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31117
icon47
創作天地
2013.11.17
2013.11.17 文章
   《魯賓遜 漂流記》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名叫《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書。它講述年輕的魯賓遜嚮往成為一名水手。家人引頸翹望他成為律師,他違背了家人的心願。他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經過一次次的驚濤駭浪,卻在航海中遇到暴風雨,失去所有同伴,流落到無人島上。在颶風、食人族、猛獸、糧食短缺的死亡威脅下,靠著堅強的求生意志力,在島上孤單寂寞生活了二十八年,才回到人事全非的故鄉。 人是一種群體的動物,需要和別人一起生活、一起合作。魯賓遜在孤島的時候,生活面臨食物、資源短缺,但他並沒有絕望,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冷靜下來,運用智慧化解危機。他單打獨鬥、刻苦耐勞,解決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魯賓遜很堅強,因為他飄到無人島後,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不斷尋找求生的方法。他學會了利用簡單工具來搭建簡陋的棲身之所,他又製造器具,自己種植糧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當我們生活上遇到逆境,我們常常會感到氣餒。雖然我們的生活上經常充滿各式各樣的挑戰,但只要永不妥協,以堅毅的心去面對,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魯賓遜」。 魯賓遜的父母親不相信兒子會生存下去,可是誰知道二十八年後他會平安回來呢?所以,在對待很多自己不可預知的事情時,我們有甚麼理由不堅持下去呢?  (編按:Robinson Crusoe,笛福原著。〔Daniel Defoe, 1661? -1731〕)  吳卓瑤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六C       《叢林奇談》    上圖書課時,我默默地看著書架,腦海中不禁浮現最近閱讀的長篇小說。 那本書名字叫《叢林奇談》,這本書被列入世界少年文學精選。它的內容是講述狼群的領地裡出現了一隻瘸老虎,牠打算獵殺人類。但叢林裡的動物有一條規例 —─ 不能殺死人類,因為一旦殺死人類,牠們會被人類用火燒叢林。所以狼群們想阻止牠,瘸老虎就把獵物放在草叢裡,獵物卻被狼群救走。 狼一向給人的印象是一種殘酷的動物,但在故事裡的狼卻是善良、平易近人的。那被狼救走的獵物是一個人類的寶寶,母狼看見他那麼可愛,便取名毛克利(青蛙)。 社會中,有一些人比狼更冷漠、更殘酷, 見到人家有困難時不單只不伸出援手,甚至會落井下石。為甚麼我們不學習母狼的善良呢?我們可以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我們可以透過做義工,我們也可以捐錢給有需要的人…… 毛克利在母狼的悉心照料下,漸漸長大。但他並不是在安穩的環境中生活。他經歷了各種困境,排除種種恩怨,才能成為萬獸之王。 回想自己,我為甚麼不能像毛克利般勇敢堅強?遇到困難,我總是退縮。我要像他堅毅地跨越逆境,勇敢地面對挑戰。在學業上,我也要以毛克利為榜樣,用功讀書。 毛克利只記恩而不記仇,我也要學習他,對人要寬宏大量。當別人得罪了自己,我會原諒他。我要再次以毛克利為榜樣,做一個感恩圖報、慷慨大方和熱心助人的人。 (編按:The Jungle book,吉卜林原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  冼駿傑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六C       《雙城記》    《雙城記》是一本歷史小說。作者利用故事人物的所見所聞,反映出法國大革命當時所發生的事情。故事的內容講述一名叫卡爾登的年輕律師,在辦理一件案件時,認識了樣子和他極為相似的達爾南和曼奈德醫生父女。他深愛著曼奈德醫生的女兒 —— 露西,可惜她卻和達爾南結婚。 在露西和達爾南的幸福日子剛剛開始,法國大革命就爆發了!達爾南因為是貴族的身份而被革命份子判以死刑。充滿正義感的卡爾登竟然暗中安排,由自己代替達爾南上斷頭台。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發覺法國大革命原意雖然是為窮人爭取福祉,但做法有時卻十分激烈, 很不人道。只要是貴族,不論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一律都要處死。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卡爾登本來可以有美好的未來,卻為了朋友的愛情而無辜受死。 如果我可以選擇的話,我真希望世上不會再發生像法國大革命一樣的事情。我更希望同學能細心讀一讀這本書,讓大家也來一起反省人與人之間應如何相處,爭取權益又應用怎麼樣的態度和手法。 (編按:A tale of two cities,狄更斯原著。〔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許嘉蕎 祖堯天主教小學 六D       《水滸傳》    我想推薦一本書給大家,那就是《水滸傳》, 作者是施耐庵,由中華出版社出版。 《水滸傳》是講述北宋末年,奸臣當政亂國,宦官茶害百姓,致使社會動盪不安,正義的英雄志士,不堪當權者迫害,起而反暴政的故事。書中描述的人物包括有宋江、林沖、武松等一百○八位英雄好漢, 他們的事蹟與每個人的價值觀,皆是當時社會的反映。 故事內容離不開「忠」、「義」兩個字。 宋江在種種威迫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丈夫被迫上梁山之後,對這凌辱寧死不屈,這也是「忠」。 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為朋友兩脅插刀,赴湯蹈火,那便是「義」。故事中的宋江正是一個好例子,當朋友有難時,他都能適時伸出援手,是難得的重情重義之人。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因為這故事大致講述一群貪官在社會上強權欺壓,而這些英雄好漢,怎樣用他們的智與勇為民除害。從而啟發我要立志成為一位好警察,將一些貪贓枉法的人繩之以法。  (編按:施耐庵著〔元代,約1290-1365〕)  林易樑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五E       《水滸傳》    中國四大名著中,我認為《水滸傳》最深入民心,因為它和現實生活十分相似。 這本書是施耐庵的著作,他以生花之筆寫這小說,流傳至今。書裡的句子大多有文學風采。在我國小說中,以《水滸傳》的內容最複雜。它可分為簡本和繁本兩類,繁本分為百回本、百二回本和七十回本;簡本又分為百回本、一百五十回本等,書名有多種:《忠義水滸傳》、《英雄譜》等,但以《水滸傳》最盛行。 這本書的人物性格突出,如魯達「心地厚實」、李逵「一片天真爛漫到底」⋯⋯在作者的筆下,三教九流、富貴將吏、獵狩漁人,不分貴賤都能和睦,平等相處,這種觀念很值得我們學習。 綜合各種因素,我認為《水滸傳》是本好書。 (編按:施耐庵著〔元代,約1290-1365〕)  毛銘謙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六D       《愛的教育》    最近,我看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的文學家亞米契斯所編寫,出版社是風車圖書。這本書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學生,用筆記錄了在學校和家裡發生有趣的事。這些事雖然平凡、細微,但有趣;其中還穿插記敍了老師給學生講述的一件件真實的「每月故事」。這些故事充滿著人與人之間純潔温馨的情感,讓人感悟到有愛才是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 我覺得這是一本描寫人類崇高的愛之書。書裡其中一篇文章,是講述兩個小孩乘坐郵輪發生意外的故事。當船快要沉沒的時候,小男孩毅然把這次難得的逃生機會讓給小女孩。這種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奉獻精神,是多麼高尚啊!  除了主角小男孩外,故事中那位臨危不亂的船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但盡忠職守,而且有偉大的犧牲精神。他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還把自己的逃生機會讓給乘客。他真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偉大人物。 故事中的小男孩和船長的表現,都發揚了人類最崇高的博愛精神。 (編按:Cuore,亞米契斯原著。〔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  蔡穎賢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六E                           
kjy13b-20131117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1.17
要孩子懂得 感恩惜福
   這三週感言的插圖,選自筆者二〇〇二年轉校的紀念冊,出自天水圍天主教小學舊生芷欣爸爸的手筆。這本紀念冊滿載學生與家長的心聲,筆者往後面對挑戰,感到最困擾時,除了祈求主賜予力量,總會拉開文件櫃,取出紀念冊,信手翻閱,頓然舒一口氣,心頭湧上一陣暖意,可見感謝與祝福的話,賦予無比的能量,施與受者亦然。 懂得感恩,自然惜福,更可造福自己與別人。感恩惜福全乎個人看事物的角度,同樣面對半杯水,有說半滿,有說半空,分別在看重已擁有的,還是執著於未圓滿的部份。有些低班學生在弟妹出生後爭寵,筆者常請他們算一算:他們比弟妹年長幾歲,就是爸媽永遠多愛了他們若干年。學生默書不及格,冒認家長簽署,當然犯錯;然而處理問題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們害怕即時受責罰?致力完成學校的要求?避免父母不開心?期望下次努力提高了分數,才說出事實⋯⋯師長們若多點正面詮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不但讓大家鬆縛,易於打開話匣子,而且同理心消減我們的怒火,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孩子不難認錯。其實,抓住光明面去處事待人,並非自欺欺人,因為人做事的動機通常並不單一,何必只著眼於負面的呢?  還有,感恩惜福的人明白得來的並非必然, 懂得欣賞他人的努力。新學年前,接過任教科目及授課時間表,或許並未如意,我們可會配合學校的需要,體諒編配兩者付出的心力及時間,豁達一點呢?暑假後,踏進一個明亮的課室,強調保持整齊清潔的同時,可會向孩子重申校務助理抹桌椅、打地蠟、抹門窗的辛勞呢?當他們走進課室幫忙,學生可曾起立敬禮及言謝?學生忘記帶功課,家長送回,可先欣賞家長關注子女的表現,才好言相勸:這種方法會否容易養成孩子依賴習慣呢?  寫了近七百字,都是為人師長實踐感恩惜福,與題目似乎無關。事實,孩子是成人的鏡照,我們所做的比說的更能跑進孩子的心靈。因此,下次光顧店舖付款時,別忘說聲「好生意」,孩子不難學會向近人多點表達感謝與祝福。(結束篇)     
kjy01_150920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15
讓孩子閃亮 育靈四十載 蘇蘊珩校長 榮休
(本報專訪)畢業後,蘇校長一直在修會學校任教,主要教授中、英文科。一九八九年她原獲教區聘任為校長,但她拒絕該次聘用。「我出身於基層家庭,希望服務一所能進一步發展的學校」,她擁有這樣強烈的使命感。後來,她獲聘擔任天主教博智小學下午校校長;七年後調職,任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校長。於二〇〇二年,她獲調派至聖若翰學校(上午校)(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前身)出任校長,該校於翌年遷至現址新校舍。 無懼困難挑戰 教區於一九九五年開辦天水圍天小,經面試篩選後,由蘇校長擔任創校校長。當時學校位置偏遠,沒有公共交通直達,四周都還是工地。起初,學校人手不足,蘇校長要兼任教學、出卷、清潔等工作,「這讓我接觸學校各個層面,得著很多,也讓我強化自己。」蘇校長離校時,學校已由開校時的四班增至三十一班,「學校關愛學生,給他們最好的學習和經驗,讓他們閃亮。」 這份信念延續到她在九龍灣聖若翰天小擔任校長的日子,她希望學校成為同學溫馨的家、學習的樂園,為同學提供不同學科外的學習經歷。「他們觀察、體驗、思考,從而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作自身利益以外的考慮。」 二〇〇七年起,該校參加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推行的「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在每級設共融班,聾健學生一起上課。「我相信雙方學生從中都有得益,健聽同學亦學會關心和配合別人的需要,人與人之間該互相幫助。」 堅信上主同行 總結四十年的教學生涯,蘇校長形容信仰對她非常重要,「天主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但祂的愛永遠常在」,她認為遇上困難時要以信德和愛德面對。「懷著信德,相信我能夠完成天主交給我的使命;滿懷望德,明白天主會為我安排前路,並會給我守護天使般的同行者。」有同事、學生和家長同行,蘇校長說她並不孤單,「而是充滿愛和喜樂。」 退休前,蘇校長鼓勵九龍灣聖若翰天小的學生實踐校訓「剛毅求真」, 「期望他們繼續向前,擇善固執,學業和待人處事上也要真誠。」她亦勉勵同學從心出發,付出無償的愛,「每個人都多做一點,便能成就更多。」 蘇校長打趣說自己也「畢業」了, 退下教育最前線,邁進一個新階段。「我希望安樂自在地生活, 給自己和家人更多空間」,她續道,「我打算繼續進修,也樂意在教育範疇擔任義工,充實自己。」(澄)       一個小故事      一天早上,蘇校長跟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一次在公園中遇到有人受傷跌倒,我連忙報警求助,卻難以表達所在位置,於是警察教我留意附近燈柱上代表位置的編碼。」然後,在當天的第一堂, 蘇校長帶領同學在學校附近, 觀察燈柱的編碼。後來,她收到一個校友的家長來信,告知她孩子一直記住這次經驗。「我希望給學生全面的學習經歷,擴闊他們的眼界」,蘇校長微笑道。
kjy01-2012050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5.06
聲影情意交流融會 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中小學分享初階段成果
 (本報專訪)全港獲選參加「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下文稱為試驗計劃)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超過六十間。本學年至今,試驗計劃已在各學校推行了達八個月,本報記者走訪兩間有份參與是次試驗計劃的天主教小學和中學 —— 嘉諾撒培德學校及荔景天主教中學,校長、家長和師生,一同分享電子學習的經驗和感受。   培德學校 友校合作 提升學習興趣 嘉諾撒培德學校聯同三間天主教小學(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和白田天主教小學)參與是次試驗計劃,計劃名為「匯通英情教育」(Blending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in Schools with Situational Activities),在計劃中的首年,學習對象為小一學生;三年後,試驗計劃將推展至小學三年級。   早於2011年2月,四校英文科老師已積極進行協作會議,一同規劃課程內容及制定合作計劃和會議日程。四校跟香港城市大學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中心(AIMTech Centre)緊密合作。該中心在資訊科技範疇上作出支援,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學習模式的學習平台。採訪當日,該校兩位負責試驗計劃的英文科老師陳沛珊和陳仲兒配備手提電腦,即場簡介試驗計劃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公教老師陳仲兒指出:本年課程共分八個單元,四校老師在編寫課程內容時,滲入宗教倫理的元素,配合學校宗教課。陳沛珊老師亦是宗教科老師,她舉例說明:「每個單元共有兩篇主要課文(Main Text),學生透過動畫、歌曲、朗讀課文、討論和遊戲,學習英文。當中一個單元為例,教導學生認識世界,我們在課文完結時,也會帶出天主創造天地的信息。」   本學年開學前,該校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安排講座簡介試驗計劃。兩位家長張張思梅和鄭黎惠如表示:女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了不少。鄭太說:「最初,我協助女兒在家中使用電腦溫習及完成英文科功課,如輸入學生密碼等。現在,女兒已可自行使用電腦溫習了。她在我指定的時間內使用,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我認為在電子學習和傳統學習的模式之間,應取得平衡。」張太與女兒一同溫習,意想不到電子學習為她們帶來不少樂趣:「女兒喜歡與我一起進行課程中的電子遊戲,學習英文。電腦的英語發音能輔助我教導女兒英文生字的拼音。」   除了使用課室裡的電子白板外,在特定的英文課堂中,一年級學生分成小組,四人一組,一同使用手提電腦上課。陳沛珊老師說:「我們安排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小組,她們在課堂上互相幫助。」每月,四校老師進行協作會議,除了設計和發展課程和相關教材外,也分享教學經驗。由於四校位於不同的區域,學生的背景和學習程度也不一樣,各校亦相應地調整練習內容。四校老師現正籌備二年級的課程內容和教材,陳沛珊老師自言從設計和發展課程和教材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陳仲兒老師愉快地說:「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我從其他老師身上,學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經驗,獲益良多。」    該校余佩琴校長表示三年多前,校方已積極推行電子學習,她期望是次試驗計劃有助學校繼續發展電子學習的領域,老師亦能從中學習掌握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計劃中,電子學習平台能幫助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老師可以因應學生的能力,分派深淺程度不同的功課。此外,這個教學系統能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老師可藉此監督、了解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表現。」   2011/12學年至2013/14學年,教育局為提升學生透過使用電子媒體學習的能力,撥款推行「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Pilot Scheme on e-learning in Schools)。試驗計劃以學習為重點,為期三個學年,以便全面涵蓋一個學習階段。藉此計劃探討如何在不同學校推行電子學習以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及學生應如何實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試驗學校成為研究及發展中心、試驗平台及改革推動者,使電子學習在學校得以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