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_20111016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1.10.16
月光寶盒
  數週前是中秋節,當天學校一如以往舉行中秋花燈午會,好讓學生於下午時段猜猜燈謎,嘗嘗中秋食品,玩玩遊戲。雖無月亮,但有花燈可賞,亦可讓師生不亦樂乎! 活動開始前,學校先舉辦月餅盒回收大行動。現場所見,學生大包小包,背著一盒盒的月餅盒回校,低年級的學生就有家長陪同,拿著不同形式大小的月餅盒,有紙盒、有鋁質、有圓形長方形,甚麼形式都有,真的令人目不暇給。 瘦小的子安拿著一大袋月餅盒,內有冰皮月餅、雙黃蓮蓉、白蓮蓉、連五仁月餅也有,嘩!我好奇走過去問他:「子安,你和家人已經吃完這麼多月餅嗎?」 「唉!校長,妳有所不知,爸爸媽媽和哥哥就因為吃了這樣多的月餅,就病倒了,全部都要看醫生,而婆婆愛吃五仁月餅,最後一顆大牙也報銷了!」子安一五一十告訴我。 我關切地問:「那麼你呢?沒甚麼問題吧!」 「我就非常幸運,只愛吃冰皮月餅裡面的雪糕,因正長恆齒,媽媽只讓我嘗一小口,沒有甚麼事啊!」子安謝謝我的關心便離開了。 轉過身來,我發現胖乎乎的美妮,拉著爸爸心急地跑去回收站,向老師登記月餅盒的數量:「我有四十二個月餅盒!」美妮驕傲地報告。 「美妮,妳怎會找到四十二個月餅盒?」我關切地問。 「校長,這些月餅盒是爸爸到處問人拿回來的,家裡還有十多盒呢!」美妮看看身邊的爸爸說。 美妮爸爸不好意思回應:「校長,我也希望美妮贏得這次回收活動的冠軍呢!」 噢,可能要想想明年應否繼續舉辦了!邊想邊走著時,三年級的國民跑過來,說他的花燈被活潑的志良拉斷了,志良大聲嚎哭起來,這時,善良的國民就告訴他:「我原諒你了!不要哭啊!」我想,中秋的月光寶盒已在手裡,好好珍惜孩子的情感教育呢!    
kjy01_201110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0.02
知識寶庫何處尋? 中央圖書館十周年 專訪兒童圖書館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位於銅鑼灣的香港中央圖書館(下文稱中央圖書館)正式啟用。這所在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規模最龐大的圖書館,標誌著香港文化發展歷程的新里程。轉眼十年,中央圖書館成為許多市民生活的一部份,更發揮了教育、傳播文化和提供資訊的功能。   (本報專題)寧靜的中央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常常傳來孩童可愛的笑聲,氣氛截然不同。這裡是兒童的天地,兒童們翻開心愛的書籍,不禁展露喜悅的笑容,或是沉醉於閱讀中。本報記者趁著中央圖書館週三上午休館的時段,相約該館圖書館高級館長(借閱服務)黃高春貴和圖書館館長(兒童圖書館)畢潔儀,談談該館兒童圖書館的發展。

打開寶庫,推動閱讀風氣
每天,兒童圖書館工作團隊在館內為兒童和家長服務,團隊現有十三位全職職員。每年九月,圖書館館長們忙於籌劃未來一年的工作,例如為不同年齡組別的兒童及其家長安排合適的活動等。黃太說:「圖書館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寶庫,而圖書館館長就像是知識寶庫的掌舵人。我們的職責是管理圖書館的資源,並向讀者推介館藏,協助市民善用這些資源,及應用圖書館設施。」 
為了慶祝中央圖書館建館十周年,兒童圖書館特別於今年舉辦更多活動和工作坊。畢潔儀耐心地介紹恆常的推廣活動:「本館於每週週六或週日舉行兒童故事時間,親子一同參與,以互動形式如戲劇、唱遊、詩詞欣賞等進行,吸引兒童閱讀的興趣,並介紹有關主題的館藏給參加者。」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辦的「閱讀繽紛月」和「4.23世界閱讀日」中,該館兒童圖書館館長們都會細心為兒童讀者推薦相關書籍,編印書目和資源推介。畢潔儀又說:「在推廣閱讀方面,除了舉行閱讀計劃和讀書會,我們更定期編印不同類別的兒童讀物書目及親子閱讀書目,還有分別為小學生和中學生而設的專題資源選介及專題研習指引等,鼓勵青少年善用圖書館的資源。」
(相關報導見第二頁)   兒童小天地 
兒童圖書館位於中央圖書館二樓,是全港規模最大的兒童圖書館,服務對象是十二歲以下的小讀者。兒童圖書館的設施包括圖畫書角、兒童活動室、兒童多媒體資料室、資訊服務台、展覽區、互聯網工作站、借閱參考和閱讀區。
現時,兒童圖書館提供的館藏多達二十六萬本書籍,種類包括故事類、非故事類、圖畫書、參考特藏,此外,還有視聽資料和期刊等。   生活知識庫
﹣全港有多少間公共圖書館?
﹣最接近你的家/學校的公共圖書館在哪裡?
﹣每張圖書證可借閱多少本書?
﹣若你希望向圖書館推薦好書,有甚麼方法?    
kjy16_20111002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1.10.02
會飛的畢業典禮
  六月是學校舉行畢業禮的高峰期,學生更雀躍不已。六年了,如何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日後懷念,留下美好的回憶,這是學校的責任啊! 今年亦不例外。為使孩子的畢業禮別具意義和價值,學校以「在世人中你應放光明,有如宇宙的明星(斐2:15) 」為主題。希望畢業生對自己有信心,時刻保持理想,善用生命,發光發熱,成為世上的鹽與光。 猶記得當天畢業禮,當小五同學站在台上接受畢業生的傳燈後,代表傳承更新的精神,並一起跟整個禮堂的小六學兄學姊合唱Proud of You時,家長和老師無不感到動容,感動的是孩子認真的獻唱: I can fly I’m proud that I can fly To give the best of mine  The heaven in the sky 讓師長明白:孩子其實都有向上的心,有願望有理想,藉此推動生命,面對困難,不懼風雨,這比擁有甚麼才能,取得甚麼獎項,學懂甚麼技能,可能還要更可貴啊! 且聽,當小六生詠唱至: Nothing can stop me Spread my wings so wide 讓師長清楚知道,孩子其實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勇氣,努力跨過成長的挑戰,踏步面向人生,可能比擁有甚麼豐富的物質,獲取甚麼生日禮物,考取甚麼證書更重要。 畢業禮完結後,五年級的家長走過來,對我熱切地說:「校長,感謝學校為學生所做的一切。明年,我的孩子畢業了,我也想要『起飛的』畢業禮啊!」 作為校長,我願意看到孩子於學習過程中,時刻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敢於表達所言所想,遊走於無窮無盡的知識浩瀚中,並與時日俱進,增長智慧,這些豈不是所有師長的盼望?    
kjy02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2
  文字記錄   昔日人情故事 (本報專題)「我以文字記錄對文物建築的情懷,藉此保留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就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的梁莉姿,每天路經學校鄰近的石硤尾邨美荷樓,這座二級歷史建築對她一點也不陌生。莉姿以美荷樓為題材,寫成作品<流年不復>, 在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徵文比賽中奪得高中組冠軍。 鍾情舊式公屋 由於政府在石硤尾邨展開分階段重建計劃,美荷樓於二○○四年正式關閉;翌年,因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歷史建築而得以保留,如今已人去樓空。莉姿卻鍾情於這破舊外牆、簡陋設計的舊式公屋,在那兒她尋回往昔的人情味。在構思作品時,莉姿加入曾參觀美荷樓開放日和石硤尾賽馬會藝術中心的街頭文化館的經驗和感受,年紀輕輕的她喜歡看粵語長片,她說:「我沒有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卻能從這些展覽及節目中加深認識那年代的人與事。」 小時候,莉姿與家人曾居住公屋,她依稀記起當時的生活:「人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日間大家都趟開摺閘,不閉門戶。我家住五樓,因為沒有升降機,祖母常常揹著我上樓級,鄰居每次都自告奮勇,伸手相助。那位太太十分疼愛我呢!可惜,現在這樣互助互愛的人際關係已十分罕見。」莉姿在作品中,描寫往昔公屋居民的簡樸生活,鄰居之間關係密切,與現代人的冷淡態度形成對比。評判讚賞她的文章行文流暢,內容道出人情味。 銘記恩師教誨 自小熱愛閱讀和寫作的莉姿,踏入中學階段後,經常自發參加不同的徵文比賽,她曾於去年獲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季軍。莉姿在中一時,遇到寫作的啟蒙老師:「她是我的中文科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作隨筆,發揮各人的創意空間。她鼓勵我多寫作,又張貼我的佳作,令我自信心大增。可是,她於本年初去世,每當我想起她對我的栽培,便會激發起寫作的動力。」 美荷樓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對於保育古跡,莉姿慨歎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凌駕保育議題,她說:「我不贊同活化計劃,歷史建築在改建後面目全非,失去歷史意義和風格。若歷史建築能改作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那多好啊!」 得獎作品<流年不復>最後一段,莉姿細膩地描寫內心的感受:「很多事,注定尋不回,包括那一份被遺落了的感情。」年輕的讀者,我們每天走在城市中,與這些被遺忘了的歷史建築擦身而過;若你停下腳步,細心觀察,這些歷史建築正向你訴說著香港往昔的人情故事。你也願意認識建築物背後的歷史嗎?(仨) 美荷樓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的冬天,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使五萬多名居民的家園盡毀。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 —— 石硤尾邨。美荷樓於一九五四年落成,是石硤尾邨最早興建的公共房屋之一,亦是現今香港僅存的「H」型外貌徙置大廈。 美荷樓由中座大樓及兩翼的長型住宅大廈組成,從高空看,形成「H」型的外貌。美荷樓提供三百八十四個五人居住的單位,單位面積狹小,廁所置於單位外,居民需要共用廁所,利用公共水喉洗濯衣物及在樓層的走廊煮食。 二○○八年,美荷樓入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這座歷史建築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並預計於二○一二年啟用。 認識香港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常設展覽 http://hk.history.museum/b5/ex_permanent.php 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索之旅」常設展覽 http://www.amo.gov.hk/b5/permanent_exhibition.php 民政事務總署 香港自遊樂在18區 —— 齊來18區 http://www.gohk.gov.hk/chi/welcome/index.html 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系列 http://app1.rthk.org.hk/special/hkhistory/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http://www.heritage.gov.hk/tc/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