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111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20
專訪葉介君校長 周偉強校長 越重山跨百里路
  遠足與繁重的教學工作有甚麼關係?校長室內,談笑風生,笑聲不絕。兩位遠足愛好者——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葉介君校長偕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周偉強校長,重溫結伴日夜兼程,終能走畢全程一百公里的深刻經驗;細數艱險的路段,跨越麥理浩徑每一個山頭,猶如步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目標......
 百里寸步,超越自我 (本報專訪)二○○九年開始,葉介君校長、周偉強校長與同伴首次參加本港大型遠足籌款活動「樂施毅行者」(下簡稱為「毅行者」)。自小熱愛運動的葉校長,深明運動有益身心:「自從擔任校長後,我更感到必須擁有強健的體格,才能應付繁重的工作和壓力。於是,我決定恆常跑步,也參加公路單車運動。」這位充滿活力的校長曾參加在不同城市舉行的馬拉松,自二○○六年起每年參加渣打馬拉松;今年,他更跑畢全程馬拉松。這份忍耐和堅持感染了部份同工,與他一起前赴超越自我的路。
兩位校長熱切期待再次參與本年「毅行者」,回顧以往兩次參與的經驗,他們興高采烈地談個不停:首次參加時,從錯誤中學懂了充足的準備功夫十分重要,如裝備、練習等,路途上還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與事。
這項「四個人、八條腿、一條心」的遠足活動,參加者必須以四人為一組,在四十八小時內到達十處檢查站,共同完成路程。周校長難忘第一次參加毅行者的經驗:「晚上時分,我們在馬鞍山的路徑上,風勢強勁,參加者都無法前行,加上我的同伴感到身體不適,於是我與他肩並肩,互相扶持,步步為營,幾經辛苦才能走完這路程。我們的確準備不足,我因選擇不合適的運動鞋,以致足部形成水泡,非常痛苦。」
兩位受訪者形容當時的情況,繪形繪聲。這段回憶在他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葉校長補充說:「參加者需要挑戰體能極限,除了應付體力外,也要犧牲睡眠時間,通宵達旦,完成路程。對我而言,即使在崎嶇的路程遇到不同的挑戰,翻山越嶺,但每次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途,那份滿足感真的很大。」
 自我超越,邁向目標
少年時,他們二人都當過童軍,經常參加遠足和露營。葉校長自小在新界區長大,尤其喜愛接觸大自然。他曾擔任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在任期間積極推廣運動,參與籌備健步行活動。周校長笑說:「我與葉校長自○七年認識,志同道合,經常相約遠足。我們在大自然裡分享生活,交流校長工作的心得。為我們天主教信徒來說,與大自然共融,更能體會天主的臨在。」
在學校裡,兩位校長都熱衷鼓勵師生參與運動。葉校長說:「我在早會跟學生分享參與運動的經驗,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鼓勵他們持之以恆,不怕困難。我也願家長認清做運動的好處,運動能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集中能力,有助靈活腦筋,提升學習能力。」
曾擔任體育科老師的周校長分享教學經驗,他看到學生從運動中磨練鬥志,不輕言放棄:「多年前,在游泳課中,我教導不諳泳術的學生為自己訂下一連串的小目標,朝著這方向努力學習。每當達成小目標,學生逐漸建立自信,更樂在其中。我想,這樣的學習態度終生受用!」(仨)    
kjy02_201111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13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推廣學生校內讀報心得
  微涼的十一月,《喜樂少年》工作室內,本報工作團隊如常埋首工作,每天與學校、教育工作者緊密聯絡。文字工作常是卑微無聲的心與心的交流,這支小小的工作團隊感謝默默支持本報的師長們,他們努力讓天主教學校裡更多公教和非公教學生接觸《喜樂少年》,使本報工作團隊的工作更具意義。   (採訪實錄)自二○○二年始,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四至六年級全體學生訂閱《喜樂少年》,並把《喜樂少年》應用於高小年級的課堂。此計劃進行至今,即將踏入第十個年頭,本報記者在新學年初,相約該校廖慕賢校長、李美玲副校長及眾位主任,與教育界同工分享閱讀《喜樂少年》的感想及在課堂應用本報的經驗。 關懷兒童身心靈 甫入校長室,看到小桌子上擺放著近數期的《喜樂少年》,廖校長與受訪老師早已在等候。廖校長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建立穩健的語文基礎,該校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老師推薦不同報刊,學生可以自由訂閱,而《喜樂少年》則是唯一一份全體高小學生集體訂閱的報刊。廖校長翻開《喜樂少年》免費贈閱版(新學年初,本報送贈全港天主教小學的禮物),她微笑道:「我尤其欣賞《喜樂少年》的內容豐富,文字優美,這是一份質素優良的兒童刊物。本校全體高小學生訂閱貴報的計劃獲家長教師會的支持,我們亦讓家長了解訂閱計劃的目的。」 《喜樂少年》本著天主教教育理想,堅持以愛關懷每個小朋友,除注重語文知識,福音喜訊的元素更是不可或缺。聖經科主席楊藹儀主任說:「為配合天主教禮儀年,我們把貴報相關主題的聖經漫畫張貼在壁布板上,讓學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加深認識天主教信仰。」靈性培育組組長梁靄雯主任負責帶領基督小先鋒,在聚會中,她也選用本報關於聖人生平的專欄及聖經漫畫。梁主任又指出:上一個學年,在該校學與教發展小組的會議中,各學科主任一同商議學年的計劃時,他們參考本報「創作天地」的創作主題,發揮創意,如配合本年三月份的創作主題「音樂」,該校為高小年級舉行了「舊曲新詞」活動等。 啟發文字創作力 兩位普教中科主席蔡曼暉主任和朱奕主任,讚賞本報的「創作天地」版面,在閱讀課時,學生一起閱讀獲刊登的佳作。蔡主任說:「學生藉此學習欣賞別人的作品,並完成隨筆及仿作的寫作練習。我們鼓勵學生多投稿,這樣也推動寫作的氣氛。」朱主任指出近年《喜樂少年》設定創作主題,不但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刺激他們以不同的寫作形式,思考題目。她說:「除了閱讀小學生的作品外,部份學生更自發性閱讀為中學生而設的『青苗天地』,欣賞中學生的作品,這延伸學習的態度值得加許。」英文科主席劉美美主任補充說:「本校英文科屬校本課程,在準備教學材料上,靈活度更大。由於所有高小學生訂閱《喜樂少年》,在課堂上以貴報作參考資料,十分方便,例如關於英文文法和詞彙的專欄。我也鼓勵學生從『創作天地』中被選載的英文作品學習,學生也可嘗試配合主題投稿。」 該校邀請部份投稿獲選載的學生,於早會上分享作品及獲選載的感受,李美玲副校長難忘一位學生的分享:「這位學生以四川地震為題,寫作新詩。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關懷有需要的人,令我感欣慰!其實,這樣的分享也是品德教育的一部份。」(仨)   臨別前,廖校長和受訪師長問候和鼓勵本報工作團隊,這份心意實在令人感動,更可喜的是每週該校學生們都期待派發《喜樂少年》的一刻。廖校長高興地說:「學生們積極投稿,並樂在其中。優良的學生報刊能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擴闊學生的閱讀領域,有益身心。透過學生,我願家長都能認識《喜樂少年》。」  
kjy01_20111113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13
賴頴鋒 以手寫心 遨遊文字世界
  (記者手記)新學年開始了,本報記者再次走訪香港島、九龍、新界區的天主教學校,接觸校長、老師和學生。每次校園訪問的經驗都是獨特的:師長的叮嚀和鼓勵,學生的興奮和喜悅,這份讓人快樂的情誼,又豈是萍水相逢的偶遇呢? 每一期《喜樂少年》的誕生,背後的準備工夫可不少呢!一週復一週,出版工作總是與時間競賽。本報工作團隊辛勤地工作,期望追趕緊迫的工作時間表,維持充滿活力、資料豐富又均衡的內容。透過文字工作,我們以愛關懷兒童,與讀者建立關係;我們願與青少年在成長路上同行,分享生活的苦與樂。在本報的「創作天地」和「青苗天地」,更能看到學生們對文字的熱誠,文章中流露他們坦率純真的一面,雖然素未謀面,無形的友誼卻由此建立...... 熱愛寫作 抒情懷 今年剛升讀初中、畢業於深井天主教小學的賴頴鋒,在小學階段幾乎每星期都會投稿至《喜樂少年》,並屢獲選刊登於「創作天地」。校內老師和同學曾在《喜樂少年》閱讀他的作品。十月初,頴鋒和深井天主教小學的潘惠玲老師於第十二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中,分別奪三等獎及優秀指導獎。本報記者趁此機會訪問師生二人,分享寫作過程的樂趣。 訪問在深井天主教小學進行,頴鋒偕父母重返母校,心中別有一番感受。憶起小學生活,頴鋒感謝中文科潘惠玲老師的指導:「是次獲獎作品的題目是〈再見!我的良伴好友!〉,我借月亮的陰晴圓缺,抒發與六年同窗好友離別之情,潘老師曾翻閱我的初稿,並給予意見。五、六年級時,潘老師鼓勵我們以小組形式寫作循環日記,我原沒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樣有趣的訓練有助我細心觀察日常生活,尋找寫作靈感。」他認為獲獎是意外收穫,在過程中發揮寫作能力,完成文章,他已感滿足。 感謝父母 伴成長 兒童的成長猶如栽種小幼苗,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悉心照料。頴鋒的父母賴天保和麥淑嬌夫婦對兒子愛護有加,更從小發掘兒子的寫作興趣和潛能。當日,賴太帶來一本文件夾,收集了頴鋒自小學三年級始、曾獲報刊刊登的作品,她微笑說:「我們發現頴鋒在一、二年級時,經常思考生活中有趣的題目,於是,我們鼓勵他寫作,以文字記錄心中所想,想不到寫作成為他的興趣。」溫文有禮的賴先生熱愛古詩,頴鋒早受薰陶,兩父子一起欣賞詩歌,頴鋒更將所學習的唐詩引用於自己的文章中。賴先生難忘兒子所寫的〈小草〉一文(本報曾選載),欣慰地說:「那時,我剛教導他認識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想不到,兒子以此詩為題材寫作文章,表達頑強鬥志的信息。」 談到文字創作,頴鋒輕描淡寫地說:「日常生活點滴都是靈感的來源,如在街上看到小鳥、家裡飼養的小魚、媽媽教導我包餃子的片段......一切都是隨心而來的。此外,我認為多練習有助提高寫作能力。」他喜愛閱讀,特別是小說及散文,父親為他推薦優良讀物,如朱自清的作品,讓他從文章中學習寫作:「有份量的作家用字優雅精煉,表達豐富的情感,我應向他們多多學習!」頴鋒表示對近年中學會考的中文作文試題感興趣,認為可以小試牛刀,嘗試寫作不同形式的文章,挑戰自我。(仨)   老師心聲 在潘惠玲老師的心目中,頴鋒是一位勤奮謙虛的小男孩:「他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認真和用功,虛心發問,更會感謝老師的幫忙。我留意到頴鋒寫作的潛質,鼓勵他參加校外作文比賽。」 潘老師曾收到頴鋒寫的信,分享心事,使人印象深刻。她欣喜地說:「良好的家庭培育讓兒童健康成長,頴鋒的父母關心兒子的身心發展,更十分信任老師。」潘老師寄語喜愛寫作的年輕讀者: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寫作能力才會有進步。  
kjy16b_20111113_2
窄門
2011.11.13
童心
  大家的孩童時候是怎樣的?天真無邪、聽話,抑或是充滿幻想?這些在兒童上有的特質,都在成長過程中漸漸消失。全因在成人的世界裡,這些特質被貶抑為缺點,變成無知、沒有主見和發白日夢。儘管小孩子的見識少,又不懂人情世故,卻成為天主最珍貴的寶物。 「我實在告訴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 10:15)正因為小孩子以一顆純潔的心去服從天主的話,才得天主疼愛。在天主的眼中,小孩子比許多人來得可愛,不是因為外表,而是他們的「童心」。就是因為那顆真摯的心,連聖母瑪利亞也親自在花地瑪顯現給三個牧童,還是連續六個月! 小孩子也是聰敏的,常常凸顯天主的智慧。有一次,在兒童道理班上課時,當神父問他們身體哪一部份屬於自己時,有的說容貌,有的說手足,更有的說內臟。有趣的是,其中一位說身體是屬於天主的。這個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真心理解卻廖廖可數。若想使自己變得在天主眼中美麗、可愛和可親,除了保持童心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方法了。不受世俗的束縛,以小孩子的童心去活着,任何人也可以在天上的國裡享樂。   作者為聖保祿學校(中學部)中七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