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031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3.11
東京小學生的故事--大震災後的生活續篇
  本報專題 日本「311」大地震一周年前,本報與《日本天主教週報》聯手計劃專題採訪,以「大震災後的生活續篇」為題,從小學生、家庭及社會的角度作回顧及反思。該報編輯松隈康史先生向本報表示:「衷心感謝香港的小朋友!去年,你們為東日本大震災的災民祈禱,又施予援助。」日本天主教會願意與所有日本同胞,在艱苦中同行。本報幸蒙《日本天主教週報》提供協助,協調是次專題採訪報導。(睿)   學校防災訓練 福島縣的外祖父母與東京三個小兄弟 今年二月上旬,住在東京東部的小兄弟:道明(Michiaki, 小學三年級)和光啟(Mitsuhiro, 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到外祖父母的新居玩了。外祖父母本來住在福島市內,可是去年秋天,外祖父往福島縣南相馬市的海邊追悼海嘯殉難者時,不慎從防波堤掉下來,弄傷了肩膀。以後,他的右手不太靈活,每天的生活頓感不便和困難。去年年底,他們決定了搬家。新的家在橫濱市內,離東京很近。 去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以後,道明和光啟等東京的小學生,每天上學時都要戴防災兜帽,暑假結束以後才不用配戴。東京的生活也好像恢復震災以前的樣子,但輕微的地震仍是常發生的。 道明和光啟的學校,舉行定期防災訓練,可是現時已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前的訓練都只會假設發生火災和地震,東日本大震災以後,附加了預防海嘯的對策。他們的小學離開東京灣只有五公里,而且,電視最近經常報導在這四年內,首都將會發生直下型大地震的可能性,變得愈來愈大了。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以後,電力不足的情況也很明顯。學校、百貨商場、車站等所有的地方都要省電。這次「311」震災,災區主要在日本東北部,這些地方冬天非常寒冷。道明和光啟每個星期日在聖堂為災民祈禱,彌撒結束後,又抱著募捐箱,向教友們呼籲募捐。   緊急用品應變箱 為災民早日康復祈禱的清香 清香(Sayaka)在東京一家天主教小學念四年級。每天,她跟別的同學一樣,乘搭電車上學。清香跟父母和外祖母住在一起。大地震發生那天,東京的交通很混亂,清香只好跟著校內差不多五百位同學一起,在學校度宿。修女們很忙地照顧他們,安慰那些受驚的學生。清香的父母也迫於無奈,惟有留在工作的場所,只有外祖母獨自留在家裡。大地震發生後第二天,清香的母親轉乘了好幾次電車,才能到達學校。清香終於見到母親了,母女二人痛哭流淚,緊緊地互相擁抱。 最近,清香回望過去一年,她這樣說:「東日本大震災是『地震、海嘯、核電站』的三個不幸,它們又同時碰在一起。災難發生以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地震。我不希望再次從核電廠管理人員的口裡,聽到『設定外』的說話!」(本報編按:日文「設定外」,意思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語意含有不負責任的意思。) 清香家裡的地板下,設置了一套新出產的「緊急用品應變箱」。她的學校也引入了利用 IC tag的新安全系統,學生們通過校門時,有關他們動向的信息,便會馬上傳達到父母的手機。雖然家庭和學校已經開始種種準備,清香認為具體裝備以外,更需要心理上的準備:「我想,至今沒有人度過完整無缺的生活,人類也不能完全預料自然的活動。所以,我們要在天主面前謙卑。」 清香所就讀的學校,聖歌隊表現突出,深為人們熟悉,常獲全國音樂比賽第一名。這聖歌隊曾在今年二月下旬,到災區去為災民舉行慰問活動。這是清香感到很難忘的一天:「衷心希望日本人,早日恢復充滿笑容的臉孔!盼望日本,像震災以前一樣!」 大震災發生至今快一周年了。日本天主教十七位主教和教廷大使,於二月十五日,在東京主教座堂舉行共祭彌撒,為地震災民祈禱,祝褔他們早日康復。清香也這樣祈禱: 「我們要關心那些為我們在核電廠附近拼命工作的人。同時,盼望在東日本大震災喪失了家人、朋友、親戚的人,請你們不要自殺,充滿希望地繼續生活下去。」    
kjy02_2012020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05
天主教伍華小學 親子共讀 說故事 談心事
  農曆正月初一,中國人歡度新春佳節。根據傳統,中國人以十二生肖循環代表十二地支(記人的出生年)。小朋友,你聽過關於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嗎?一月中旬,送舊迎新的日子,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圖書館內,十二種動物聚集一起,互相爭論誰是第一…… (本報採訪)台下一年級學生掌聲不絕,台上參與演出《十二生肖的故事》劇場版的家長,臉上流露滿足的笑容。這多個星期以來,家長們用心排練和準備,她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得著也不少呢。是次演出前,本報記者相約圖書館主任黃妙玲、羅林楚翹(羅太)、陳林麗婷(陳太)和簡徐超文(瑩姨姨),談談說故事的快樂經驗。   故事爸媽:跳進兒童世界 去年,該校成功申請由安徒生會主辦的「悅讀社區種籽計劃」,黃老師指出:二十位家長參加了校內的「抱抱爸媽說故事」活動,透過四次工作坊,學習選擇圖畫書和說故事的技巧。她興奮地說:「去年十一月份的每個午息時段,八至十位『故事媽媽』為校內初小學生說故事,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雖是自由參與,但學生們都踴躍出席,更有學生每天都來聽故事!」家教會主席羅太表示:活動讓一眾家長相聚聯誼,更可服務校內小朋友,一舉兩得。 對三位故事媽媽而言,說故事的過程能讓成人進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為雙方提供更多的話題。就讀該校三年級的簡鈺瑩鼓勵媽媽(瑩姨姨)參加「抱抱爸媽說故事」,瑩姨姨笑說:「女兒想我跟她說故事呀!現在我每天跟子女說故事。更意想不到的是,自從我到學校為小朋友說故事,瑩瑩願意與我分享學校生活點滴,並跟我介紹老師和同學,在她的心目中,媽媽成了學校生活的一部份呢!」 文靜的陳智聰就讀二年級,年紀輕輕的他更充當陳太的小老師,家教會副主席陳太微笑說:「聽完故事後,聰聰還會給我評語呢!」智聰輕聲地說:「我最愛聽媽媽說故事,我真的十分支持媽媽成為『故事媽媽』!」分享故事:拉近長幼距離 得到初小學生的愛戴,故事媽媽喜出望外。陳太說:「剛碰上考試和假期,說故事環節暫停了,學生們都緊張地詢問黃老師呢!」小朋友純真可愛,他們在聽故事時的反應更是故事媽媽的窩心回憶。瑩姨姨記起一次跟學生說關於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故事:「在故事的開端,小朋友已經熱烈地分享個人上街買東西的經驗,愈說愈興奮,他們愉快地跟我分享內心世界,讓我當聆聽者。」陳太補充說:「有一次,我選了圖畫書《抱抱我》,故事中的小刺蝟渴望得到擁抱,可是沒有人願意抱抱牠。小朋友都分享擁抱的經驗,有些學生害怕擁抱父母,於是我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給父母一個擁抱;第二天,他們急不及待跟我分享擁抱父母的快樂感受。」 為籌備《十二生肖的故事》劇場版,家長們安排時間排練以外,也親手做面譜和道具。這次演出的陣容,更包括一位「故事嫲嫲」,黃老師十分欣賞家長們的投入參與:「在平日的說故事環節,故事媽媽配合故事,自製手偶。這次,她們花了不少心思製作巨形的立體面譜,除了十二生肖外,還要製作其他的動物和場景,她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一絲不苟。」 配合新春氣氛,故事選材自關於十二生肖的故事,黃老師為增加故事趣味,搜集不少民間傳說,把這些元素加入劇本中。羅太、陳太和瑩姨姨分別飾演不同的動物,兩位小學生智聰和鈺瑩比媽媽們更期待演出,瑩姨姨拍拍女兒的手,說:「瑩瑩主動要我跟她對稿,更給我意見。」羅太說:「雖然觀眾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我們都十分緊張,希望小朋友喜歡我們的演出。在迎接春節來臨前,大家一同享受這歡樂的時光!」(仨)    
kjy16_20120108
icon16
潮流無極限
2012.01.15
寶島之聲 台灣節壓軸音樂會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除了歡樂,還可以與友人共同享受音樂。十一月底,來自台灣的「拉縴人」合唱團於香港大會堂舉行了一場專場音樂會,演唱古今中外經典合唱曲,當然不乏一些當代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多元化的節目,溫暖的男聲與合唱和聲,造就了一次豐富的合唱音樂體驗,同時被美妙聲音包圍著、擁抱著。多難忘的一夜。 富層次的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演繹 一個標準的音樂會,除非主辦單位或演出者有特別要求,否則都盡量根據不同作曲家的出生年份按序編排。儘管西方音樂可分為不同樂期,標誌各自風格,但它們中間卻能展現音樂上的連繫。如調性方面,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音樂與十七世紀巴洛克樂曲,都有很多相似。前者會以較基本調性,發展每個旋律獨特的線條,沒有太多樂曲原有調性以外的半音。而巴洛克時期音樂,強調主旋律概念,除部份特別樂種,如巴哈的賦格曲,大部份都講究和聲及聲部與主旋律於音程及調性上的關係。此時期調性並不複雜,只是於旋律上有很多「加花」,即裝飾音,而且都是一連串半度音程。相似的調性,不一樣風格的旋律,我們能透過欣賞音樂作品去認識西方的音樂發展。 「拉縴人」於演繹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成功地表現出每個聲部旋律線條上的獨立性。樂句自然地於上行時,以較大聲量演唱,下行時則逐漸微弱。此時期的樂曲,每個聲部線條都此起彼落。「拉縴人」的處理充份反映其深入明白時代風格,給予觀眾一次純正的音樂經驗。 為自己的合唱團創作獨一無二的音樂 音樂會上,「拉縴人」演唱了一些台灣本土歌曲、經典中文合唱及現代合唱音樂作品。我最欣賞卻是幾首他們委約世界著名作曲家篇寫的樂曲,慶祝該團明年成立十五周年。其中兩首都是命名為「海」的樂曲,分別由木下牧子(日本)及布斯托(西班牙)創作。據指揮聶焱庠稱,邀請當代知名作曲家創作時,希望以海為主題進行創作,原因是台灣四面環海,這些委約創作作品更會有意思。台灣合唱團積極與世界接軌,不僅是音樂演奏風格及技巧,於音樂創作上亦力求進步。寄望港、台兩地有更多交流,共同於國際舞台上發放光芒。  
kjy02_201112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2.18
熱愛生命,珍惜天恩 2011教友年
天主教小學
徵文及填色比賽頒獎禮 特輯
  2011教友年天主教小學徵文及填色比賽中,參加組別分為初小(小一及小二)、中小(小三及小四)及高小(小五及小六)。參賽學生分別以題目「耶穌愛我,我愛耶穌」、「主!我跟隨你」及「主!我願意」參加填色及徵文比賽。   耶穌愛我,我愛耶穌 頒獎禮當日,三十多位入選學生中,年紀最小的一群是初小組(看圖填色)學生,他們特別討人歡喜。這十多位的小一、二學生穿著整齊校服,按次序踏上台階,準備領受獎項。在台上,他們有的面帶笑容,有的神情認真,難掩緊張心情。宣布結果後,不管名次先後如何,小朋友們都鬆了一口氣,展露可愛的笑容,與台上嘉賓合照。 無獨有偶,幾位入選學生均在畫作中繪畫彩虹,當中包括冠軍得獎者、來自大角嘴天主教小學的布曦桐,她說:「我覺得彩虹很美,代表天主創造的美麗世界和大自然,我們幸福快樂地生活。」除了彩虹外,就讀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二年級的李映彤更繪畫地球,她獲初小組亞軍獎:「我在圖畫裡的地球繪畫不同種族的人,手牽手,因為耶穌愛所有的人。」獲優異獎的鄭旨傑(油蔴地天主教小學)和陳莉儀(聖安多尼學校)分別認為作品中的天空和天使,代表天主的創造和愛。 談到兒童心目中的耶穌,受訪的小朋友均踴躍發言:耶穌心地善良、待人慷慨。入選作品中,只有曦桐所畫的耶穌,滿臉鬍子,率直的曦桐認真地說:「在我心目中,耶穌就是這個模樣啊!」   主!我願意 高小組參賽的學生心思細密,創意十足,他們以不同的個人生活經驗和寫作方式表達「主!我願意」的心聲。 亞軍得主柯凱薰的作品以「主,我願意......」的句式作為每段的開始:「我選取了聖經中有關天主創造天地、原祖父母吃了禁果和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章節,作為寫作的材料,抒發我的感受。」凱薰首次參加徵文比賽,心情興奮。老師通知她作品入選,當天剛好是考試。明年將升讀中學,凱薰坦言期望自己能實踐作品中所寫的承諾:珍惜天主所賜的一切,貢獻社會。 獲季軍的陳柏豪經常參加校外徵文比賽,對是次提交的作品,滿有信心:「這次參賽,感受特別深,我希望以這篇文章,向天主祈禱。」柏豪在中文課堂學習寫作新詩,靈機一觸,把作品寫成新詩的格式。在首三段,他描寫個人心目中的天主,隨後兩段向天主作出承諾,這兩段亦是柏豪最喜歡的部份。柏豪從學校認識天主,在宗教課,他常聽到耶穌所行的神跡,印象中的耶穌和藹可親:「我常常記起五餅二魚的神跡,耶穌關心我們每一個人。」   優異獎 兩位來自新界區的小女孩,在生活中透過不同的人與事,與主相遇。她們被天主的愛深深打動,小小的心願是成為天主教信徒。 梓欣:「那天,老師提及徵文比賽時,我已決定參加。我在回家的路上,開始構思大綱,再跟媽媽商量。我憶起在二年級時,從宗教科老師口中認識了德蘭修女,她的事跡令我感動,我常常想起她。我在文章裡談到願意以德蘭修女為榜樣,學習她跟隨耶穌。」 天虹:「我在文章分享了個人的經歷:我曾暫居仁愛之家,並在那裡遇見陳日君樞機,我感到天主常常陪伴著我。在我心目中,樞機爺爺好像年邁的耶穌,他經常探望有需要的人,接納卑微的人,愛護小孩子。我是基督小先鋒的團員,也曾參加主日學。我用心上宗教課,真的願意跟隨天主!」 主!我跟隨你 受訪的四位中小組入選學生,表現坦率的個性,在作品中分享生活經驗,真情流露。 今年,李俊傑參加了學校宗教團體基督小先鋒,以行動證明跟隨天主的決心。獲亞軍的俊傑藉獲獎文章表明了他的心跡:「我在聚會中加深認識天主和耶穌,我想到還有許多人沒有機會認識天主,傳福音十分重要呢!」雖然俊傑來自非天主教家庭,但他相信天主創造宇宙萬物,他認真地說:「難道人能創造天空嗎?又能創造水和小草嗎?只有天主能做到!」聖誕節快到,俊傑不忘聖誕的真正意義:「我常常提醒自己:將臨期內,我們要醒寤、悔改、喜樂,因為天主與我們同在!」乖巧的俊傑特別感謝家人出席是次頒獎禮,分享他的喜悅和天主的喜訊!   季軍得主李虹姻首次參加校外的徵文比賽,在作品中,她記述一次坦白承認錯誤的經驗,並願意改過,她認為這份誠意獲評判垂青。虹姻表示願意跟隨天主,除了祈禱,她也會幫助同學,愛人如己。這位小女孩深信天主帶領她走正確的道路:「小息時,我常與同學結伴到祈禱室祈禱,當我遇到困難時,祂必定幫助我作出正確的決定!」    優異獎 在家人的愛護下,小小的心靈滿載著愛。雅婷和鎧誼分別感謝天主教信徒的母親和爺爺,在他們身上,兩位小女孩敢於張開雙手,擁抱天主。   雅婷:「我在三歲時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每個星期天,我參加主日學,媽媽更與我一起參與彌撒。在構思文章時,我想:應怎樣表達福音精神呢?媽媽提醒我留心聆聽神父的講道。於是,我把一次幫助失明人士的經驗加入文章中,因為耶穌教導我們關懷最小的兄弟。」   鎧誼:「我寫關於爺爺的事,他剛於數月前去世。他在臨終前接受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我很掛念他!爺爺住在療養院時,他每晚與我通電話,跟我分享聖經故事。爺爺曾跟我說:『不要怕,只管信!』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聖經金句。我在祈禱中,很高興地跟天主和爺爺說:我的作品入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