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1092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9.24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環保教育 培育學生愛護生態
(本報專題)溫室效應、海嘯、旱災……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學生紛紛說出各種氣候變化所帶來生態禍害的例子,並指出這些都是大自然提示人要重回環保生活的警號。9月1 日至10月4日(聖方濟瞻禮)「關愛受造界時期」,我們可以怎樣度環保生活,去關愛這個由天主所創造的生態呢?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常識科設有校本課程,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內,每年會用大概六至八節課去學習不同主題的環保教育課程。 常識科科主任郭文楓說:「我們會走出課室到校園不同地方」, 因為校內有不同的設施,扣連不同的課程主題,讓學生在校內也能認識生態課題。 踏單車發電 認識清新能源 六年級學生余靖雯踏著學校二樓「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內的發電單車時說,這部單車十分受同學歡迎,每逢小息都會吸引同學排隊輪候。學生在踏發電單車,牆壁上的燈會相繼閃亮,在運動消閒之餘,又學懂動能轉電能的再生能源原理。 要費力踏單車發電,也讓余靖雯體會到產生電力不容易,從中也明白要節約用電。這亦啟發她嘗試用其他方法產生電力,例如是跟著資料用薯仔發電。 清新能源教育中心還展出學生的再生能源展品,讓學生透過實物去學環保,這包括以太陽能發電的電動車;更有一間水冷伺服器室。副校長連雲龍指出,伺服器從早到晚運作,會產生大量熱能, 而水冷伺服器透過水的流動,加上散熱風扇、水泵以及大型的水箱,把熱能從伺服器帶往屋外,減少冷氣機製冷的用電量。 六年級學生在學習「可再生能源」課題時,便會從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及天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近距離接觸可再生能源系統,並了解能源危機以及香港再生能源情況。 園藝達人服務智能溫室 這間綠色校園還設有智能溫室、再生紙中心、環保飯堂等,讓學生實踐所學。 在小息時,六年級的陳柏盛會到智能溫室的工具架,拿起水壺或戴上手套,為植物灑水又或拔雜草,因為他是學生環保團體園藝達人的一員。學校有綠化天台花園和智能溫室,在這裡學生可水耕或泥耕種植,而園藝達人、一班對園藝有興趣的學生,日常便幫忙農務。 每星期內,10多位園藝達人輪流當值,打理溫室,例如在播種後、收成前的主要職責便是為植物灌溉及拔雜草。別看拔雜草這工作繁複沉悶,這竟是園藝達人楊耀輝最投入的工序。 「拔雜草時,我會順便去找怕醜草( 含羞草)。」六年級生楊耀輝,喜歡觀看怕醜草被觸碰時葉子閉合的反應,被這有趣的植物所吸引, 而每次拔雜草時去找含羞草,也成為了他忙裡偷閒的時光。 要控制溫室的溫度,園藝達人陳梓韜特別介紹水簾冷氣板。「水向下流時,當風吹過,便會使室內的溫度下降」。學生種植蘆薈、香草、辣椒種子等,而這些植物也於早前校內的義賣活動中售出,十分有意義。 除了園藝達人外,學校還有多個學生環保團體, 包括環保大使、堆肥大使等。環保大使林迪在學校負責推廣環保活動,也「向同學宣揚保育動物的信息」;而其他團體則管理堆肥活動、負責監察午膳廚餘等,多方面在校內推動環保。 從生活細節培養環保習慣 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環保?「我會用洗淨了的杯麪杯來種植物」、「我會用零食罐頭裝文具。」兩位六年級生余靖雯和劉珈汝,分享他們如何在家中實踐環保生活時,都提到環保的一個主要方法——「循環再用」。 近年學校推行STEM教育,其中便教導學生「循環再用」這概念。課程發展主任殷潔瑩老師指出,課堂中也會教導學生重用物資來製作新物件,包括利用環保物料例如膠樽、廁紙筒及飲品盒分別來製作船隻及車。 如果大家日後有機會參觀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便可看見到用飲品鋁罐改造成的花盆、以破爛相架化身而成的鏡子,以至用上舊網球來包裹的椅腳保護地板。連副校長說,學校帶頭重用物件,「從細節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的習慣」。 「聖方濟亞西西強調人與受造物之間的關係。」署理校長李國釗表示,學校一向致力培育學生效法生態主保聖方濟,學懂愛護大自然。李校長希望,學校的環保教育能讓學生從學校生活,領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5_20210228_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1.02.26
牛年到
上期的文章介紹過關於十二生肖的繪本,牛年到了,讓我們談談牛這種動物。十二生肖的動物中,不少是好吃懶做的傢伙,但牛生性勤勞樸實,是農夫的好幫手。這次我便會介紹兩本有關牛的繪本。  《牛要去哪兒》 一頭從中國古畫中出走的牛,為了尋找同伴,遊走於名畫之中,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韓滉《五牛圖》、埃及墓室壁畫、描繪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經典場景的《掠奪歐羅巴》、畢卡索筆力強勁的《鬥牛》、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牠與其中的人與動物互動,帶領讀者欣賞古今中外有關牛的名畫。 牛在尋找同伴的過程中走入名畫, 可說是別有一番妙趣,既讓讀者飽覽不同的媒材和藝術風格,作美育的啟蒙,也能激發讀者對藝術的想像力。這是典型的「找同伴」繪本,意味故事主角想要認識自己、尋找身份認同。近年來,藝術常被視作心靈治療的良方,很多人也從藝術創作中得到療癒和安慰,發現更好的自己。作者以藝術作品造就這趟尋找自我的旅程,有如現實世界的寫照,實屬巧思。  《希望牧場》 繪本中的故事以真實事件為藍本。2011年3月11日,日本因地震引發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事故,居民紛紛離開福島,包括當地的養牛人。大批牛隻因沒人餵飼而死亡,也有一些牛因肉已被污染無法食用,而被殺掉。繪本中的主角也是一位養牛人,但他選擇對牛不離不棄,即使牛肉肯定賣不出去,他也堅持繼續餵飼,他的牧場因此被稱為「希望牧場」。 在昔日以務農為生的日子,牛是農夫的好幫手。牠吃的只是草,卻刻苦耐勞,辛勤的耙地、背重物,讓人享用田裡的莊稼,自己的肉還要成為人類的食物, 可說是一生也為人類服務。你說人類該把牛視為工具,還是朋友?故事中的養牛人就把牛視作朋友,即使牠們再不能帶來利益,他也願意繼續飼養這些牛,珍惜牠們的生命。今年是牛年,牛既勤勞又樸實, 我們也想想牛的好,學習牠的美德。  繪本看世界 在我們普遍的印象中,牛是溫馴又樸實的動物,但原來牛也有凶暴的一面,展現於鬥牛活動中。鬥牛是西班牙的傳統活動,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紀。鬥牛的過程中,鬥牛士會拿紅布來挑釁牛,然後札槍手以綁有緞帶的札槍刺在牛背上,惹牛生氣,最後由鬥牛士展開鬥牛與屠牛,把劍刺向牛背,直入心臟,結束牛的生命。鬥牛活動近年引來不少爭議,很多人認為這活動殘酷、野蠻和血腥,西班牙某些地區也已禁止鬥牛活動。  原來鬥牛也曾成為繪本的主題,就是我們熟悉的《愛花的牛》。主角費迪南是一頭只愛聞花香的公牛,根本沒有興趣成為鬥牛,卻陰差陽錯被選中,送到鬥牛場去。正當全場觀眾都期待目睹費迪南與鬥牛士的精采對決時,牠卻慢條斯理地坐下,嗅著觀眾席上傳來的花香。鬥牛勇士被氣得跳腳,最後費迪南被送回老家,繼續靜靜地坐在橡樹下聞花香。這繪本曾一度被視為禁書,但現在已成了繪本中的經典。   《牛要去哪兒》》 作者/繪者    : 利雅君 出版社            : 格林文化 ISBN                 : 9789861893983 《希望牧場》 作者/繪者    : 森繪都 繪者                 : 吉田尚令 出版社            : 小魯文化 ISBN                 : 9789862115978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a_20201108_s
歲月輕狂
2020.11.06
從電影學信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指的並不是疫情。第一波是指小女兒近幾個月忙於小一入學面試,作為家長當然絞盡腦汁為她作最好的準備和訓練,剛剛衝了第一輪,現在算是可以唞一唞,回一回氣。誰知這個十一月份就是大女兒學校考試月,於是第二波便把所有注意力放到大女兒的學業上。始終只有七歲、加上上半年完全沒回校上課,突然要回校考試,家長都要幫一把,起碼引導着溫習的方法。 就是這樣,兩個女兒輪流着忙碌,我和太太也互相分工。就在上週五晚上,兩個女兒突然一起問我:「這段時間我們也很努力,所以也一個多月沒看過電視。這個週末我們可以看一齣電影嗎?」望一望家中的電視機,的而且確鋪滿灰塵,雖然從來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但眼見未來一個多月也沒時間可以看,便答應了。到了週六早上, 小女兒出外上音樂班,便決定利用這段時間讓大女兒看電影。打開電影串流網站,萬花筒般的選擇下,她居然選擇了《Life of Pi》! 只有七歲,為何會選擇這齣電影!太太閱讀過原著、我亦在飛機上看過電影版,表面抽象、內涵高深,那豈不是要不斷解釋給她聽!  陪她看着,才醒起電影開端,是講述居住於印度、家中擁有一個動物園的主角男孩對各個宗教信仰的好奇和興趣,於是不斷轉變信仰,包括天主教。最後舉家帶同動物園的動物坐船移居加拿大,卻經歷大風暴,但主角反而驚喜萬分,向上天祈求希望可以把風暴的威力增強,最後當然沉船了,他的一家葬身大海中,只剩下他、老虎、猩猩、斑馬和鬣狗 待在救生艇上,掙扎求存。這個男孩當然內疚萬分,認定是自己的祈求害了自己的一家。看了半齣戲已一個多小時,於是我暫停了,留待下次有機會再看。這時大女兒問:「爸爸,是否我向天主祈求的都一定會發生?我怕我祈求了錯的東西。」 五歲小女兒則揀選了另一齣真人真事電影《Soul Surfer》,講述一名美國滑浪明日之星少女,卻因一次練習時被鯊魚咬掉了一隻手臂。之後努力憑着意志、毅力、信仰和一次在南亞海嘯後當義工的經歷, 重新在滑浪板上站起來外,更把這個正能量傳揚給其他人。之後小女兒問:「爸爸,天主選擇的道路和經歷,一定是對嗎?」 我回答他們:「爸爸就是對你們有信念,本來從不讓你們看電視,結果今次證明我的信念是對的!因為你們都從電影欣賞中, 學懂反思的睿智。不過答應我,看畢這兩齣電影後,便要開始上初領聖體班,因為爸爸真的招架不住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3_20181007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8.10.05
「山竹」的啟示
早前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帶來史無前例的破壞:大廈搖晃、大樹倒塌 擋路、建築物玻璃窗碎裂......颱風過後, 交通癱瘓,學校停課兩天。如此強勁的風力,實在前所未見。近年極端天氣愈見頻繁,風災、旱災、暴雨成災,世界各地時有發生,彷彿地球正在向我們表達不滿。「山竹」走了,我們需要善後之餘,也應反思當中帶來的啟示。  《地球媽媽生病了》  地球媽媽生病了,她渾身發抖、大聲咳嗽,導致地震;她頭暈發熱、額頭燒得滾燙,地球也火熱起來;她打了噴嚏,引發颶風海嘯。幸好有一個男孩很想救救地球媽媽,他喚醒了世界,人們開始溫柔地對待地球媽媽,讓她慢慢地好起來。  人類運用大地的資源,地球就像母親,供應我們的所需,但我們怎樣回饋這位媽媽?書中其中一句很值得反思:「在發展的名義下,人類是不是走得太遠了?」這正好與印度聖雄甘地的一番話,有異曲同工之效:「地球能提供所有人的需要,但卻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貪婪。」(“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 人類過度消耗資源,已超出了地球所能負荷的。地球媽媽怒吼了,產生極端天氣來表示她的憤怒。讓我們一起檢視自己的消費和生活模式,以行動來安撫地球媽媽吧!也許這還不算太遲。  《塑膠島》 人們手裡捧著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些東西被用完、丟棄以後,有些沿著河川,一點點進入大海;有些在颱風或海嘯來的時候,跟著大浪湧入海裡。海鳥和其他海洋生物, 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甚麼,於是開始咬咬看,或把它們蓋在身上。美麗的海洋被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污染了,海洋生態也被破壞了。 「山竹」襲港期間,沿海地方巨浪拍岸,一併把海洋垃圾帶到岸上,當中竟發現了二十多年前的塑膠水樽和快餐店的發泡膠包裝盒,有人傳神地形容這現象有如「大海反肚」。近年海洋垃圾不斷增加,塑膠廢物、工業廢水充斥海洋,危害海洋生態。塑膠難以分解,根本不會消失。扔垃圾的人以為眼不見為乾淨,卻只是把問題轉移到其他地方,愈來愈多的海洋生物因誤吃塑膠製品,或被海洋垃圾纏繞而死亡,我們忍心看到海洋生物如此受苦嗎?我們願意看見美麗的海洋充滿垃圾 嗎?其實我們也能為保護海洋環境出一分力:盡量實踐減廢、重用、回收;隨身帶備自家水瓶,減少使用即棄餐具,你我也能做到。  《更少得更多》  兩棟小小的房子裡住著兩兄弟。哥哥忙著買名車、名錶和名畫,他還蓋起一棟棟的大房子,但不管買得再多,房子蓋得再大,他總是覺得不夠。弟弟則喜歡坐在樹下,享受悠閒的時光,附近的孩子都愛來找他玩, 聽他彈結他或是看他變魔術。他的小房子雖然簡陋,但時常充滿歌聲和笑聲。  故事中的哥哥過著奢華的生活,卻不與人親近,孤獨又寂寞。弟弟隨遇而安,享受大自然並與人親近,生活反而輕鬆愜意。照顧肉身需要是必要的,但更高層次 的追求應是讓靈魂也變得富足。再者,我們也應思索人類應以哪種可持續方式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多」與「少」該如何衡量?  你又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