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20120923

 

音樂最可愛之處是能震撼人心。它有動人、激情、哀傷等多種情緒表現。有時候,某個旋律能觸動記憶,讓人熱淚盈眶。就好像氣味也是一種記憶,嗅到橙的味道時,腦海裡會產生橙的圖像。聲音以外,優秀歌詞也會教人感到振奮,留下深刻體會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陳奕迅《單車》。一些簡單、容易琅琅上口的流行歌曲,不論是粵語還是外語(Bruno Mars ——‘When I see your face, there’s not a thing that I would change; cause you’re amazing, just the way you are.’)在互聯網的年代,流行歌曲很受不同地域的大眾歡迎。這些平易近人、易於消化的流行藝術,不一定是「不好」或「有害」。

生長於廿一世紀文化大集薈的香港,自然會接觸不同類型藝術。只有擁有對不同種類藝術的理性鑑賞,從它們身上體驗值得欣賞的地方,才能真正活在當下,享受資訊爆炸年代帶來的正面衝擊,不被潮流盲目洗禮,以致失去自我。

介紹無伴奏合唱

近年非常流行的一種音樂種類。從嚴肅的音樂廳到熱情的體育館舞台,都看見無伴奏合唱的踪跡。其外語名稱a cappella原本字義並非解作無伴奏,只是教堂裡唱的音樂而已。但因這種合唱只有人聲,並無任何樂器伴奏,所以逐漸成為了無伴奏合唱的代名詞。在傳統藝術領域,大部份無伴奏合唱都是宗教歌曲。從文藝復興到二十世紀,無數作曲家為不同經文,又或受聖經中不同章節的記載啟發,創作無伴奏合唱音樂。但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流行音樂的普及激發了一群歌唱家的創意,銳意成立一隊改編流行曲的無伴奏合唱小組 ——  The Swingle Singers。他們積極改編當時風靡年青一族的 「披頭四」(Beatles)音樂, 以人聲模仿樂隊鼓手,透過擴音效果,以嘴巴擊出整套鼓的節奏!此技巧稱人聲敲擊(vocal percussion)。 

來自英倫的無伴奏新力量

當世界各地正在醞釀無伴奏合唱勢力,年青歌手組織隊伍,翻唱及改編熱門流行金曲,一隊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皇帝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青年男生,自成一角,把英語流行曲自行改編。加入大量人聲敲擊及舞蹈動作,於歐、美、亞三地發熱發亮。他們一行九人,大部份為一、二年級學生並主修音樂,來港及新加坡獻技。他們唱得出色,跳得更出色!團員自行編曲、編舞、練唱,多麼的自主與獨立。香港亦有不少無伴奏合唱隊伍,「香港旋律」及‘Fivapella’都是年青與活躍的組合;’Sregnis Singers’ 則較有經驗及能演唱傳統與流行音樂。而這方面的鼻祖,非混聲隊伍‘Gay singers’莫屬了。他們大部份為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隊名意思為快樂的歌唱者。

以下是無伴奏合唱示範的網站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iM2BsjUpA&feature=BFa&list=UU6URujJAod_2qR2qtaczap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Xr4n_U6Q2I&feature=pl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