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b-20121028
icon06
童年@北京
2012.10.28
莫斯科餐廳憶舊
小時候,「去莫斯科餐廳」是最開心的事情。說到這家餐廳的歷史,要追溯到1954年。作為特級俄式西餐廳,它也承擔著接待重要外國來賓的任務。餐廳坐落於北京展覽館建築群西側,整座建築華貴高雅、氣勢恢弘,充滿了濃郁的俄羅斯情調。 在童年記憶裡,印象最深的是餐廳裡一根根粗壯擎天的銅柱,還有雕刻著精美花紋的壁爐,以及去往餐廳時必須要邁上的高高的大理石臺階,彷彿朝聖一般。在九十年代,餐廳外的咖啡廳賣精緻的糕點,每每路過,總不禁在櫃檯前駐足,然後心滿意足的帶一個「樹根蛋糕」回家。 用餐時必點的有「冷酸魚」、「蟹肉沙拉」、「紅菜湯」、「黃油雞卷」、「奶油烤雜拌」、「罐燜羊肉」。小孩子最期待的是餐後的一份「雪人」,那是雪糕球上面插一個蛋筒、左右各插一個威化餅乾,做成類似人形的甜品。 大廳前方的舞臺,定時有俄羅斯樂隊伴奏,演出的人身著俄羅斯傳統服飾,引頸高歌,偶爾走下舞臺,來到餐桌前與客人互動,博得掌聲連連,氣氛溫馨而歡樂。手風琴優雅的聲音在靜謐的廊柱間迴響,「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霎那間,時光穿梭流轉,好似電影鏡頭一般,帶出一幕幕發生在往日的悲歡離合。 如果沒有記錯,在2000年大修之前的莫斯科餐廳,牆上多幅油畫中有一幅是關於森林裡的黑熊在玩耍的場景。小時候每次去餐廳,有個特別的習慣,最愛坐到能看到這幅畫的位置,看到這幅畫作,幻想著自己也置身於俄羅斯無邊的原始森林之中。裝修後的莫斯科餐廳更加明淨敞亮,但昔日巨大建築構造下隱隱投射的陰影,好似映襯著濃濃的歷史塵埃,成為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場景。 莫斯科餐廳,被北京人親切的稱為「老莫兒」,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因為它親歷歷史,見證了無數北京孩子成長所經歷的年代,從而毫無疑問的烙印在北京人的心裡。
kjy13a-20120311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03.11
靈訓輔合一 孩子品德的培育
  記得有一位老師曾對我說:她十分重視品德培育,時刻以「成績考獲第一名的學生只有一位,但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品德上取得第一名」來提醒同學,培養良好的品德是學習的首要目標。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德育較智育重要。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悉心教導,在恆常的指導和規勸下,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孩子們都可以是成才成器的。「靈訓輔」合一是我校的辦學特色之一,而擔任我校靈育、訓育和輔導的主任們全都是教友,這對我們推行以「靈育」為經,以「訓育及輔導」為緯的品德培育帶來了優勢。 倪德文神父擔任我校的校監十年,積極帶領學校發展。他每年都會按照宗教時節為全校師生舉行祈禱會,藉著他的身教言教、訓勉和鼓勵,為每位同學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播下基督是愛的種子。透過每星期兩節的聖經課、恆常由宗教老師策劃的宗教活動,例如參觀聖堂、朝聖、安排基督小先鋒探訪長者、為公益事宜賣旗和籌款等,都有助於靈育的培養。還有,我們學校的生命大使,她每周定時到校協助帶領早禱,按需要與老師一同舉行宗教聚會,利用早會、小息及午膳時段,為同學講述聖經故事,培育同學了解耶穌在世的事跡,祂怎樣愛世人和祂的聖言:幫助同學將愛的訊息轉化為實踐行動,讓別人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愛和看見基督。 部份同學在成長過程中,或會出現行為偏差,這是常有的事,但我們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我們能善用正規及隱蔽課程,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灌輸天主教的價值觀和生命的核心價值,令他們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他們便會健康成長。當同學表現違規而老師需作懲處時,「將功補過」是訓育的其中一項有效方法。 例如透過安排他們在圖書館當值服務、協助低年級同學溫習、在操場協助清理廢紙垃圾、保持課室整潔等,讓他們能在服務中,作出反思及補償。 如果我們以嚴父慈母來比喻訓育和輔導二者的效能,處理學生問題使用的一般方法是訓育以剛,輔導以柔,而我校將靈訓輔併合為一。老師們以愛培育學生,用心了解他們的問題,以情和理輔助他們反思及改過,遠較以嚴懲有效。從家長對學校的支持,同學每天掛在臉上健康愉快的笑容,品德和學業持續地進步,印證了我們學校將靈性培育、品德教育和學生輔導合而為一的教導模式,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寫到這裡,願摘錄一段取自美國著名文學家兼教育家的詩句作反思: 「⋯⋯孩子生活在鼓勵中,就學會了自信;   ⋯⋯孩子生活在表揚中,就學會了感激; 孩子生活在接受中,就學會了愛; 孩子生活在認同中, 就學會了自愛; ⋯⋯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中,就學會了真理和公正; ⋯⋯孩子生活在真誠中,就學會了頭腦平靜地生活。」 ——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 Dorothy Law Nolte 我們喜見孩子有機會在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這是天父的恩賜,怎不教人珍惜? 我們是被天主揀選擔任教育工作的。在天主教學校服務,是一份召叫和使命,我們怎可以怠慢?怎可以不積極地回應祂? 讓我們帶領更多孩子到天父跟前,聆聽基督的福音。    
kjy02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我們是基督小先鋒 效法基督 慷慨服務
    宣誓禮儀中,每一位基督小先鋒團員都承諾願意成為基督真正的追隨者,「本著基督的精神和信念——愛、真理、公義、和平——透過聖言和祈禱,用行動、聚會、服務,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團員手冊)冬日的一個下午,基督小先鋒四區代表學校的師生,聚首於寶血會思源學校,與本報讀者分享在團體活動中的感受和得著。   香港區:聖嘉祿學校   宗教禮儀有助深化信仰,天主教學校配合教會的禮儀年,舉行不同的宗教活動。該校牧民助理戴安娜指出:基督小先鋒團員輔助校內宗教禮儀,服務師生,如帶領早禱、念玫瑰經等;他們更演出福音劇,向同學傳遞福音中的信息。每年,團員參加分別由教區及鐸區舉行的傳教節活動,與其他公教團體接觸,體驗教會的共融精神。 兩位團員吳沅凌和黃裕恩從禮儀服務中,認識天主教信仰。沅凌曾參與在聖堂舉行的禮儀,透過老師的介紹,她認識了聖女小德蘭的父母真福馬丁伉儷,更難得看到他們的聖髑。裕恩曾擔任祈禱小天使,帶領初小學生祈禱,她特別難忘在四旬期內,帶領學弟和學妹進行拜苦路禮儀:「為了讓初小學生明白禮儀的內容,我教導他們簡單的禱文,這經驗很特別呢!」戴安娜在聚會中與學生相處和分享,她發現學生在生活的不同範疇中,感受天主的臨在,她被兒童的率性純真所感動。   九龍 II 區: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基督小先鋒團員參與不少信仰培育活動,包括朝聖及信仰生活營等。聖堂是教會的標記,該校陳為寶主任表示:帶領團員前往不同的聖堂朝聖,讓他們置身其中,不但了解聖堂的設計、建築特色和不同的主保聖人,這經驗更加深團員對天主教教會的認識。她又說:「為非公教團員來說,這是難得的機會,他們可以感受聖堂內寧靜而平安的氣氛。想不到那些平常喜歡說話的學生也會安靜下來,留心導賞員的介紹,並用心祈禱呢。」 兩位五年級生徐藹君和王雪蕎以公教學生的身份,自一年級始成為基督小先鋒團員至今。朝聖活動帶給兩位學生不同的感受,雪蕎想了想說:「我們曾到訪聖多默宗徒堂,我仍記起祭台後的玻璃畫,呈現聖多默伸出手指穿入已復活的耶穌的傷口,這提醒我相信耶穌,不應存在懷疑。此外,我在聖堂內首次看到聖人的指骨呢!」藹君談起另外一次朝聖活動,地點是聖伯多祿聖保祿堂:「那是一座中式設計的聖堂,我們在聖母岩前祈禱,我感受到聖母護佑每一位團員。」   新界區:寶血會思源學校   藉著服務,基督小先鋒發揮愛主愛人的精神,除了校內服務外,團員跟隨老師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上不同有需要的人,送上溫暖。該校譚思恩老師說:「本校基督小先鋒曾前往寶血會兒童村,與兒童一同做手工,分享友愛。此外,我們也探訪香港盲人輔導會,讓團員認識失明人士在生活上的需要,培養學生尊重和關愛弱勢社群的態度。」 訪問當日,笑容可鞠的彭明欣同學談到曾與母親一同進行義工服務,感受深刻:「我們在中秋節探訪區內獨居長者,媽媽也一同參與。我們除了送贈月餅外,也跟獨居長者聊天,閒話家常。」陳衍彤同學則難忘探訪腦部發育不健全的兒童,她有份參與唱歌表演,帶給兒童歡樂。譚老師認為基督小先鋒的活動既活潑又多元化,有助引起兒童對信仰的興趣;透過服務,團員以行動跟隨耶穌,這更培養兒童積極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