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71203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2.02
青苗天地 2017.12.03
我的其他學習經歷 梁諾賢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六A 轉眼間,我即將中學畢業了。回顧高中三年裡,除了課堂的學習外,學校還為我們安排了許多課餘活動,這些活動讓我更認清自己的目標,也令我的校園生活更愉快。 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我曾參加「長者學苑」的活動,製作蘿蔔糕送給長者。那天,我們先到學校與一些長者義工們一同製作蘿蔔糕,然後再把蒸熟的蘿蔔糕親自送到祥華邨一些長者的家中;我們還跟長者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從長者的說話中,我感受到他們很喜歡和年輕人接觸。我發覺他們很孤獨,雖然我們只是第一次與他們溝通,但他們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此外,我還參加了「同行萬里」五天四夜的湖南省張家界、長沙地質與環境保育之旅。在那短短幾天中,我們到訪了湖南省的中學、大學,了解內地的教育政策、學與教模式等,並透過與當地學生交流,了解當地文化;最後兩天我們參觀了張家界、袁家界、天子山等景點,讓我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在工作經驗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一些與工作有關的活動,例如經濟專題展覽、與工作有關的課程及就業講座、專業發展分享日等,還會邀請一些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嘉賓,來校與我們交談。記得有一次,一位從事地產的經紀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工作,在那次交流中,我明白到一間地產公司的運作,了解到開設企業會遇到的挑戰。這些活動能改善我們的溝通能力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亦幫助我們找到日後前進的方向。 在藝術發展方面,學校也為我們準備了不少有關藝術的課程,例如學習禪繞畫、寫揮春、寫西洋書法等。我們在美容課上,則認識了個人基本護理和製作洗面泡泡的方法,這些課程都令我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令我們大開眼界。 在社會服務方面,令我最難忘的是聖誕節去祥華幼稚園,協助該校老師舉辦親子攤位遊戲,那次服務讓我知道從事幼兒方面的工作需要很大愛心。此外,我曾擔任「北區小學音樂比賽」的司儀,我不斷嘗試不同的活動,讓自己能夠多方面發展。 我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升學,好好充實自己;我也希望能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kjy01_2016112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1.26
「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
(本報專題)香港是一個多元城市,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居住。在這裡,無論你或我如何擦身而過,還是有緣相遇,總會絲絲扣人,為的可能是國家大事,又或是微不足道的東西,甚至是一杯奶茶,一個茶粿,也能引起大家共鳴,回憶香港人共同擁有的經歷。 早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於荃灣三棟屋博物館,舉行「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透過多元化教育和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的認識,包括粵劇、製作茶粿、學習潮州話等攤位遊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對本報說,希望透過親身體驗本地傳統文化與表演藝術,讓更多人認識非遺。由兒童擔當「小小非遺大使」,為觀眾介紹館內資料,同時亦增添活力氣氛。鄒館長補充:「近數年,市民也開始關注非遺,因此中心設有資料室,提供書籍、調查報告予大眾參考。」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了解,不同的非遺項目吧!  客家舞麒麟  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是吉祥的象徵,把不潔之物驅走,以求風調雨順。當日也以舞麒麟來慶祝開幕,表演者隨鑼鼓音樂節拍,舞動麒麟頭及麒麟身,演繹麒麟的動作。 粵 劇 粵劇是以粵語表演,表演者以粵劇唱腔、造手功架,配合器樂、粵劇戲服、妝容、道具及舞台場景等演出,劇目多取材自民間傳奇、歷史或神話故事等等。當日也歡迎一家大細親身試穿粵劇造型的服飾,有家長表示,仔仔平時紮紮跳,當化裝時,立即定了下來。 手托木偶粵劇 廣東手托木偶是最古老木偶表演之一。師傅帶領參觀者往後台參觀環境,台下前方用布或木板擋著,台的高度可容許工作人員走動,方便表演者為木偶做出不同動作;木偶要高於肩,提高手,體力消耗也不少。表演者把木偶演繹栩栩如生, 動作細膩,再配合各種樂器和唱腔演出,有如真人在台上表演 。 (相片由舉辦單位提供)  飛機欖 飛機欖是食物一種,生津止咳,下火除痰。售賣者為吸引顧客,在街上沿途叫賣,以歌唱形式吸引顧客;亦從地面準確地掟出飛機欖到顧客身處樓層,顧客亦將錢從樓上拋下到售賣者手中,作為一種表演形式。大會也派發飛機欖給大眾, 雖然以「派」代替「拋」,但大人小朋友也爭著嘗一嘗。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港式奶茶亦稱為「絲襪奶茶」,製法是將數款茶葉置於布袋漏勺中,倒入熱水,再將茶沖入另一茶壺,重複此步驟數次;再把淡奶倒進熱茶中,便成為香港人喜愛飲品之一。奶茶師傅莫佩玲一倒、一注、一拉,有著心中節奏,她說當見到白奶由杯底浮上茶面,便停止再注奶,這是經驗;味道應帶清、淳、香、濃、澀及滑。每當莫師傅拉茶倒奶,觀眾目瞪口呆,當品嘗過後,便是讚賞。 茶粿製作技藝 茶粿是由糯米粉和餡料製成的食品, 為新界鄉村小食,亦是祭祀的供品。茶粿製作師傅也邀請兒童嘗試製作。從每一步驟、分量、手勢、力度也有指導;完成後,兒童更可把茶粿帶返家中蒸煮,然後享用。 潮州話 十九世紀中葉已有潮州商人在香港從事貿易生意。今日年青的一代,能精通潮州話的卻不甚多。活動當日,可學習以潮州話說出日用品及食物的詞語, 例如茶、豬油、雞蛋、鑊等。  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於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舉辦,有謝天地神、祭祖、燒紙錢、派平安米、表演神功戲等儀式活動。相傳目連為了救母,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給眾僧來行善,作為化解母親生前的罪過。以教育大眾孝敬父母,善待親人。活動也以「盂蘭盆供」為主題,把物品堆疊上去,愈多愈高便勝;寓意將更多的福報給父母。  雖然未必每一個香港人也體驗以上活動,但書籍、電影也曾有紀錄;為何保存、如何保存,部份香港人視為維繫本土文化方法之一,將知識承傳下去。有如奶茶師傅莫佩玲說:「港式奶茶是一杯飲料,微不足道;但對香港人而言, 有香港人,才有港式奶茶。」猶如基督使人類在不同文化中領受祂偉大的愛,亦不致推倒當地原有的文化背景;因為在天主眼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也是獨有的,同樣也值得欣賞和保護。(馮) 根 據 聯 合 國 教 育 、 科 學 及 文 化 組 織 的 《 保 護 非 物 質 文 化 遺 產 公 約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動動腦 尋尋根 從下列項目中,你們知道哪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請選出來。  •粵語 •謎語 •鴛鴦製作技藝 •宗族口述傳說•茶樓點心製作技藝 •大王爺誕 •哭嫁歌 •月餅製作技藝 •貼揮春 •白鶴派拳術 •稻米種植技藝 •傳統曆法 •天公玉皇大帝誕 •文昌誕 •戲棚搭建技藝 •舞火龍 •盆菜•花牌紮作技藝  (答案:以上項目皆是。)  除以上介紹之外, 現共有四百八十個非遺項目,其中以「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的非遺項目──主保瞻禮(西貢鹽田梓聖若瑟小堂)也列入當中。鹽田梓是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傳教士成功對客家人探訪及傳教,而客家人有著自己本土文化特色,而認識天主。每年五月的首主日,村民會返回島上的天主堂,參與主保瞻禮感恩祭及慶祝活動。
kjy11b_20151220s
FieldLily_logo_0
田間百合
2015.12.19
手足情,微末心
「手足情,微末心」—— 秉承方濟會精神, 聖文德堂進行名為方濟廚房的服務,逢週一至週五在聖堂茶座提供晚膳給予有需要的長者。我校因心靈教育而成立了「心靈大使」小組,組織同學在週五課後參與義工服務,為期大半年。 同學放學後便立即到聖堂當義工。四時許, 同學幫忙準備晚飯,包括桌椅和碗筷擺設,把一盤盤的菜餚和特大電飯煲搬進茶座。當長者坐下來,同學便會遞上暖水。五時,方濟廚房的晚膳開席了,同學負責帶領祈禱,然後把一碟碟的飯菜端上。若長者有需要,會為他們添飯菜。晚飯後同學還會主動地收拾餐桌、清洗和抹乾碗筷、掃地洗地等等,直至六時許才結束服務。 記得第一次去服務時,教我吃驚的是三位中三同學在自我介紹時十分積極和主動。當他們被邀請帶領飯前祈禱時,不但沒有拒絕,而且樂意帶領。雖然他們不是教友,但能以溫柔的聲調和長者一起虔誠地祈禱。最初把適量的飯菜從飯煲和鍋裡舀在碟上的工作,是聖堂義工負責的。原來要把飯菜平均分配,實在不易。後來,這項重要的工作交由同學來負責,可見同學因認真的工作態度而漸漸得到聖堂的認同和信賴。跟長者接觸時,同學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的笑容。因此,長者也很喜歡和他們聊天。 與此同時,部分「心靈大使」參加了魔術班,並於聖誕節前的一次服務中作飯前表演,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新年前,同學在學校午膳時一起寫揮春和利用利是封, 摺成一尾尾的金魚,在新年前的一次服務中送出。當然,魔術表演是不能缺少的。後來,其中一位長者寫信給校長,表揚同學。 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同學沒有計較時間的付出,沒有嫌棄這份工作,沒有考慮回報,只是真誠地服務他人。難道這不就是「手足情,微末心」嗎?同學與聖方濟一樣,懷著謙卑的心服務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原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 將信念變成習慣,然後讓習慣變成態度。希望同學長大後仍能懷著這份方濟精神和別人相處,服務他人。 其實,看到同學謙誠的態度,也在提醒我要不斷為最小的弟兄服務的福音精神。
kjy01_2013020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2.03
剪刀舞動 拍翼飛翔 當剪紙遇上雀鳥
   喜慶的紅色是農曆新年不可缺少的顏色:紅色的揮春、 紅色的紅封包、紅色的衣服 …… 一片喜氣洋洋。 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一點心思更能將平平無奇的紅紙,  變成款式多變的剪紙圖案,  在一年之初,為家家戶戶送上滿滿的新年祝福。      (本報專題)中國剪紙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朝,起初用於表達民間信仰,後來演變成美化家居的裝飾品,更是每個家庭慶祝節日以及辦喜事時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盛載著製作者,尤其是婦女對家人的祝福,對生活的美好願望。 文化瑰寶 喜迎新春 表達吉祥意義的美麗剪紙圖案,多是昔日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因其諧音與好兆頭的字詞發音相近,又或是在經典故事中有特別的象徵意義,故成為剪紙的主要素材。中國剪紙藝術家李雲俠表示,不論新年、立春、生日、結婚都能以剪紙表達祝福。「以賀壽為例,常使用的圖案是象徵長壽的桃子、松樹和頭髮」,她補充,「還要用上紅色才有氣氛!」 至於新年,常用的圖案包括雞、魚、蓮花、銅錢、牡丹和生肖動物等。「雞的(普通話)發音跟吉祥的『吉』一樣,配上魚,便代表『吉祥有餘』;將雞換成蓮花,便成了『年年有餘』;牡丹(傳統稱為富貴花)加上雲朵就象徵『富貴榮華』(普通話中『雲』的諧音與『榮』相近)」,李老師詳細解釋,如數家珍。雖然沒有文字,但剪紙圖案中蘊含的意義, 十分豐富。 雀鳥亦是剪紙的常用圖案,尤其是婚嫁所用的剪紙。白頭翁(即白頭鵯)象徵白頭偕老、鴛鴦象徵婚姻美滿,還有喜鵲,均是傳統的吉祥圖案。「一些雀鳥圖案也可用作祝福孩子一飛沖天、成績進步,愈飛愈高」,李雲俠解釋。剪紙只需要畫草稿的鉛筆和橡皮擦、剪刀和紅紙,「簡單、方便,但傳承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李強調。她續道:「紙張並沒有生命,是你的一雙魔術手賦予它生命,令它成為藝術品。」她指出,要靜心、用心、細心、耐心和恆心才能做好剪紙。 濕地雀鳥 共渡冬季 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寶貴結晶,而濕地和雀鳥亦是本港的珍貴生態資源。踏入每年冬季,香港濕地更有數以萬計的南遷的北方候鳥訪客到來過冬,甚至繁殖,或在這裡短暫停留,然後再繼續遷徙旅程。而香港濕地公園中,常見的冬候鳥包括黑臉琵鷺、蒼鷺、鸕鶿等,春、秋季更有機會遇到過境的青腳鷸及鶴鷸等雀鳥呢!  香港濕地公園為不少珍稀雀鳥提供豐富食物和棲息地,除了保持環境清潔、不要捕捉動物外,該園教育組亦提醒參觀者一些觀鳥的注意事項。「如在園內奔跑、喧嘩,會把雀鳥嚇跑,也該穿上素色衣物,以免驚嚇或干擾牠們。」雀鳥也有耳朵,觀鳥時該保持安靜。在不騷擾牠們的情況下,欣賞牠們在自然環境中,或覓食、或休息、或飛翔的美態,慢慢認識這些奇妙的創造吧!(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