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12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2.01
師生同譜動人樂曲 荔枝角天小管弦樂團
  隨著輕快的樂聲,一個個音符在愉快地舞動。這邊,提琴手拉動琴弓,流暢地演奏樂章; 那邊,管樂成員吹奏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小號等樂器,投入地演繹樂譜。 加上敲擊樂器,荔枝角天主教小學的管弦樂團成員合力奏出一曲又一曲的美妙樂韻。  (本報專題)與荔枝角天小管弦樂團的其中四位成員會面——兩位長笛手和兩位大提琴手,喜見他們投入管弦樂團的生活,亦享受音樂世界。他們踴躍地分享練習樂器的體驗和當中的難忘經歷。 個人努力 團體合作 「因為家中有長笛,而且它外型高貴,樂聲動聽,所以我便開始學習吹奏」,六年級的林可悅表示,「媽媽昔日也有吹奏長笛,因此她很支持我。」然而剛開始吹奏時,她也遇到困難,「當時不懂送氣的技巧,在家中練習時用氣太多,結果感到頭暈不適;後來朋友們給我意見,加上努力練習,慢慢便掌握技巧。」適逢學校的管弦樂團招募團員,可悅便於三年前加入樂團。 四年級的李峻杰是樂團的其中一名大提琴手,「爸爸播放大提琴的演奏片段給我看,我覺得大提琴的外型和音色也很吸引,便開始學習大提琴。」峻杰也有學習鋼琴,「但我覺得兩者分別挺大,大提琴音色較沉。」同年級的左安瑜是另一名大提琴手,「起初也是被它的外型和音色吸引而學習演奏,但慢慢發現原來大提琴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變化,更加認識這種樂器,我會繼續努力,作更多的嘗試。」 另一名長笛手,六年級的李天宇表示當初抱著「玩玩下」的心態加入管弦樂團,「但我後來明白到只有認真才會進步,有更好的表現。」認真以外,天宇認為團結在管弦樂團這個團體中十分重要,「演奏時需要大家合作,只要有成員不集中便協調不了;而且大家在同一團體中,要互相幫忙。」天宇也非常享受樂團生活帶給他的挑戰,「經常能挑戰新的樂曲, 學到新的東西!」 深刻回憶 師生同路 雖然四人加入管弦樂團的年資不同,但他們都有難忘的經驗,熱烈地分享。「在剛過去的香港青年音樂匯演比賽中,出賽前,有同學的大提琴在後台斷了弦,我當時也有點擔心他不能出場,幸好來得及換弦,如常比賽」,峻杰憶述。「我也曾在出賽前不小心掉了琴弓,我當時以為弓斷掉了,十分害怕」,安瑜道,「幸好只是虛驚一場,然後我便要盡力放鬆, 保持微笑,上台演出。」 天宇則表示得到負責老師兼指揮黃光明主任的讚賞令他印象深刻, 「經過比賽前的加時訓練,他讚賞我們音樂表現的水準有所提升。」他補充,「黃老師要求很高,不經常稱讚我們。」可悅則難忘黃老師有趣的一面,「黃老師曾經邊指揮,邊跳舞,我們都笑了,並在練習中放鬆心情。」可悅續道,「黃老師也很體貼我們,在我們累時讓我們小休;知道我們饞嘴,又會舉辦大食會獎勵我們,鼓勵我們更加努力;他有時更會個別指導我們,給我們建議。」 明年升中,可悅和天宇期望能參加中學的管弦樂團,亦希望能經常回小學探訪,協助指導樂團的師弟妹。至於峻杰和安瑜亦有同一目標,希望下年能擔任樂團的首席或副首席大提琴手。現時,樂團約有八十名成員, 安瑜補充,「我也期望未來有更多同學參加管弦樂團!」(澄)       
kjy01_20130310y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3.10
聖若瑟英文小學 橫幅設計比賽 小眼睛看大世界
你可曾想過到俄羅斯,看看屋頂像一個個彩色洋蔥的東正教教堂?你又曾否想像,到瑞典的森林去,在大樹間尋找動物的蹤跡?這些想法未必能當下實現,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透過分享、參與橫幅製作,將他們的語言、文化,介紹給聖若瑟英文小學的同學認識,讓他們認識世界,體驗大同。      (本報專題)配合年度學習主題「關心世界、探索世界」(Care the World, Explore the World),該校以此作今年班際橫幅設計比賽主題。該校並透過非政府志願組織「義遊」,邀請內地、韓國、印尼、瑞典、俄羅斯等十二名不同國籍的義工到校分享國家文化傳統,參與製作橫幅,透過交流,擴闊學生視野,讓他們更了解自己身處的世界。  共建文化橋樑 義工們施展渾身解數,透過影片、語言教學、唱歌跳舞、分享傳統食物等形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國家。俄羅斯義工的分享,給就讀六年級的陳冠熹留下深刻印象。「她為我們帶來了俄羅斯木套娃娃,和可用作敲擊樂器的木匙羹」,冠熹解釋,「我從未到過俄羅斯,娃娃和樂器上都有不同的特色花紋,十分新奇有趣。」  五年級的陳銘濤最難忘韓國義工的分享, 「她給我們介紹泡菜等傳統食物,我十分欣賞她雖然英語能力一般,仍盡力向我們講解韓國傳統。」同級的霍韋諺亦認同韓國義工非常親切,他補充,「她教授我們簡單的韓文,印尼的義工亦給我們介紹她們的國家,讓我們知道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島嶼的國家。」 班代表與義工合力製作橫幅,他們亦有不少體會。六年級生陳偉軒所屬班別的設計圍繞關愛地球的構思,透過樹葉、蝴蝶等自然景物,表達環保信息。「我們作品中的蝴蝶由大家的指模拼湊而成,義工的指模也在其中。」偉軒續道,「這代表所有人,包括香港和其他國家的人民團結一致,合力保護環境。」 四年級同學梁傲則表示,製作橫幅的過程中學習到分工合作。「起初同學們都只負責自己喜歡的部份,進度不太好。」後來義工建議他們分工合作,作品得以更快速度順利完成。作品有一個七彩圍框,梁傲說,「色彩繽紛代表人人都開心快樂,沒有紛爭,世界和平。」 同諾愛護地球 「我們希望在設計中表達,我們也可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六年級關兆淇表示,因此他們的橫幅繪畫了火箭、流星、隕石等。但橫幅的中央是一雙手輕托著地球,他強調,「同時我們也要由日常生活做起,保護地球,防止她受污染破壞。」 其餘同學當日以同一主題,於教室設計個人彩旗作品。六年級馮瑋軒的彩旗以不同國籍人民,手牽手圍著地球為主體,並以不同語言在作品上寫滿「我愛你」。瑋軒簡解他的構思,「愛是強大的力量,使人團結。只要我們互相愛護就不會有戰爭,愛護環境便不會破壞樹林和生態。」 適逢該校五十五周年校慶將至,受訪同學們表達對創校人耶穌聖心門徒會孫保祿修士的情懷。「我十分感謝孫修士」,瑋軒說,「學校原址是一所別墅,得別墅主人捐出物業給孫修士辦學,加上他多年來的努力,我校才得以開始運作,也讓很多貧窮的小孩子有機會上學讀書。」銘濤接著道,「孫修士是校長,也擔任老師,但他給學生自由空間分享和討論看法,並不是要求所有學生也服從他。」 班際橫幅設計的冠軍作品將成為該校的五十五周年校慶橫幅,於開放日裝飾校園。視藝科主任鄭德明老師表示,校方期望透過活動讓同學有所得著,「義工們均精心安排他們的分享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準備。」他補充,「現今資訊發達,媒體亦有不少各國文化相關資訊;但我們希望學生能親身、近距離接觸國外朋友, 交流文化,擴闊他們的視野。」開闊眼界並不是終點,從認識世界到關懷世界,同懷對我們地球的愛,才是將人類聯繫起來的橋樑。(澄)   
kjy01_201204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4.15
德信學校 鼓聲咚咚 觸動童心
  這是一個充滿鼓聲、笑聲和孩童聲的下午!十多位來自德信學校的高小學生,施展渾身解數,表演西非鼓樂。他們揮動雙手,忘我演奏,面上展露滿足的笑容;瞬間,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被那音色清脆雄渾、節奏強勁的鼓聲打破⋯⋯   (本報專訪)細心傾聽,大自然的美妙聲音令人神往,非洲鼓樂的節奏也是源於大自然的律動。這群熱愛西非鼓樂的男孩子,最近參加了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事務處舉辦的「音樂裡的點點綠」學校聯演,並獲當日聯演的表演獎。鼓聲迴響於耳之際,該校非洲鼓校隊隊員已經圍坐在旁,急不及待接受訪問。   鼓樂建友誼 提起西非鼓樂,六年級學生李諾然充當小老師,為記者介紹他們演奏的手鼓(Djembe)和低音鼓(Dunun):「在初學階段,我們先從Djembe入手,這種鼓以手掌拍擊發聲,可作伴奏或獨奏樂器。整組低音鼓包括體積大小不同的鼓,即Dununba、Sangban和Kenkeni,均以鼓棍敲擊。我在表演中演奏Dununba,是低音鼓裡體積最大、音色較低沉的鼓。在演奏時,Kenkeni就像音樂拍子機,拍打節奏,而Dununba和Sangban的鼓聲互相對答,互相呼應。」隊員中年紀最輕、Djembe鼓手李雋文同學補充說:「我喜歡演奏手鼓,鼓聲千變萬化,我可以與其他的Djembe鼓手即興合奏,這有助加強同學間的合作精神,樂趣無窮!」Kenkeni鼓手高文軒同學分享學習經驗:「除了看樂譜外,我也用心背誦樂曲的節拍。我一直學習鼓擊,這與Kenkeni相同之處是同樣用鼓棍敲擊,所以我在學習非洲鼓時,能應付自如。」 當日,該校音樂科科主席張自劻老師陪伴隊員,他看著小男孩們積極發表心中所想,流露欣慰之情:「以往,我曾在校內發展不同的傳統西方樂器班,但學生反應一般,我在想:大部分男孩子都活潑好動,喜歡動態的活動,何不考慮發展敲擊樂?就這樣,我們自2007年聘請一位校外的非洲鼓導師教授學生。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們雖然佻皮,但他們用心學習非洲鼓,努力克服困難,過程中,我看到他們成長了,自信心也提升了不少,而且他們十分享受鼓樂呢。」張老師坦言在學生心目中,他是一位非常嚴格的老師:「是次聯演,我吩咐學生設計服飾,讓他們承擔責任,這也是學習的過程。」   音樂擴眼界 音樂無疆界,小學生雖未曾到過非洲,但透過非洲鼓樂初步認識這片土地,嚮往當地文化。架著眼鏡的林晉禧認真地說:「在我印象之中,非洲是一個貧富懸殊的國家。我從導師口中得知非洲鼓的製造過程,又在互聯網上搜尋相關資料,我十分佩服當地人民做手工藝術的技巧。」諾然展示導師購自非洲的頸鍊,他珍而重之:「導師曾到非洲學習打鼓,她買了這些手造的頸鍊贈送給我們,手工十分精細啊!」這條小小的頸鍊引起一陣哄動,隊員熱烈討論起來,有的說將來要當非洲鼓導師,又有的說升讀中學後,仍會繼續學習非洲鼓⋯⋯這次對談中,他們坦誠分享,互相補充,不知不覺間展示了純真的兄弟情誼。 是次聯演的主題是「歌頌大自然、珍惜地球」,該校演奏兩首西非曼丁族的傳統樂曲:Balakulandjan及Morribayassa,前者只在古時非洲男士的成年禮上演奏,後者是指西非村落的許願樹,女士一生中可向許願樹許願一次,若願望實現,她會伴以鼓手演奏Morribayassa,圍著村子跳舞作還願。由於兩首歌曲的結構相似,故在現代的西非鼓樂表演中,常常一併演奏。雋文認為非洲鼓樂能帶出來自大自然的原始氣色,他嘟起小嘴:「雖然我們沒有獲得其他的獎項,但我覺得我們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表演很精采呢!」 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都會發出回心微笑,展露快樂的心情!雖是初次見面,本報記者被這十多位小男孩,對音樂自然流露出來的熱情所感動。同學們,你也找到自己喜愛的一片音樂天地嗎?(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