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30505
文圃新苗
2013.05.05
電梯和樓梯
  夜深了,一切都進入了甜美的夢,可是電梯和樓梯卻爭論不休。 電梯高傲地對樓梯說:「現在人們都用我上下樓,樓梯,像你這沒用的東西,人們怎麼不拆了你,建多一座我的兄弟呢!」 「哼,電梯你別那麼神氣,你本來是靠電發動的,一旦停了電, 你就是個甚麼都不是的廢物。」樓梯反駁電梯道。 「切,你沒比我舒適,人們按我上下樓,根本不需要一丁點體力,而你呢,人們如果用你的話,還不得累死。」電梯自以為是地說道。 樓梯又說:「人們本來是喜歡運動的,因為你的出現,人們變得懶惰,所以你是個禍害。」 「那又怎麼樣?我外表比你好看,你就是個爛泥巴。」 「你有沒有聽過『虛有其表』這個詞?啊,我看你就是一堆廢鐵。」 「廢鐵也比你好啊,爛泥巴!」 他們兩個的爭論,吵醒了窗戶大哥。 窗戶大哥了解他們爭吵的原因後,便對電梯說:「電梯,你別那麼驕傲,以後或許有比你好的工具代替你。」說完,電梯低下了頭。 窗戶大哥也對樓梯說:「舊者是會被淘汰的,別那麼頑固,你的親戚木梯不也被淘汰了嗎?」 窗戶大哥的一番話,使電梯和樓梯改變了很多。電梯變得不像以前那麼驕傲,樓梯也不像以前那樣頑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一天始終會消失在這世上。與其等著被淘汰,還不如在淘汰之前,努力為人們服務。 顏崢明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六B      顏崢明的《電梯和樓梯》寫得很精采,我非常喜歡!甚麼叫寓言呢?這就是了。把沒生命的物件擬人化,將寫實的素材加了幻想,都是小說、寓言、童話等等此類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崢明同學只是平鋪直敘地介紹電梯和樓梯的功能,或自己與它們的接觸、感情,那和一般作文沒甚麼不同了。這篇文章精采的是小作者肯動腦筋,僅用八句對話,就把它們的優勢、不足,寫成了飽含深意的現代寓言。說「現代」,因為電梯、樓梯都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產物。崢明不但把兩者的「性格」寫出來,而且告誡我們:新的不可驕傲,舊的不可頑固,因為新的還會被更新的代替,舊的很快就會被新的淘汰。這樣的看法,不是通過作者跳出來解說,而是借助了文中的「窗戶大哥」,它身為每天聽慣、看慣樓梯跟電梯吵架和奚落的「仲裁人」,站在中立的立場,比我們動筆的人跳出來判斷和發言好得多,也有說服力得多了!  這樣的「小說化」(或寓言化)的論說文章非常好讀,勝過單純列出對「電梯」或「樓梯」的彈讚或說明!只要在表達技巧上潛挖創意,小作者不斷努力,長大後,極有希望成為作家!  黃東濤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kjy13b-20130324
互動閱讀
2013.03.24
Titus Rules 小狗提多,統治英國
在一個很寬敞的宮廷起居室裡坐著一位女士,她被很多狗兒包圍著。有的狗兒坐在椅子上,有的伏在壁爐前的地毯上,還有一隻最年幼的坐在女士的大腿上。 牠們都是同一種類的狗兒,當房門打開時,牠們都同時抬頭,望向那裡。一個高瘦的男人站在房門,他的鼻子高挺,眉毛粗粗,頭髮半禿,像軍操似的大步走進來,看來他是曾當過兵或是水手那類工作的。 當那隻幼犬看見他,便馬上跳下女士的大腿,衝向男士的雙腿之間,差點把他絆倒了。 那位男士皺了皺眉頭,怒氣沖沖地說道:「天哪!瑪琪!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小肥牲畜整天在腳下嗎?」 那位不很高的女士站了起來。她與其丈夫相反,她身材豐腴,有一頭濃密的灰卷髮。 同樣地,她也在發怒。 她高聲地說:「如果你好好地看著路走,那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請你不要再叫我的小狗們作肥牲畜了!牠們並不肥胖,牠們只是腿短而已,就如其他柯吉犬一樣。」 夫婦倆怒視著對方,正如其他老夫婦偶爾吵架時一樣。沉默間,一聲敲門聲響起,一位男僕拿著托盤走了進來,他把盤子放在桌上,然後,往後走,退出房間。 門一關上,那高瘦的男人立即說:「你給牠們吃得太多了,瑪琪,這就是麻煩的來源!」 「這只是你的意見,菲臘。」女王冷冷的說:「這個意見你還是留給你自己好了。你要不要咖啡?」 「不用了,謝謝。我想要點更強烈的飲品。」說罷,他離開了房間。 女王給自己倒了一杯咖啡,從碟上取了幾塊曲奇,餵給柯吉犬們。她微笑著說:「這是你們最愛的奶油餅乾,親愛的。」她還給最小的幼犬多一塊。 「那不是你的錯。」她對牠說:「他根本沒有看清楚路。」
kjy03_20130113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1.13
敵人派 —— 消滅「頭號敵人」的獨家秘方
  你可能吃過蘋果派、香蕉派、巧克力派,但應該沒吃過敵人派吧? 我猜,你也許連聽都未聽說過。 圖畫書《敵人派》(Enemy Pie)講述了一個如何用美味的敵人派,徹底消滅敵人的故事。主人公「我」是一個小男孩,在球賽中常常輸給小傑,還被嘲笑;小傑舉辦了彈簧床派對,請了「我」的好朋友,卻沒有請「我」參加,所以小男孩視小傑為頭號敵人。 如何才能夠消滅敵人呢?看到小男孩那麼苦惱,爸爸決定出手相助,使用獨家秘方製造美味的敵人派。只要敵人吃了,就會被迅速徹底的消滅掉。但是,前提當然要這個敵人心甘情願的來吃才行啊。於是小男孩為了籠絡敵人,主動邀請小傑和他一起玩了一整天。誰知小男孩竟然發現和敵人一起玩的時候感覺還不錯,他開始有些後悔了,擔心小傑吃了敵人派以後頭髮會掉光光,有口臭或哭個不停。當小傑要吃敵人派的時候,小男孩大聲喊道:「小傑,別吃!這個派很難吃,說不定有毒!」 結果怎樣呢?爸爸、小男孩和小傑都吃了敵人派,敵人派美味極了。神奇的是,小男孩的頭號大敵人果然不見了,小男孩和小傑成了好朋友。 《敵人派》中的人物卡通可愛,頭大大的,身子小小的。眼睛之間的距離很遠,耳朵特別小,嘴巴一笑起來特別大。一切都不成比例,卻十足吸引著小朋友的視線。圖畫中溫馨的家庭布置──窗台的小花,餐桌上的格子布,溫暖的燈光⋯⋯是幸福家庭生活的折射;院子裡的大樹,樹上小小的樹屋,綠油油的草地、鮮花與不遠處的樹木,還有鄰家造型各異的小屋⋯⋯,這樣自然和諧的戶外景觀是小男孩社區生活的寫照。在圖畫部份描繪得如此和諧溫馨的大小環境襯托之下,文字中對「頭號敵人」的討厭與強烈表達,令文字與圖畫之間產生張力。而文字的活潑靈動,與圖畫場景中整體呈現出的寧靜和諧配合得十分巧妙,可以看出繪圖作者泰拉.葛拉罕.金恩(Tara Calahan King)與文字作者德瑞克.莫森(Derek Munson)之間有著很深的默契。 這是一個兒童版「化敵為友」的故事。在成長的過程中,小朋友常會因為與同伴爭奪玩具而吵架,也可能因為玩耍時互不相讓而討厭對方。有時,甚至會沒來由的不喜歡另一個小朋友。如果爸爸媽媽細心觀察,也會發現男孩子、女孩子對「敵人」的討厭,其表達方式也很不同。當孩子告訴爸爸媽媽:他很討厭一個人的時候, 一方面大人不必太過緊張,有時兩個小朋友這一刻在吵嘴,五分鐘後就忘記了,又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正是在碰撞與磨擦中,孩子們逐漸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並相處;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應隨時留意孩子的情緒發展,並在孩子「鑽牛角尖」時予以適當的開解與引導,協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九世紀的幼兒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她的教育著作《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中就曾提出教育的任務應是「為兒童的生活、為人的心理發展提供幫助」。 「《敵人派》的主旨絕對是一種道德勸說」,童書作家、兒童閱讀推廣人、也是《敵人派》的譯者劉清彥在評論中如是說: 「然而,好的童書不以『教化』強行小孩向正面價值觀看齊,而是寓教於樂中,潛移默化征服他們的心,使他們自發性的體悟箇中道理」。故事中的爸爸並沒有用一堆大道理,去說服小男孩接納小傑,而是用做「敵人派」這個方法讓小男孩有時間與他不喜歡的人相處。在相處的過程裡,小男孩重新認識了小傑 。 與孩子共讀圖畫書的過程,其實也是爸爸媽媽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想想看,爸爸媽媽是否也有敵人呢?要留意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十分重要──作為父母,你是怎樣面對你的「頭號敵人」呢?  讀完這本圖畫書,你一定知道怎樣做美味的「敵人派」了。有智慧的爸爸媽媽,可能還會發明出很多很多種徹底消滅敵人而屬於你自己的獨家秘方呢!這個秘方,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也能幫助我們消滅自己心中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