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20522new_fade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2.05.22
蓄積分 換獎品
明愛樂恩學校近年推行「樂恩無限分獎賞計劃」。這計劃以銀行信用卡蓄積分的理念作為藍本,學生賺取一定的積分便可以換領獎品。要消費才能儲積分嗎? 不!陳韻如老師說:「學生只要在品行、服務、學業等方面有良好表現,就可以賺取積分。」   學生有很多方法去獲得積分,例如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表現、進行不同的服務、在早會上分享等。陳老師表示由於學生要做數次服務,才能儲到一定積分,這無形幫助學生建立好習慣,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學生只要儲滿不同積分,便能換取零食、日用品、文具等等種類的禮品,例如100分便可以換白色短襪一對,120分可以兌換朱古力,550分兌換筆袋,獎品種類繁多,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此外,還有兩個比較特別的獎勵。其中,如果全班學生每人付出300分,便可以申請班上凝聚活動, 陳老師說:「有些同學希望可以留校與同學玩桌上遊戲,有些想與同學一同參與珍珠奶茶聚會。」可惜近年因疫情關係,這個獎項暫時未有班級換取,但陳老師見到同班同學之間會互相督促,一起更優秀地成長,感到恩慰。   學生除了可以用積分換零食,增加與同學相處的機會外,還可以用積分換取一個參與慈善活動的機會。「學生現在還未有太大力量, 回饋社會。」但陳老師指出,只要同學拿出300分,學校便會以學生的個人名義,由校方贊助捐出100元,到學生指定的慈善機構。上學年,該校學生便作出逾30次捐款,幫助無國界醫生、愛護動物協會、香港救助兒童會等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不同層面的弱勢社群,也讓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擴闊學生的眼界。   •明愛樂恩學校之一  
kjy16_20212010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1.07
明愛樂恩學校 — — 成就了那遙不可及的夢
「我完成中六能繼續升學了……」 對於金汶來說,這本是遙不可及。 金汶,一個本來是第一組別學校的女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失去學習動機,甚至令情緒健康亦出現警號,最終需要休學。 輾輾轉轉,她來到明愛樂恩學校1。 2021年7月,金汶畢業了,她是樂恩第四屆中六畢業生,也是第一位參與學校「短期適應課程2」,而又繼續在樂恩讀高中的學生。她完成香港中學文憑試後,成功考上明愛專上學院的配藥高級文憑課程,現為大專學生。 猶記得入讀樂恩初期,金汶便感受到不一樣的關愛與照顧。學校的師生比例低,令彼此相處機會也相對增多;不論校長、教職員或學生每次見面,都會熟悉的打招呼與閒聊,讓金汶感到安全和信賴。在每班12人的小班教學中,老師能適切地觀察她的學習進度和困難,關顧個別學習差異而予以不同程度的練習,令其不因課堂深淺失去學習興趣。金汶有時會因精神狀態欠佳,而影響上堂表現,老師都會關心及觀察她的情況,讓其有需要時作適度休息,並作記錄,好讓專責人員(包括:學校社工、院舍社工等)與外間跟進機構(包括:原校社工、轉介社工等)溝通聯繫。另外,學校會安排不同類型的外出學習及生涯體驗活動,讓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及擴闊視野。 明愛樂恩中心的住宿訓練,使學生適應著井然有序的生活,令情緒健康情況稍遜的學生在規律及穩定的環境下,學習與家人及舍員相處。金汶自住宿後,雖然來回車程要三小時,但婆婆每週都帶上食物和日用品到中心探訪孫女。在探訪時二人偶爾會有點意見不合,社工都會引導她們以更適切的技巧溝通。婆婆也會主動參與院校合辦的「新生家長工作坊」,認識金汶於青春期的心理需要和溝通技巧,改善二人之間的溝通障礙。婆婆所作的一點一滴慢慢融化了金汶的心,她心底也著實了解婆婆對自己切切實實的愛惜,開始主動致電婆婆閒聊在家舍的狀況,關係漸變和諧。 金汶喜歡樂恩,尋回學習的動力。在完成短適課程後, 最終選擇放棄原校學籍,在樂恩繼續完成高中課程。她在樂恩也渡過了其精采豐盛的高中生活,參與應用學習課程、韓國交流團及參加學校的職學計劃等。經過多次個案檢討會議,教職員亦清楚她對個人職業意向的喜好。 金汶的成長並不平坦,一路走來經歷不少高山低谷,曾因自身情況休學半年,也在學業上經歷多次留班而萌生放棄前路的念頭。金汶在樂恩重新開始渡過其三年半的時光,學習重燃自己,最終考上明愛專上學院,開展她的青雲路。 「我完成中六能繼續升學了……」 這曾經是遙不可及的事,憑著金汶的堅毅、樂恩的關愛,成就了她的不可能。 陳文婷姑娘 —— 明愛樂恩學校學校社工  
kjy12b_20210328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1.03.26
跑出課室到韓國
遊走南韓首爾街上,事前要自己準備行李,旅程中要自己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是沒有家長隨行,對參加的特殊學校學生來說,實在是非一般的難忘旅程。 交流團有不同環節,例如學生到埗後要走到街頭,完成不同的指定任務:尋找當地小食、邀請當地人一起拍照,活動讓同學壯壯膽量,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 為自閉症的學生,每當環境有轉變, 便會出現不安的情緒,例如在學校校舍,學生慣常只用某一件設備,當設備給其他同學用了,他們便很不自在、容易發脾氣。但去到韓國,天天要用新的設施,學生也要慢慢去調適自己的情緒。 交流團也訓練學生的自理能力,例如在行程中享用自助早餐時,學生要自己取食物,其中一位學生對某些食物敏感,以往由媽媽為他準備飯盒。而在五天的旅程中,他自制力強,只取吃白飯和提子乾。 明愛樂群學校六位學生2019年參加了香港青年獎勵計劃,是配合校內團體生活科課程和「跑出課室」計劃。五日四夜的交流團,主要是幫助學生經驗團體生活。 另一特殊學校明愛樂恩學校亦有學生參加這次旅程,兩校學生便互相配合、分組,再根據「飲食文化、歷史文化、生涯規劃」三大範疇進行活動, 例如醃泡菜、設計韓服,過程中學生也多學到與別人相處的技巧。 明愛樂群學校社工何倩影說, 在家中,父母很容易會介入子女事情,但這次旅程迫出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她也看到學生成熟又勇敢的一面。 明愛樂群學校系列之三 特殊教育專欄暫停,多謝明愛特殊教育服務和屬校的協助。 本版復活節後4月11日開始「聖言無價」專欄,介紹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0112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0.11.27
明愛樂恩學校 教書與教人
那一年、炎夏、開學前,兩位新入職的教師潘詠琪和聞琪琪戴著頭盔,走進在觀塘山上新成立的明愛樂恩學校。 戴頭盔是因為新建的校舍因工程延誤校園須分階段開放,而開學前又遇上十號風球「天鴿」。聞琪琪仍難忘當時情景,「開校前校舍不少地方仍有圍板,開學初期,學生小息時只能在走廊活動,能見證創校歷程確實難得。」 明愛樂恩學校於2017學年創校。中文科老師聞琪琪,與通識科及旅遊與款待科老師潘詠琪同是創校老師,兩人從主流學校轉到群育學校任教。她倆剛於本學年敬師運動委員會上獲得表揚。 群育學校 重視生命教育 為何轉到群育學校任教?聞琪琪說,新高中學制後,她反思學生是否全部要跟著主流走:考好公開試再上大學,那麼成績稍遜的學生可以怎樣?潘詠琪則在Band 3學校任教,她認為主流學校不容易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成長。兩人加入樂恩學校,很認同學校著重學生的生命教育。 談到平日與學生相處,二人隨即想到學生常直呼老師其名,「當學生與老師熟絡後,便會連名帶姓叫我,或許她們認為以老師作稱呼很疏離」,聞老師說,每次聽到也提議學生叫她「琪琪」,說這更貼心。樂恩安排學生由中四至中六的三年,也由同一位班主任看顧。聞琪琪今年是中六班主任,要照顧九名女生。此外,校內共60多名學生, 她把所有學生的名字也記下來,「當有新生加入時,若小息見到她獨自一個,便可上前關心她的需要。」 教師究竟是教書還是教人?外界或會標籤群育學校的學生讀書不成,甚或誤會她們是不良份子。聞琪琪認為,接觸學生後會發現她們每個人也很可愛,「學生出現的行為問題,令人以為她們不長進。但當了解學生背後的故事時,便知道她們所面對的困難, 並非人人可承受。」 她遇過一位學生,因突發事件而要停學將近整個學期,她立刻聯絡社工去支援學生,自己又上門家訪。期間一直與女生聯繫,「這學生的家庭支援很薄弱,雖然我們也未能幫助她解決問題,但可以陪伴她度過難關。」這學生最終重返校園,她為此感到很安慰。她肯定,作為教師,要去陪伴學生成長,與他們一起揀選合適和正確的路。 陪伴 支持 鼓勵 去年遇上大型社會運動,今年則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潘詠琪任教的中六學生要認清往後方向也不容易。她與學生談及往後去向時,經常以招聘廣告作分析,「有中三程度,與有中六程度的,可選擇的工作與待遇也有分別。」 有選修旅遊與款待的學生,在疫情下仍希望從事酒店業,這學生今年畢業後繼續進修,現已於酒店實習。過程中潘老師陪伴學生,讓她多了解這行業的出路,「見到學生找到方向,愉快學習,這是我最樂見的。」 潘老師育有子女,她形容與學生的關係,既是朋友,也像一位母親。初來這校, 有學生抱怨:你很煩,我不想你當我的班主任。她坦言聽到後不好受,但她鼓勵自己不可氣餒,更要把握機會了解學生的需要, 「我常留意學生的興趣,再找出共同話題去建立關係。」 聞琪琪與潘詠琪說,在樂恩教書,讓她們進一步了解教育的意義:只要真心去關懷學生,便可讓學生有很大的改變。(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