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50607
icon80
喜樂小書架
2015.06.06
耶穌,我的朋友
   2005年10月15日,很多小朋友在爸爸媽媽、兄弟姊妹和祖父母的陪伴下,乘搭巴士或地鐵,到達聖伯多祿廣場。他們與教宗本篤十六世見面。那年,他們初領聖體(首次領受聖體聖事)。 他們歡欣地擁著教宗,唱歌、祈禱。八歲的Andrea提出了一個問題:「親愛的教宗, 你還記得自己初領聖體那天的事嗎?」小女孩Livia向教宗請教:「每次領聖體前,都要辦修和聖事嗎?」主日學的老師說,耶穌親自臨於聖體,Andrea感到很好奇:「為甚麼我看不到耶穌?」耶穌說他是生命之糧,這句話有甚麼意思?還有,為甚麼我們要朝拜聖體?聖體降福是甚麼?  當時,本篤十六世(任期由19.9.2005至28.2.2013)膺選教宗不足一個月。教宗分享他牢記心中的美好回憶——1936年三月,他九歲。他和三十多位來自同一鄉村小鎮的小朋友在聖堂初領聖體⋯⋯他期待耶穌進入他的心中——年幼的他意識到基督聖體確是一份愛的禮物,一份在他生命中比任何事物更重要、更有價值的禮物——耶穌實實在在地來到他的心中;藉著基督聖體,天主親自與人同在。 小朋友先後發問,教宗即時以配合小朋友理解能力的淺白言辭,回應他們。這次會面的消息經廣泛報導,一位曾在天主教小學、中學及大學任教美術的美國畫家A n n Kissane Engelhart看到報章上的報導,深受感動。她想起不多久前,這位教宗在就職彌撒講道時,曾以「友誼」來形容耶穌基督與人的親密關係——耶穌是所有人的朋友。「友誼」的意念觸動她的心靈,推動她開始閱讀教宗的著作,進一步了解耶穌怎樣與人建立友誼。   後來,她在梵蒂岡的網頁上找到教宗當日與小朋友會面的文字紀錄,又透過網上視頻重溫當天的情景,驚覺教宗竟以最簡單易明的說話,回應小朋友對聖體聖事的疑問。她開始醞釀用圖畫重構當時情景的想法,並決定將這次美好的相遇化成一幅幅水彩畫,與更多更多的小朋友分享教宗具啟發力的談話內容。經過數年努力,2009年復活節,Ann和家人有機會到羅馬,她親自將這本書的初稿交到書本的主角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手上⋯⋯    CTS Children’s Books  Friendship with Jesus - Pope Benedict XVI speaks to children on their First Holy Communion  文字按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講話內容 圖.Ann Kissane Engelhart  ISBN 978-1-58617-619-8  2011, Ignatius Press   
kjy01_201306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9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愛心灌溉 培育信德
六年前,她們是一株株的小幼苗;在學校這園圃內,師長們以知識灌溉、以愛心施肥,並為她們提供發展多方面潛能的舞台。今天,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的六年級學生已成為茁壯成長的小樹,雖然滿是不捨,她們亦帶著六年的回憶和得著,準備向外闖,開創更廣闊的小天地。 小六畢業感言 (本報專訪)學期快到尾聲,也標誌著這幾位小六女生的小學生涯快要畫上句號。「想到快要和一班好同學分別,我難過,也失望, 知道將要面對新環境、新挑戰,心情也有點忐忑」,張希誦直言,「但升中後我仍會全力以赴,並會努力做福傳工作。」 以愛為首 成就共融 希誦形容學校上下就像一家人,見面的時間很多,遇上困難也會互相幫助,「有一次我在樓梯跌倒受傷,很疼痛、很害怕,但即使是不太相熟的同學也主動幫助我,扶我起來。」她補充,「不論是我初領聖體,抑或是第一次辦修和聖事,都是在學校進行的;我感謝學校給我很多機會,讓我更明白天主的道理。」 學校的宗教活動和禮儀亦給呂嘉詠留下深刻印象,「基督小先鋒的長者探訪、和姑母一起參加學校的朝聖,還有……」她如數家珍。但要數感受最深的一次,嘉詠表示是四年級的初領聖體,「禮儀舉行那天我得了腸胃炎,身體狀況欠佳,但我不希望早退,錯過參與禮儀的機會。」當中接受的關懷令她記憶猶新, 「得知我身體不適,校長邵修女和職工們都來照顧我、關心我,還為我準備了暖水袋。」 存信在心 展望未來 「我也在學校經歷了很多『第一次』」,蔡明芝接著分享,「三月到北京交流,那是我第一次乘飛機;還有第一次當輔祭,協助禮儀進行讓我更接近天主。」她續道,「還記得第一次輔彌撒時,忘了待神父親吻祭台後才離開場地,但神父很友善,並沒有責怪我們。」她表示學校的多元化活動,有助她發掘自己的潛能,「暑假舉行的風紀訓練讓我發現自己善於和低年級同學相處,她們都很樂意和我溝通。」 為馬雪兒而言,她感謝學校和同學給她發展所長的機會,「雖然我不是負責設計, 也不是模特兒,但視藝日的服裝設計比賽令我十分難忘。」雪兒負責縫紉的工作,「我在同學的媽媽指導下一邊做一邊學,我很開心能完成作品,很有滿足感!」她並非教友,但透過學校的宗教培育,逐步認識天主,「我入學前對天主教信仰沒有認識,但學校有宗教科,也舉行很多宗教活動,我現在更了解天主,以後會更多祈禱。」   「我捨不得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未知的中學課程也令我十分緊張,但我期待自己在中學階層的成長」,嘉詠表達她快要離校的心聲。「充實的校園生活讓我們留下很多美好回憶」,羅心妍亦十分認同學校活動多姿多采。她同時展望將來,「我也十分期待新的學習階段、認識新朋友,亦希望升中後自己在學業和品德兩方面都能有所提升,並能保持對信仰的熱切。」(轉下頁) 
kjy02_20120610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  
kjy02_201206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