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0092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09.25
喜樂中學:動態 2020.09.27
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直播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中、小、幼三間學校於9月1日分別在不同時段以網上直播方式進行了開學祈禱會,以新方式為新學年揭開序幕。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下,學生於開學日未能回校,但校方表示透過網上直播,讓在家中的學生與身處校園或修院的修女和教師一起祈禱,以喜樂、盼望和對天主堅定的信賴,攜手開展新學年。 本學年是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創校40周年及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創校50周年,新學年的開學祈禱禮儀以回應主題「滿懷信心顯盼望.實踐愛德顯關懷」。 禮儀分別在學校禮堂及修院聖堂舉行,由校監鍾妙嫦修女及三間學校的校長帶領全體教師以歌詠、福音及分享,並為教會、香港政府、貧困無依的人、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所有成員和醫護人員祈禱。 面對疫情的影響,世界的轉變,校長和校監鍾修女也分別在導言及分享中表達對學生的關顧,並期待於9月中下旬恢復面授課堂時在校園與學生相見。 祈禱會結束後,三所學校的教師隨即返回班房透過視像方式與學生進行90分鐘的班主任課,教師主動了解學生的近況和需要,並將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的愛與關懷帶給在鏡頭另一端的同學。(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開學禮•勉勵學生珍惜所有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於9月1日舉行網上開學禮,新任校長李宛儀勉勵學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更應珍惜家人和朋友,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疫情下本年度的開學禮改為在善導母堂以網上播放形式舉行。 祈禱禮上,校監周偉文神父為所有學生祈禱,他亦祝福了新任校長李宛儀,並舉行派遣禮,向校長送上無原罪聖母畫像及念珠。 接著,李校長向全校師生致辭。校長對學生的品格及學習均有期望。在品格方面,她希望學生認識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以表現伍華學生具備Noble、Grateful、Wise、All-rounded及Honest的素質;在學習方面,她希望學生能自主積極地學習,尤其面對疫情時,「困難總會有,同學宜靈活應對,反客為主,不要被困難打倒」。 最後,她引述主耶穌「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一語作結,勉勵大家把一切焦慮及不安交託給主耶穌。李校長又表示她期待在學生回校時,親身在校園認識每一位同學。(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00920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09.18
教會一手帶大 劉柏齡校長榮休 送路加福音 發揚扶貧弱精神
(本報訊)近年天主教伍華中學的中六同學,人手一本《路加福音》,是剛在8 月榮休的劉柏齡校長所送的,他讓老師與同學們讀福音,鼓勵他們實踐福音中關顧貧弱的精神。 「成長經驗讓我知道,社會上有一些非常弱勢的孩子,極需要別人的幫助。」劉柏齡對本報說:「有些學生家中沒有地方溫習,我們就開放學校給他們。」所以,劉校長在2012年接任伍華中學校長後,便聯同堂區與社區持份者,主力關懷新蒲崗區內的基層學生家庭。 談到他的成長經歷,劉柏齡感激教會讓他從一無所有,變得一無所缺:「我出身在深水埗一個非常清貧的家庭裡,靠著寶血會的修女和阿嬤(當時守貞服務教會的婦女),以及堂區神父的幫助而成長,我的奶粉、書簿和文具,都是教會給的。」他說, 教會透過教育和愛德工作扶助區內貧民。他在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畢業後便考入九龍鄧鏡波書院,1987年升讀師範,畢業後便於天主教郭得勝中學任教。 80至90年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劉柏齡1991年在英國修畢資訊科技學位,一心想投入資訊科技界,但當年的郭得勝中學校長勸他繼續當教師去服務青年,他便放棄轉行大計。 他感謝校長給年輕教師機會,讓他在29歲便當上副校長。 每天坐操場陪伴學生 聆聽生活拉近師生距離 服務天主教伍華中學八年,劉柏齡與教師團隊培育學生學業成績以外,也關心學生成長,給他們提供物質上的援助。 例如,他推出學習獎勵計劃,讓學生選擇用積分換取玩具,或師生結隊郊遊,或由他陪伴學生一起砌模型。「孩子成長不單要學習生活,他們需要玩耍,更需要成年人陪伴。」他希望學生都可以有好玩、快樂的童年。 「我每天都會走到學校操場,跟學生談天。初時學生不敢走近我,但都對我感好奇。於是我走近他們,並主動和他們傾偈, 閒聊日常的學習與生活。」退休前遇上疫情,劉柏齡遺憾大部份時間停課,未能親身告別每一位學生。 已退休的劉柏齡希望同學能把福音精神延續到社會當中。(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2_201811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11.16
天主教伍華中學袁棨諾 學界花劍摘冠為校爭光
(本報專題)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五生袁棨諾十月二十一日在校際劍擊比賽中,獲得九龍區男子花劍甲組冠軍,打破過去以傳統名校勁旅壟斷的局面。棨諾認為自己不愛認輸、 喜歡嘗試的個性和屢敗屢戰的心態,成為他在劍擊項目上獲勝的關鍵。  袁棨諾由小五開始參與校內劍擊興趣班,教練賞識並鼓勵他學習劍擊。他自小六起加入「劍擊運動學院」受訓, 十三歲在全港U14(十四歲以下男子花劍)排名第一,並加入香港體育學院接受地區訓練;十五歲獲得U17 (少年組男子花劍)排名第一,成為男子花劍少年隊成員。 不少學習劍擊的人渴望穿上劍擊服裝,就拿著劍進攻目標物,享受得分的滿足感,然而,棨諾卻鍾情於劍擊的基礎訓練, 「我著重腳步基礎訓練, 雖然沉悶,卻使我全程投入,跟隨教練指示去加強腿部力量,以打好基礎」。小學時熱愛跆拳道的棨諾,小六已晉升到黑帶,跆拳道培訓亦幫助他掌握劍擊技巧。 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 「我愛上每場對戰,這帶給我不同的挑戰。每場也要鬥智鬥力,尤其是要扭轉逆境,而未到最後不能定輸贏。」原本純粹以「好玩」心態學習劍擊的袁棨諾,從中體會到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技巧、反應、速度與動腦筋,愈來愈令他喜歡這項運動,「每次對戰也需要運用戰略,訓練我多思考;持續練好基本功才能保持水平,鍛鍊中我學會堅持」。 花劍講求戰術及靈活性的項目,棨諾指運用戰略時須講求進攻權得分,智取為主,比賽時「有時候要力爭進攻權, 或假裝讓對方進攻,找緊時機再取回進攻權,也會給予對方優先權,待對方進攻時才反擊,抑或一直處於進攻優勢」。棨諾說,需要在短時間決定戰略,故此要訓練冷靜思考,以 及與教練保持默契,以提升臨場應變能力。 由中二開始,棨諾每年都會到海外參賽,本年他先後到無錫和泰國參與亞洲青少年劍擊巡迴賽,剛於四月到意大利北部維羅納(Verona)參加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以及到廣州及韓國等地作賽。 每次比賽都講求心理質素和臨場發揮,而海外作賽更要懂得調節生理時間, 種種原因也有機會影響表現,他又指劍擊「不如籃球有隊友支持或幫助隊友去得分,完全屬個人運動,即使是團體賽在場上也只有自己去面對,靠著自己的發揮與教練的配合去磨練出成績」。 棨諾除了上學以外,每週約有三天共十小時到體育學院受訓,亦會參與其他劍會訓練,以及接受教練的個別課。每次訓練,包括熱身、體能訓練、練習基礎步法,穿上裝備練習或自由實戰。忙碌的學習與劍擊培訓,棨諾不諱言感到疲倦,然而每次能跟隊友並肩作戰而不覺辛苦,即使彼此是競爭對手,「我們一起進步,場上互相鬥法,場外大家成為好友」。  同學支持成為爭勝動力 現時袁棨諾在少年組男子花劍全港排名第二,是次在學界比賽上,四強遇上全港排名第一的陳柏熙並擊敗對手,最後贏得冠軍。他認為致勝關鍵在於同學的支持,「有同學鼓勵我要贏得金牌,令我有目標做到最好」。本學年棨諾成為學生會幹事,負責公共關係。成為學生會一員,他會到其他學界賽事上為自己學校打氣,當他代表學校參與學界劍擊時,也得到同學的支持,也令他感受到團結精神。 棨諾的父母一直支持兒子完成每個目標,不論本地或海外的比賽也陪伴在側,為他打氣。其父袁偉球知道兒子一直渴望有隊友支持,惟兒子早年未有跟同學分享他學習劍擊一事,「這次兒子得到他人的鼓勵,也感受自己與同學分享的喜悅」。 棨諾的母親麥杏珊欣賞兒子從劍擊學會堅毅的精神,當在賽場上遇到壓力也盡力克服;她說會尊重兒子的每個決定。 「輸掉比賽不重要,最重要是懂得從失敗中再次站起來,然而重新站起來一點也不易,視乎自己是否願意努力改善。」棨諾感謝父母的支持,「他們會以我得獎為榮、失敗時會鼓勵我」;父母給予他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發掘他劍擊運動的才能。(高)  花劍賽規與特色 花劍劍身較輕,劍手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份及背部而得分。 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算有效得分。  資料取自:康文署╱香港劍擊總會  
kjy10_20150510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5.09
2015.05.10:文章
   皮革  馬小峰 天主教伍華中學 一B   一顆璀璨無比的珍珠必定經過蚌無數次的蠕動及無數風浪的打磨,才會燦爛輝煌。同樣,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會在無數次的跌倒後,依然能夠重新站起來。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是會輕易地成功的。我曾有這樣的經歷,雖然在別人的眼裡,它可能是那麼微不足道。可是,每當我想起這次成功的經歷時,總覺得開心,卻也有一點苦澀。為何呢?連我自己也不清楚。 在我第一次接觸皮革製作的時候,腦海就浮現一種想法,只靠我們這雙手,能做出成品嗎?真正地接觸到皮革製作時,我突然來了個性格大轉變。單是靠雙手來敲打鐵錘就夠你叫天呼地了,手指都紅了。本來打著放棄的念頭,可是,爸爸發現我要放棄,他引用陳羅庚的一句話:「只有不畏攀登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 才能登上高峰採到仙藥,深入水底膩到驪體。」起初,我還像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總是猜不透爸爸的用意,後來經過自己的慢慢體會才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真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以持之以恆的心態,接受客觀的挑戰。雖然風雨無常,若是一個步驟錯了,就得重新開始;但是不管怎樣,我都有逆來順受的準備。 經過狂風暴雨的日子後,我朝著成功的大門一步一步的邁進。最終,我成功地製作了好幾件皮革用具,也沒有讓爸爸失望。經過這次嘗試,我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沒有勇氣站起來。相信成功會到來,只要你肯付出和努力,成功就會來向你敲門。    和諧家庭 邱雅妍 明愛胡振中中學 四A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和諧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的,和諧家庭就更重要了。何謂和諧的家庭呢?最重要的當然是家人與家人之間的相處。要建立一個和諧、共融、彼此相愛的和諧家庭,並不容易。 第一,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最基本的秘訣是互相尊重,家庭也不例外。我們必須尊重家人的感受和意願,萬事有商有量,這樣,家人之間才會互相尊重,家庭才會團結一致。 第二,要有良好的溝通。現時,香港的青少年與家庭關係不好的原因, 大多是由於缺乏與家人良性溝通。在溝通中,我們能了解家人,家庭成員之間樂意去聆聽和表達,能有效地了解對方的思想感情和拉近彼此的距離,減少誤會。 第三,家人間要互相關愛、包容和理解。和諧家庭中,難免也會出現爭執、誤會,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能否化解危機、繼續維持和諧的關係,就要視乎家人的心態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倘若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不但不會因此破壞感情,反而更增加了彼此的信任。 香港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記得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爸爸脾氣暴躁,以粗言穢語責罵母親;很不幸地,我往往成為母親的發洩對象,因此我的童年並不完美。可見,和諧的家庭關係對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一個和諧的家庭,不僅是單靠個人的意願或期望,更需要整個家努力團結一致,才會達成。在現今充滿壓力的香港,愈來愈多家庭關係破裂的事。和諧家庭是每個人的福蔭,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美好的和諧家庭。    珍惜 余傑棋 澳門培正中學 初二望    時間流逝,不能再挽回;機會錯過,不能再擁有;人死後,更不能再存在。現在的你生活在一個幸福安全的社會裡,你知足嗎?  記得那一天,爸爸和媽媽從醫院回來後,就一直沉默著。他們沒有說過一句話,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才平伏過來。當時的我只是個傻呼呼的小孩子,只會想:媽媽是不是太累了?爸爸是不是太煩惱了?後來,我才知道,我真的沒猜錯,爸爸媽媽為了爺爺的喪事而太煩惱,一時之間,他們顯得平伏不下,這是正常的。大家都不會想到平日精神奕奕的老頑童—— 我的爺爺,竟然會去得這麼突然,大家都預料不及。不過,這件事已經發生了,何況做甚麼都只是無補於事,都讓它過去吧。 但我後悔,後悔自己不懂珍惜跟爺爺嬉戲玩樂的時間;我很想再擁有,只是一天的時間,我也會珍惜。 爸爸當時的愁緒真的可以諒解,爸爸說我不明白,其實我一清二楚。不多久,我養了兩年的小倉鼠死了;牠死後,我痛哭了一場。即使是一條小小的金魚,我們相處不到一個星期,我也會感到牠的離開是很可惜。 近來發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例如伊波拉病毒、伊斯蘭國射殺、民航客機空難等,關乎的性命不單是一個人受傷,而是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實在非常無辜。   我非常幸福,身處這麼安全的生活環境。因此,自從爺爺去世後,我變得更加愛惜自己,珍惜身邊的所有人。不要埋怨你長得比他醜,長得比他矮,長得比他胖,相比起非洲的小朋友,你還要比他們健康幸福得多, 只要知足、珍惜就足夠了。正所謂「今日不知明日事」,珍惜,你就會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