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1009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10.08
青苗天地 2016.10.09
以貌取人?  郭梓浩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A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我們犯錯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的感受,嚴重的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假如不是不小心,而是有心的話,除了可能令受害者有極大傷害,後果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做事都要三思。而這一件事令我刻骨銘心、沒齒不忘,到今天我也不能忘記和非常後悔。 在幾年前的某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去到旺角逛街,媽媽告訴我說:「在這幾個月來,街上非常多小偷,所以你無論與我或是自己一個在街上行走的時候,要小心自己的口袋和背包。」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大約年僅六歲的小孩子,不小心撞到我,突然有一個年近五十歲的大嬸走過來哎哎呀呀跟我說話,我以為她是一個小偷,我就大叫:「你想做甚麼,想偷東西嗎?」所以我在她的面前檢查清楚我的口袋和背包,確保她沒有偷我的東西,然後我就非常生氣地走了。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在遠處又看見那女人和小孩子,我就特別留意她,看她是否又想偷別人的東西,當我細心看了一會後,原來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店員跟她說話,她就用手語回答,原來她是那小孩的媽媽,她是啞的,那時我才知道可能小孩子撞到我,她只是想說對不起,是我不明白,是我錯怪她。 所以,經過這一件事後,我以後也不敢再胡亂地判斷別人,正如天主所說:「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弗四29) 自此之後,我做甚麼事都三思而後行,不會再衝動,不會做些讓自己後悔的事。 媽媽的兒時玩意 魏家盈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五B 小時候生日,很多親友都會送我芭比娃娃、洋娃娃,但我最喜歡的只是媽媽花一、二元買給我的吹波膠。原來媽媽的兒時玩意也是玩吹波膠。 媽媽說她小時候家裡很窮,外祖父、母在工廠上班,經常要加班,很少留在家裡。而她放學回家後,除了要做家課,還要督促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做功課,又要做家務,又要帶著弟妹和外祖母一起「穿膠花」,很少有玩樂的時候。平日吃的是粗茶淡飯,只有在節日,一家人才會一起吃一頓較好的,慶祝一下。 媽媽說她從來沒有玩具,她印象中第一次擁有玩具是四歲生日的時候,那是外祖母買給她的吹波膠。第一次她不會玩,差點把它吞下肚,幸好被外祖母發覺,才教她把吹波膠擠弄到一支小管子上, 然後使勁吹,那團膠便會變成一個大氣球。媽媽還記得第一個成功吹起的氣球,是用來逗兩歲的妹妹,她那甜美可愛的笑容令她們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母女三人玩得很高興,自此媽媽也愛上了這個小玩意;可是,外祖父、母很少買給媽媽玩,更甚少跟她一起玩。 媽媽升上中學後,每星期有二十元零用錢,偶然也會省下一些來買吹波膠。每次買了,必定帶回家和弟妹一起玩。她還會弄惡作劇,把吹波膠吹得大大,之後拍到弟弟的臉上,但弟弟是不會生氣的,還樂得扮鬼臉,幾姊弟便可以嘻嘻哈哈玩上半天。 然而,有一次媽媽把吹波膠吹起後,拍在外祖父的臉上,她以為他也會跟她們一起鬧著玩,殊不知此舉卻令外祖父怒火衝天,隨即破口大罵:「你發瘋了!已讀中學了, 還只會跟弟妹玩些幼稚玩意!」自此,媽媽不再玩吹波膠了。 現在,媽媽五十歲了,記得小時候她偶爾會買吹波膠給我玩,還跟我一起玩,但她從不責怪我把吹起的吹波膠拍在她的臉上。
kjy12b_20160925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9.24
你的夢想是甚麼?
記得兒時中文寫作有一條題目是「你的夢想是甚麼?」還記得小學生年代的我是想成為一位護士,我想學習南丁格爾服務別人的精神,因為我被她的故事吸引,覺得她很偉大,但當時只是空想,沒有甚麼行動。 中學時代,同一條題目再次在寫作科出現,我開始會從個人的利益去想,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因為我想賺取更多金錢, 當時認為金錢可以讓我獲得快樂和被人尊重。 近日,我收到一位曾教過的學生寄來的名信片,他在外遊羅馬時,見到梵蒂岡的建築物,遠距離見到教宗,憶起他兒時的夢想,他感到很興奮。當他告訴我時,我也替他高興。他不是一位教友同學,只是小學時在天主教學校讀書,對天主教的事很感興趣,為了追尋他兒時的夢想,他與朋友去了歐遊,希望能實現。 他的故事,讓我對夢想有重新的想法, 原來夢想可以好簡單,已經可以讓我們開心。我想起德蘭修女,她曾說:「不一定要做甚麼偉大的事,用心做好小事。」每次我去做一件事,我不是求別人的讚賞,也不是求有甚麼回報,而是我問自己我是否用心去做。若然是,我會感謝天主,我已做了祂交給我去做的事;否則我請求天主,賜我力量去完成下一次的事。 我覺得夢想不再是要為了名利,而是實行天主的旨意。天主的旨意是希望我們懂得去愛,「你應當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瑪二十二39)我知道天主交給我的使命是服務他人,雖然我未能完成小學時的夢想,但天主安排我成為一位老師,祂希望我能教導小朋友去認識祂,我要為這個夢想繼續奮鬥。 各位同學,你有甚麼夢想呢? 當你實踐你的夢想時,可能會遇到困難,不要放棄, 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終會成功的。「不拘我們已達到甚麼程度,仍應照樣進行。」(斐三16)。
kjy06b_20160925s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6.09.24
怎樣選擇課外活動
開學不久,學生安頓了學習事情後, 課外活動老師或不同學會的負責人,開始向學生們介紹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記得我就讀小學時,學校沒有太多課外活動, 媽媽在外安排我學習小提琴和繪畫。升上中學後,學校有不少學會,舉辦了很多課外活動,記得中一時我已決定參加一些學會,初中時也會問問父母的意見,之後幾年都是自己選擇的,選取自己有興趣的,而且參加的項目越來越多,中六時更担任領袖角色,組織課外活動給其他同學。課外活動是學業以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對子女成長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對小學和初中生的課外活動選擇上, 父母的意見有主導性和決定性,究竟父母應根據甚麼準則協助子女作出選擇呢?  一、目的 父母應該教育子女在選擇課外活動上的正確目的,包括發展興趣潛能、善用餘暇、拓闊生活圈子等。曾聽過有些家長希望子女能夠參加一些有「價值」的課外活動,使他們在升學上的優勢增加,更易進入「名牌中學」或「名牌大學」,以此想法來選擇課外活動是不理想的。另外,也不應以「人做我做」的模式來選擇,別人的選擇未必適合自己,不要令課外活動成為子女的壓力來源。 二、喜好 父母不應根據自己的喜好指引子女選擇課外活動,而應了解子女的喜好和興趣, 讓子女充分享受課外活動,避免視活動為苦事。可讓子女在參加課外活動過程中, 分享感受和有趣經歷。 三、組合 越多不同的課外活動,令家長學生更難選擇,家長可考慮引導子女選擇「一動一靜」的活動,例如音樂和運動,這組合令孩子有多方面的發展。 四、時間 除了學業和課外活動外,學生應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應選擇太多的課外活動, 因為這可令學生感到疲倦,使他們休息時間減少,久而久之可能對課外活動生厭。 
kjy10_20160918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9.15
大油坑世青朝聖之旅
剛剛畢業,碰巧遇著今年慶祝普世青年節,便決定參加。與其說這是我參加的第一次世青活動,倒不如說是我澄澈身心的朝聖之旅。 我們的團員來自大埔、油塘和坑口堂區,約四十位青年, 因此取名為「大油坑團」。我們於七月二十日啟程前往波蘭,到達當地後便受到了接待家庭的盛情款待,即使有部份接待家庭不會說英語,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客,與當地淳樸的民風。由於語言不通的問題,也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我們用Google翻譯想表達“請主人先洗澡”的意思時,她卻誤以為我們三個想一起洗澡,連忙說「Nie, nie!」大家聽罷都捧腹大笑。整團的大組表演也因場地問題出岔子而趕不及上臺,但大家一起用心編排和展現的演出,反而增進了團員之間的感情,也獲得了當地人的認可與讚賞。 旅途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耶烏什科神父的博物館和他屍體被發現的水塘。到波蘭前碰巧有機會看到這真福的紀錄片:他曾於共產黨時期不畏強權,為波蘭的自由而奮鬥, 最終被秘密警員綁架並殺害。從紀錄片中看完他的一生已使我的心情十分沉重;而親身來到這裡看到水塘,雖然水清景美,卻依舊讓人為數十年前這裡發生的一切唏噓不已。 避靜以「信、望、愛」作主題,此行參觀的地方也圍繞這三德,有時也會安排在參觀的地方作教理講授,以使我們能把實踐看到的東西和教理連繫起來。雖然避靜一點都不靜,還有「黑色樂天警告訊號」,但我認為這是吸收知識最多的三天。 七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我們終於乘飛機到達克拉科夫。還未進會場我便已經感受到熱鬧的氣氛,火車上擠到水洩不通。人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卻都懷抱著同樣虔誠的理想,宣洩著同樣激動的心情。之後兩天要走很遠的路,而且還只有麪包充飢,旅途的艱辛可想而知。行進中,整團人一起有說有笑,以此來減輕步行的疲累。進入會場,看著周圍都是不同國籍的人,但大家在同一天空下,懷抱著相同的信念,那麼一瞬間我突然想到那句話 ——「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祂待敬畏祂者的慈愛也多高。」( 詠一〇三11)眼眶不覺濕潤了,雖然只能遠遠的在熒幕看到教宗,但我已心中無憾了。 返港後,人們互相詢問有沒有看到教宗,雖然我沒有看到真人,但有兩個團友有機會能跟教宗面對面交流,可見天主真正揀選了我們。最後呼應在避靜中學到「信望愛」三德,亦能從整團體現出來:因著信德聚集在同一地方、渴望見到教宗的感受、還有在團體中經歷十數天的了解,彼此充滿著厚厚的愛。多年後,即使鬢角多了幾縷白髮,即使舉止多了幾分世俗,我們依舊可以牢記青春時揮灑的汗水和許下的承諾,無愧於初心,無悔於年少。因為,是信念讓我們相聚一堂,是愛讓我們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