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_20180930sb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8.09.28
沙畫的生命教育
上次談到天父在以沙說故事,祂在編寫你我的生命故事。以下三句話將表達沙畫對我在信仰及生命教育的啓發。 「過去讓它過去」人生由時間片段組成。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段段時光合起來,叫作人生。沙畫則以動態呈現。上一幅剛留下印象,下一幅已經展開,這是流動的畫藝。 在教學過程中,我遇過學生要變化下個沙畫畫面時,不願放棄前個畫面,不斷想前一個畫面的不好。這有礙發揮新的創意;所以,我會提醒沙畫研習者,Let it be! 「過去讓它過去」,你不能改變前一幅沙畫,正如我們不能只是回望過去;就讓沙畫教會我們,輕輕擦掉上一幅沙畫,展開新的一幅,過去讓它過去!新一頁,讓它更美! 「過程用來享受」不少香港人都曾夢想成為「人生勝利組」!家長渴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從學業到興趣,都想拿第一;當人太重視「成績」與「結果」,會忘了「過程」是可以享受的。此文化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功利心態,否定了藝術的原意。 完成作品固然重要,但過程帶來的啓發和體驗更寶貴。故此,我重視營造快樂和自由的教學環境,這是傳統教育所缺乏的。我甚至會鼓勵孩子play with sand,有段「與沙做好朋友」的時間,去享受過程。沙畫如人生,忘掉結果,慢慢享受過程,更美好! 「過錯帶來創意」重視標準答案的教育,讓人以為跟從標準答題技巧,便叫掌握學問。教育家Parker Palmer曾說「Good Education is to create space for people to explore」,教育本是給予空間,讓學生探索、求知和表達創意,過程本來就容許學生犯錯的,且沒有萬全的標準答題法。 在一次沙畫班「與沙做好朋友」時間,我邀請孩子們畫他們心想的,其中一個女孩遲遲不肯動手;她其實畫得不差,卻不斷問我,老師,我不懂畫甚麼。後來我發現她並非不懂,而是怕錯,我鼓勵她隨心畫,她還是不願意,非得要我給「標準答案」去指示,她才肯畫,在畫的過程,她仍很緊張,要確定沒有做錯。我感嘆年幼的她,竟有如此「包袱」,深怕做錯。我們的教育是否缺了甚麼?所以,我常說「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but only good or better」。創作沙畫,別太早說「對錯」, 嘗試享受天馬行空,讓創意飛起來! 盼望這三句話,能帶給大家生活與藝術的共鳴和啓發! 最後,感謝天父讓我在此分享「沙說」的故事與生命教育, 希望將來能與你們有更多交流,一起體驗沙畫藝術的美好。  (全文完) 
kjy04_20180923sb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8.09.21
祂在以沙說故事(二)
上次談到我在四年前有機會成為全港首辦為退休人士及長者而設的沙畫工作坊導師,我喜歡愛因斯坦一句至理名言「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這是很真實的,若果我們沒有嘗試過,又怎會知道自己成功與否,本著這種信念,我決定接受新來的挑戰。這句說話也令我想起學生們常以 「Mistake!Mistake!」如此稱呼我,說到此你心裡一定很疑惑,何來學生會如此稱呼老師,就讓我說說這個稱號的由來。在當沙畫導師的初期,我也是抱持嘗試的心態,思考沙畫課程是否需要調節以配合「老友記」的手眼協調、思維模式,後來我發現這些考量其實是出於我對老友記的前設,跟首班退休人士及長者學員互動接觸過後,我有了深切的反省和體會。我們很多時也誤以為創意一定會隨年日減退,創意思維是年輕人的專利,但其實不是,「Mistake」寓意「Miss 的」(我的名字是胡藹的),就是我首班的老友記學生幽默地構想出來的,憑藉這個創意已推翻了我對老友記舊有的框架。教學當中我經驗到沙畫能幫助長者們說出他們生命的故事,不但能助人抒發情感,更建立了他們的自信;因著這份滿足感,我一邊當全職護士,一邊投身沙畫教育及表演,在接受不同的訪問以及帶領學員表演的過程,我慢慢萌生了當全職沙畫師的夢想。 我夢想我的人生,能藉著沙畫藝術,將 天父的愛與喜樂帶到人群當中。天父聽我禱告,今年開始,因著一些機緣巧合下,我毅然放下了多年穩定的全職護士工作,開始了全職沙畫師的表演及教育事業,我懷著一顆單純的心,盼望這藝術能祝福別人。我也成立了推廣沙畫的臉書專頁「Sand Tales 沙說」,讓人看到天主如何以沙畫說故事;例如最近我在專頁上分享我在兩個安息禮拜中,為逝者親人以沙畫述說故人的故事,為親友帶來很深刻的感動,嘗試喚醒人們反思生命的價值,珍惜眼前人,感恩所擁有的, 非著眼於缺失的。   正如「沙說」的名字,我深信天主一直 都用我們的生命說故事,以生命影響生命。天父藉著沙向我說故事,我也樂意繼續讓祂在我身上寫那未完的故事 ......(待續)     
kjy04b_20180916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8.09.14
祂在以沙說故事(一)
這是天父世界,祂創造的天下萬物都在述說著祂獨有的故事。 每粒沙都有獨特故事 你知道嗎?世上沒有一粒沙與另一粒沙是完全相同的,即使藉著沙粒,也彰顯了祂精密的設計與奇妙的計劃。   同樣地,世上找不到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天父在各人身上有著奇妙的計劃。祂就是那位最厲害的畫家,在我們身上要畫一幅驚世的作品,說一個嘖嘖稱奇的故事。   而我的故事與天父和沙也有直接關係……    我叫胡藹的,雖然從小就認識天父,但小時候也覺得自己也像沙粒一樣,不太顯眼,沒甚麼特別。   中學畢業後,在大學修畢了護理及社工, 一心揉合兩種專業投身在護士的工作上,以望能關顧病人的身心靈健康。   和大部份香港人一樣,我也渴望平凡安穩的生活,這也是以往的職業所能給予我的;閒時我也有發展興趣,以及參與義工服務等,希望為人生添上多一點色彩。    然而,天父要在我身上寫更奇妙的故事。   天父的手在奇妙帶領 故事發生於六年多前的一個春天晚上,我欣賞一場現場沙畫表演,那天我深深被震撼, 感到這門藝術非常奇妙——透過藝術家的手, 將沙散落於燈箱之上,以光影技術反映出來的沙粒變化,構成一幅幅連貫的圖像,在述說一個溫暖的故事。當時,我對自己說,有天我要學習沙畫;怎料沙畫家即場招生,深受感動的我立刻報了名,由開始只是多一門興趣,慢慢被沙畫藝術獨有的魅力所吸引,那天開始到現在便無間斷的去探索和認識沙畫藝術。   經過兩年研習,老師認為我有能力教學, 給予我機會成為全港首辦為退休人士及長者而設的沙畫工作坊導師,那時我在想,這個機會是難得的,天父賦予的恩賜也得好好運用,我欣然接受這新任務,看看天父要在我身上寫怎麼樣的故事… … ( 待續) 
kjy01_2017051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5.13
花地瑪聖母 顯現100周年
(本報專題)適逢今年是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周年,鮑思高出版協會──良友之聲出版社為此舉辦香港與澳門中小學,以及香港堂區主日學的相框設計比賽,宣揚花地瑪事跡及其意義,推動對聖母無玷之心敬禮。頒獎典禮於四月二十九日假嘉諾撒聖瑪利學校舉行。 主日學親子組冠軍高紫妍 ── 聖猶達堂 高媽媽決定與女兒紫妍參賽時, 就讀天主教學校的弟弟立即詳細把花地瑪顯現事跡告知一二,原來老師曾在在課堂中講述事件,令弟弟取得事件其中兩個重要的資訊──火球般的太陽及恭念玫瑰經。紫妍在相框上畫上太陽及貼上自製的紙玫瑰,弟弟則貢獻了念珠上的十字架。紫妍希望日後能學習誦念玫瑰經,高媽媽表示十分樂意教導。媽媽補充,「參加了這次親子組比賽,自己對聖母顯現除了有深入了解外,亦可與子女一同設計及完成作品,是很值得的。」 高小組冠軍郭珮瓏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珮瓏透過視藝科老師在課堂中講解,以及在互聯網上取得有關花地瑪聖母顯現的資訊,例如村長為取得聖母預言,把三位牧童困在房中。她說:「若我是其中一位被困牧童,我會祈禱『祈求天父賜給我力量,相信天父,相信自己。』每晚,我都會與天父爸爸及聖母媽媽傾訴心事,訴說每日所發生的事情。」珮瓏對於有機會參與這比賽,覺得非常高興,她分享提交作品時的情景,「同學看見我的作品,都表現驚訝和欣賞,當時我內心真的開心到飛起來。」 高小組亞軍張學研──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當公布比賽成績時, 我感到很高興,猶如奇跡發生在我身上。」學研談及她的創作意念,是來自她曾看到一個鑲滿鑽石的相框,「因為它閃閃發光,吸引我留意相框內的相片。」因此,她參考此意念,更取得網友棄掉的物料製作參賽作品,然後製造出閃爍觸目的相框,呈現相框內花地瑪聖母的圖片。學研說她對聖像很感興趣,「每當宗教科老師講解天主教聖人事跡時,我都會特別留意,也留著小小的聖像畫作為書籤,更不時走到學校聖堂內的聖像前祈禱。」 高小組季軍李樂儀──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  對於花地瑪信息, 樂儀對祈禱及悔改有深刻的體會。她的作品是以雙手合十提著念珠來表達祈禱,「這個創作意念,如同今年我在復活節時欣賞的沙畫影片,藝術家利用沙畫表達耶穌被釘十字架及復活, 當中的人物都是手持念珠來祈禱的。」對於悔改,樂儀表示:「有時候,我對媽媽的態度不太好,藉著媽媽的提點與不斷的自我反思,我也感到悔意,因此嘗試改善自己;今年的母親節,我考慮送一張親手繪的畫給媽媽, 作為母親節禮物。」 鮑思高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斐林豐神父表示,透過此比賽,小朋友與家人能欣賞花地瑪顯現的奇妙事跡,是非常有意義的。鮑思高出版協會社長梁熾才神父認為,家長或師長必須向小朋友悉心解說花地瑪顯現的信息,才可透過相框設計,把信仰傳揚開去。 事件中,小牧童與成人的角色有別。斐神父回憶說: 「天主、聖母挑選了三位年齡分別為七、九及十歲的小牧童傳達重要信息;為當時年齡相近的我及其他小朋友來說,是相當吸引的,因為天主喜愛把奧跡啟示給小朋友。」但對成人來說,花地瑪顯現事件卻甚具挑戰性,斐神父說:「為當時的聖職人員及成人而言,他們必須具備謙遜的態度,才能注意到三位牧童所說的話。如同主耶穌曾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做。』(路十21)」 梁神父則提醒,「現代人對天主、祈禱、罪的意識相當薄弱,藉著一百周年的契機,可讓人認識花地瑪,在聖母帶領下接近天主,加深對天主的認識。」他續說: 「學生們要謹記勤做補贖克己,盡力做好家庭與學業本分,聆聽父母及老師意見;也要時時祈禱和誦念玫瑰經,好能更接近天主;同時把自己奉獻給聖母,走向救恩的道路。」 公教畫家劉婉婷認為小孩是最佳的藝術代言人。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小孩隨心所欲,擁有無限創意,在適當的機會下,小孩更能發揮意想不到的藝術創意,如同是次比賽一樣。她發現參賽作品水準甚高,令人驚喜,「有學生利用馬賽克技巧設計作品,製作者必須具有堅忍和耐力,放棄玩樂而去完成作品,如同耶穌本著犧牲精神,被釘十字架般。」對於是次比賽中的親子組別,劉認為父母與孩子結伴參賽,在創作過程中,透過互相合作、商討、聆聽與接納,對雙方關係必有得著。(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