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_20160508s
路上風景
2016.05.07
一切從閱讀開始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亦是英國大文豪──偉大的詩人和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逝世四百年的日子。 剛好就在這一天,我去聽了白先勇教授的文學講座「我的寫作道路」。主持講座的盧瑋鑾教授,也是我們熟悉的小思老師。 白先勇,這位台灣著名的小說家,已年近八十。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談,風趣幽默,愈談愈起勁,台下笑聲不絕。 他的創作之路,始於他的童年。1937年,白先勇生於廣西桂林,父親是抗日名將白崇禧將軍。七歲那年,他患上肺病,那時肺結核沒特效藥,也是極易傳染的疾病,大家都談「癆」色變。他既不能上學,在家中亦被隔離。在養病期間,人家的孩子打球去,他只能躲在家中看連環圖、聽故事。家裡的廚子老央,可說是他第一個啟蒙老師,老央為他講《說唐》,對於「薛仁貴征東」等故事,他聽得津津有味。 一病四年,他的童年就在與世隔絕中,孤獨度過。病愈後,他重回人間世,小學、中學生涯,一片緊張。除了拚命用功讀書,在學校的世界之外,他鑽進另外一個世界──小說的世界。每到寒暑假,他便努力看書,《蜀山劍俠傳》、《啼笑姻緣》、《風蕭蕭》、《家》、《春》、《秋》、《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似懂非懂的,他全看了。小學五年級時,他已開始看《紅樓夢》,如今,床頭擺的仍是這部小說。 抗日戰爭期間,因為逃避戰火,他與家人到過重慶。日本投降後,遷到上海和南京,他曾就讀於南洋模範小學。1948年遷居香港後,在九龍塘小學唸五年級。 「那時教中文的李老師,很喜歡我的作文。我的文章經常貼堂,那是好大的鼓勵啊!」白先勇笑著說。 到中學,他升讀喇沙書院。當時的中文老師很嚴厲,要求他們背誦古典詩、詞,以及古文,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還要背默。當時他雖然感到很「痛苦」,但後來便覺得終生受用無窮。 至1952年,白先勇隨家人移居臺灣,在建國中學初三那年,他遇上了第二位啟蒙老師──李雅韻老師。她是國文導師,為他啟開了古典文學之門,亦鼓勵他寫作投稿。他投了一篇文章到《野風雜誌》去,結果刊登了出來。 李老師鼓勵他說:「你這樣寫下去,二十五、六歲,不也成為作家了?」她那句話,對他影響甚深。從那時起,白先勇便夢想以後要當「作家」。 你瞧,踏上作家之路,就從閱讀開始!  
kjy03_2016022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2.27
有一種愛叫 「睡不著」
《棉婆婆睡不著》(信誼)是個很簡單的故事,講的是名叫棉婆婆的老奶奶在寒冷的冬夜,想起一件又一件瑣事而不斷下床、上床的故事。 寫這個故事其實很偶然。一天深夜,我睡不著,數羊也睡不著。我起來檢查門窗,察看魚缸內的小魚,給陽臺上的花澆水,整理書架……我不斷地上床、下床。一件又一件的瑣事驀地冒出。在這種「折騰」中,我突然想起我的奶奶和我的母親。 奶奶在某些夜晚睡不著。她亮起煤油燈, 拿出針線,縫製棉鞋棉衣;拎著燈,躡手躡腳地打開門,察看缸中是否有水,去圈房看看豬啊雞啊,還會駐腳在院內,朝向村外的方向, 靜靜地聆聽……然後,回屋,熄燈,上床。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又披起衣,亮起燈,拿出針和線,或是又下床,開門,看看貓在哪兒, 狗在哪兒……她不厭其煩地上床,又不厭其煩地下床。年幼的我不懂奶奶,以為她只是睡不著。 我想起母親也在某些夜晚睡不著。她會亮著手電筒,躡手躡腳打開門,去檢查廚房的門是否關好,門栓是否結實,會突然想起給睡在外面的老狗增添一些暖和的東西,去看看她種的花……反反覆覆上床、下床。年少的我不明白母親,以為她也只是睡不著。 就在那個深夜,已為人母的我突然深深懂得了她們。那些睡不著的晚上,奶奶牽掛著販魚而遲遲未歸的爺爺和兩個兒子,媽媽牽掛著行在路上的父親。而我,牽掛著我深愛的丈夫。無論是奶奶、母親或我,因為牽掛而無法坦然睡去。當我明瞭這點後,便很想將這樣的情感寫出來,講給我的女兒聽,讓她知道媽媽為甚麼睡不著,為甚麼反反覆覆下床、上床。也許,她就會懂得、明白,不至於像我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才深深體會到那種感情。 於是,我在那個睡不著的夜晚,寫下這個故事。因為正值寒冬,就取了「棉婆婆」這樣一個溫暖的名字。慶幸的是,我投稿參加信誼圖畫書獎,得到評委老師們的認可。我確信,這種認可不僅是因為這個故事,而是對人性中美好情感與良善的認可,被故事蘊藏樸實的情感所打動。因為,誰不曾有過爺爺、奶奶、母親呢? 誰不曾牽掛過別人,也被別人牽掛過呢?這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故事。 出版社決定將這個「我們」的故事做成圖畫書。可是,我的文稿對圖畫書而言稍嫌單薄。於是,我開始修改。在原稿中,棉婆婆只是站在院內等。第一次修改時增加了柿子樹、橘子樹,棉婆婆帶著大黃狗站在院內,慢慢走到村口的大榕樹下,然後慢吞吞地往回走。可是,編輯還不滿意。於是開始第二次修改,增加貓跳上窗臺、生爐子燒水、給阿黃抱稻草等細節。文字編輯將敘事線索和結構梳理得更緊密,還增加一些孩子般的語言。然後進行第三次修改,增加風叩門,棉婆婆誤以為棉爺爺回來,貓狗都慢慢睡著。編輯指出狗和貓的特性,還和我討論除了菊花、狗、門栓以外,還有哪些會讓棉婆婆惦念的事,又增加拍打枕頭、衣物、水壺噗噗響等細節。在漫長的修改過程中,我愈來愈多地想起奶奶和母親,想起祖輩和父輩們,想起他們那種不動聲色的愛和情感。 出版社非常關注這件事,提出許多具體意見,例如「不要把棉婆婆當成老年人,可以增加具有童心的做法」、「隨著時間愈來愈晚, 她的忙碌從屋內轉向屋外……她的每個動作蘊含著一種心情,不是焦慮煩躁,而是等待,一種相依相守的習慣」等,並堅持「情感氛圍的營造是書的靈魂,一定要堅持,不能著急。」 我為《棉婆婆睡不著》的文字構築了簡單的靈魂,編輯過程使它有更豐富而立體的肌理。最後的成果可說是出版社執行長、編輯和我共同的作品,它能呈現渾然一體的感覺,也是基於一種共同的記憶和情感。這種「共同」是一種中國式的感情,質樸、內蘊而深沉。更感恩的是請到畫家朱成梁老師來繪製插圖,得到他的全情投入。從文字的打磨到成書,歷經四年,每一句文字、每一幅畫面都經過無數次精心細緻的反覆推敲,耗盡所有參與者的心血,可說是一部「我們」的作品。 這本書得到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我想是因為它是「我們」的故事,有「我們」的記憶和情感。希望孩子們喜歡,也希望曾經身為孩子的大人們能想起生命中曾擁有過這樣的情感,帶兒女們常回家看看我們的棉婆婆、棉爺爺、棉奶奶。    (封面圖由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 
kjy10_20150927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9.26
【青苗天地】2015.09.27
  記一次旅行 汪檚羊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四己 去年暑假,我與母親一起到緬甸探望移居當地多年的外祖母及多位舅父、阿姨。母親與她的家人分隔兩地多年,她期盼這趟旅程許久了。於我而言,由於言語不大相通,我對這次旅行也沒有抱多大期望,心中只有對香港萬般不捨。 我在緬甸居住的環境,與香港大相逕庭,最令我無所適從的是住所內沒有電熱水爐,洗熱水澡時必須燒水。此外,舅父預備的房子內,只設有坐蹲式廁所, 每次方便後,我的腿感到酸軟不已。那裡的爬蟲比較多,記得有一次我甫踏入洗手間,便看見兩隻手掌般大的壁虎在牆上肆無忌憚,到處遊走,那一幕差點兒把我嚇得半生不死。可是,要數最令我心驚膽顫的事,必定是一次突如期來的停電。當時,我以為自己要失明了!因為以前也曾有數次突然眼前一黑的經驗,毫無預兆的恐懼侵蝕我的身體;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是心有餘悸。 雖然在緬甸受水土不服及環境因素的困擾,我亦慢慢地適應下來了。況且, 外祖母十分疼愛我,她和舅父們為我預備一日三餐,生怕我吃不慣當地食物而到中式餐館、西式餅店等,購買不同類型的食物供我選擇,又抽空陪伴我步行約半小時到市集購買手信。我知道他們十分忙碌,經常要在住所及他們經營的店鋪間往來奔走。在那裡生活一個月,他們為我付出許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逐漸打開了那在我心中原本緊閉的一扇門。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原以為這四星期會很漫長,卻在眨眼間流逝。舅父們替我們收拾許多吃的用的東西,離開那天早上三時許,我們起床出發到機場了。我沒有跟他們逐一道別,到機場後只是草草說聲再見。步入登機大堂後,母親說她很想多留幾星期,我何嘗不是呢?這個月來的一點一滴,湧上心頭,心裡泛起陣陣漣漪,淚珠在眼眶內打轉——是喜悅嗎?畢竟終於可以回家了,那個闊別二十八天的家。但更多的是不捨,繼上次訪緬甸已是七年前的事了,七年人事幾番新,但沒有改變的是外祖母、舅父等親人對我的愛。忍著淚水,我假裝眺望風景似的。曾聽說過一句話:「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眼淚便不會流下來。」我想,我應該做到了。 (編按:來稿超出字限,經編輯刪節。)    我的夢想 蘇曼姿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五A  「一人有一個夢想」,相信大家對這句歌詞耳熟能詳了。說得沒錯,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夢想。現在的你,是否有夢想呢?  小時候,我常想著長大後要當個甚麼甚麼的。眨眼間,我已是一名青少年,現在只希望先把書唸好,上到大學後才考慮將來的工作。有時我會想:也許自己不可造白日夢了,還是先把現在的事做好。如果現在不努力,即使夢想偉大,也只是空想吧。 沒錯,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空中服務員。也許認識我的人會覺得很可笑,蘇曼姿的夢想竟然是當一名服務員,外貌、學識⋯⋯真不自量力!但這個是我的夢想,是我最想做的工作,我就是要朝著這個夢想努力!對很多人來說,「夢想成真」的機會是非常渺茫,就像廣闊天空中一隻迷失的小鳥,也許窮一生的努力也找不到目標。但我就是要談夢想,就是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家稱空中服務員為「空姐」,而我想成為一名空姐的原因也有很多,但都不外乎是可以到很多國家增廣見聞。我的個性活潑好動,喜歡探索新事物;我又很喜歡結識新朋友,也希望到不同國家了解當地的文化,所以空姐絕對能夠滿足我的多個欲望。此外,我也希望藉著到不同國家,認識不同種族的朋友。其實,我常幻想自己穿起空中小姐的制服,儀態萬千,能操多國語言,充滿自信地在飛機上服務客人;又去到不同國家,欣賞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    有些人只希望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穩穩;有些人畢生追求榮華富貴,為求名利雙收。其實這些都是取決於心態,人的欲望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要平淡還是充滿挑戰,很多人都可以自己選擇。「一人有一個夢想」,我就是要為自己的夢想拼一拼,年輕人就是要努力!    2015-16學年 稿例說明 歡迎中學生發表散文、評論及閱讀報告,初中學生來稿,可獲優先考慮,同時有機會入選佳作。 •本學年不設特定的徵稿主題。 •來稿以400-800字(中文)或150-300 字(英文)為合。篇幅所限,無須附照片。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惟須附作者真實姓名、學校名稱、班別。如用電郵提交,請用文件(WORD)檔案儲存, 以附件傳送。每篇稿用一個檔案。(手寫稿須直接郵寄,不接受電腦掃瞄的手寫稿)。如學校代傳送電郵, 請提供傳送者的姓名及聯絡電話,以便有需要時聯絡用。 •稿件須為原創作品,不接受一稿兩投(包括曾參加比賽的作品、印刷媒體及網絡媒體)。 •抄襲屬嚴重失誤的剽竊行為。來稿如引述他人的觀點或論述,必須列明出處。如來稿沒有列明出處或轉載網上資源作為文章的內容,均屬剽竊。 •來稿三個月內不獲採用,作者可自行處理。不設退稿。稿件一經刊登,薄具書劵稿酬。稿酬直接郵寄至學校, 經由校長轉交。      電 郵 [email protected](學生投稿專用) 郵 寄 香港堅道16號 教區中心11樓《喜樂少年》編輯收  
kjy02_201312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2.01
畫意濃情 聖若瑟小學 王司諾 水墨創作
 今年臨近重陽節時,《喜樂少年》編輯部收到一幅名為〈登高〉的畫作投稿。秋意漸濃,正是遠足郊遊的好天氣。這幅作品經過編輯的甄選,刊於報上。隨後,本報記者更到聖若瑟小學與小畫家王司諾會面,談談他在繪畫和書法寶庫的發現和樂趣。 (本報專訪)對繪畫和書法產生興趣的起點,不在興趣班,今年就讀聖若瑟小學五年級的司諾表示,一切由家庭開始。爸爸寫得一手好書法,姑姐則是司諾繪畫的啟蒙老師。由蠟筆畫開始,司諾慢慢接觸水彩畫,甚至水墨畫,對繪畫的興趣日增。 揮灑畫紙上 司諾的姑姐是小學老師,任教視藝科。由司諾準備升幼稚園高班的暑假起,時間許可的話,他便會在週末到姑姐家中畫畫。那並非常規課程,也不是興趣班,只是侄兒在姑姐的指導下,繪畫喜歡的東西。「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以水果為主題,用蠟筆畫了大蘋果、花盆和其他水果」,司諾對自己的處女作十分滿意。「我很開心,連睡覺以前也要把畫拿出來看看」,他笑著說。 其後,本身對水墨畫甚有興趣的姑姐,留意到司諾的硬筆和毛筆書法均寫得不錯,認為他有畫水墨畫的天份,於是便邀請他嘗試繪畫水墨畫。司諾欣然接受,亦漸漸愛上水墨畫。「我喜歡畫水墨畫」,司諾解釋,「水墨畫在創作上有很多自由,即使把顏料塗到框線以外也沒問題,有些時候更可以運用大號畫筆,大筆揮灑。」司諾續道,「我也喜歡水墨畫淡淡的色彩,以及水墨畫空筆等技巧。」 此外,司諾亦介紹他獲刊登的作品〈登高〉,「其實這幅畫沒有無論甚麼特別的創作意念,只是希望畫一幅應節的畫;但這幅畫的色彩均勻,我十分滿意, 也在構圖中加上一所房子和山上的涼亭, 使圖畫更豐富。」這天,他亦為我們介紹他的另一幅作品,「我很滿意這幅畫的用色,圖畫裡有大魚也有小魚,就像一家人,所以我起了〈天倫〉這個畫題。」 親情心中暖 「謝謝姑姐給我很多建議,也教會我很多畫畫的技巧」,司諾感謝姑姐的教導,也希望提升自己,做得更好。「我握筆不夠穩定,容易影響畫的效果,我希望多練習,畫得更好。」 畫作上的畫題和落款,也由司諾自己一筆一劃完成,「爸爸也會看我的書法,給我建議,教我怎樣能寫得更好。」然後,他便會反覆練習。「我覺得寫毛筆字比硬筆字有趣,因為毛筆軟軟的,用毛筆寫的字有更多變化。」他早前在硬筆書法比賽中獲獎,也希望日後有機會參與毛筆書法比賽。 姑姐王惠華老師於公教學校任教,為侄兒司諾投稿,期望藉此加強他的自信。「我發現司諾愈來愈進步,希望他能延續對水墨畫的興趣。」她認為司諾是一個既認真又富創意的孩子,「要是他畫的不滿意,他會要求再畫一次,繪畫時他也有很多提議,非常有創意。」王老師十分欣賞司諾,也鼓勵他繼續努力,「希望他能發揮所長,力求完美。」 翻看年曆,農曆十一月將至,「展望農曆新年時能畫一幅桃花畫,因為我認為桃花最能代表新年」,這是司諾的短期目標。他也希望能繼續畫畫,用畫筆記下身邊的事物。(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