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11205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2.03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2.05
聖安當小學•智能學習室開幕暨祝福禮 (本報訊)聖安當小學於11月5日邀請聖雅各伯堂主任司鐸范錦棠神父,主持STR3EAM智能學習室開幕暨祝福禮。 在祝福禮中,范神父勉勵學生要感謝天主賜與人類智慧發展資訊科技,同時提醒要好好善用科學與科技,管理大地。神父分享後,參禮的學生分別為學校的發展、教職員及學生祈禱。 祝福禮結束後,范神父及校監李笑容修女主持開幕禮,再由學生代表向嘉賓介紹學習室的四大區域︰光聲電研究所、未來能源探索區、智能生活開發院及生活機械應用館。 該校近年積極發展ST EM教育,更強化成校本的STR3EAM課程,讓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難題。「R3」即Religious、Reading、Research。學校並設立「STR3EAM智能學習室」,讓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產品的操作,培育在未來世界所需要的資訊科技能力、解難能力和創意思維能力。(喜)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教師靈修聚會 (本報訊)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於11月17日舉行教師靈修聚會,邀請教師自由參與,20位參加者中亦有非公教老師。學校期望教師能在一個共融的氛圍中認識天主,共沐主恩。 靈修活動由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梅杰神父主持,主題定為「愛的命令」。梅神父與教師分享了《若望一書》第3章第11至24節的聖經內容。 靈修聚會由小組討論「為何要在生活中實踐『愛』?」開始,然後由梅神父為教師解說為何及如何去「愛」人,和如何突顯「自己是一個基督徒」的身份。聚會中,教師分享個人生活體會,並積極回應神父的提問。(少)  仁德天主教小學•親子石膏聖家像工作坊 (本報訊)仁德天主教小學本年度聚焦培育學生「家庭」的核心價值,所以於11月13日舉辦「親子石膏聖家像工作坊」,邀請教區勞工牧民中心的「喜歡祢 ·展新業」團隊到校主持。該團隊由一群輕度智力障礙的青年和義工組成,他們以製作石膏聖像來福傳。 工作坊共有20位學生與家長參與,義工向參加者介紹聖家,帶領他們製作石膏聖家像,為聖家像上色。活動中更進行親子遊戲,希望讓學生與父母有更多互動,同時在聖家身上學習到以天主的愛為家庭的中心。 最後,參加者手握親手製作的聖家像祈禱,祈求天主的愛充滿每一個家庭。(樂)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I 區•中小交流活動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III 區)於11月1日假天主教伍華中學禮堂舉辦交流活動,共有九所教區中學、四所修會中學及十一所教區小學參與。 小學III區主席盧淑儀校長在歡迎辭中感謝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龔廣培、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助理,及各參與者對活動的支持。隨後,中學校長和教師講解學校特色及最新發展,讓參加者對課程、成長支援及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收生準則有進一步的認識。  龔廣培在總結中感恩活動為中小學提供交流平台,共同為「一條龍」的信仰培育而努力。面對黃大仙區學生人數的跌幅相對較大,他勉勵學校化危為機,在規劃學校未來發展時,可因應學校資源及學生發展需要作出部署。 出席的小學同工認同活動有助促進中小學的協作及聯繫,並有助掌握在福傳工作的共同使命,對幫助六年級學生及家長升中選校有裨益。(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0092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09.25
喜樂中學:動態 2020.09.27
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直播開學祈禱會 (本報訊)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中、小、幼三間學校於9月1日分別在不同時段以網上直播方式進行了開學祈禱會,以新方式為新學年揭開序幕。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下,學生於開學日未能回校,但校方表示透過網上直播,讓在家中的學生與身處校園或修院的修女和教師一起祈禱,以喜樂、盼望和對天主堅定的信賴,攜手開展新學年。 本學年是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創校40周年及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創校50周年,新學年的開學祈禱禮儀以回應主題「滿懷信心顯盼望.實踐愛德顯關懷」。 禮儀分別在學校禮堂及修院聖堂舉行,由校監鍾妙嫦修女及三間學校的校長帶領全體教師以歌詠、福音及分享,並為教會、香港政府、貧困無依的人、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所有成員和醫護人員祈禱。 面對疫情的影響,世界的轉變,校長和校監鍾修女也分別在導言及分享中表達對學生的關顧,並期待於9月中下旬恢復面授課堂時在校園與學生相見。 祈禱會結束後,三所學校的教師隨即返回班房透過視像方式與學生進行90分鐘的班主任課,教師主動了解學生的近況和需要,並將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的愛與關懷帶給在鏡頭另一端的同學。(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開學禮•勉勵學生珍惜所有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於9月1日舉行網上開學禮,新任校長李宛儀勉勵學生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更應珍惜家人和朋友,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疫情下本年度的開學禮改為在善導母堂以網上播放形式舉行。 祈禱禮上,校監周偉文神父為所有學生祈禱,他亦祝福了新任校長李宛儀,並舉行派遣禮,向校長送上無原罪聖母畫像及念珠。 接著,李校長向全校師生致辭。校長對學生的品格及學習均有期望。在品格方面,她希望學生認識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以表現伍華學生具備Noble、Grateful、Wise、All-rounded及Honest的素質;在學習方面,她希望學生能自主積極地學習,尤其面對疫情時,「困難總會有,同學宜靈活應對,反客為主,不要被困難打倒」。 最後,她引述主耶穌「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一語作結,勉勵大家把一切焦慮及不安交託給主耶穌。李校長又表示她期待在學生回校時,親身在校園認識每一位同學。(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00920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09.18
教會一手帶大 劉柏齡校長榮休 送路加福音 發揚扶貧弱精神
(本報訊)近年天主教伍華中學的中六同學,人手一本《路加福音》,是剛在8 月榮休的劉柏齡校長所送的,他讓老師與同學們讀福音,鼓勵他們實踐福音中關顧貧弱的精神。 「成長經驗讓我知道,社會上有一些非常弱勢的孩子,極需要別人的幫助。」劉柏齡對本報說:「有些學生家中沒有地方溫習,我們就開放學校給他們。」所以,劉校長在2012年接任伍華中學校長後,便聯同堂區與社區持份者,主力關懷新蒲崗區內的基層學生家庭。 談到他的成長經歷,劉柏齡感激教會讓他從一無所有,變得一無所缺:「我出身在深水埗一個非常清貧的家庭裡,靠著寶血會的修女和阿嬤(當時守貞服務教會的婦女),以及堂區神父的幫助而成長,我的奶粉、書簿和文具,都是教會給的。」他說, 教會透過教育和愛德工作扶助區內貧民。他在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畢業後便考入九龍鄧鏡波書院,1987年升讀師範,畢業後便於天主教郭得勝中學任教。 80至90年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劉柏齡1991年在英國修畢資訊科技學位,一心想投入資訊科技界,但當年的郭得勝中學校長勸他繼續當教師去服務青年,他便放棄轉行大計。 他感謝校長給年輕教師機會,讓他在29歲便當上副校長。 每天坐操場陪伴學生 聆聽生活拉近師生距離 服務天主教伍華中學八年,劉柏齡與教師團隊培育學生學業成績以外,也關心學生成長,給他們提供物質上的援助。 例如,他推出學習獎勵計劃,讓學生選擇用積分換取玩具,或師生結隊郊遊,或由他陪伴學生一起砌模型。「孩子成長不單要學習生活,他們需要玩耍,更需要成年人陪伴。」他希望學生都可以有好玩、快樂的童年。 「我每天都會走到學校操場,跟學生談天。初時學生不敢走近我,但都對我感好奇。於是我走近他們,並主動和他們傾偈, 閒聊日常的學習與生活。」退休前遇上疫情,劉柏齡遺憾大部份時間停課,未能親身告別每一位學生。 已退休的劉柏齡希望同學能把福音精神延續到社會當中。(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2_201811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11.16
天主教伍華中學袁棨諾 學界花劍摘冠為校爭光
(本報專題)天主教伍華中學中五生袁棨諾十月二十一日在校際劍擊比賽中,獲得九龍區男子花劍甲組冠軍,打破過去以傳統名校勁旅壟斷的局面。棨諾認為自己不愛認輸、 喜歡嘗試的個性和屢敗屢戰的心態,成為他在劍擊項目上獲勝的關鍵。  袁棨諾由小五開始參與校內劍擊興趣班,教練賞識並鼓勵他學習劍擊。他自小六起加入「劍擊運動學院」受訓, 十三歲在全港U14(十四歲以下男子花劍)排名第一,並加入香港體育學院接受地區訓練;十五歲獲得U17 (少年組男子花劍)排名第一,成為男子花劍少年隊成員。 不少學習劍擊的人渴望穿上劍擊服裝,就拿著劍進攻目標物,享受得分的滿足感,然而,棨諾卻鍾情於劍擊的基礎訓練, 「我著重腳步基礎訓練, 雖然沉悶,卻使我全程投入,跟隨教練指示去加強腿部力量,以打好基礎」。小學時熱愛跆拳道的棨諾,小六已晉升到黑帶,跆拳道培訓亦幫助他掌握劍擊技巧。 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 「我愛上每場對戰,這帶給我不同的挑戰。每場也要鬥智鬥力,尤其是要扭轉逆境,而未到最後不能定輸贏。」原本純粹以「好玩」心態學習劍擊的袁棨諾,從中體會到劍擊運動講求靈活多變、技巧、反應、速度與動腦筋,愈來愈令他喜歡這項運動,「每次對戰也需要運用戰略,訓練我多思考;持續練好基本功才能保持水平,鍛鍊中我學會堅持」。 花劍講求戰術及靈活性的項目,棨諾指運用戰略時須講求進攻權得分,智取為主,比賽時「有時候要力爭進攻權, 或假裝讓對方進攻,找緊時機再取回進攻權,也會給予對方優先權,待對方進攻時才反擊,抑或一直處於進攻優勢」。棨諾說,需要在短時間決定戰略,故此要訓練冷靜思考,以 及與教練保持默契,以提升臨場應變能力。 由中二開始,棨諾每年都會到海外參賽,本年他先後到無錫和泰國參與亞洲青少年劍擊巡迴賽,剛於四月到意大利北部維羅納(Verona)參加世界青少年劍擊錦標賽,以及到廣州及韓國等地作賽。 每次比賽都講求心理質素和臨場發揮,而海外作賽更要懂得調節生理時間, 種種原因也有機會影響表現,他又指劍擊「不如籃球有隊友支持或幫助隊友去得分,完全屬個人運動,即使是團體賽在場上也只有自己去面對,靠著自己的發揮與教練的配合去磨練出成績」。 棨諾除了上學以外,每週約有三天共十小時到體育學院受訓,亦會參與其他劍會訓練,以及接受教練的個別課。每次訓練,包括熱身、體能訓練、練習基礎步法,穿上裝備練習或自由實戰。忙碌的學習與劍擊培訓,棨諾不諱言感到疲倦,然而每次能跟隊友並肩作戰而不覺辛苦,即使彼此是競爭對手,「我們一起進步,場上互相鬥法,場外大家成為好友」。  同學支持成為爭勝動力 現時袁棨諾在少年組男子花劍全港排名第二,是次在學界比賽上,四強遇上全港排名第一的陳柏熙並擊敗對手,最後贏得冠軍。他認為致勝關鍵在於同學的支持,「有同學鼓勵我要贏得金牌,令我有目標做到最好」。本學年棨諾成為學生會幹事,負責公共關係。成為學生會一員,他會到其他學界賽事上為自己學校打氣,當他代表學校參與學界劍擊時,也得到同學的支持,也令他感受到團結精神。 棨諾的父母一直支持兒子完成每個目標,不論本地或海外的比賽也陪伴在側,為他打氣。其父袁偉球知道兒子一直渴望有隊友支持,惟兒子早年未有跟同學分享他學習劍擊一事,「這次兒子得到他人的鼓勵,也感受自己與同學分享的喜悅」。 棨諾的母親麥杏珊欣賞兒子從劍擊學會堅毅的精神,當在賽場上遇到壓力也盡力克服;她說會尊重兒子的每個決定。 「輸掉比賽不重要,最重要是懂得從失敗中再次站起來,然而重新站起來一點也不易,視乎自己是否願意努力改善。」棨諾感謝父母的支持,「他們會以我得獎為榮、失敗時會鼓勵我」;父母給予他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發掘他劍擊運動的才能。(高)  花劍賽規與特色 花劍劍身較輕,劍手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份及背部而得分。 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算有效得分。  資料取自:康文署╱香港劍擊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