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7091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9.16
愛主• 愛人• 愛大地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 肯定他們在受造界內的責任,以及他們對大自然和造物主的義務,都是他們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64)  人生命的基礎建立在三個相互交織的基本關係上: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 (66)  (本報專題)在漫長的暑假中,有沒有走進大自然,欣賞天父創造的萬物?有沒有發現,原來大自然正面臨人類的破壞,造成生態危機?為著大自然和人類的福祉,我們應如何面對及保護自然環境?炎夏期間, 「愛主愛人愛大地」展覽於聖母領報堂舉行,活動包括展覽會、主題講道與分享、香港魔術義工隊表演、福傳話劇、歌唱、問答遊戲等活動,讓參加者學習做一位「愛大地的新世代教友」。 綠識傳人主席鄭生來神父(小圖)多年來一直努力不懈, 透過不同講座與活動,向大眾推動環保信息及生活。鄭神父指出是次展覽傳揚「愛大地」, 及實踐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說明「愛大自然的責任與義務,是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天主創造的一切,都是祂所愛的,包括人與大地。天主、人、大地彼此互相緊扣,當中存著最基本的元素── 愛」。鄭神父深信兒童擁有天真的特質,教導他們愛主愛人的同時,更要鼓勵他們愛大地。 是次活動策劃及執行人、聖母領報堂關社組的組員許佩文(小圖),曾多次出席鄭神父主講的環保專題講座,神父的分享與行動令她大為感動,「我是年青的一代,願意為傳揚環保出一分力。我更希望能保護天真獨特的小孩,給予他們一個美好的世界。」半年前,她嘗試走出第一步,籌備「愛主愛人愛大地」的展覽活動,加上各方的協助,她認為「不需要擔心,只要把事情交託給天父」。 在小教友話劇「創世紀之一班細路去旅行」表演中,以小學生到郊外旅行為題,引發觀眾對大地的興趣,繼而帶出人類要欣賞天父創造的一切,把《創世紀》中愛大地的信息灌輸給家長及孩子。許佩文直言:「希望家長們認真想一想,他們是否只顧現在的喜樂與便利,而忽視子女的將來?除此之外,小孩也有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愛護大地,培養責任感,這才是天父的意旨。」 家長陳嘉麗是慕道班及主日學導師,她表示透過是次福傳話劇,明白「天主愛人愛大地」的信息,更指出過往在傳揚天主教信仰時,一直欠缺灌輸保護環境這資訊。「我們應把信仰與環境的關係廣傳開去。我希望在來年的慕道班中,向慕道者傳播『愛大地』的種子,再由他們帶領子女,在家中實行環保生活」。  家長廖詠賢直言,現今大多數兒童認為享有大自然是「應份」的,而且也欠缺環保的概念。她的兒子黃卓謙和黃卓晞透過飾演是次福傳劇中的角色,除了學習環保意識之外,更明白自己應有的責任,並承諾在家中實行減廢行動。哥哥卓謙透過福傳劇導師的講解,認識聖經《創世紀》中,天主創造世界,人類要愛護大地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帶手帕出街,減少廢物,支持環保。」雖然街上店舖出售很多美麗的餐具, 但弟弟卓晞認為自己已擁有一套,沒需要再買新的,而他更有自備環保袋和食具上街的好習慣。 另一位負責福傳劇的導師Joyce認為, 家長和老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須灌輸多角度的正確資訊給兒童,例如愛護大自然,當中也包括在大地生活的動物、昆蟲、植物等」。她分享過往在家種植的經驗, 「我曾因為害怕而趕走正在採蜜的蜜蜂。但現時的我會定時走到窗邊看看,以期盼的心等待蜜蜂的到訪」。「早上,我會與兒子用感恩之心去欣賞窗外的事物,時常牢記著要多欣賞、珍惜、愛護及尊重其他動植物。」Joyce說。 鄭神父提醒,大眾要成為「愛大地」的「新世代教友」,便應對大地持有新態度: 一、不用即棄用具,自備可再用的食具; 二、不用樽裝水;三、每月為低窪地區祈禱。香港素食會會長孔慶玲認為:「要堅持推行環保,只須作出少許改變,已可影響這個世界。」 鄭神父表示,若可淘汰世上兩種東西, 「我首選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另一種是塑膠。因為燃燒化石燃料時,會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燃燒塑膠則會產生二氧化碳及毒素,危害孕婦及胎兒健康。」鄭神父續說:「我希望跟十年後的人類說聲『對不起』,這世界的破壞,是由現今的我們所造成。但雖如此,十年後的人類仍要繼續努力,因為持續奮鬥是可以改變這個地球的。我也對自私及只顧個人利益的人說聲,破壞環境是不道德的行為,必須要徹底改過。」 愛大自然的責任與義務,是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為擁有完整信仰,作為基督徒,我們要保育地球,珍惜資源;人類與地球的關係必會更和諧、更美好。(馮) 
kjy01_201612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2.17
聖若瑟英文小學 走進福傳魔術的世界
(本報專題)十月二十七日,聖若瑟英文小學全校學生觀賞香港魔術義工隊的演出──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想知道魔術與福傳有甚麼關連?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奇妙世界吧!  魔術師Vincent Copperfield透過魔術效果表達聖經真理,表演分為:福傳魔術、信仰及生命分享會和互動魔術。其中一個魔術「建屋的比喻」(瑪七24-27),以長方形海綿作磚塊,並變出更多海綿,搭成一幢海綿磚。這個魔術表達出要實行天主的話,就如把房屋建在磐石上;要不然海綿便如房屋建在沙土上容易坍塌。分享會中,Vincent以訂立目標和面對困難為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生互動。學生反應熱烈,表演結束後,五年級生趙天衡、李子進和曾浚維向本報分享感受。 魔術的神奇力量 「坐著聽聖經故事會很沉悶,不會專心聽;但魔術表演十分有趣,讓人更用心去欣賞。」天衡說。他認為福傳魔術比普通互動魔術更有意義,可讓更多人認識耶穌的事蹟。沒有宗教信仰的浚維認為這表演帶出很多「啟示」,不只是單方面看一個表演,而是從中能知道天主對我們說的話。例如天衡最喜歡的魔術環節「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便充滿「啟示」,該環節以印上十字架的絲巾比喻耶穌;以盒子比喻墳墓,把絲巾放進盒中,就如同耶穌在墳墓中。最後盒中的絲巾不見了,代表主已復活。 談到分享會,他們搶著回答分享會的內容,子進甚至記得當中提及的聖經章節,如「應常歡樂,不斷禱告,事事感謝」(得前五16-18),讓子進明白到即使面對困難都要祈禱。天衡認為分享會讓人深刻的原因,是Vincent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解決困難的辦法, 因此天衡說他未來遇到困難時,也會努力克服。三位同學對福傳魔術很感興趣,因此Vincent在結束訪問後,也教授他們一個小魔術, 藉此向家人和朋友傳揚福音。 宗教科科主任胡淑芬老師提到,每個魔術都有焦點和明顯骨幹,學生很容易理解,視覺上也非常有吸引力。另外魔術師會帶動氣氛,例如跟學生一起喊出金句,能讓學生更投入。課程主任陳志坤老師認為,平時學校的活動較靜態,如祈禱、唱歌等,而此活動則比較「活」,讓學生有新鮮感。他更笑言在活動前一天宣布有魔術表演時,學生都十分興奮,「到今日再提起此事,人人都雙眼發光,情緒十分高漲。」 同時,胡老師認為分享會以第一身經歷作真實事例,能增強感染力。陳老師十分欣賞當中面對逆境、困難等問題的內容,因為這些正是這一代學生需要知道的,使學生明白到除了用實際方法解決問題外,信仰也是紓解情緒的途徑。  魔術師 Vincent Copperfield於2007年成立香港魔術義工隊,現時約有500位登記義工,近四年主力福傳魔術,將福音的信息和喜樂帶給觀眾。一般傳福音方式只靠聽覺,但福傳魔術還具有用視覺配合聖經主題的魔術效果,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更容易明白聖經背後的真理。福傳魔術以互動形式進行,現今學生缺乏專注力,而學生最想看到的是如何創造奇跡,因此互動魔術能讓他們看到想看的奇跡,又能清晰帶出信息,學生便會看得更專注和投入。  魔術熱誠  種子萌芽 Vincent憶起第一次接觸魔術是六、七歲時,在中秋綜藝晚會看到魔術表演便著了迷,知道百貨公司售賣魔術道具後,他便哀求父母購買,但是說明書全是英文,「我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遇到不會的生字便查字典。」最後他真的查了整本說明書去學習。後來工作穩定,他再次迸發出對魔術的熱誠,最後決定做互動式慈善魔術表演,以及成立義工隊,帶出關愛和歡樂的信息,與天主教教理相吻合。漸漸地他又有個想法:既然魔術是一個媒介,可以配合不同主題,傳揚福音也可以是一個主題,結合魔術成為福傳魔術。 他提到魔術只是次要,首要是傳福音,因此創作時會利用聖經中的比喻和天主教教理作基礎, 再選擇合適的主題和構思用甚麼道具,而每次義工也會先祈禱,倚靠聖神的帶領才開始創作。為配合慈悲禧年,魔術主題包括了神形哀矜、真福八端等。雖然Vincent開始創作時沒渠道參考,還遇到團隊內管理、觀眾在互動部份不跟流程等問題,但他還是透過祈禱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即使體力上辛勞,但他一想到服務能令更多人體驗天主的慈悲和福音的喜樂,也覺得一切辛苦都是絕對值得。 他其後從新聞得知很多學生受情緒困擾,開始思考在表演中增加一些聖經信息和正向心理的想法,於是便成了生命和信仰分享會,因應學生年齡調整分享內容,教導學生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Vincent表示,正向心理已經是一顆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對將來也有幫助。整個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不但能向非教友做傳福音的工作,對Vincent自身也有正面影響。每次的祈禱、實踐愛德服務的機會使他更依靠聖言、信靠天主,還能加強信德,讓他一直平安喜樂,無論性格和待人處事上都有正面幫助。 每個魔術背後都能用物理、心理等科學原理解釋,並結合獨特的表演技巧呈現給觀眾。正如Vincent所說,「魔術並不是真正的奇跡,聖經裡的聖言才是真理。」(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