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60417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16
天主教博智小學 參與師資培訓 協助小學規劃 生命教育計劃
(本報專題)教育引導學生的理性思考, 在學習中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尋索和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領略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臺灣教育界約二十年前提倡生命教育,臺灣教育部於二千年將生命教育的理念納入小學至大學的學校課程。香港學界及教育工作者也愈來愈重視生命教育的重大價值。2010學年開始,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下稱「教院」)獲教育局委託,由教院承辦「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天主教博智小學是本學年其中一所參與師資培訓課程的學校。 生命觸動 始於欣賞 教院師資培訓課程自去年十月開始,將於今年六月結束。博智小學沈燕菊校長、許麗英副校長、訓導主任梁秉權老師和課程主任李彩靈老師參與培訓,他們一直努力為該校日後推行校本課程規劃作準備。 梁主任表示,校方持續將生命教育的相關元素滲透在教學中。因應教院的課程培訓,校方於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後,在全校推行「好言好語運動」作為試點。運動為期約兩週,首週學習透過觀察去尋找能夠讓學生內心產生欣賞之情的事物,第二週學習以言語或圖像去表達這份欣賞。「培訓課程在課堂講授結束後,去年底到台灣交流。這次交流讓我聽到對美麗的不同看法,原來勇敢是美麗的。同樣地,我可以欣賞一個小朋友跌倒在地後沒有哭,那份能夠承受痛楚的能力和勇氣。」沈校長期望學生欣賞的不只是行為本身,還看到行為背後所隱藏的美好特質。此外, 一次令學生深刻難忘的體驗活動更勝多次不同的活動,「為配合主題及加強效果,這段期間,在校內由基督小先鋒主持的午息點唱環節,我們將它改為只供欣賞某人而點唱。」 「生命教育十分重要,『德、智、體、群、美』五育中,以德先行。」沈燕菊校長說,現今社會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令學生容易感到混亂,可幸有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作為生命教育的支柱。 對沈校長來說,台灣之行有助擴闊視野,例如到訪台北華江國小參觀該校利用學校附近的天然資源,創設獨特的校本生命教育課程,讓學生透過賞鳥和生態探索,體驗生命的寶貴,從而學懂尊重生命的價值;又例如在南華大學紀潔芳教授主講的專題講座中,看到紀教授如何利用繪圖,幫助學生抒發內在的情感等。「不要因善小而不為,1自乘開方(× √)多少次都還只是1,但若加上0.1,則自乘開方八次便已超過2了。這種看待事情的態度,置於生命教育,十分適合。另外,台灣有講者談及生命教育不只為學生,老師也需要。我們要善待自己(為別人)、善待老師、善待家長、善待學生,要自己、老師、家長都做好了,最終才能使學生真正獲益。」該校早前的教師專業發展日,便移師嘉道理農場舉行,讓老師可在大自然中洗滌心靈。  推行「好言好語運動」後,校方將從長計議,暫定以繪本作為該校推行生命教育計劃的教學策略,並將於2016-17學年實施。許副校指台灣之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小學引入很多義工,協助校方推行生命教育,其中一個較具規模的團體是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臺灣的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學界效法。(敏 / 睿) 
kjy01_20151011_s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0.10
第十四屆校際郵集設計比賽 姊妹同心 方塊郵票樂天倫
(本報專題)當一枚一枚的郵票累積起來時,便會成為珍貴的知識寶庫。就讀柴灣角天主教小學5C班的陳芄竹同學,有一天到郵政局購買郵票時,看到第十四屆校際郵集設計比賽(下稱「設計比賽」)的海報。一向對集郵有濃厚興趣的她,感到無名興奮。回家後,芄竹更建議與兩位就讀3B班的孿生妹妹陳芄妃、陳芄好一起參加。她們在家人和老師們的指導和鼓勵下合力完成作品,並在設計比賽的A組(小學六年級或以下學生)中獲得優異獎的佳績。 一個偶然的機會,芄竹發現家裡一份珍貴的無價寶:「早前搬屋時,我們發現了一本郵集冊,原來這是爸爸的珍藏,當中更有爺爺送給他的郵票。」芄竹看到很多關於香港歷史的郵票, 覺得十分有興趣,因而想了解更多關於郵票背後的故事,從此愛上了集郵。一向喜歡閱讀歷史的芄竹,亦因此以「香江歲月」為主題,透過所收藏的郵票,藉文字介紹有關香港的發展史:香港由漁村演變為金融中心,當中所出現的特色人事、文化經濟、社會設施及重大基建。 回想準備作品的片段時,三姊妹都覺得十分難忘。芄竹是家中大姐姐,她主要負責作品資料搜集、文字編排及整理等,然後,讓兩位妹妹負責把郵票貼於貼片上。每天放學回家完成功課後,她們便處理郵票及資料, 芄竹說:「有些郵票面積很小,我需要用放大鏡才看清楚呢!記得有一次突然發現郵票在貼片上的方向反轉了,我們要小心奕奕地重新將郵票處理及貼好。」芄妃、芄好也想起:「我們的手指很細小,貼郵票時都有點困難啊!」透過發揮分工合作的精神,她們最後能完成共兩個框架的郵集作品, 既增加對香港歷史的認識,更獲得寶貴的生活體驗。 為三位同學報名參加設計比賽的郭嘉聰主任認為,同學們透過集郵能拓闊視野,整理郵票的經驗及發現有關常識科的資料,都有助她們汲取課本知識。芄竹分享:「整理郵票時,我發現其中一枚是英國郵票,後來又發現郵票上的圖像原來是劍橋大學。」她們都認為集郵可以讓她們認識更多不同的事物,例如關於建築物、花卉、動物等。    同學們對集郵的興趣與日俱增,芄竹說:「集郵其實是很開心的,我喜歡和朋友們交換郵票,他們當中是爸媽的朋友的子女 。」她們都有各自喜歡的主題,芄竹鍾情歷史, 芄妃喜歡鳥類, 芄好則喜歡貓兒。三姊妹期待著能夠收藏更多喜愛的主題郵票,芄竹指出:「爸爸媽媽鼓勵我們集郵,爸爸把自己的郵票冊送給我們」。幼妹芄好分享:「媽媽看到精美郵票也會送給我們。」郭主任十分欣賞同學們參加是次比賽的努力表現;透過集郵,啟發文字的興趣、培養鑑賞能力,實在是獲益良多。芄竹、芄妃、芄好一家,齊心合力地完成作品,郭主任亦有所體會:「這正是家庭——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其中一項的意義。」(張 / 睿) 
kjy01_201505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23
有機耕種 長幼共融 柴灣角天小 愛心農莊長幼樂
  陽光普照的一個下午,柴灣角天主教小學的愛心農莊,洋溢著熾熱的氣氛。參加愛心小園丁的十七位同學非常期待,因為經過數個月的努力, 這天他們要採收他們和長者義工一起努力的成果了!愛心農莊長幼樂活動中, 小園丁認識和實踐有機耕種,並和長者義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本報專題)愛心農莊長幼樂活動由柴灣角天主教小學主辦,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協辦。小園丁在田地助教長者義工的帶領下,認識有機耕種,學習種植技巧。該校指傳承知識以外,活動亦促進跨代共融,推動天主教教育中生命和家庭的核心價值。 愛護自然 由我做起 當天活動開始,一如既往,首先由田地助教講解有機耕種知識。這天的主題是防蟲,助教慧賢姨姨強調人和其他生物共存,在農田出現昆蟲無可避免,同學首先要懂得分辨昆蟲對農作物是否有害。她亦簡而精地向同學講解有機耕種中除去害蟲的方法,包括預防、移除、消滅和物理性防禦。 隨後,小園丁分成兩組,一組採收玉米,另一組採收馬鈴薯。採收自己努力的成果,小園丁們都顯得格外興奮。在六位田地助教的指導下, 他們採玉米、挖馬鈴薯和甘筍,忙個不亦樂乎。收成並非完結,而是另一次種植的開始。小園丁們將玉米的植株用於堆肥,掘起玉米的根部,清理泥土,為下一輪種植做好準備。 珍惜地捧著沾了泥巴的馬鈴薯、甘筍和新鮮的玉米,小園丁們都非常滿足,臉上展現燦爛的笑容。他們紛紛討論把蔬菜帶回家後該如何烹調,和家人分享成果。雖然汗流浹背,但同學們均高呼:「我明年也想繼續當小園丁!」 長者為師 跨代共融 「我一直很好奇,一株小小的幼苗到底是怎樣長成粗大的枝幹、結出果實」,就讀五年級的小園丁之一趙家駿表示因為想要更認識大自然而參加愛心小園丁。他表示進行有機耕種的過程中有義工協助,「我們相處融洽,有不明白的地方,義工叔叔姨姨又會耐心地給我解釋。」家駿難忘他們利用廚餘製作可用作天然清潔劑和驅蟲劑的自然酵素, 又以廚餘製作有機肥料。「除了協助全校回收廚餘,我們每天也要打開製作肥料的桶子釋放氣體, 又會踢動、翻滾桶子,讓廚餘分解。」 何柏然則希望透過小園丁的工作,宣傳綠色生活,「我們早前在家長日舉行分享會,能讓更多家長和同學認識有機耕種。」他指上一學年參與小園丁時尚未有義工的協助,今年在義工的指導下,他學會更多關於有機耕種的知識,例如如何為玉米進行人工授粉。他非常感謝義工的教導和幫忙,「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不可能種出通菜、潺菜、番薯等等,他們的角色很重要。」 身為家中獨子的丁浩田表示因他沒有兄弟姊妹,平日比較內向,但與義工們相處,除了學到耕種的技巧,亦和義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補充, 「自己親手種的蔬菜特別美味,不過我們也要彼此分享,不應獨享成果。」盧芷琳強調參加小園丁是十分寶貴的經驗,「我明白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也體會到要成功必須團隊合作。」 田地助教之一葉慧賢表示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和合作,已與學生們建立友誼,「假如有義工沒有參與聚會,同學們就會主動問候。」她很高興看到學生的改變,「他們更認識、更投入參與耕種和綠色生活,又學會分工合作。」另一助教義工郭華源亦十分欣賞學生,讚賞他們十分乖巧,「希望他們透過經驗,學習到保護環境、自理和合作,也期望將環保的幼苗植於他們心中。」他笑著續道,「小朋友,將來靠你們了!」     該校何凱瑤校長解釋,透過愛心農莊長幼樂, 學生一方面從體驗中學會珍惜資源和生物;另一方面在與義工的相處中,他們學會與長者溝通、尊重長者,相信活動有助推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和家庭價值。(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