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b-20111204
奇妙大自然
2011.12.04
城市人的空中朋友
平常走在街上,總會遇到嘰嘰喳喳好不熱鬧的小樹麻雀。別小看這些體型細小的傢伙,牠們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在大城市裡也可以悠然自得的生活著呢!因為很常見,只要仔細觀察便會很容易發現牠們的生活習性了。
麻雀褐頭白面,黑色雙頰看上去就像有雙大大的眼睛一樣。當你仔細看,牠們原來不會走,只會用雙腳跳。
麻雀不挑食,所以很能在城市生活。本來,麻雀一年四季會進食不同的食物,春夏主要食昆蟲,秋冬兩季則是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但聰明的麻雀充分適應了城市生活,學會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飯,從中獲得了穩定和豐富的食物來源。
有時在灌木叢下,會看到麻雀在沙地上打滾,因為麻雀會以「沙浴」趕走身上的寄生蟲;而麻雀的家則築在洞穴中,人工洞穴、煙囪、排氣管都能變成巢。
俗語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單如此,牠們更適應力強,努力地在人山人海的城市裡生存。麻雀這種積極的生存態度,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kjy01_201111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20
專訪葉介君校長 周偉強校長 越重山跨百里路
  遠足與繁重的教學工作有甚麼關係?校長室內,談笑風生,笑聲不絕。兩位遠足愛好者——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葉介君校長偕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周偉強校長,重溫結伴日夜兼程,終能走畢全程一百公里的深刻經驗;細數艱險的路段,跨越麥理浩徑每一個山頭,猶如步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目標......
 百里寸步,超越自我 (本報專訪)二○○九年開始,葉介君校長、周偉強校長與同伴首次參加本港大型遠足籌款活動「樂施毅行者」(下簡稱為「毅行者」)。自小熱愛運動的葉校長,深明運動有益身心:「自從擔任校長後,我更感到必須擁有強健的體格,才能應付繁重的工作和壓力。於是,我決定恆常跑步,也參加公路單車運動。」這位充滿活力的校長曾參加在不同城市舉行的馬拉松,自二○○六年起每年參加渣打馬拉松;今年,他更跑畢全程馬拉松。這份忍耐和堅持感染了部份同工,與他一起前赴超越自我的路。
兩位校長熱切期待再次參與本年「毅行者」,回顧以往兩次參與的經驗,他們興高采烈地談個不停:首次參加時,從錯誤中學懂了充足的準備功夫十分重要,如裝備、練習等,路途上還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與事。
這項「四個人、八條腿、一條心」的遠足活動,參加者必須以四人為一組,在四十八小時內到達十處檢查站,共同完成路程。周校長難忘第一次參加毅行者的經驗:「晚上時分,我們在馬鞍山的路徑上,風勢強勁,參加者都無法前行,加上我的同伴感到身體不適,於是我與他肩並肩,互相扶持,步步為營,幾經辛苦才能走完這路程。我們的確準備不足,我因選擇不合適的運動鞋,以致足部形成水泡,非常痛苦。」
兩位受訪者形容當時的情況,繪形繪聲。這段回憶在他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葉校長補充說:「參加者需要挑戰體能極限,除了應付體力外,也要犧牲睡眠時間,通宵達旦,完成路程。對我而言,即使在崎嶇的路程遇到不同的挑戰,翻山越嶺,但每次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途,那份滿足感真的很大。」
 自我超越,邁向目標
少年時,他們二人都當過童軍,經常參加遠足和露營。葉校長自小在新界區長大,尤其喜愛接觸大自然。他曾擔任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在任期間積極推廣運動,參與籌備健步行活動。周校長笑說:「我與葉校長自○七年認識,志同道合,經常相約遠足。我們在大自然裡分享生活,交流校長工作的心得。為我們天主教信徒來說,與大自然共融,更能體會天主的臨在。」
在學校裡,兩位校長都熱衷鼓勵師生參與運動。葉校長說:「我在早會跟學生分享參與運動的經驗,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鼓勵他們持之以恆,不怕困難。我也願家長認清做運動的好處,運動能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集中能力,有助靈活腦筋,提升學習能力。」
曾擔任體育科老師的周校長分享教學經驗,他看到學生從運動中磨練鬥志,不輕言放棄:「多年前,在游泳課中,我教導不諳泳術的學生為自己訂下一連串的小目標,朝著這方向努力學習。每當達成小目標,學生逐漸建立自信,更樂在其中。我想,這樣的學習態度終生受用!」(仨)    
kjy16a_20111120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1.20
教師篇
  優質的教育不僅要求學校有良好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更需要有良好的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的塑造,是依靠廣大的教職員工,因此,一所學校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教師隊伍的質素。西漢學者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被學生視為榜樣。 我校特別重視師德的培育和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大致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 內在層面: 〈1〉我校會把學校的願景和辦學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讓大家有共同目標,並要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朝著目標努力。「積極」、「認真」是每位教師對待工作所應具有的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因此,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教師積極性的高低和履行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的職業價值觀念。 〈2〉教師發展是教師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學習,從而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為使教師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校方會借助專家,引領教師自我反思。 〈3〉常言道:無愛不成師,故此教師關愛學生也是必須的。這能加強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讓愛的力量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實際成果。教育的真諦是愛心,教育家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當然師德不應只存於內心,而且更會體現在外顯的言談舉止上。因此,教師們在以下幾方面有規範的行為: 儀表︰教師的外在形態要清潔整齊和樸素大方。 舉止︰教師舉止要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神態。 語言︰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和優雅。 禮儀︰教師要以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 我們認為知識、態度和技能是重要條件,但態度絕對是首要條件。一個老師如果有專業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巧,但沒有師德的話,他決不能產出績效。反之,一個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所不足,只要他的態度端正,且願意學習,同時全力以赴的堅持著,相信他定能勝任工作。   ( 嚴仕梅筆錄 )    
kjy02_201111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13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推廣學生校內讀報心得
  微涼的十一月,《喜樂少年》工作室內,本報工作團隊如常埋首工作,每天與學校、教育工作者緊密聯絡。文字工作常是卑微無聲的心與心的交流,這支小小的工作團隊感謝默默支持本報的師長們,他們努力讓天主教學校裡更多公教和非公教學生接觸《喜樂少年》,使本報工作團隊的工作更具意義。   (採訪實錄)自二○○二年始,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四至六年級全體學生訂閱《喜樂少年》,並把《喜樂少年》應用於高小年級的課堂。此計劃進行至今,即將踏入第十個年頭,本報記者在新學年初,相約該校廖慕賢校長、李美玲副校長及眾位主任,與教育界同工分享閱讀《喜樂少年》的感想及在課堂應用本報的經驗。 關懷兒童身心靈 甫入校長室,看到小桌子上擺放著近數期的《喜樂少年》,廖校長與受訪老師早已在等候。廖校長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建立穩健的語文基礎,該校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老師推薦不同報刊,學生可以自由訂閱,而《喜樂少年》則是唯一一份全體高小學生集體訂閱的報刊。廖校長翻開《喜樂少年》免費贈閱版(新學年初,本報送贈全港天主教小學的禮物),她微笑道:「我尤其欣賞《喜樂少年》的內容豐富,文字優美,這是一份質素優良的兒童刊物。本校全體高小學生訂閱貴報的計劃獲家長教師會的支持,我們亦讓家長了解訂閱計劃的目的。」 《喜樂少年》本著天主教教育理想,堅持以愛關懷每個小朋友,除注重語文知識,福音喜訊的元素更是不可或缺。聖經科主席楊藹儀主任說:「為配合天主教禮儀年,我們把貴報相關主題的聖經漫畫張貼在壁布板上,讓學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加深認識天主教信仰。」靈性培育組組長梁靄雯主任負責帶領基督小先鋒,在聚會中,她也選用本報關於聖人生平的專欄及聖經漫畫。梁主任又指出:上一個學年,在該校學與教發展小組的會議中,各學科主任一同商議學年的計劃時,他們參考本報「創作天地」的創作主題,發揮創意,如配合本年三月份的創作主題「音樂」,該校為高小年級舉行了「舊曲新詞」活動等。 啟發文字創作力 兩位普教中科主席蔡曼暉主任和朱奕主任,讚賞本報的「創作天地」版面,在閱讀課時,學生一起閱讀獲刊登的佳作。蔡主任說:「學生藉此學習欣賞別人的作品,並完成隨筆及仿作的寫作練習。我們鼓勵學生多投稿,這樣也推動寫作的氣氛。」朱主任指出近年《喜樂少年》設定創作主題,不但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刺激他們以不同的寫作形式,思考題目。她說:「除了閱讀小學生的作品外,部份學生更自發性閱讀為中學生而設的『青苗天地』,欣賞中學生的作品,這延伸學習的態度值得加許。」英文科主席劉美美主任補充說:「本校英文科屬校本課程,在準備教學材料上,靈活度更大。由於所有高小學生訂閱《喜樂少年》,在課堂上以貴報作參考資料,十分方便,例如關於英文文法和詞彙的專欄。我也鼓勵學生從『創作天地』中被選載的英文作品學習,學生也可嘗試配合主題投稿。」 該校邀請部份投稿獲選載的學生,於早會上分享作品及獲選載的感受,李美玲副校長難忘一位學生的分享:「這位學生以四川地震為題,寫作新詩。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關懷有需要的人,令我感欣慰!其實,這樣的分享也是品德教育的一部份。」(仨)   臨別前,廖校長和受訪師長問候和鼓勵本報工作團隊,這份心意實在令人感動,更可喜的是每週該校學生們都期待派發《喜樂少年》的一刻。廖校長高興地說:「學生們積極投稿,並樂在其中。優良的學生報刊能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擴闊學生的閱讀領域,有益身心。透過學生,我願家長都能認識《喜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