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10314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3.12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創科科研 自強不息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過去幾年,學生先後自發成立了十多間初創企業,有學生開設物聯網、網頁製作、動畫公司;也有學生善用科技改善人們的健康,四年前開始研發一件監測脊骨的衣服,預防寒背,改善兒童脊椎健康。 中四生黃燿烽四年前開始研發「脊骨電子監測」(BackUp)技術,產品先後有四個版本, 更曾為他贏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2019」, 最新版的監測衣附有能處理資料的感測器,用作偵測腰部孤度和姿勢。感測器可讀取數據,當偵測到使用者姿勢不正確時感測器便會震動以作提醒。他希望藉著科研,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這件監測衣的靈感,來自他小六時一位駝背的同學。他中一開始研發這產品,笑言初期只是由兩條膠條加上銅片製作而成,「根本談不上是科技產品,到中二加入增潤班,學習資訊科技原理,才開始在產品中加上科技。」 該校自2015學年起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選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班計劃」之一,每年為40名中二至中六學生開設資訊科技增潤班(Enriched IT Class),另外每級也設有資訊科技訓練,內容包括編寫手機應用程式、創意思維訓練、解難技巧、軟件開發及科研等。 修讀增潤班的學生近年更自發組成「創新者聯會」(Innovators' Society),推廣創新和創業的文化,成員可以在會內分享科研構思。 黃燿烽是今屆創新者聯會的主席,以往他也在聯會內邀請熟悉寫網頁的同學協助產品宣傳。他感激在創科過程中,聯會同學的支援和同行。近日他正研究一款具備通風功能的可重用口罩,希望幫助有呼吸疾病的人,他更把研發過程與會員分享,互相討論。 學生自設網頁公司 另外,中六學生陳柏燊在學校培養出科創的興趣,學有所成, 近期更以這專長回饋學校——幫助學校更新網站。 陳柏燊兩年前16歲時,便在英國成立網上網頁設計公司(因為在香港要18歲才可成立公司),公司名為Conofin,是「Convenience of Innovation」的簡稱,負責網站開發與媒體製作, 客戶來自香港、印度、英國、美國及加拿大。 陳柏燊中二開始參與增潤班後,開始對網頁設計感興趣。之後兩年來,他在網上自學、自設個人網站、免費為客戶提供網站設計、繼而開設初創企業網站公司。 去年他與另一舊生,更向校方自薦重新編寫學校網站,優化網站設計與內容,也添置新功能,過程中要諮詢同學意見,到去年11月終於完成新的學校網站。接著他在校內設立網頁研發小組,邀請同學參加,讓同學合力更新學校網站內容。他感謝校方給予的自由度和信任,讓他能夠發揮網頁設計的專長。 他歡迎各地有志創科的青年加入公司,一起把創科意念變成產品,「我由最初完全不認識網站設計,到現在自設公司,親自去完成產品。我希望有更多青年可以踏出初創的第一步。」 自強不息傳承50載 今年是創校50周年,為此學校在大門入口用LED燈砌出了「自強不息」牆,校長潘盛楷鼓勵學生勇於嘗試,善用科技造福人群,將不可能的成為可能。他明白創科過程需要堅毅的意志,所以校方會為學生提供自由及信任的環境,以及科研資源和條件,期望讓學生踐行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117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1.15
嘉諾撒培德書院 創業市集活動2.0「BYOB Bazaar」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要舉辦創業市集? 想不到因此造就了一班小小網上企業家。同學在市集裡結合網上營銷系統:網上介紹產品、接訂單,再統籌物流運輸交到顧客手上,從中學習到創業各個環節,冷靜應對突發難題,最後更籌得款項捐往慈善機構。 「與負責不同角色的同學做同一件事, 我們十分團結。」嘉諾撒培德書院蔡嘉晴同學在停實體課前參加了校內創業市集活動2.0 「BYOB Bazaar」。隊友分工合作,包括開展網上銷售直播、處理訂單、包裝貨物;網上活動與實體攤位在去年底學校介紹日當天在學校的有蓋操場同時進行,家長和來賓閒逛著十多個攤檔的貨物,隊員更要介紹產品和招呼顧客。 直播推廣 網上落單 蔡嘉晴與隊友的攤檔是「夢幻飾品店」,攤檔主要出售自家設計圖案的文件夾、環保袋等,獲得了最佳造形獎項。 創業市集突破了以往實體市集的銷售模式,活動中,每級學生分別在不同時段回到課室,透過平板電腦觀看十多隊隊伍的銷售直播連結,隊伍在直播中介紹自家製產品, 例如飾品、鎖匙扣、花束、文件夾、香薰、皮革等,在班房的學生見到心儀產品,便在網上系統落單。 收到網上訂單後,學生便把貨物送到「物流運輸部」,再由物流大使派送到同學手上。 貨品供不應求  學習訂價與顧客服務 林佩瑤和其他同學組織了另一隊伍「綿綿世界」,她們設計的動物鎖匙扣包括了小公雞、花貓、粽熊等,過程中她們體驗到創業所面對的困難。 「熊貓鎖匙扣特別受歡迎,太多人落單,卻沒有足夠存貨時,我們也來不及叫停。」他們每款公仔預備了70個,遇到供不應求,「我們唯有立即聯絡已落單的同學, 承諾第二天補貨給他們。」 林佩瑤說,活動中她學會了遇困難時要冷靜面對。她的隊伍參考了其他同學的推廣方式,亦因應不同時段的市場需求去調整價格。「見鎖匙扣反應熱烈,我們便把訂價從45元增至50元」,後來更加至55元以貼近市價——當然,這樣的加價都是為了籌得更多善款。 宗教培育組主任何嘉恩說,這是學校第二年舉辦市集,本學年停課前因應疫情改於網上進行,除了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商品, 也讓他們體驗銷售的實務和樂趣。 校友分享創立社企心得 創業市集當天,學校也邀請到校友、社企綠惜超級市場Green Price的創辦人陳凌旭,與同學分享創業心得和經驗。 助理校長陳立宜說,在市集前三星期, 學校已向學生預售門票,同學可以用五元購買優惠券,「第一年參加活動的中一學生, 反應最為踴躍。」除了捐出款項外,市集中剩下的貨品會送交慈善機構, 轉贈基層小朋友。(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18012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01.20
青苗天地
我的理想職業 余立恆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三丁 時光飛逝,我已完成中二的學業,今年升讀中三,同時也迎來我們人生中幾個最重要的抉擇──選科。在選科之前,無論是家人或師長都提醒我,要考慮好日後的出路再作抉擇。因此,我徵詢了他們的意見,得出了我認為最理想的職業──機械工程師。 機械工程師是指從事機械行業的專業人士,此外還有勘察設計註冊機械工程師等。機械工程師的工作並不少,大致上有以下五項工作:負責機械設備及有關零件的圖片設計、安裝和運行;制定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對機械存在的缺陷進行技術改造或調整;制訂對機械的預防性維修、保養計劃;對機械進行升級改造以及提高機器效率。 這工作量看似輕鬆,但其辛苦程度卻是我親身體驗過的。我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為我的理想職業,是因為我爺爺從事這工作的自小我就在他耳濡目染下,漸漸對這份工作產生了興趣,爺爺從我懂事起就帶著我一起出外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給我講解有關機器故障的問題,雖然我只是一知半解,卻聽得津津有味,這更是屬於我們爺孫倆的快樂時光。 其實,爺爺並非讀了機械工程這專業學科而從事這職業的,他是白手起家,在機械工廠工作,一步步累積工作經驗和人脈關係,後來才有了自己的公司。因此,我想成為機械工程師是深受他的影響,更打算日後修讀這個領域的學科。 為了完成此宏願,我現階段便要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才能揀選到理想的科目,再考上理想的大學。我要為日後獨自創業的道路打下穩固的基礎,為自己的事業開展一幅美好的藍圖。 夕陽 劉翹慧  聖貞德中學 三信 黃昏?對我來說,這是上天賞給我們最美好的禮物,我視它如財庫。但在香港這繁華都市裡,人們視黃昏如甚麼?  近年,香港市民太注重物質上的滿足,每到下班時候,正值黃昏時分,人們都低著頭作智能電話的奴隸。又有誰能抬高一下頭,看一下、關心一下天上準備休息的太陽?或許,都市人即使想問候它也愛莫能助,只能怪那些地產霸權壟斷了都市人愛慕黃昏天空的權利。時代進步的同時,我們欣賞大自然的途徑卻退步了。 在西環街市旁邊,我抬起頭,看見黃昏在樓宇之間散發柔和的光,微光從樹蔭間穿梭,太陽原是紅烈的,現在卻用它僅餘的力氣在高樓大廈間跟我們玩捉迷藏。沿途我像瘋子般抬起頭看得入神,而身邊的行人只被科技驅使,活著卻失去靈魂。有些途人醒覺了,紛紛用照片留住這刻,而我只用眼睛。即使都市的夕陽被大廈遮掩得不完整,我也會珍惜。 一天我提早放學,時值夏天,我趕及到坪洲的沙灘看夕陽。抬起頭,一張橙黃色的海報張貼在天空上,連接著那片一望無際的大海,雲霞反射在大海上,流動著。聽著大浪拍打石頭,這種悠閒真是難得。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令我感到格外輕鬆自在。  
kjy12_20151018a
icon54
花生老師
2015.10.17
賣假髮的女孩
約半年前,我收看了一集由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香港故事:追逐繁星的孩子》之〈髮夢〉,這一輯《香港故事》以「八十後」創業為題,介紹多位年輕人追求理想的過程。 顧名思義,〈髮夢〉是一個把頭髮和創業夢串聯起來的故事:現年二十來歲的Zoe,念高中時因為不習慣自己短髮的樣子,於是請教父母,用假髮製成髮片配戴,後來她想到在網上銷售自己的產品,成績還不錯。中學畢業後,Zoe面對升學的困難,完成副學士課程後,才升讀大學。從高中至大學畢業,Zoe 依然沒有放棄假髮生意。現在,Zoe與朋友合資開設小鋪,售賣由真髮製成的假髮,當中包括因患病而造成脫髮的醫療假髮。此外, 她的小店也提供捐贈頭髮的服務。 Zoe在事業上的堅持打動了我,於是我上網找尋資料,大著膽子發了一個短訊表達支持,沒想到,Zoe回覆答謝。事後,我盤算著:如果能將她的故事在周會中與高年級同學分享,豈不是更有意義?於是我邀請Zoe接受學生訪問,她爽快答應。如此,我安排了三位同學來到她的樓上鋪,將訪問拍攝成片段。 Zoe曾經接受大眾媒體訪問,不過被小學生訪問,還是第一次。至於同學,對著素未謀面的人,表現得較為羞澀,目光都不敢正視受訪者,幸而Zoe並不介意,著他們輕輕鬆鬆地提問,像聊天一樣就可以了。結果訪問比預期中順利,最後,Zoe給我們每位師生試戴假髮,男同學更不介意戴女生假髮,大家的樣子頓時變了模樣,嘻嘻哈哈的拍了不少照片留念。 周會結束後,有同學問我是否早已認識Zoe姐姐,也有同學問了一個令我忍俊不禁的問題:「你訪問了『真人』嗎?」他們彷彿不敢相信我真的訪問了主人翁。   我深信一個年輕人的故事,一個生活在香港的故事,總比那些遙不可及的名人更能感動學生。我寄望同學在了解她工作的苦與樂之餘,還從中了解她也曾經歷過學業的挫折,以至如何善用她的優點發展事業、與病患顧客相處的技巧,並在她給同學的勉勵中,帶來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