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20916

 

(本報專訪)六月中旬,天主教伍華小學視覺藝術科科主任鄧秀麗老師獲頒本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藝術教育學習領域)」,這消息令全校師生感到鼓舞!鄧老師接受本報訪問,她欣喜地說:「我認為獎項的意義在於本校視藝科的教學方向獲外界肯定!」

大學時期,鄧秀麗老師修讀新聞系,曾任記者,及後投身教育界:「初到本校,我已被安排教授美勞科,即現今的視覺藝術科(下稱為視藝科)。我不是讀美術出身的,公餘時,我在香港教育學院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主修美術,這時,我逐漸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鄧老師孜孜不倦,為了擴闊個人視野,更在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三年的藝術及設計教育學位課程(Art & Design in Education):「我相信不斷進修和接觸藝術,有助我帶領學生認識藝術。在理工大學讀書的日子,我慶幸曾跟隨兩位講師、本港藝術家蕭競聰和李慧嫻學習,對我影響深遠。當時,本校李淑儀校長同意讓我在校內展覽我的裝置藝術作品,作品的設計理念源自全體六年級學生進行匯報的資料,匯報的主題圍繞教育統籌委員會(即現今的教育局)推行教育政策改革提倡『愉快學習』的宗旨。

鄧老師回顧在該校執教鞭十七年的日子裡,為四至六年級學生推行視藝科專題研習的計劃,是她教學生涯裡難忘的經驗:「最初,我教導學生認識視覺元素,為學習欣賞藝術作品奠下基礎。我為學生介紹西方藝術家,讓他們從而了解藝術作品。我認為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何不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物件入門?於是我想到了本地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富有本地色彩,就這樣,我在計劃裡加入了認識本地藝術家的元素。」翻開桌上數本為各級學生設計的視藝科小冊子,資料詳盡,圖片豐富,能想像鄧老師為搜集和整理資料,花了不少心思和時間;她更製作簡報,加深同學對學習主題的印象。

是次獲頒「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言談間,鄧老師多次流露對校長和同事們的謝意:「校方的支持相當重要,為視藝科提供發展的空間。與視藝科老師們同心協力工作,更獲得其他科目的老師的認同,那份滿足感很大。 」鄧老師經常鼓勵學生採取主動的態度,把握不同接觸藝術的機會:「多年前,我為高小學生介紹本地視覺藝術家黃國才,我提議他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黃先生的電郵地址,直接請教他。後來,一位學生走來跟我說:老師,我已跟黃先生聯絡了,可否請他到學校舉行講座?」小學生的積極態度,促成了學生與藝術家在校園裡會面的機會,令鄧老師既感動又驚喜。她認為相對其他科目,在視藝科裡建立的師生關係較輕鬆:「我們著重學生在過程中的得著,引導他們創作,探索表達作品的各種方式。師生互相交流和分享,這情景好比一幅美麗的構圖啊。」

藝術有助提升青少年的素養和內涵,鄧老師說:「天主創造天地萬物,藝術就是讓人學習欣賞身邊的事物,開闢創意空間。例如每一片葉子都呈現不一的形狀和色調,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葉子;想一想,可以運用書包拼砌葉子的形狀嗎?這種正面的欣賞態度,也可應用於待人處事方面。」鄧老師指出藝術並不是一門深奧的科目,只要大家放慢腳步,靜心觀察周遭的事物,不難發現每天的生活都被藝術包圍著:「當然,最理想的境界就是生活與藝術融為一體,兩者互相影響。藝術世界猶如海洋般廣闊,值得我們不斷探索和認識。」(蕾)