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102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22
天主教領島學校
原創音樂劇 舞台上發光發亮
(本報專題)你害怕作文嗎?「王子」十分害怕作文,每次聽到作文便會頭痛,很想放棄。王子是誰?他是天主教領島學校原創音樂劇《我沒有交功課,因為……》的主角。有一次,當他寫作文至凌晨時,忽然進入了一個宇宙國度。他在歷險中遇到了壞蛋魔人及毒皇后……王子的結局會如何,他的功課又能順利完成嗎?   天主教領島學校的學生去年首次參與音樂劇活動,便憑這套原創音樂劇,獲得了「2022╱23 年度香港學校戲劇節」的傑出劇本、傑出演員、傑出影音效果獎及傑出合作獎等多個獎項;之後更奪得《香港青年兒童文藝協會全港話劇大賽2023》金獎。   學生發揮創意   在2022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學生留家上網課。圖書館主任,亦是活動統籌人的馮碧珊老師說:「很難要學生自主交功課。」當時,她在圖書課與學生閱讀圖書《我沒有交功課,因為………》後,便決定邀請學生就這主題,編寫一個故事。出乎碧珊老師的意料,很多學生都準時完成這次功課,當中亦有不少優秀作品,老師便決定把它創作成繪本及音樂劇。   學校申請了「學校與藝團伙伴計劃」,與大細路劇團合作,「我們邀請到KO Sir成為這個音樂劇的導演,之後又與Band隊總監KK Sir商量, 想創作原創歌曲,並在音樂劇時由學生樂隊現場伴奏。」碧珊老師說。受訪時,師生回想到去年的排練及演出經歷,不時感動落淚,因為這是一套由學生和教師合力發揮創意,充滿汗水及淚水的作品。   挑戰自己 家長為子女感自豪   從零開始帶領學生籌備一套音樂劇並不容易。碧珊老師提到最初學生未背劇本、遺失劇本,或沒有練習的情況時有發生,令到一眾教師沮喪。但在老師的堅持及鼓勵中,她見到學生願意付出時間,在每週參與最少兩小時的恆常練習外,還願意犧牲午息及假期參與訓練,她看到學生的成長與改變,他們學會付出,逐漸投入到活動中。   「我討厭作文,因為要寫很多字,也要在腦海中想很多內容。」王子的扮演者就讀五年級的彭景晞說,自己與角色很相似。作為音樂劇的主角,戲份貫穿全劇,除了要背誦很多台詞及站位外,還要經常無休息地參與整場排練。但是他從未抱怨,反而努力堅守角色。他們早前在學校演出該劇,學生及家長到場欣賞,爸爸觀賞後不禁為兒子的表現感到自豪,景晞說:「我之前未想過自己可以做主角,但我現在經歷過,所以有信心可以再做到。」   另一位參演學生、二年級的張蔓瑩也在音樂劇中,成功挑戰自己。雖然她在劇中扮演的黑貓「黑子」只有五句台詞,但對有讀寫障礙的蔓瑩來說已有一定困難。她感謝教師、同學及媽媽的幫助,包括在沒有排練時,同學會逐個字教導她,她也請媽媽錄音供她重複收聽, 「這套音樂劇幫助我認字。」她也期望在新一套音樂劇中,能繼續挑戰自己,「希望今年有八句台詞!」   找到熱誠 向夢想出發   五年級學生黃頌庭也享受這次活動經歷。他最初雖然只扮演對白不多的巫師,但每次排練中也會留心觀察同學的表現,甚至背誦全份劇本。後來有位同學退出,他被老師選中兼任魔人的角色,「我喜歡音樂劇, 因為可以和同學一起演戲,認真的同時也很好玩。」   「我之前跟學校出去看音樂劇時,見到演員在台上發光發亮, 所以也想成為演員。」劇中扮演外星人「布朗」的五年級學生廖美淇表示,她現在更加肯定成為演員的決心,也了解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希望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主角。」   除了演員外,樂隊也在音樂劇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擔任鼓手的六年級學生陳傲恩在老師的激勵下,找到自己對打鼓的熱誠, 「見到老師這麼投入,想我們找到自己的熱誠,發展潛能,所以我也想做好,令老師開心!」   教師欣賞學生付出   參與活動的中文科主席譚曉嵐老師提到,見證著學生從不願意背對白,到後來在小息時,會努力背誦台詞及唱出劇中歌曲,她感到學生的改變及投入。常識科主席楊曉怡老師也樂於見到學生在過程中的成長及變化,她相信這次經過付出,再獲得各獎項的成果,為學生會是終身難忘的經歷。   本學年,他們新設了舞台化妝班,並由黃雋之老師負責。她指出學生對音樂劇的熱忱,也鼓勵她在教學上,努力發掘及發展學生的優點。中文科主席莊鳳儀老師,在活動中發現到課外活動的魅力,她相信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到的價值,也能推動他們在學習上的改變。(吳)  
kjy01_2023101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15
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
上水新校舍 傳承教育使命
(本報專題)新學年開始了一個多月,小朋友你適應了沒有?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的校長和教師於本學年,也要重新適應教學生活,因為位於中環堅道的校舍,於本年9月遷往上水寶石湖邨服務設施大樓的二樓。記者所見,小朋友十分享受在新校舍的生活,歌聲和歡呼聲響遍校園。被問到最喜歡的校園設備及環境時,小朋友紛紛說:「我最喜歡玩教具!」   教具即是由老師因應兒童能力和興趣而製作的學習材料,小朋友可以從自選活動和遊戲中學習, 例如有透明卡片供學生學習組合中文字詞,也有圖案卡讓兒童配對英文詞語。在遊戲中探索學習,這亦突顯明愛幼兒教育的其中一個特色 ——「寓遊戲於學習」。   遊戲中建立社交能力   新校舍距離上水港鐵站約五分鐘路程,一進入校舍最先會被中央大堂的遊樂區域所吸引。這區域有攀爬架、滑梯及平行小橋等,讓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這裡進行探索及遊戲。在這區域的後方,是一個富濃厚宗教氣氛的小區角,放置了一座聖母像,讓小朋友靜靜地祈禱,與天主和聖母聊天。校長莫穎茵相信在新校舍能繼續秉承明愛教育使命及辦學理念,她並介紹聖母像下方放置了數塊從堅道搬來、印有明愛標誌的磚塊,這也象徵著承傳學校關愛文化的意義。   「父母是小朋友的第一位老師,學校是第二位老師,而環境就是第三位。」莫校長說。校舍裝設了太陽、星星、月亮和不同雲朵形狀的燈, 象徵由天主創造的天地萬物。校舍共有六個課室,當兒童前往不同課室上課、經過走廊時,他們可以伸手觸摸牆壁上張貼不同質感的圖案,學校善用各個空間,讓兒童進行感官學習。校舍增設互動地板電子學習平台,讓兒童動手動腳動腦筋,刺激思維發展,促進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認知及溝通能力。   莫校長提到,不少學生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在遊戲和團體活動中,除了可以啟發兒童的創意思維外,也鼓勵他們與友伴溝通,增進社交、互動及解難能力,「讓兒童從探索中學習亦是明愛幼兒教育著重的歷程,期望透過主動探索,建構及鞏固小朋友的學習。」   新校舍最特別的地方,便是增設了舊校舍沒有的廚房,該校提供半日及全日班。全日班的兒童每天在學校吃早餐、午餐和下午茶點,餐單每天有不同類別食物的配搭款式。莫校長表示,這能為兒童提供具營養價值、少鹽、少糖及少油的健康餐點,讓兒童建立正確的飲食態度和習慣,健康地成長。   55年來在堅道的教育使命   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1968年在中環堅道二號明愛大廈三樓成立,55年來致力培育學生成為充滿愛心(Loving)、主動學習(Learning)及具備領導才能(Leading)的人,讓他們快樂成長,將來貢獻社會。   香港明愛學前教育及扶幼服務總主任,同時是前任校長兼現任校監的梁志堅說,明愛一直以地區的需要為本,提供合適的服務。而幼稚園最初的創辦,便是倡導以兒童為中心的幼稚園教育,著重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適切地成長與發展。她續稱,這教學模式也使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在2002年至2004年,被香港教育統籌局邀請參與「學校專業發展協作計劃」,成為當時兩間資源學校的其中一間, 與超過170間幼兒園或幼稚園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學與教的經驗。   近年明愛決定到其他有需要的地區服務,把明愛教育的宗旨及特色傳承和拓展下去。   學校在搬遷前,於2023年7月22日在堅道校舍舉行「恩澤承傳• 愛心滙聚55載」師生校友重聚日,不少舊生甚至有第二屆的畢業生回校重聚。呼應重聚日的主題,梁校監很感恩天主在過去55年的引領與對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的眷顧,亦盼望在寶石湖邨校舍,能承傳前人的足跡,仰望天主的恩典、並在教職員的熱忱及家長的支持下,繼續培育兒童在愛中成長。(吳)  
kjy01_20231008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08
單車朝聖
仁德天主教小學
(本報專題) 剛結束的暑假,某個風和日麗的早上,約20位仁德天主教小學的學生,在校長及教師的帶領下,從學校出發乘輕鐵到兆康租借單車,開始他們的單車朝聖之旅。   當天,他們的旅程目的地是洪水橋玫瑰小堂,在約45分鐘的路程中,他們分五組進發。五年級學生林秋兒回想當時的情況表示,過程並不容易,「上斜的時候要用力,路上還要過很多馬路,每次過馬路時要先下車,推車過去, 過完後又要再上車, 不斷重複真的很累。」但是這位非公教生表示,當她到達聖堂後,四周寧靜,神聖的感覺使她的身心靈得到休息的空間,她笑著說:「踏完單車入到聖堂, 我也有點想睡覺。」   縱然踏單車前進及返程的路上並不容易,秋兒仍覺得這趟旅程十分滿足。   認識玫瑰小堂歷史   師生到達洪水橋玫瑰小堂後, 受到修女的熱情接待,隨後一同誦唸玫瑰經、唱聖詠及認識玫瑰小堂的歷史,最後各人在聖體小堂向耶穌聖體祈禱,感受天主的愛。   六年級學生李悅洺現時在聖瑪竇宗徒堂上主日學,這次參與活動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看看聖堂與我們的聖堂有甚麼分別,又可以聽聽聖堂以前的歷史。」   她提到在聖堂內,他們除了祈禱、唱聖詠,還有默想時間, 默想當天辛苦的路程及耶穌對眾人的愛。她表示有些參加者也十分觸動。雖然悅洺在前往的路程中,因為要躲避同學而導致輕微擦傷,但在同伴的支持下,她並不害怕。   感受耶穌背著十字架的辛苦   另一位六年級學生周曉信早年在表哥的帶領下參與教會活動,燃起認識天主的心,所以報讀聖瑪竇宗徒堂的主日學,並在三年前領洗,「主日學很愉快,可以在玩耍的同時,學習聖經內容。」   他參加這次朝聖活動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希望認識更多聖堂。他談到踏單車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聽到沿途有街坊為他們打氣, 「有人叫我們繼續努力」,使他充滿力量。   「我們推著單車,就像耶穌背著十字架一樣。雖然推單車辛苦,但也比不上耶穌辛苦。」曉信說。   宗教培育活動 讓學生認識天主   仁德天主教小學著重學生的宗教培育,除了在玫瑰月、聖母月、四旬期、聖誕節等舉行禮儀及祈禱禮外,每年也會舉行朝聖活動,包括親子朝聖、教師朝聖、學生朝聖等。周曉信亦曾跟隨學校參加「偕同『如雲的證人』聖髑朝聖之旅」,了解聖髑及聖人的故事,並有機會在不同的聖髑面前向天主祈禱,感覺十分難得。該校宗教科主席、信仰培育組統籌吳童老師表示,選擇洪水橋玫瑰小堂為活動目的地,一方面是路程及時間的因素外,亦因為小朋友前往該處的機會較少,希望小朋友能認識更多聖堂歷史。   校長羅淑貞補充,隨著疫情過去,相比走路或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學校希望通過特別的活動方式,與學生一起朝聖。   羅校長又提到學校位於屯門蝴蝶邨,區內有不少單車徑,這特別的社區環境也驅使這次單車朝聖活動的誕生,她希望「藉著踏單車的過程,讓學生經歷及感受到尋找耶穌從來不容易,並感受到耶穌背著十字架的辛苦。」(吳)  
kjy01_20231001new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10.01
德望小學
愛護動物 尊重生命
(本報專題)走進德望小學的校園,你會發現處處都有動物的蹤影,除了靈巧活潑的貓咪外,另有雙雙對對的愛情鳥、烏龜、蝴蝶等,還有仍在構思中的螢火蟲……該校校長阮嫣玲修女,早在2012 年社會上出現年輕人虐貓事件時,已省思年輕人不懂尊重和珍惜生命的原因。於是萌生在學校推動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教育:「學校的核心價值是愛, 包括愛天主、愛人、愛生命,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我認為要將這個重要的課題傳遞給學生。」   剛好這時學校附近出現流浪貓, 便由捕捉、絕育、放回開始,最後索性收留貓貓在學校安穩地生活,牠們更成了學校的生命導師。   珍視動物與人的關係 貓貓進駐學校後,學校將愛護動物的訊息,融入常識和宗教科當中,讓學生珍視動物與人的關係, 並懂得關顧弱小。學生事務主任及德育科老師張婉心表示:「我們在二年級常識科加入愛護動物課題,同事和阮修女會帶貓貓入課室介紹給同學認識,讓同學知道學校的貓貓有來自附近社區的、有來自繁殖場的、有被遺棄的,共通點是貓貓全都感情豐富, 知道自己是否被愛,讓同學明白與動物相處不單是提供食宿,更重要是建立關係。」學校更會推廣領養代替購買的訊息,使學生懂得尊重生命。宗教科老師唐漪文通過聖經內容讓學生明白動物和人均是天主的受造物,人類是大地的管家,我們有責任照顧大地和其他受造物。   此外,校園還建立了蝴蝶園,讓學生了解胎生動物以外的物種。「在蝴蝶園中除了蝴蝶,我們還栽種了很多植物,在孕育蝴蝶的過程中,同學會接觸到毛蟲和蝴蝶的繭,當他們看到蝴蝶破繭而出,除了訝異大自然的神奇外,還會學懂愛惜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常識科老師張瑩珊和張瑩盈異口同聲表示相比文字解說,這種切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更為深刻。   事就這樣成了 常識和宗教科以外,貓貓也化身圖書館館長,於特定時間到圖書館當值,與同學一起學習,以鼓勵他們多閱讀。就讀小六的姜懿晴、蕭詠之、郭貝怡和小五的胡芊提均誇讚貓館長可愛,而圖書館內貓蹤處處也讓閱讀氣氛更為輕鬆。與貓貓互動的過程中,同學們不但能了解貓貓的習性和特質,對貓貓的印象也由冷傲、不友善,變為親切、可愛,而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訊息更是牢牢銘記。   「打風落雨時,我會為街上的流浪動物祈禱,希望牠們在風雨中平安。」家中飼養兩隻狗和兩隻雀鳥的懿晴,認為愛護動物和教育下一代尊重生命是自己的責任。詠之小時候曾被貓貓抓傷而害怕接觸牠們,現時已完全改觀: 「我以前不太喜歡動物,但現時在社區看見動物會留意牠們是否需要幫助,即使是一般人認為嘈吵的蟾蜍叫聲,我也覺得是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貝怡和芊提也學懂關心動物的需要:「在新聞看到動物被遺棄,我們會不開心,所以養動物前一定要三思,而且一定要領養代替購買。」   阮嫣玲修女深信動物不是偶然出現,《創世紀》中,天主創造萬物都認為是好的,天主希望人類從動物中看到美善,願意與其他生命一起生活,並從中學習。推廣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初衷,透過學生的分享,證明已取得滿意的成效,事就這樣成了。(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