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a_20230604_f

經歷過數年的新冠疫情後,不少人對個人的清潔,建立了一些習慣和嚴謹的規則,以確保個人的健康得到保障,這些規則包括勤於洗手、經常用酒精搓手液、避免接觸公共場所的物件等。一般來說,這些習慣和規則由家長開始,家中其他成員都會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會學習跟從。有些家長比較嚴格,需要孩子緊緊遵守規則,這樣可對孩子構成一種壓力,也令家庭的氣氛緊張。孩子一般都會跟從家長的指示,進行個人清潔,久而久之,個人清潔的習慣變得根深蒂固,在疫情過後也會繼續。原本個人清潔是一件好事, 但假如孩子的清潔行為過度,也會令家長感到擔憂。

 

有一次,一位家長帶孩子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因為孩子出現過度的潔癖行為,每天洗手數十次,而且每次洗手的時間很長,這種行為不但在家中出現,也在學校發生,大大影響了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家長發現孩子除了過度的潔癖行為外,也有不少情緒不穩的情況,覺得事態嚴重,於是希望得到醫生的評估和診治。當他們見醫生時,醫生發現家長也有不少潔癖行為,例如不停用酒精搓手液,使診症室瀰漫著酒精揮發時的強烈氣味,家長會戴上眼罩和口罩,又以紙巾開門關門,很怕直接以手觸及,家長也表現得比較焦慮。另外,孩子表現十分焦慮,認同自己有過度的潔癖行為,嚴重地影響了日常的生活,也增加了他和家長的衝突,因此,感到十分內疚和無助。

 

經過評估後,孩子被診斷患上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他有不少強迫的思想,常常覺得環境中有不少細菌病毒,讓他感到十分不安,因此,需要常常進行重複行為,如清潔和消毒,即使不停做,也感到未能完全徹底消滅細菌病毒, 令他感到十分緊張。診斷後,孩子開始接受抗抑鬱藥物的治療,在治療開始的階段,沒有出現明顯的進步,令家長感到十分憂慮, 醫生需要向他們解釋,強迫症的治療需要較長時間,在藥物治療期間,需要接受針對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孩子也需要實踐心理治療的技巧,數個月後,孩子的精神心理狀況逐漸改善。另一方面,醫生也需向家長解釋,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家長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作出調整, 以協助孩子康復。

 

重點:

1. 孩子一般都會跟從家長的指示,進行個人清潔,久而久之,個人清潔的習慣變得根深蒂固,在疫情過後也會繼續。

2. 原本個人清潔是一件好事,但假如孩子的清潔行為過度,也會令家長感到擔憂,也可能患上強迫症。

3. 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可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家長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作出調整,以協助孩子從過度的潔癖問題中康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