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7_20220123_s

「水球像欖球般要碰撞與對抗,又有游水柔軟的一面,是一種結合柔軟和強硬的運動。」聖若瑟書院中五學生程梓舜說。接觸水球前,梓舜已是一名游泳健將,但「那時候因為對游泳興趣不大,總會借故缺席,媽媽認為我是三分鐘熱度」,直至他認識水球,才發現昔日只是未找到奮鬥的目標而已。

梓舜是學校水球隊的副隊長,也是港隊成員, 自小在媽媽栽培下,與哥哥一起學習游泳,但訓練時持續對著泳池兩邊牆壁來回游,喜歡團體運動的他感到孤單。直至哥哥中學時期加入水球隊,梓舜打開水球世界的大門,升上中一便加入學校水球隊,並在中三時加入港隊,轉校至聖若瑟書院,繼續參加水球校隊。

一週六天訓練 媽媽是最強後盾 

水球比賽中,球員都要戴上左右兩側有膠片的帽子,保護耳朵;因為比賽中較激烈,泳褲也較一般游泳的泳褲厚。 

這是一種刺激及節奏明快的運動,對運動員的游泳能力、動作的協調性和整體合作能力的要求十分高。比賽中,守門員以外的所有球員只能以單手控球,再揮臂將球傳出, 需要強勁的臂力;他們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不能接觸池邊或池底,全程靠雙腳不停踩水,對腿力的要求亦非常高。梓舜每週訓練五至六天,除了水中的訓練外,亦要進行陸上的體能練習。

回看過往打水球的日子,梓舜坦言:「媽媽的支持最大」。因為平日訓練大多在放學後進行,梓舜經常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中,但媽媽一定會熱好飯菜,又替他將衣服和物資清潔妥當,待他回家便可以吃飯、做功課、睡覺,是他強大的後盾。

賽前必祈禱 望能出戰亞運

談到比賽經驗,梓舜每次比賽前都會祈禱,而他就讀的聖若瑟書院水球校隊最近在「第二十屆泳總學界水球邀請賽」獲得亞軍,他亦曾到國內參加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水球比賽,在眾多次比賽中最難忘的是其中一次到馬來西亞的比賽,「那次我是第一次出國比賽,出發前對自己有很大的期望」。梓舜說,一場水球比賽共分四節,那次比賽中的首兩節,他們的隊伍落後他人,幸好在出現失誤時想到教練經常提醒要忘記失誤,調整心態,最終贏得亞軍。

「打水球要有力量又要有耐力」梓舜認為他從水球運動學懂堅持和溝通的技巧,他期望終有一天能代表港隊出戰亞運,讓更多人認識水球運動。(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