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a_20160501s
icon59
香港故事
2016.04.30
九龍塘的前世今生
從界限街往東走,經過旺角大球場及花墟球場,頭頂便是火車橋。以前火車站有油麻地站與九龍塘站,油麻地站即現在的旺角站(那時還未有「旺角」這個地方)。昔日九龍塘也只是個小去處,原址位於今警察體育會球場至大坑東遊樂場一帶。當時該處有個小池塘,附近有條村落,九龍塘因而得名。而當時西至石硤尾、東至九龍城以西一帶則被統稱九龍仔,九龍塘只是九龍仔的一部份,九龍塘村只不過是九龍仔西南的一個客家籍小村,位置大概在現今西洋菜街北段的警察體育會球場附近。九龍塘在十九世紀初被港府填平,塘水引流出三條水道明渠,分別在後來的南昌街、水渠道及窩打老道。那時該一大片土地十分荒蕪,人跡罕至。 在英國向清政府租借界限街以北地區之前幾個月,本地好些與洋人關系密切的華商得悉先機,便散佈謠言說租借後,港府會沒收私人土地。土著地主信以為真,紛紛把土地賤賣,於是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幾乎全線都給消息靈通的商人低價收購、囤積,以圖暴利。九龍塘也難逃這命運,村民賣地遷出,原來的九龍塘村便沒落、消失了。 1922年,一批英商計劃將九廣鐵路以東及與九龍仔毗鄰的土地,闢建為英國式花園別墅市鎮,於是,九龍塘的兩層高歐洲式別墅獨步全港,將英國鄉村小鎮複製到殖民地,吸引了不少西人和富裕華人在此置業。工程由英國商人義德(Montague Ede)負責發展,後來因為省港大罷工而暫停,再後來得到何東爵士的協助,終於在1929年完成。由於大部分投資者是英商,所以新開闢的十多條道路,幾乎都以英格蘭的郡縣命名,只有界限街北、瑪利諾修院學校旁的一條曲尺形馬路取名何東道,紀念他的功績。 1979年,地鐵觀塘線通車,設九龍塘站,九龍塘所指的範圍也逐漸接近現況。如今只有老一輩才稱石硤尾一帶為九龍仔,而窩打老道以東的九龍仔,則常被誤作九龍塘的一部份。九龍塘的盛名,已把九龍仔取而代之了。  
kjy08_20160410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4.09
創作天地〔2016.04.10〕:文章
謙遜仁愛 今年,我校的學習主題是謙遜仁愛,讓我也來分享一些看法。 謙遜是指謙虛、不驕傲和對人有禮貌。在學校,我們可以做個謙遜的好學生,尊敬師長。同學間要互相尊重,當取得好成績時,不要自滿。當發現自己有不足之處時,要向別人請教,並虛心接納別人的批評。在家裡,我們要尊敬長輩,禮讓後輩。此外,我們應做個謙遜的市民,對人要有禮貌,經常保持笑容。在公共場所,我們要遵守秩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應讓座給長者、傷疾人士和年幼的小童。 仁愛是指仁慈和有愛心。在學校,我們除了努力學習,還可以幫助老師,協助同學。同學間可以互相分享開心的事情,當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互相扶持和鼓勵。在家裡,我們要多關懷家人,為家人祈禱。我們還可以做個有愛心的市民,例如積極參加賣旗籌款活動,幫助老弱和有需要的人。此外,我們還應該珍惜地球資源,保護環境,使地球更美好。 我覺得謙遜仁愛令整個世界變得美好。 李樂兒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五B  我的難題 昨天,媽媽照顧我和妹妹的時候,家中的電話突然響起來。媽媽上前接聽電話,原來是姨媽來電,她告知媽媽:婆婆剛暈倒了。 媽媽對我說:「我要趕往婆婆的家,看一看她的情況,你照顧妹妹一會兒,我很快就會回來。」媽媽離家後,妹妹想拿我心愛的小狗布娃娃來玩。我感到很為難,心裡非常不願意,因為這個小狗布娃娃是婆婆在我一歲時買給我的生日禮物。它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也是我最心愛的玩具, 我從不允許任何人觸碰它。但是,我已答應媽媽我會好好照顧妹妹,於是我對妹妹說:「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願意和你分享。但你要小心,不要弄破它。」妹妹高興地回答我:「我會小心。」 正當我和妹妹玩得開開心心的時候,媽媽便回來了。媽媽看見我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便稱讚我是個好孩子及好姐姐。我感到非常開心。 李若萱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四C  與長者溝通 年輕人大多都不願意與長者溝通,有些年輕人會說:「老人家很囉嗦。」有些人甚至說:「老人家真麻煩。」 其實,長者的生活並不是像我們那麼多姿多采。我們活動自如,可以到處跑,但長者的各項機能開始衰退,他們會經常待在家裡。我們應多陪伴他們到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讓他們的身心更舒暢。 此外,與長者溝通時,我們必須花多點心思,耐心地聽他們說話。由於長者的聽力下降,有時候,他們說話的聲音比較大,我們也要體諒他們。 在公眾場所,我們可提醒長者說話時低聲一點,而不應嫌棄他們。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家中的活寶貝。 王瑞祺 獻主會小學 四B 窗外的景色 從同一扇窗向外望,每天的景色似乎千篇一律,但有幾次,我卻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住了。到底窗外有甚麼景色吸引著我呢?  第一次,我留意窗外時,正是日落的時候。我看見一個畫框,框內鑲著一幅描繪黃昏的畫。天幕漸漸變成橙色,再變成紫紅色,偶爾燃點著幾抹緋紅色的晚霞,而太陽則緩緩落下,慢慢消逝在白天中。在遠處,天與海連成一片,只剩下幾座山,吃力地打算把它們分開。 另一次,我看見另一種自然美──暴風雨的晚上。窗外下著大雨,整個天空都黑沉沉的。風成為了指揮家,指引大樹起舞,指引大雨傾盆而下,指引閃電敲響雷聲,好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  還有一次,那是深秋時候。馬路旁的樹上掛著一片片金黃色的葉子, 葉子寫滿四季的經歷,當了郵差的風偶爾來拿了幾片,送到別處去。海上刮起一排「白頭浪」,為精采的秋天打著拍子。 窗外的景物千變萬化,就如很多東西般平凡,卻一點也不平庸。我們要懂得欣賞周邊的事物,找出它們的價值。 馮彥豪 深井天主教小學 五A  一張相片 今天收拾房間的時間,書櫃突然掉出一張相片,原來那是我念幼稚園的畢業相。 回想三歲時,我剛剛到幼稚園上課,我和一群像呆瓜般的同學坐在教室,呆呆地聽老師講授一些簡單的字詞。有的同學托著頭,像在發白日夢,有的同學東張西望,有的同學像木頭人一樣,動也不動,樣子很是惹笑呢。 漸漸長大,我們不再是那麼呆瓜了,因為我們開始互相認識。學校門外有一個大平台,老師有時會帶我們到這平台玩遊戲、吹泡泡……想起有一次吹泡泡,有一位同學倒瀉了肥皂水,她還在哭呢。吹泡泡時,有的同學很幼稚,他們在追泡泡呢!  每逢放學後,我就會和我在學校結識的好朋友——謝樂瑤和葉曉柔, 一起在平台玩耍。我們有時玩捉迷藏,有時玩跑步比賽。最令人發笑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們找到了一處後樓梯,我們一起到那兒扮冒險。但那兒有很多蝸牛,每次一看見蝸牛,我們就會逃跑。 我曾經問他們:「畢業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嗎?」這問題對於這群純真可愛的朋友來說,真是一條極簡單的題目。他們不約而同地說:「當然是!哪還用說嗎?」如今,我們到了不同的小學,很久也沒見了。有時候,在街上遇見他們,他們的樣子也變了,我差點兒不認得他們了。 我真的很懷念從前在幼稚園的生活,大家都天真爛漫,不用顧慮些甚麼。記得校長邀請我在聯校畢業典禮代表畢業生致辭時,我說:「大家好!我是葵涌分校畢業生。時間過得好快,我們已經完成幼稚園學習生活,準備今年九月份升上小學啦!」至今,這句話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想不到時間一晃而過,眨眼間六年過去了,我也快要小學畢業了。 看著相片,我呆呆地進入沉思中,真希望停留在幼稚園的快樂時光中,一直停留著、停留著……  梁雍琦 荃灣天主教小學 六A  尊重與包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中,尊重與包容兩者均是不可或缺的。懂得彼此尊重,便能夠包容彼此的缺點,這就令社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尊重是甚麼呢?某套電視連續劇曾經有一句話:「和諧並不是一百人說同一句說話,而是一百人每人說一句不同的說話而能夠互相尊重。」這句話正好說明何謂尊重。尊重就是即使對方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我們也必須互相尊重和體諒,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看,而不是一味排斥謾罵。尊重別人的看法和感受,從而了解他們的出發點,那不是更能擴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嗎?  先不說世界上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政治理念,即使在香港這彈丸之地,也是一個多種族和宗教的社會。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種族、宗教和政治背景不同、以至生活習慣不同而對別人心生厭惡,甚至排擠他們。對此,我們更應互相尊重,從而有包容的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與包容是互為緊扣的。就以德蘭修女為例,她並不因為難民種族背景的差異而決定是否去救助他們。她視人人平等,對不同的人也予以尊重,並包容貧病的人,令世界充滿愛。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包含這個意思。 人應有寬闊的胸懷,人與人之間相處更應堅持這種原則,尊重他人, 擁有包容的心,社會才會更融洽和諧。 鄭焯榆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 六A  我領洗了 三月二十六日,我和姐姐一起在聖十字架堂領洗了,成為了基督徒。我感到十分高興,幸好我沒有哭出來。 我在領洗前的幾個星期已經開始準備,導師教導我們領洗當天的禮儀,禮儀中要說、要背誦甚麼禱文,怎樣領聖體等。由於我已很熟悉領洗的程序,所以我很期待領洗。 到了領洗當天,我十分緊張。當天下午,我和其他候洗者在聖堂綵排了兩小時。那時候,我很累,差點兒睡著了呢。幸好,領洗時,我的睡意過了,精神奕奕。除了領受聖洗聖事,我還領受了堅振聖事和聖體聖事。 當我排隊準備領洗時,我的心怦怦跳,我的手冒出汗來。我戰戰兢兢地走上聖水池,神父宣讀我的聖名Bakhita後,便把聖水倒在我的頭上,我頓時感到很愉快,不再緊張了。我也感到非常輕鬆,心想:真好,我的罪已被赦免了。想著想著,我快領堅振聖事了。我跟著隊伍來到祭台前,神父用聖油在我額上劃十字聖號。這些油不但香,還很涼快。天父,謝謝祢啊! 到了領聖體的時刻,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步往祭台前。不過,我的手似乎不合作。怎樣擺放也不自在,差點兒忘記在領聖體後說「亞孟」,幸好最後能順利完成。 領洗當天,我到晚上十二時才可以睡覺,但我很高興可成為一位天主教徒。天主啊,我答應祢一定會做個好的基督徒,我一定不會辜負祢對我的期望。 周幸希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四A  我和家人失散了 今天,媽媽帶我和弟弟到嘉年華會拍照和玩耍。 我們看見一位卡通人物,正在拿著很多圓圓的氣球送給可愛的小朋友。小朋友們感到很開心。接著,我看見一位好像老師的男生,正在表演拋球。我一邊飛快地跑去看他的表演,一邊說:「真厲害!」忽然,我發現媽媽和弟弟不見了。我感到很不開心,也很害怕。於是,我急忙尋找別人的幫忙。 忽然,有一位警察走過來。我說:「我看不見媽媽和弟弟。」警察知道了,便立刻和我一起拉著手去詢問處,等待媽媽和弟弟來。 媽媽看不到我,她也很著急。媽媽按著地圖,到洗手間、動物園、游泳池、餐廳和出口附近找我。媽媽和弟弟到詢問處看見我時,他們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們大家一起說:「謝謝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說: 「不用客氣!」 那天,我們玩得很開心。   程顥瑋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二C  
kjy12a_20160320s
路上風景
2016.03.19
淡淡的三月天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中學時代,《杜鵑花》是我們經常唱的一首歌。 唸大學時,踏進三月,紫紅的、粉紅的、雪白的,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中大的校園到處可見。 位於九龍塘窩打老道的瑪利諾修院學校,校前的斜坡上,也植滿杜鵑花。每次乘車經過,都有驚豔之感。 如今,每逢三月,看見盛放的杜鵑花,這首悅耳動聽的歌曲,仍不時在耳畔響起! 《杜鵑花》寫於1940年,是廣東作曲家黃友棣在抗戰期間所作的名曲,歌詞原是中山大學哲學系四年級學生方健鵬(筆名方蕪軍)所寫的一首詩。詩寫得純樸真摯,於是黃友棣為之譜曲,寫成一首頗具民謠風味的抒情歌,其後由藝專音樂科的學生以無伴奏合唱的方式演唱,豈料觀眾反應熱烈,他也因此而名噪一時。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不少年輕人要走上戰場,保家衛國、奮勇殺敵。歌詞描述後方的一位小姑娘,她惦念著在前方作戰的情郎,盼望他能凱旋歸來。   今年 村家小姑娘 走向小溪畔 杜鵑花謝了又開啊 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 遙向著烽火的天邊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國難當前,這首歌正道出了無數老百姓的心聲,所以傳唱不絕。 中國的杜鵑花,至少已有千多年歷史,大多在春季開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此而得名。據說唐代詩人白居易對此花情有獨鍾,除了寫詩頌讚,還親自栽種杜鵑花。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在杭州時,亦寫下了《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一詩,可見他亦愛此花。 除了文人雅士,一般中國人都喜愛杜鵑花。明代萬曆年間的名士高濂,在《草花譜》云:「映山紅若生滿山頂,其年豐穩,人競採之。」人們認為杜鵑花繁茂豔麗,寓意豐盛安穩,尤其是紅彤彤的杜鵑花,更具「繁榮吉祥」的象徵。  
kjy07_20151018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10.17
創作天地〔2015.10.18〕圖畫
聖母對我們的愛 張珞芹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二A  楊竣傑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二A    我與家人的快樂片段 劉宇彤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 五B 恐龍世界 卓穎 瑪利曼小學 一A  我愛香港 嘉行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 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