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40317_f

(本報專題)「配合『希望』這個大會主題,我們就利用大發泡膠剪裁,製成一間間小屋,在屋的中央放置感應器,外面有個類似投石機的裝置用來投擲小星星。當你把星星成功投進小屋裡,便會觸動感應器,令貼在屋外的燈條亮起光來,象徵將希望投進每個人的家。」就讀香港仔工業學校中四的洪庭聰詳細地解說。他的同學賴天賜則充當美術指導,設計好小屋的雛型,再由一眾同學們合力填上不同顏色。為了這項製成品,他們連續數天趕工至晚上八、九時。

 

如此賣力認真,他們可不是在趕STEAM習作, 而是作為學校義工隊「Caring Youth and Ambitious Servant」(CYNAS)的成員,幫忙籌備2023年明愛慈善賣物會的攤位遊戲。CYNAS自2010年成立以來,連續11次參加明愛賣物會(2019-2021年期間沒有舉行),有10次奪得攤位遊戲設計或佈置的三甲獎項,成績驕人。

 

第一年參與製作攤位遊戲便獲獎的洪庭聰表示,雖然知道義工隊有得獎的「傳統」,卻沒想過自己能獲獎,感到有點驚訝。他說之前沒接觸過義工服務,「看到同學好像玩得幾開心,便試試看。」同是第一年參加的中二學生劉嘉鏗直言:「當初老師邀請我加入時,我還以為是很無聊的活動,進來後卻發現是很有意義的,既能幫助很多人,又能維繫友誼。」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CYNAS現時有十多位成員,大部分都是中一、二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加入。除了明愛賣物會,他們還會參加區內各種社會服務及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打籃球,協助派發單張介紹區內傳統地方,體驗失明人士生活等。

 

去年一個傷健共融跑活動,CYNAS的成員要分成五至六人的小隊,每隊合力把載有傷殘人士的越野人力車推上山坡再折返,全程3.5 公里,藉此加強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中四的陳耀星憶述,他的隊員們推車推得很快,令車上的傷殘人士很緊張,他便沿路安慰他,跟他談話,分散其注意力。

 

活動當日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被活動主持人問及是否辛苦時, 中四的劉逸博說:「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去換他們的微笑,這是值得的。」已加入義工隊數年,他說會繼續參與, 因為CYNAS是大家一起創造、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集體回憶,又可以一起在不同活動中把這些成果分享給別人,讓他很有滿足感。

 

以團體為家

 

回望過去數年的義工生活,中四的陳祥裕說CYNAS給他「家」的感覺,幫助他成長:「我本身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入來服務之後,他們推介我做隊長,便要經常找他們談話、教他們做事。」曾是義工隊員、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的老師朱汶進亦認同「家」的說法:「大家很團結地做一件事、一齊捱,直到當天製成品面世,得了獎項,很有成就感。見到別人來玩,玩得很開心,亦很有滿足感。」

 

創立CYNAS的老師李偉平說,當時剛加入學校不久,校長請他幫忙在明愛賣物會負責攤位遊戲,因他認識不少學生,便凝聚了一班同學組成團隊,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做其他愛德服務。幾年後,成員均認為這事情值得繼續,於是幫忙找師弟加入,開始建立這條傳承之路。

 

CYNAS的隊名和隊徽也是李偉平老師的創作:「當年明愛的主題是『關愛青年』,便譯成『caring youth』,那我們想同學做甚麼呢?就是有目標地去當服務者, 便想出『ambitious servant』(有抱負的僕人)。」至於隊徽,則是參考日系戰隊的造型,再加入天主教和學校的元素設計而成, 例如頭盔上的「M」字和火舌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聖神的帶領,腰帶上的記號象徵耶穌基督,兩臂的盾牌及齒輪則是學校的標記。

 

李偉平老師說,經過數年的洗禮,義工隊成員的自信增加了不少:「他們中二時,真的要像褓姆般照顧他們,替他們想點子、提點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到現在中四,已放心把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我們理會。」他期望繼續充當陪伴者的角色,支持一眾成員,令他們繼續勇於嘗試。(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