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20120108
icon10
聖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012.01.15
為保護而犧牲
  真福雅碧天在上一個世紀的巴西,生於一個典型的天主教家庭內,家中有八位兄弟姊妹,是德國移民的第三代後裔。 家庭的信仰培育,對雅碧天影響很大。作為農民的父母,要子女們都學會信、望、愛三德:對天主要懷信心、盼望及愛慕之情。作為天主教的基督徒,雅碧天很受教,行為舉止都彰顯基督徒的美德:有責任感的服從,不計較犧牲的勤奮、勇氣及自信。無論在家裡或在學校裡,雅碧天都能夠實踐敬天愛人的方針。比如,在家中協助父母的家務時,她懷著犧牲精神,超過了她的本份;與那麼多兄弟姊妹一齊生活,未免會有爭吵,可是當兄長們欺負她時,她卻會懷念耶穌被出賣時的痛苦,故願意忍受;甚至當有些同學故意要試探她的耐性,迫她反抗,她仍不會還手,使對方無計可施。她雖然長得漂亮,但從不會穿著誇張或刻意打扮,反而她保持了樸素及矜持的外表,更顯得她的美。 雅碧天特別愛研讀聖經的道理,雖然她年紀很小,但對天主的事理感到敏感及特別有興趣。她願意為天主的事理作出即時回應,並不會拖拖拉拉的猶豫不決,比如對初領聖體或首辦告解等重要事情,她很重視,懂得作出很深度的準備,所以第一次的領受聖體或修和聖事,都成為她很美麗的經驗,回味無窮。她說:「初領聖體是我一生人最美麗的一天。」因為透過領受聖體,她可以親自經驗天主的愛。在彌撒中的「聖餅」被祝聖,成為了耶穌的身體,使吃聖餅的人,實在是領受基督的聖體。雅碧天很明白:彌撒的設立,是耶穌捨命犧牲前的最後晚餐,所以每次彌撒,她也可以紀念耶穌的聖死及復活! 雅碧天十二歲時,父親的下屬襲擊她,更企圖侵犯她。雅碧天雖然只有十二歲,她極力反抗,而那位傷害她的人,因為怕她會告發,在爭執中刺傷她的喉而使她喪失性命。雅碧天因保護自己的貞潔而遭害,拒絕苟且偷生的生活態度,這也是殉道。   給師長的話 2013年的普世青年節將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其中一位主保就是這位真福雅碧天。期盼青少年學會珍惜及保護自己身體的寶貴價值。   真福雅碧天 Blessed Albertina Berkenbrock  (1919-1931) 【10月17日】  
kjy01_2011121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2.11
獻主會小學 擁抱天主的愛 親親小耶穌
  踏入為期四星期的將臨期,天主教信徒準備心神,慶祝基督降生成人的奧跡。聖誕節快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地迎接聖誕節的同時,你有沒有關心這位在馬槽裡誕生的聖嬰耶穌?   本報專訪)可愛的聖嬰安靜地躺在馬槽裡,祂的誕生證實天主對世人的愛。受訪的四位學生中、年紀最輕的歐陽靜每想起聖嬰耶穌,便會發出會心微笑:「小小的聖嬰耶穌令人憐愛,我想學習照顧小朋友,就如呵護聖嬰一樣。我也會用心照顧我的妹妹。」獻主會小學的四位聖嬰會會員潘俊傑、張家雄、張瑋時和歐陽靜,與本報讀者分享從聖嬰身上學習的感受。   奉獻愛德 每年聖誕節前,學校安排全體聖嬰會會員在聖馬善樂彌撒中心參與主日彌撒,彌撒後,學生在校內舉行聖誕聚餐和集體遊戲,一同慶祝聖誕。福音記載耶穌誕生的事跡,使家雄想起天使讚頌天主,印象深刻:「天使向牧羊人報喜訊,並讚美天主,這幕情景令我感動。我十分喜歡唱歌,去年,我跟家人報佳音,以歌聲傳福音。」 在常規聚會中,導師除了帶領會員參與以愛為主題的活動外,也會安排校外活動,如探訪老人院和暑期生活營等。提起聖嬰會的會規,四位受訪者齊聲說:「日日祈禱,天天讀經,力行仁愛,為主作證。」俊傑和瑋時最愛探訪老人院,俊傑微笑說:「服務長者是實踐愛德的機會啊!我們也探望住在安老院的獻主會神父,包括前校監孫益軒神父。」   祝福兒童 耶穌喜愛兒童,在兒童的心目中,對嬰孩時期的耶穌有甚麼印象呢?俊傑認為耶穌是一位謙遜的君王,祂誕生在簡陋的馬槽,而不是華麗的皇宮中。家雄說:「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幾經辛苦保護聖嬰,我覺得耶穌必定能明白父母的愛,並孝順父母。」 該校黎潔儀校長指出聖嬰會由前校監孫益軒神父於一九七五年籌組而成,讓四至六年級學生在課餘時參與宗教活動,認識福音。該會會員以聖嬰耶穌為模範,努力在生活中實踐愛主愛人的使命。該校牧民助理馮景豪表示:該會現有四十二位會員,兩年前開始,聖嬰會與該校基督小先鋒合併成為一個團體,這樣的轉變更豐富了活動內容。在聚會中,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認識聖嬰及學習耶穌的事跡,從而擁有滿載祝福和愛的童年。     各國各地的基督信徒以不同傳統習俗慶祝聖嬰誕生,該校校監、來自天主教國家波蘭的獻主會會士簡立和神父(Rev. Slawomir Kalisz, OMI)跟本報記者談笑風生,介紹家鄉預備和慶祝聖誕節的傳統習俗。 簡神父來港十四年,提起家鄉波蘭,臉上不禁流露想念之情。每年,當地天主教信徒十分重視聖誕節前的將臨期,等待聖誕節的來臨,簡神父說:「將臨期內,聖堂於清晨舉行特別彌撒,兒童自製燈籠,他們提著燈籠步行至聖堂參與彌撒。回想起小時候,兒童奉獻自己的善工給聖嬰耶穌,每次實行善工的時候,便儲存一些乾草,在子夜彌撒前,我們把這些乾草舖滿馬槽,這代表我們的心意——讓聖嬰躺在舒適的馬槽裡。」在聖誕節前,大部份家庭在家中擺放當地特式的馬槽(波蘭文稱為Szopka krakowska)(圖1)。 當地信徒在平安夜當日守齋,不吃任何肉類。簡神父笑說:「當天空中出現第一顆星,聖誕餐便開始,所以兒童都十分期待這顆星的出現。波蘭的冬天晝短夜長,下午四時許便會看到星星!」聖誕節是家庭相聚的節日,波蘭人在開始聖誕餐時,首先燃點室內的蠟蠋,一家之主的父親恭讀福音中描寫耶穌誕生的記載,家人一同詠唱聖詩,並彼此祝福。簡神父提到當地特式的聖誕餅(Oplatki):「我們拿著聖誕餅互相祝福,聖誕餅呈長方形,有點像彌撒中未被祝聖的麪餅。先祝賀對方,然後把對方的聖誕餅撕一小塊來吃,對方亦這樣做。」(圖2)擺放聖誕餐的餐桌上需預留一套餐具和座位,這是為耶穌或是登門造訪的客人而設的。 在波蘭,聖誕歌約有幾千首,都是當地傳統歌曲,內容講述聖子降生成人的事跡。簡神父哼著民族傳統的聖誕歌:「按照傳統,我們慶祝聖誕至二月二日獻主節(獻耶穌於聖殿慶日),在彌撒中,我們仍會詠唱聖誕歌。」(仨)    
kjy06-20111204
icon10
聖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011.12.04
不能再隱藏的秘密
聖亞密 (St Ahmed)(17世紀,於1682年殉道)【紀念日:5月3日】 亞密是突厥人,在十七世紀奧托曼帝國政府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檔案廳,擔任書法官一職。顧名思義,他的職責就是以漂亮的字體,抄寫官方文件。
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堡)是個多民族的城市。亞密的家中,有一位俄羅斯裔的女奴隸,她有一位老同鄉,也是奴隸。她們一起居住,都是很虔誠的正教(俗稱為東正教)基督徒。按正教的傳統,在彌撒中,有一些麪餅,不會祝聖成聖體的;在彌撒後,司鐸會祝福這些麪餅,讓教友帶回家中給因事不能參加禮儀的人。因為只有年紀長的那一位女奴,在大瞻禮可以去教堂參與彌撒,所以她回家時,順道帶了這些不是聖體的聖餅給她的同伴。
亞密每次都留意到女奴吃完聖餅後,她口中都會發出奇特的芬芳。追問之下,他才知道究竟。因此,他對基督的信仰產生好奇,以致他決定喬裝成為正教徒,去參與彌撒。在彌撒結束時,他居然看到司鐸祝福的手指頭,會發出光線射在每一位基督徒頭上,就是沒有落在亞密的頭上!自此之後,他接二連三偷偷地去參與彌撒,也看見同樣事情。他終於向天主降服,秘密地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加入正教會,儘管那不是奧托曼政府的國教。
一天,他和朋友飲宴,飯後閒聊時,他們討論甚麼是人生第一大事。有人說是智慧,有人說是家庭,還有人說是美食。輪到亞密時,他忽然充滿了神聖的熱情,他快樂地大聲喊說,「人生第一大事是相信吾主耶穌基督:這就是我的經驗!」
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知道他的基督徒身份,所以他的朋友聽到他這樣說,便先是驚訝,後是憤怒。結果因為這件事,使亞密被帶到法官前;因為作為突厥人,成為基督徒是違反國家的法律,他因而被判處死刑。 給師長的話 亞密家中的女奴們,對自己的宗教保持忠貞,默默地繼續行使正教徒的責任去望彌撒,看來不是很偉大的見證,只是盡自己的本份。她的行為卻也能夠使亞密受感動,阿密不但入教,更為信仰犧牲。所以,我們絕對不可輕看任何能夠為耶穌作見證的細微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