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11205_s

(本報專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它遇上不同學科,總能擦出新火花。如果科技遇上體育科,又會有怎樣的光景呢?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便在體育課引入了電子科技,讓學校一方面藉此收集大數據,增加體育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另一方面發掘有潛能的學生,配合該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活動的特色。

科技與體育結合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六年級的溫子賢早前便在體育堂上,試用了其中一個新設備——藍牙跳繩機。跳繩機一次可以感應20位學生跳動,子賢與同學便手執有藍牙追蹤功能的繩子,由跳繩機幫他們計算在30秒內跳動的次數。合共跳了88下的子賢認為跳繩機幫助她不用分心算次數,「我在跳繩時,可以與其他同學競賽,跳的時候也會更盡力。」

另一個體育科電子設備,是電子偵測跑步系統,學生佩戴手帶後,在跑步時便可經由偵察器計算跑步圈數,讓教師可以即時看到學生的進度及紀錄。課外活動主任呂銘倫說,科技融入體育科,可以更有效率地紀錄學生的表現,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當遇到有潛質的學生時,教師也能推薦他們加入校隊,讓學生發揮所長。

「今天,許多學生少活動,多打機,所以體能較弱。」校長容偉鴻認為健康與運動掛勾,以科技教授體育,一方面能吸引學生投入活動,增加他們運動的誘因;而一系列的數據,也幫助學校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再把相關數據通知家長,透過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著重全人發展幫助學生發掘潛能

從以上運動與科技的結合,可以看到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對學生體藝的重視。「我們是一間出名擁有多元化活動的學校。」容校長指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即使有時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潛能,學校藉著週五聯課活動、多元智能興趣班等,為學生提供不同參與體藝活動的機會。

他認為活動不只讓學生多學習一種技能,同時培養做人處事的態度,例如體育精神、堅持、及從失敗中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後,即使面對不同疫境,都能夠克服。」

聯課活動 培養生活態度

聯課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類型:服務、體藝、興趣類和制服團體。一至三年級輪流每星期參與不同活動,例如剪紙、唱歌、故事朗讀等;四至六年級則會自選活動,例如參加制服團隊活動或拔尖小組。

六年級的伍思語是視藝先鋒的成員,尤其熱愛掃描的她平日在家中,經常在網上搜尋不同的風景相片,再用鉛筆掃描。她認為學校的視藝活動讓她在課堂中,除了學習繪畫的技巧外;教師亦經常替同學報名參加不同比賽,使她吸收了不少寶貴的比賽經驗。

六年級的何芍穎表示,自一年級起,便參加學校女童軍。她認為活動十分豐富,包括參觀飲品工廠,了解當中的運作;亦經常舉行服務活動。芍穎曾經參與賣旗、賣獎券等活動,「培養我的團隊精神及服務精神」。她認為童軍訓練中,亦教導她自律,「在學業方面,我也會主動學習」。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一直為學生提供多元活動,使他們學習不同技能之餘,亦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