然別人擁有很多東西,但自己也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常知足,樂感恩,這樣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應只埋怨他人擁有的東西比你多。 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及弱聽,但他沒有自暴自棄,經過長年的艱苦鍛鍊,他成為香港田徑項目出色的傷健運動員,曾參加傷殘人士奧運會、傷殘人士世界田徑錦標賽等運動比賽,奪得多面獎牌。蘇樺偉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縱使他天生有所欠缺,但他仍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仍有能力可以跑,因此他不與人比較,只與自己比較。就如他所說:「要贏人,先贏自己。」加上他那堅毅不拔的精神,驅使他前進,終於成為別人口中的「神奇小子」。  我們往往喜歡羡慕別人,常常忘記珍惜自己身上的幸福。不要經常與他人比較,應知足常樂。即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有一份感恩的心,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充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應該要懂得知福惜福,不要貪得無厭。常知足,樂感恩,生命將會更加豐盛。
kjy10_2017040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04.01
青苗天地 2017.04.02
你在,心安 蕭嘉瑤 嘉諾撒書院 四丙 那年的夏天,我回到家鄉,去到爺爺奶奶的家。那時,我便察覺到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每天,奶奶都會不放心地每隔幾分鐘, 就喊爺爺一下。明明他們之間相隔不過幾米啊,為甚麼要這樣做呢?有這個必要嗎?這個問題一直佔據著我的心,趕也趕不走,像一條羽毛似的,輕輕地撥動我的心。 今天,奶奶又喊爺爺了:「老頭子!」還是過了幾分鐘就喊一次。這次爺爺沒有回應,奶奶性急,邁著急促的步伐走過來。當她看見爺爺躺在藤椅上睡得正香,才大舒一口氣,緊皺的眉頭即時紓緩,像孩子般嗔道:「真是的,叫了這麼多次,也不回應一下!」之後,奶奶帶著一抹甜笑,放輕腳步,不願吵醒爺爺,便走開了。這時我想:「奶奶每天走來走去,不累嗎?不如由我代替爺爺回答她吧!」這是我天真的想法。 自此之後,每當奶奶喊著爺爺,我便佯裝爺爺那低沉遲緩的聲音,「哎⋯⋯」可是奶奶總會發現那是我假扮的。其後,無論我用枕頭捂著嘴,利用棉布掩著口,或是在爺爺慣常打瞌睡的位置發聲,以圖裝得更逼真,這通通都被奶奶發現。 「你這丫頭!」奶奶用她溫暖的手,輕拍我的頭以示責備。 「奶奶,你為甚麼每天都在喊爺爺呢?他又不會跑走。」 「丫頭,你不會懂的,有他在,我才會心安啊!」那時的我看著奶奶發光的眼睛,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去年寒假,我一如以往到爺爺奶奶家玩,不同的是,從前身體壯健的奶奶,因為生病而住院了,家中只剩爺爺和我。 「老婆子!你在哪兒呢?」爺爺好像忘了奶奶還在醫院呢。 「爺爺,你忘了嗎?奶奶生病了,在醫院接受治療呢。」 「對啊,我都忘了⋯⋯」望著爺爺那突然黯淡下來的眸子,心裡一陣鈍痛,難受的情緒佔據我整顆心。「以前,她總是不停地叫著我,可是我經常都不理她,現在呢?聽不到她的聲音,心裡總是空落落的。」爺爺低著頭,像是說給我聽,又像是自言自語。 不久,奶奶痊癒,從醫院回來了。 「老頭子!」奶奶像以往一樣地喊叫,而爺爺呢,不管奶奶喊多少遍,他都會回應。 「你在,我心安!」原來,那聲聲急切的呼喚都包含著愛, 「當愛不再是轟轟烈烈,而是歸於平淡。」擁有這句話,就好像擁有全世界;粗茶淡飯又怎樣,平淡質樸又如何;你在,就心安 !  關愛他人由小事做起 陳愷怡 聖安當女書院 四B 墨家學說以「兼相愛,交相利」為基礎,當中的「兼愛」解作互相關愛,視別人如自己,即是無分關係疏遠的博愛精神。墨子以孝親為例,孝敬自己的父母,亦要孝敬別人的父母,這樣別人也會反過來孝敬你的父母。墨子因此得出結論:愛人的人,必然得到別人的愛;有利別人的人,必然得到別人的幫助,天下間的兼愛就可以實現了。這種兼愛的精神,正正跟聖經中耶穌基督所說:「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的愛德精神不謀而合。我們要愛護和關懷社會上的所有人,如同我們愛護自己一樣。 當你在街上看見鄰舍時,你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嗎?可能你會認為,打招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這些瑣碎的事情就是關愛他人的開端。今時今日的社會,人人講求高效率,令生活節奏愈來愈急促。大家早出晚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亦因此愈來愈少,我們與身邊人的距離也愈來愈遠。莫說互相噓寒問暖,有時連打一個招呼也覺得費時。要打破人際間的冷漠,就必須實踐愛德,展露關愛。 談到實踐愛德的方法,我們通常會想到探訪獨居老人或露宿者這類義工服務。這類活動固然是好,然而,大家能夠長期實行嗎? 關愛他人應該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實踐,不用等週末有空閒的時候, 或是學校安排才去做。我們可以從身邊最親密的人入手,尤其是家人和同學,可以是簡單的問候,多說幾句鼓勵的說話,又或者問問他們在工作上有沒有遇到甚麼難題,在他們身旁充當一個聆聽者。我們亦應多關心鄰居,尤其是長者,天氣冷時提醒他們多穿衣,或當屋苑發出通告即將停電停水時,為怕老人家不懂字或看不清楚通告內容,我們也可以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這些都是一種關愛的表現。 說到底,關愛他人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放下手機,多留意周遭的人和事,大家便會發現,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人,都需要他人的關懷。也許,自己一個不能有甚麼大作為,但有時一個簡單的問候,或是一雙及時的援手,對別人有著極大的幫助。關愛他人由小事做起,我相信每一分微小的力量,終能聚沙成塔,為社會帶來改變。
kjy10_2017022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02.25
青苗天地 2017.02.26
你的說話讓我重新振作 蘇美晴 聖安當女書院 二A  夕陽西下,暮色蒼蒼,天空泛起一道哀傷的晚霞,在冷風的吹拂下更見寂寞。我獨自在街上行走,心中百般無奈, 傷心不已。因為今天發下的試卷,我考得不好──斗大的紅字寫著四十九分,狠狠地打在我的臉上。我明明已經努力溫習,為甚麼還是不合格呢?無論我怎樣努力,還是白費力氣。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之間,腦海裡浮現出一段往事。 小時候,爸爸教我騎單車。當時我經常摔倒,我捂住擦破皮、流著血的膝蓋,哭喊著說:「我不騎了!」爸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了便放棄,是懦弱的表現。我們要在失敗中汲取經驗,想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之後努力改善,便會成功。能承受失敗、肯堅持的人定會有回報。」爸爸的話一下子敲醒了我,讓我重拾信心,明白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自我放棄。就是因為這一番話,我重新振作,改善騎車的姿勢,終於學懂了騎單車。 我回到家裡,躲在房間思考我考試失敗的原因。我多番思索,良久才恍然大悟,應該是用錯了學習的方法──平時我只草率完成功課,直到考試前一星期才徹夜溫習。其實平日上課時留心聽書,做好預習;下課後,及時溫習;回家專心做功課,才能鞏固所學。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人生的絆腳石隨時出現,我們不應停滯不前,反而要找出方法,踢開這個絆腳石,久而久之便會培養出克服困難的勇氣。俗話說得好: 「雨過天晴,便見彩虹。」我們衝破困難,便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彩虹。 從此之後,無論我遇到甚麼困難,我都會記起那段教誨。爸爸是我人生的導師,讓我明白到只要用心努力改過, 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堅持 黃曉盈 聖羅撒書院 三A  閱讀過公教報的一篇文章後,確實啟發了我一些人生態度及引起我的共鳴。文章提及到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於新學年, 希望培育學生「常懷智慧和堅毅態度面對挑戰」。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反觀我自己遇到困難時,卻一直以十分負面的態度去面對,總是怨天尤人,輕易放棄。我認為這種思想和態度是十分不健康。 說到毅力,不得不提及我的偶像──張彥博。彥博在娛樂圈已經第十一年了,以往他一直受著別人的批評、抨擊,而且一直未受重用, 當著一些連名字都沒有的角色。縱使他經歷過每天三餐只吃即食麪,因而病倒入醫院的挫折,他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音樂的那份熱誠、執著和堅持。今天他終於成功了、受注目了,這證明「成功必先要代價」,也是彥博寫的歌詞。而代價就是堅毅不屈的精神。 彥博曾經說過:「神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看到了光,就跟著跑吧!我要簽給耶穌,由祢帶領我走每一條路吧!」彥博是個基督徒,他十分虔誠,一直以耶穌作為榜樣, 經常效法耶穌, 並認為在耶穌的帶領下,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我十分欣賞他這種想法,正如陳志明副主教提到:「如何藉著信仰持守教育價值至為重要。」我們在學業上遇到任何困難, 都要不屈不撓,要像彥博一樣堅持。凡事都不要害怕,即使在人生的谷底,耶穌都永遠會幫助我們。 我領悟到兩點:懂得怎樣卑微, 懂得怎樣面對豐足,如此靠著主的力量,凡事都能作。不論信主多少年,不要以為自己已經有得著了,應該每一天緊緊地靠主同行,才能勝過突然來襲的誘惑與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