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3042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4.28
給未來少年的雜誌
  前年 聖誕節到台北旅行,在書店發現一本厚厚的月刊《未來少年》,有見雜誌內容適用於教學,便買了一本,細讀之後,卻遺憾沒有多買幾本,就算是逾期的也不應錯過。今個學年初, 得悉能夠在香港訂閱《未來少年》,便立即訂購,並藉此機會把這本份量十足的雜誌介紹給各位讀者。 《未來少年》於2010年11月創刊,由台灣天下遠見出版。讀《未來少年》就好像飽嘗一頓盛宴,雜誌分為九個主題,每個主題之下設多個單元。在此,我特別推薦「封面故事」、「精采專題」及「名家學堂」三個主題。 「封面故事」:每期「封面故事」不拘一格,就舉幾個封面故事吧。如:「動物大旅行」、「飄香千年的茶」、「把人生搬上舞台- 戲劇」、「宇宙有多大?」……「封面故事」的主題是全方位取向的,涉獵層面廣泛,而且內容深入,資料詳盡,易讀易懂,就像要送給小讀者的專題研習。以我手上2012年9月第21期「衣服,有學問!」為例,在這母題之下,分成幾個子題:「人為甚麼要穿衣服?」,原來人類曾認為穿衣服可以避邪保平安;「服裝是一門好生意」,英國人沃斯首創以真人模特兒展示服裝, 第一個模特兒就是他的太太;還有「小學生穿衣指南」教你如何配搭衣服,穿出自己的風格。 「精采專題」:我最喜歡「工作放大鏡」和「看漫畫,學論語」兩個單元。雖然,我們總喜歡問小孩長大後想從事甚麼職業,但我們可曾跟他們說明不同職業的特點呢? 這單元找來不同界別的在職人士,介紹他們的工作,曾亮相的有獸醫、廚師和漫畫家,小讀者一定感興趣吧。再者,以漫畫解釋《論語》不是新鮮事,最特別之處是漫畫以老師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為背景演繹《論語》,內容幽默惹笑,令人忍俊不禁。撰文者還在最後附上一小段文字,通過例子與讀者思考《論語》在生活上的應用。 「名家學堂」:學堂!又要上課了嗎?中、英、數、常、音樂、視藝……會讓學生搞得頭昏腦脹嗎?下面幾個「名家學堂」內的單元,請來專業學者編撰,摒棄說教,寓教於樂,相信連教師也得益不少。 一、 「詩詞遊樂園」顧名思義介紹經典文學,由張曼娟執筆,說詩談詞之餘,亦談談文學家的創作人生。 二、 究竟韓國泡菜和比利時巧克力跟數學有甚麼關係?作者透過不同國家的地方特色,加入趣味數學的小點子,成為「維尼老師環遊世界玩數學」的骨幹。 三、 要是我問各位甚麼是煮文字的鍋子、偷喝水的怪獸和最有分量的契約書,你會知道答案嗎?原來這些都是林世仁在「故宮文物」的描述,他以淺白生動的文字引導小讀者欣賞古器物,是一堂寶貴的國寶課。 四、美學從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在「生活中的美學」中,透過每期不同作者,給小讀者介紹建築、舞蹈、設計等不同範疇的美學知識,豐富兒童的美感經驗。 《未來少年》除上述三道主菜外,其它部份如:認識國家、做科學實驗、創作料理、問答遊戲、原創故事欣賞等,還是留待家長和小讀者發掘吧。此外,雜誌的網頁設有線上試閱,你更可藉此體會編輯團隊投入的心力、欣賞創製精美的排版和插圖及細緻吸引的美工。誠然,這是一本來自台灣的刊物,部份內容源自當地消息,香港讀者或會感到陌生。此外,雜誌定價不算便宜, 但希望這些都不會成為你放棄閱讀這本雜誌的理由。 家長和教師對下一代究竟有甚麼期許?下一代的未來又需要甚麼?我們能為他預備甚麼來迎接未來?《未來少年》月刊總編輯在創刊詞為雜誌寫下期許,顯示雜誌仝人對下一代的承擔:  —— 具啟發性、多元知識、國際視野、形塑品格、生活教育及重視美感的刊物,當然,最重要的,它必定要是孩子喜愛、願意去主動閱讀的一本好雜誌。 我相信,無論是孩子或成人,都會喜歡《未來少年》。  
kjy15b-20130127
icon06
童年@北京
2013.01.27
小小荷葉餅
   母親來香港,喜歡去街市買菜,每次必去同一家菜檔,說他家的菜新鮮。母親每次少不了買幾根京蔥,街市的阿伯有天忍不住問我:「買京蔥用來做甚麽?」阿伯不知,用荷葉餅,蘸少許甜麪醬,放上嫩蔥心、脆青瓜絲,捲起芽菜,足以讓人鄉愁滿滿。若將芽菜換成外焦裡嫩、肥而不膩的烤鴨,那堪稱是人間美味了。 北京人講究立春吃春餅。烙好一張張餅,備好甜麪醬、蔥絲,再燒好兩道菜—— 韭菜炒雞蛋、芽菜炒粉絲。吃的時候,每樣菜碼夾少許,放在餅上, 捲一捲就可以吃了。快到立春時節, 家裡的老人打來電話,提醒我們晚輩「立春啦,要準備春餅嘍。」外面賣的春餅形狀好看,買回家來也節省了準備飯食的時間,但母親最愛自己烙餅,做出來的餅,雖然賣相不十分完美,但我們感覺,畢竟是家裡做的,總比外面買來的吃得香;再有,家裡可以做出大碼的春餅, 能捲起更多料。 親戚朋友每逢家庭聚餐,十有八九安排在烤鴨店。閒聊的空隙,一屜熱氣騰騰的荷葉餅上桌了,荷葉餅須趁熱吃,於是每人先分上兩張。餅一上桌,意味著烤鴨也快端上桌了。回首望見片鴨子的師傅, 戴著高高的廚師帽,手上功夫了得,不一會兒,一盤連皮帶肉的烤鴨就擺在面前。入口即化的烤鴨皮,只蘸白糖或蒜泥吃, 也是香而不膩的。 全聚德、便宜坊是老字號,固然著名。也有烤鴨小店,像利群烤鴨或老宅院,開在老北京的胡同院落,加之又是京城特色吃食,因此吸引了遊客探奇。不知是找尋童年回憶,還是這樣的小院落有一番特別的味道,又或者,北京的胡同老街巷在城市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消亡,烤鴨小店竟也成為很多北京人懷舊的去處。朋友說:「坐在四合院裡,用荷葉餅小心翼翼捲起烤鴨的當下,也將自己的童年回憶一併捲了進去。」 是呵,一張薄薄的餅,擺在蒸屜裡是吃食,拿出來捲一捲,不僅捲進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也把對故鄉的眷戀、盼望家庭祥和的滿滿心意,一起捲在了小小的圓餅裡。
kjy01_201206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7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父親子女 真情對話樂天倫
  (本報專訪)父親節前,三位來自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的小學生偕父親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親子相處點滴,真情流露。拍照的時候,小朋友緊緊摟抱著爸爸,兩位父親甜在心頭。   鍾爸爸:   鍾繼康和鍾甄洳兄妹分別就讀該校四年級和三年級,訪問剛開始,小女兒甄洳已挽著爸爸的臂膀,臉上流露甜美的笑容,嚷著說:「爸爸做的朱古力『心太軟蛋糕』,很美味啊!我認為這是爸爸的優點。」在甄洳口中,父親鍾翔璋烹調的食物相當可口。體貼入微的鍾翔璋補充說:「我每天早上都會為子女預備早餐,雖是簡單的食物,他們卻很喜歡。我知道女兒愛吃這種甜品,便在互聯網上找食譜,親手做這款式的蛋糕。」鍾氏這對活寶貝七嘴八舌,跟記者閒話家常,繼康坦言最愛與爸爸聊天談心:「爸爸時常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又會帶我到水族館看小烏龜。」 鍾翔璋在一所電訊公司工作,負責設計程式:「我儘量依時回家,陪伴孩子;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待子女入睡後才工作。」鍾翔璋回想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在茶餐廳工作,父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我喜歡與子女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時代不同了,現今的兒童在生活和學校裡,接觸不同的事物,我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親子溝通方式,兒童能明白成年人的處境。有時,因工作繁重,我感到很疲累,回到家時,我會跟孩子說我的心情不佳,他們便會體諒我,讓我休息一下。」 在繼康心目中,爸爸很能幹:「爸爸教導我,為我解決功課上的困難。在學習生活裡,爸爸經常要求我盡力而為。」鍾翔璋輕輕撫摸兒子的頭,說:「孩童時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愉快成長,享受學習生活。我與太太經常出席學校的親子活動,了解他們的校園生活。」這時,甄洳急不及待向記者講解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照,看到照片中胖嘟嘟的兄妹,三口子不禁笑了起來。鍾翔璋指著照片,感觸地說:「那時,繼康大概是三歲吧!照顧嬰孩實在不容易,我仍記起,繼康未滿一歲,我曾抱著他,一邊哄他入睡,一邊工作呢。時間飛逝,轉眼間,孩子已經就讀小學了。」   何爸爸   來自公教家庭、就讀該校四年級的何梓翹最愛與爸爸結伴踏單車。訪問中,每次談起這項父子活動,梓翹都會笑不攏嘴:「每逢長假期,爸爸與我從大埔踏單車到大尾篤,很快樂呢。此外,我喜歡與爸爸一起看電影,我更會選定喜愛的電影,然後告訴爸爸。」梓翹和父親何偉強都是家中獨子,何偉強特別體會到培育孩子的心靈成長,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相當重要,他談到自己的兒時回憶:「爸爸是一位廚師,工作時間較長,我與他的關係也較疏離。童年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晚上,我完成了功課,等候爸爸回家,然後,一家三口出外吃宵夜;為孩童的我而言,這是幸福的時光。」  何偉強的父母雖不是天主教信徒,卻讓兒子自小在天主教學校成長,何偉強感謝天主的奇妙安排:「踏入社會工作後,我才參加慕道班,並與太太在2000年一同領洗,成為教友。現今社會充斥著混亂的價值觀,容易令人迷失,我確信信仰培育對兒童十分重要,帶領他們走正確的路。」何偉強認為培育兒童成長,學校與家庭的角色相輔相承:「學校與家庭擁有共同信仰和教育理想,這是相當好的配合,所以,我為兒子選擇一所天主教學校。」梓翹參與九龍灣聖若瑟堂的主日學,於今年剛接受初領聖體聖事,又擔當輔祭,協助神父進行禮儀:「我喜歡回到聖堂,在這個團體裡,我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呢!」 何家三口子是香港信友團體「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 Movement,1943年在意大利創立)的成員,多年的團體生活讓何偉強從另一個角度體味人生:「團體鼓勵我們首先付出愛,並在目前的一刻承行天主的旨意,這種生活態度成為了我的人生座右銘。作為父親,我也這樣教導兒子。」提起難忘的父親節,何偉強發出會心微笑:「兒子出世後的首個父親節,彌撒中,神父邀請身為父親的教友接受祝福,我也是當中一份子。那一刻,我很感動,除了喜悅的心情外,這份祝福也加強了我的使命感 —— 養育孩子成為正直和良善的人。」訪問末段,可愛的梓翹不忘邀請爸爸在父親節那天踏單車,慶祝一番。(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