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b_20231015_f

在教學工作中,我知道不能讓學生覺得課堂學習沒有意義,她們不會介意知識內容是深是淺,但會在乎學習過程是否有價值。

 

然而,歷史學習的困難在於,不像通識科或宗教倫理科般有寬闊的討論空間; 畢竟,史觀只會在有新的重大考古發現時,才有機會更新或修正。否則,學生要學的史觀,其實只是先賢看法的硬知識。

 

因此,我在學期初時已及早規劃好每一節課堂的教學重心,45分鐘一節,不多也不少,我要求學生分組並進行10分鐘匯報,他們需要就特定課題蒐集資料,並帶領同學討論相關歷史爭論;往後,我自然會作補充。

 

結果,我發現學生們並沒有拘泥於傳統對「匯報」的理解,她們竟然會以話劇、微電影、動畫製作等方式展現對課題的認知,資料蒐集內容豐富,歷史學家的觀點能清晰闡述;而重點是,這樣的「匯報」方式,我從來沒有這樣要求過。

 

教學的快樂在於,你永遠無法估計學生的潛能,她們在學習上總有驚喜的展現;我的職責,只是需要用心於創造最多的機會, 讓他們享受學習歷史的樂趣;有時我也不介意向他們坦誠,其實他們在各個範疇都比我優秀;我之能夠成為他們的老師,只是在學科知識上比他們略多點點。

 

他們也會好奇,為何老師會這麼容易便「滿足」?教學工作其實很簡單,同學用心學好,老師用心教好,就自然能有優質且令人享受的學與教。我相信,孩童對於知識的渴求,與追求信仰上的滿足,本質上是一致:都是為了填滿內心的欠缺; 我並不相信有沉悶的知識,或不願學的學生;問題只是「鑰匙」在哪裡?「打開」的方法是甚麼?每一次當我發現「鑰匙」時,打開了學生的潛能後,他們給我的東西,總讓我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